《八年级语文李红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李红霞.doc(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1.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两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3. 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知识链接 1.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
2、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2.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畅、读出感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检效: 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绯红( ) 宛如( ) 驿站( ) j
3、iepou( ) jixing( ) jiaohui( ) piejian( ) 杳无消息( )深恶痛绝(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绯(f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随堂笔记:1. 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中 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3.藤野
4、先生是个怎样的人?4.品味语言,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等级认定: 展示方案一:整体感知内容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记叙的顺序和线索。展示方案二:交流分析结构建议:1、展示随堂笔记中的第2题。2、注意语言表达展示方案三:人物形象我来谈建议:1、 展示随堂笔记中第3题。藤
5、野先生是怎样的人?2、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又是怎样的人?【自研导学】活动一:诵读文本,理解内容。学法指导:在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课文,务必达到“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整体感知内容(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1、2)活动二: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学法指导: 1、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想想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4、再朗
6、读1123段,要求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想想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5思考: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完成随堂笔记3) 明确: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叙事应该有详略 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活动三:精读文本,品味语言学法指导: 从修辞以及作者的感情方面品味语言。(完成课堂笔记4)展示方案四:品味经典语句建议:完成随堂笔记第4题。互学【对学指导】A、两人对学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群学指导】B、组间互学: 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解决组内疑难。C、展示准备:1、抽
7、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2、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展学【全班展示方案】小组长负责,结合右边的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准备。查学随堂训练: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经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反思与建议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2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学习目标1. 把握文章内
8、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知识链接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
9、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
10、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畅、读出感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检效: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1读一读,每个抄三遍。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随堂笔记:1 用
11、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在文中找出句子。) 2.整理文章的思路。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4.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1.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2.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展示方案一:梳理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大意。建议:结合随堂笔记1题2题。展示方案二:分析人物 领悟形象 建议:1、展示随堂笔记中的第3题。2、注意语言表达展示
12、方案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建议:3、 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4、 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还表现在许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找出这些句子,品味其中的感情。可以结合随堂笔记第4题。【自研导学】活动一: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学法指导:在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课文,务必达到“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第1、2题)活动二:精读片段,评析人物学法指导:想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
13、特征。(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第3题)活动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学法指导:1.找出文中直接抒发感激之情的语段。(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4题)互学【对学指导】A、两人对学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群学指导】B、组间互学: 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解决组内疑难。C、展示准备: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2、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展学【全班展示方案】小组长负责,结合右边的展示
14、方案,做好展示准备。查学随堂训练: 作者说自己受到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写一个片段。反思与建议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3.我的第一本书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体察和感悟。2 感悟艰难岁月中父子情、同学情、人与动物的默契。3 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知识链接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
15、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畅、读出感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检效: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1)注音:迢迢( )( )晾晒( )掺和( )( )马鬃( )泪水盈眶( )( )哄堂大笑( )挎着( )(2)释义: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随堂笔记:1. 能用自己的话简洁生动
16、的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阅读课文后,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什么?3. 围绕这一本书,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和动物?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4.品味语句a.“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里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是什么?b“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等级认定: 展示方案一:复述故事 感知内容建议:1、注意:(1)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在故事中设置悬念。
17、2、其他同学用“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和“声音洪亮、姿态端正、手势合理”的展示要求对展示者进行精彩点评。展示方案二:品读语句,体悟情感。建议:1、展示随堂笔记中的第2、3、4题。2、注意语言表达【自研导学】活动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学法指导:在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课文,务必达到“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第1题)活动二:精读课文,品析情感学法指导:(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第2、3、4题)互学【对学指导】A、两人对学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
18、到的疑难问题. 【群学指导】B、组间互学: 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解决组内疑难。C、展示准备: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2、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展学【全班展示方案】小组长负责,结合右边的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准备。查学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揣摩人物的心理,写一段话。反思与建议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4. 列夫 托尔斯泰课型精读课两课时学习目
19、标1 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2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3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世界。知识链接背景资料:一、了解作者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二、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他就是在俄国文坛驰
20、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遗言不
21、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
22、“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畅、读出感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检效: 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胡髭( ) 长髯( ) 鬈( )发 黝( )黑 滞( )留 愚钝( )禁锢( ) 轩( )昂 犀( )利 侏儒( ) 酒肆( ) 尴尬(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23、( )然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随堂笔记:一、 阅读课文,根据要求摘抄相关的语句。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胡子:眉毛:须发皮肤眼睛二.问题探究,进一步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
24、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的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三、探讨全文写法,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矛盾统一体)1.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课文的后半部分几乎都是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为什么?并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揣摩其
25、含义。(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等级认定: 展示方案一:赏析人物建议:用句式说话,可用上“虽然。但是”“既 。又”等关联词。展示方案二:写法借鉴建议参考随堂笔记的第三题。展示方案三:仿写人物。建议:模仿文中对人物外貌刻画的方法,现场描写一位同学。【自研导学】活动一:赏析人物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感知内容,赏析人物。建议:1.精读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征(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阅读,养成勾画、旁注的习惯)概括其外貌特征(可用摘选词句的方法概括)2.精读后四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精读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示例:托尔斯泰的目光“
26、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中,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我感受到托尔斯泰是:活动二:探讨写法学法指导:1.人物的外貌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出来的?(自读课后练习三,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能把人或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2.从全文来看,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一、二)互学【对学指导】A、两人对学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群学指导】B、组间互学: 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解决组
27、内疑难。C、展示准备: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2、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展学【全班展示方案】小组长负责,结合右边的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准备。查学 阅读补充材料一:托尔斯泰的忧郁托尔斯泰决定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家产和版税,统统分给穷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稳。托尔斯泰还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烧茶、劈柴、生炉子上,为学生编写识字课本,为农民编写俄语读本但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高尔基就从来不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28、去种地、修炉灶、做皮靴”有什么必要。但托尔斯泰就这么干了几十年,他穿着宽大的农夫的上衣、一部蓬松的大胡子、满脸愁苦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1910年11月7日,托尔斯泰死在他的出走途中,死前他说:“其实我爱很多他们怎么”这是他最后的话。补充材料二:托尔斯泰的爱心19世纪的俄国还很贫穷落后,而且等级森严,农民的孩子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他收的学生都是当地的农民子弟,甚至还有四五名女生,这在当时可真是破天荒。托尔斯泰的教育模式极为自由开明,迥然不同于当时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贵族教育方式。他对学生不约束,不体罚,完全由着他们的兴趣选课并自由发展,同
29、时注重在日常行为中自然而然地灌输民主平等的意识。学生中有人在多年后回忆说:“我们早晨到校上学不受时间的限制。学校里没有传统的功课表,也不用打铃的形式来区分课时。每门课都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可以上他想上的课程,有人学地理,有人学历史,有人学写作或绘画,有人只想看书。如果学累了,可以随便倚靠着睡觉。我们感到非常自由,经常一整天呆在学校里,到很晚才回家。”还有一个故事也许更能说明托尔斯泰的爱心。一次,当托尔斯泰行走在莫斯科的广场时,一个乞丐向他乞讨。托尔斯泰立刻就要掏钱,旁边一个朋友告诉他,这个乞丐不值得施舍,因为其品行之恶劣,全莫斯科都闻名。托尔斯泰回答:“我不是施舍给他那个人,我是施舍给人道。”从
30、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的爱已经不是洒向某个特定的阶级,某些不幸的个人或人群,甚至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宇宙间的一切生灵的关爱与怜悯,而是已经升华为一种境界,如同一面柔软却又锋利的剑,直面人类的灵魂。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5再塑生命课型一课时学习目标4. 了解海伦的成长旅程,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5.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知识链接 1.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
31、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后来是莎莉文老师来到了她的身边,使她重新走进了光明的世界。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
32、,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海伦的名言:1.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2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3.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
33、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准、读畅、读出感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检效: 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惭愧(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花团锦簇( ) 冥思遐想( )2识记下列词语及解释。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随堂笔记:1、课文以自然空行的形式将本文分成三部分,请你在阅读每一部分的基础上为其定一个小标题。 2、请你在文中划出体现海伦凯勒热望求知的艰辛以及求知的喜悦的句子,并做适当点评.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思考: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展示方案一:诵读感知内容建议:1、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语速。展示者以个别或者集体诵读的形式进行诵读展示。2、其他同学用“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和“声音洪亮、姿态端正、手
35、势合理”的展示要求对展示者进行精彩点评。展示方案二:交流分析结构建议:1、展示随堂笔记中的第1题。2、注意语言表达展示方案三:分析人物及情感建议:5、 展示随堂笔记中第2、3、4题。活动一:诵读文本,理解内容。学法指导:在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课文,务必达到“读音正确、断句合理、语气恰当、重音把握准确”的诵读要求。完成字词积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活动二:探究文本,理清结构学法指导:(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1)活动三:把握人物,体悟情感。学法指导: 从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以及作者的感情方面品味语言。(完成右边的随堂笔记2、3、4)互学【对学指导】A、两人对学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
36、级评定。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群学指导】B、组间互学: 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解决组内疑难。C、展示准备: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2、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展学【全班展示方案】小组长负责,结合右边的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准备。查学 海伦凯勒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者。请列举古今中外其他成功残疾人的例子并说说你的感悟。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
37、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耳聋后的贝多芬: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键盘上,用心灵感受着每一个音符,向世界、向冥冥中的命运抗争,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被卢加雷氏症病困在轮椅上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史蒂芬霍金:在科学的道路上苦苦求索,艰难地敲击键盘,终于敲出了震古烁今的科学名著时间简史,从而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躺在床上,对着镜子,反复矫正口形,朗读外语单词,以至于嘴唇都磨出了血泡仍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中国残疾女性的骄傲。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耻,不辍笔耕,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
38、遗产史记。 反思与建议大河镇2014春八年级语文“四学”本真课堂导学案课 题第6课 雪(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3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4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39、。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导学流程学习导航(学法、策略、方案)学习内容与随堂笔记(案例材料、生成记录、评价反思)自学【晨读导学】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力求
40、读准、读畅。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本文的内容,理解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的语言。检效:小组长监督组员预习旁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量化,大组长进行抽查。字词积累:1、注音:磬口( ) 塑罗汉( ) 脂粉奁( ) 灼灼( ) 朔方( ) 凛冽( ) 2、词语解释【博识】学识丰富。【褪】脱(衣服、羽毛、颜色等)。【隐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分明,感觉不很明显。【凛冽】刺骨的寒冷。【奁】盒子。【消释】消融;融化。(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本文选用义项【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蓬勃】繁荣;旺盛。【弥漫】动词。(火焰、雾气、水等)充满。【朔方】北方
41、。【目光灼灼】目光明亮的样子。随堂笔记: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思考:(1)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2)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语。(3)找出描写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句子。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4)南方和北方的雪有什么不同?文本探究2、作者对江南的雪及朔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赏析3、揣摩语言。(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等级认定: 展示方案一:整体感知建议:展示随堂笔记第1题展示方案二:文本探究建议:1、展示随堂笔记中的第2、3题。2、注意语言表达展示方案三:品析语言建议:1、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赏析,要有明晰的思路,找准赏析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切忌泛泛而谈,也不主张面面俱到。2、在赏析语言中锤炼自己的语言,注意用词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