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3517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A.稀缺性(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一资源的稀缺性一欲望B.具体问题生产什么/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何地生产?C.宏/微经济学比较(-)微观经济学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解决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二)宏观经济学研究以社会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对象是经济整体运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D.理性人假设(最大假设前提)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

2、)都充满理智,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拥有者收入最大化第二章A.需求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反映价格和数量的关系)B.需求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像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成反方向变动,向右移动需求增加,向左移动需求减少C.影响需求变动因素主要因素商品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相关商品的价格(Pi)消费者的偏好(T)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E)正常物品ItQi低档物品ItQl替代品PitPlQf(同方向

3、)互补品PitQilIQIl(反方向)。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PS: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规律,但也有例外。如吉芬商品(低档商品,在特定的市场价格下),炫耀商品等。E.供给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条件: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反映:价格和供给量F.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斜率为正G.影响供给变动因素(成本上升变化)(一)主要因素-:商

4、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要素的价格,Pj)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a)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E)(二)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曲线的移动(点移动)供给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线移动)。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产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PS.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供给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规律,但也有例外,如

5、文物,艺术品,劳动力等。H.需求弹性(弧弹性中点法+点弹性)弧弹性(中点法)Ed=-QP(Pl+P2)/(Q1+Q2)点弹性Ed=-(dQdP)(PQ)L需求价格类型(缺乏加富有)一一p31Ed=O完全缺乏弹性AQ=O价格变需求不变非渴求品(药品,墓地)Ed=8完全富有弹性P=O价格不变需求变Edl需求富有弹性4Q4P需求变动%价格变动奢侈品EdOTUtMU=OTU最高点MOTPtMP=OTP最大MPAPAPtMP=APAP最高点MPAPAPI一一不管上升还是下降,边际产量的变动都快于平均产量的变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一三季稻不如两季稻(一)概念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

6、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二)成立条件生产技术是给定的一一前提其他要素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D.等产量线的特征等产量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I原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五章A.显性与隐性区别(一)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H)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所拥有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B.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一)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7、(二)经济利润也叫作超额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一V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性+隐性)PS.会计利润是总收益和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一一V总收益显性C.短期成本曲线间关系(七条线)(一)七条线TFC(总不变成本)TVC(总可变成本)TC(总成本)MC(总成本)(二)关系TC上的拐点拐点前斜率小,AFV(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C(平均总成本)拐点后斜率大,并对应MC最低点若边际量V平均量,则平均量变小若边际量平均量,则平均量变大若边际量不变,(3)OMCMC,增加产量会提高利润如果MR=MC,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如果MRVMC,降低产量会提高利润一一也是亏损最小化的条件。完全竞

8、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图形)(一)短期均衡P=AR=MR=SMC盈利的厂商OMR=SMC对应产量0PSAC收支相抵OMR=SMCOP=SAC亏损(继续营业)厂商OMR=SMC0SAVCPSAC亏损部分固定成本亏损(停止营业)厂商OMR=SMCOSAVC=PSAC一一E为短期停止营业点D.垄断市场定义(一)定义一一价格影响者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与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许多卖者产品区别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市场低效率*原因由于垄断市场中商品价格太高,产量太低,因此会导致无谓损失。E,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区别第七章A.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六个方面)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

9、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一物品用他们的市场价值来评价,所有物品都用相同单位衡量,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物品被排外。产品-GDP也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最终产品一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劳务(消费者为最终使用者)*中间产品一一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己经包含在最终产品的价值中。所生产一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在一定时期内一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GDP衡量的是在这一段时间内经济收入与支出的流量。经济社会-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有本国的居民还是住在本国的

10、外国人生产。*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一同一国籍,不分地理范围B,支出法核算GDP(一)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二)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等于GDP用丫表示Y=C+I+G+NX消费一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非耐用品+耐用品+劳务投资一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资本设备+建筑物+存货政府购买一一各级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净出口NX=出口一进口。名义GDP,实际GDPzGDP平减指数(一)名义GDP一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没有经过通货膨胀校正按现期价格评价,反映了价格和数

11、量的变化(二)实际GDP一按基期价格评价的物品和劳务的生产,它经过通货膨胀校正。价格不变时,只反映了数量的变化。(三)GDP平减指数概念对总体价格水平的衡量方程GDP=(名义GDP/实际GDP)XIOOPS.名义实际物价1100名义V实际物价I100衡量经济通货膨胀率的一种方法是计算从一年到下一年GDP平减指数增加的百分比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不断上涨E.GDP是否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完美指标(没有衡量环境指数)人均实际GDP是衡量普通人生活水平的主要措施,但GDP不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完美指标。OGDP没有评价一一环境质量闲暇时间非市场性活动收入的公平分配第八章A.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一)四大目标充

12、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二)目标之间的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会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财政政策(内容+斟酌使用)(一)内容财政收入政策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税收分为: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政府降低税收一居民消费量和企业的投资量增加,是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支出增长,是政府萧条时采取的政策。政府提高税收一居民消费量和企业投资量减少,使社会总需求减少社会总支出下降,是政府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的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政

13、府转移支付一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金钱交易。经济过热时,政府减少购买和转移支付,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政府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增加社会总需求,抑制衰退公债政策是政府收入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政府利用国家信誉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保持公债占GDP一定的比例,虽然债务绝对值增加,仍是安全的。(二)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一逆经济风向而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萧条时,总需求V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的政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紧缩性财政政策一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减少开

14、支,增税)。货币政策(一)概念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己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二)基本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增加货币量或卖出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债券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再贴现率政策一通过增减再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减少或增加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提高f货币供给量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提高一货币供给量减少(三)货币政策的应用原则一相机抉择扩张性货币政策一经济萧条,总需求V总供给,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税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债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金率。紧缩性货币政策一经济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金率。O大题课本54页第二题课本96-97页第一,二,五题课本152页第三,五题课本216页第三题LED(关于名义GDP+实际GDP)闲课外(关于消费者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