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_班级_姓名_学号_考场_座位号_密封线平凉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试题八年级 语文(命题人:赵建荣)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共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急湍(tun)飞漱(s)未寝(qn)B.竹柏(b)藻荇(xn) 僦(ju)赁C.京尹(y)百舸()与(y)其奇者D.痕(hn)迹胯(ku)骨 荒秽(hu)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2、具绝。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海明威曾以“冰山”来比喻创作,意即作者只需写出事物的八分之一,其余部分应留给读者去想象。 B能否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
3、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D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5.下面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考场处的标语:“失败是成功之母。” B.厕所标语:“请勿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五元。”C.教室走廊标语:“轻轻的来,也望你轻轻的走。” D.餐厅内标语:“饭前便后要洗手。”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登岳阳楼陈与义宋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8、填空(每题1分,共7分。)(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_ 。(2)通过春望中的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3)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4)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落日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 (5)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6)登岳阳楼表现诗人感伤情怀的句子是 , 。(7) 秋词中通过描写,表现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 。 二、综合阅读题(共25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5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
5、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
6、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
7、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3.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 _、_、_ 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分)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3分) 5.6
8、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3分) (二)三峡(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古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 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9、(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体现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2分) 4.文章正面描写三峡山势的句子是 侧面烘托的句子是 。(2分)5.全文结尾引用渔者之歌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友情提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最喜欢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相信你的文章能深深打动老师的心,预祝你得高分。商人说:“最好的东西是利润。”画家说:“最好的东西是色彩。”囚犯说:“最好的东西是自由。” 母亲说:“最好的东西是孩子。”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喜欢最好的东西。请以“最好的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0、。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400 500 600600B卷(5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6分)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最后“王孙”句:这里反用其意,严山居特别甜适,隐者自可留。王孙,此指王维。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2分)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2分)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二.名著阅读。(5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你对这部名著熟悉吗?试
11、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 4.本部名著的作者是 ,主人公 是在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有益的启示。(每空一分,回答问题2分分)_ 三、运用(共23分)5.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4分)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6.请在下面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4分)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澄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春风, ;热爱明月, ;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7.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4分
12、)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农村旅行。(1)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2)“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3)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满天的星星。”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4)“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1) (2) _ _ (3) (4) 8.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 (6分)甲文: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往回跑,但饱经
13、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乙文: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现在社会上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_答案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2012年5月8日放学时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校门前,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径直向前面的几个学生冲去,危急关头,29岁的张
14、丽莉老师冲上去将学生推开,学生获救了,张老师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连日来,张丽莉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她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1)请为上面一段话拟一个合适的标题。(1分) (2)现在,张老师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你代表张老师所教班级的同学去看望她,见到她后你该说些什么?(2分) (3)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有人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假如你是辩论的一方,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阐述。(2) 四、阅读母 爱(16分)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成家,各自忙着自己的
15、事情,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往日儿女绕膝欢闹的情景如今已恍如梦境,母亲的家冷清了。 那年我去湖南,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后便急着去看母亲,母亲看到我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母亲便忙给我倒酒。 我才喝了3杯,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母亲笑了,又说:“离家这么久,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亲又笑了,说:“喝了5杯?那就再喝一杯,凑个双数,吉庆。”说完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我就又喝了。这次我真准备停杯了,母亲又笑着看看我,说:“是不是还想喝?那
16、就再喝一杯。” 我就又倒了一杯,母亲看着我喝。 “不许喝了,不许喝了。”母亲这次把酒瓶拿了起来。 我喝了那杯,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把杯子扣起来。 母亲却又把杯子放好,又慢慢给我倒了一杯。 “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母亲说完,看着我喝。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什么是母爱?这就是母爱,又怕儿子喝,又想让儿子喝。我的母亲! 我搬家了,搬到离母亲家不远的一幢小楼里去。母亲那天突然来了,气喘吁吁地上到4楼,进来,倚着门喘息了一会儿,然后要看我睡觉的那张六尺小床放在什么地方。那时我的女儿还小,随我的妻子一起睡大床,我的六尺小床放在那间放书的小屋里。小屋真是小,床只能放在窗下的暖气旁边,床的一头是衣架,
17、一头是玻璃书橱。 “你头朝哪边睡?”母亲问我,看看小床。 我说头朝那边,那边是衣架。 “不好,”母亲说,“衣服上灰尘多,你头朝这边睡。” 母亲坐了一会儿,突然说:“不能朝玻璃书橱那边睡,要是地震了,玻璃一下子砸下来要伤着你,不行不行。” 母亲竟然想到了地震!百年难遇一次的地震。 “好,就头朝这边睡。”我说,又把枕头挪过来。 待了一会儿,母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又突然说:“你脸朝里睡还是朝外睡?” “脸朝里。”我对母亲说,我习惯右侧卧。 “不行不行,脸朝着暖气太干燥,嗓子受不了;你嗓子从小就不好。”母亲说。 “好,那我就脸朝外睡。”我说。 母亲看看枕头,摸摸褥子,又不安了,说:“你脸朝外睡就是
18、左边身子挨床,不行不行,这对心脏不好。你听妈的话,仰着睡,仰着睡好。” “好,我仰着睡。”我说。我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上来。 我没想过漫漫长夜母亲是怎么入睡的。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老了,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我每次去了,她都那么高兴,就像当年我站在院门口看到母亲从外边回来一样高兴。我除了每天去看母亲一眼,帮她买买菜擦擦地板,还能做什么呢?我的母亲!我的矮小、慈祥、白发苍苍的母亲1、本文重点叙述了发生在母子之间的两件事,请概括这两件事。(2分)(1) (2) 2、作者在文中写道:“我没想过漫漫长夜母亲是怎么入睡的”。“我”为何有这样的想法?“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分)答: 。3、文章重点对母亲进行了 描写,其作用是: (3分)4、本文题为母爱,你还记得学过的同样是写表达爱的文章吗?文章的题目是 作者是 (2分)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 (1分) 不同点是:(2分) 5、文章最后说“我的母亲!我的矮小、慈祥、白发苍苍的母亲”,请你先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然后就此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100字左右) (4分) 第9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