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3526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项目概况2一、项目基本信息2二、建设条件3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6一、设计依据6二、设计范围及内容6第三章设计方案7一、道路工程7二、桥梁工程10三、交通工程11四、给水工程12五、排水工程14六、照明工程17七、电力管沟工程19八、通信管道工程21九、管线综合规划设计21十、绿化景观工程24第四章工程图纸设计深度25一、各阶段设计的设计文件25二、设计深度要求25三、图纸编制标准27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信息Ll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全长0.3

2、4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0新学路:全长0.5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全长0.5km,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本次设计范围主干路长约0.34km,支路长约Ikm。涉及专业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沟工程、通信管沟工程、绿化工程等。L2项目建设单位L3项目性质

3、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新建工程。L4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全长0.34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新学路:全长0.5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全长0.5km,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本次设计范围主干路长约O.34km,支路长约Ikmo二、

4、建设条件本项目位置处于增城区新塘镇。周边主要路网有:增科路东段(东西走向,在建)、凤元路(南北走向,已建成)、峰林路(东西走向,已建成)、宁埔大道(东西走向,在建)等主要城市道路。2.1 地形地貌新塘镇位于珠江流域东江下游,地处新塘一一仙村一一石滩一一三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为低丘陵,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平原,散布着一些低矮的山岗。道路现状主要为农田、林地,增科路在K0+320K0+560段,山体高程为52m,除却该小范围山体以外,周围场地主要高程均在23-27ITI左右,场地较为平整。2.2 气候、气象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增城地处低纬,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

5、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多雨的气候。1、气温年平均气温21.6,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0,极端最低气温一1.9;7月最热,平均气温28.3C,极端最高气温38.2C.全年日最高气温235C的日数,平均为4.5do2、雨量年降雨量1872.2mm,84%集中在49月,其中5、6两月的月雨量均在330mm以上,而11、12月均仅有28mm。全年降水日数148.8d,29月各月降水日数均在IOd以上,其中6月为20d,11月和12月最少,仅有5d0尚未记录到降雪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除,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82%-87%o其

6、余各月在72%78%之间。3、光照全年日照时数1976.3h,3月日照最小,仅有98.7h,7、8两月最多,达21Oh以上。4、风向风向季节变化明显,57月多吹南风,其余各月以北风为主。全年只有49以静风频率最高,在2530%之间,其余的13月及10-12月均以北风频率为最高,在2435%之间。风力较大,年平均风速2.3ms,11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风速在3.Om/s左右,310月各月平均风速在1.82.5ms,之间。全年大风日数3d,1月份尚未记录到大风。2.3 3地质条件参考周边道路,未发现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地面沉降及滑坡为场地潜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为第四系人工填土、软

7、土和花岗岩残积土。1、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人工填土包括填筑土、素填土、杂填土和种植土。填筑土广泛分布于岗丰大道上,灰色,湿,压实,由碎石、砂砾、粉质粘土组成,局部路段夹有块石,顶部为路面结构层。层厚为1.50mll.OOm,平均层厚为3.66m。素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中段的周边机耕路、建筑场地围蔽区及苗圃区,土色、灰色,稍湿,欠压实稍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及碎石组成,部分顶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夹杂少量建筑垃圾。层厚为0.80m17.70m,平均层厚为5.77m。杂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中后段的农田、堆填区内,土色、灰色,稍湿,松散欠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及碎石夹生活垃圾组成,局部夹杂少量建筑

8、垃圾。层厚为0.70m3.60m,平均层厚为2.OOmo种植土主要分布在路线后段的农田里,灰色,由粉质粘土和砂粒组成,湿,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粘性一般,含少量腐殖质。层厚为0.50m2.40m,平均层厚为0.95mo建议处理方法:填筑土经过分层碾压,可以直接利用,对密实度差的素填土翻挖后分层回填并压实,可部分利用填筑路基,杂填土和种植土予以清除。2、软土包括软塑状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呈透镜体状、条带状分布在部分路段,很湿,呈软塑状态,含腐殖质,粘性较好。层厚为0.40m6.40m,分布不均匀,具有含水量大、灵敏度高、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大、强度低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变形。

9、3、残积土及风化岩:残积粉质粘土及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在大部分钻孔有所揭露,分布不均匀,层厚变化大,均具遇水软化、松散、崩解特点。另外花岗岩地区若岩石风化不均匀或发生变质,容易存在孤石或风化深槽现象。本次勘察,在调查和钻探过程中,路线中后段的边坡上均发现有孤石现象,设计及施工时应加以注意。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地震设防属六度防震区,地层稳定、地质条件好无断裂结构,土地平整连片,属于适宜建设用地。2. 4水系与水资源现状所在区域内有唯佳水及陈家林水,唯佳水东西走向,陈家林水南北走向,即将进行改造。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一、设计依据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2 .增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0、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增城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4 .增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5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省市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则。二、设计范围及内容本工程为增城区费得斯公学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全长0.34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0新学路:全长0.

11、5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全长0.5km,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0本次设计范围主干路长约0.34km,支路长约Ikm。涉及专业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沟工程、通信管沟工程、绿化工程等。第三章设计方案一、道路工程设计原则1、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对片区规划路网进一步分析研究,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各种技术指标,研究解决相交路口设计及道路交通流组织等。2、妥善解

12、决好各种交通流对片区路网的要求,并预留发展余地。3、技术标准及指标均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具体要求。4、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解决好人、车、路、环境各种要素的关系。5、设计总体原则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在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6、设施的设置位置和密度应与所在街道功能相适应,根据使用的人数、频次、方式、服务半径确定合理间距。7、设施的设置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不应影响城市环境景观,宜满足通透性要求。设计主要使用的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城市道

13、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当国家规范、标准不足以应对设计的具体问题时,也可参考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标准或其它国家有效的规范、标准。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支路(2)设计速度:60km/h、30kmh(3)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Y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取值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TOO型标准车(5)净空高度机动动车道24.5m;自行车、行人22.5m(6)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

14、:车道3.75m、3.5m(7)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重要性修正系数1.3。(8)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9)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参考路面结构1、车行道路面结构(1)主干路机动车道4cm细粒式沥青碎ACT36cm中粒式沥青碎AC-20C8cm粗粒式沥青碎AJ25CIcm乳化沥青下封层36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2)支路机动车道4cm细粒式沥青碎AC-135cm中粒式沥青碎AJ20C7cm粗粒式沥青碎AC-25CIcm乳化沥青下封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2、人行道结构设计60X30X8C

15、m花岗岩砖2cm水泥砂浆找平层15cmC20水泥混凝土花岗岩砖饱和抗压强度2120MPa,饱和抗折强度29MPa,防滑系数20.5,体积密度22.5gCnl,吸水率VI%,孔隙率V3%,磨耗率(迪法尔法)V4%,坚固性(硫酸钠侵蚀)质量损失W15%,硬度(莫氏)27.0。3、非机动车道结构设计4cmC30彩色透水混凝土(粒径68mm)6cmC30原色透水混凝土2cm中粗砂结合层15cm级配碎石4、侧平石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5年10月实施的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本工程侧平石均采用花岗岩材料,花岗岩材料石质应保持一致,且无风化和裂纹现象;侧石表面应进行处理,并保持色

16、泽一致,外露面加工精细度、光亮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花岗岩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抗压强度等级为CC40、抗折强度等级为Cf4.0、防滑等级为R3.相应防滑性能指标BPN65。车行道侧石尺寸为IOoClT1X15CmX30CiTb外露高度仍保持为15CiTb中央绿化带侧石尺寸为IOOCmXl5cmX30cm的花岗岩侧石,外露高度为15cm,平石为IOOCm50cm12Cnl的花岗岩平石。人行道压条全部采用花岗岩压条,尺寸为120CmXl5cmX16cm,下部设置现浇C20碎基础,高度为IICn1。5、路基本项目道路均为新建路基,其路基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使用的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

17、定;路槽底面土基应保持中湿状态,主干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少于35Mpa,支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少于30MPa.以上内容必须满足主管部门的技术和设备等要求。二、桥梁工程设计依据及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7、公路桥梁抗震规范设计原则1、遵循“结构安全、体系合理、技术先进、使用舒适、经济环保”的总体设计原则。2、桥型方案的选

18、择因地质、地形考虑桥孔布设的合理性与协调性,同时体现建设的总体思想,力求造型美观,形态轻巧自然,与周围建筑及地形地物协调一致。3、设计方案应兼顾就地取材和工艺成熟、便于施工和养护。4、设计应全面体现经济上的合理性,尽可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运输效益。设计内容新学路跨线桥为承接新学路与峰林路、凤元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主线桥梁全长14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0主线桥桥宽为20米,桥跨组合为5x28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墩。桥台后均设有搭板,以增加行车的舒适感和安全性,桥头搭板采用半埋整体式。三、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

19、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道路交通信号灯设计标准和主要设计参数交通标线根据道路车行道宽度和道路平面设计图合理布置车道和进行车道划分。车道宽度一般为3.75-3.5米。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涂划(道路边缘线、中心双实线、导向车道线、导流线等实线均采用振荡型路用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国标GB5768-2009及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GN48-1989”道路标线漆(

20、热塑型)的有关规定。车行道边缘线、中心线、导向车道线、导流带边缘线采用线宽15cm;停止线采用线宽40cm;人行横道线白色粗实线采用线宽40cm。交通标志交通标志颜色以现行规范要求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图案.标志中中英文字大小为2:Io标志面板反光材料主要采用V类反光膜.以3mm厚铝板做底板,铝板底部采用IOCnl的铝滑槽加固。标志的支撑方式单立杆:单立杆主要支持小型标志.因支持牌面大小的不同,单立杆有所区别,支持L5平方米以上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支持L5平方米以下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交通信号系统交叉口信号灯按车道功能设置,每组信号灯为红、黄、

21、绿(箭头)三色灯具,附于车道下游的立柱式灯杆上,所有灯具采用LED灯具。灯杆基础必须安装地线,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机要具备多时段、多相位、带标准的RS-232通讯接口及通讯软件的功能。输出大于或等于32路,每路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5A,还须要防雷设计,并可通过标准的RS-232接口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或信号机与中央计算机之间的通讯,达到协调控制的目的。信号机机箱必须安装在信号机生产厂家要求的信号机基础上,并保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灯要求满足国家规范GB14887-2011。所有箭头灯具要求可以分别显示红色箭头,绿色箭头和黄色箭头。电子警察电子警察数据接入交

22、警大队现有的电子警察审核平台,并负责将电子警察数据接入广州市公安局卡口综合系统,广州市电子警察管理平台等各业务系统,解决技术问题并包含相关软件开发。电子警察所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开放性,软硬件需要全部免费提供开放接口和底层SDK开发包,可提供给第三方进行系统集成开发。交通监控交通监控图像采集点需采用全高清、WlFl采集、云存储等成熟先进技术。交通监控点的位置应能避开建筑物、树木、交通标牌或其他物体对摄像机监控视角的影响,要求交通监控点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遮挡。交通监控点的设置要具有连续性,保证能“看透”整条道路的运行状况,不留死角。交通疏解本工程为现状改造项目,现状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少,施工前向传媒通

23、告本项目的施工疏解情况,让广大驾驶员了解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提前绕道而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分外围交通疏导和施工区域的交通疏导两部分。四、给水工程主要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24、05S502)7、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管材及接口本工程给水管材选用给水球墨铸铁管(K9级),选用T型接口,橡胶圈承插连接。管道附属构筑物1、检修阀门给水干管的阀门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设在连接管的下游,以保证阀门关闭时,减少对支管的供水影响。阀门间距一般为500IOOOnb同时,给水管上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须设置一个阀门。配水管网中的阀门布置,应满足事故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结合连接管以及重要供水支管的节点设置。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阀

25、门井井盖应高于阀门全开的高度,并留有20Cm的操作高度,阀门井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02,井盖、井座均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井盖收口尺寸根据采购的井盖尺寸定,样式以供水中心要求的为准,不同水质供水管道阀门井盖应予以区分;阀门井位于路面上时,井面与道路地面平齐,位于绿化带内时,井面高于绿化带地面0.15m。2、排气阀根据线路布置及工程需要,为保证管道正常运行,在管线纵断每个起伏变化的最高处,变坡以及其它可能产生负压的部位或平直段每隔IOOO米处设置排气阀。3、排泥阀在管线纵断面起伏低处、纵向同坡向,每0.5LOkm左右均设置排泥阀,其管径按规程为干管的1/41/5,考虑到管线纵坡小,

26、放水时间按6小时计算。4、消火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纵向平均间距120米。消防栓距离车行道边线0.5m,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后距车行道边线不得大于2米。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型号为SSF150/65-1.0型,安装详见国标13S201。管道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五、排水工程主要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5、给水排水管

27、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10、检查井盖11、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1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14、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15、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1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7、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1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5.1、 雨水工程(一)排水体制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

28、规划中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排水体制的选定必须与排水系统终端的雨水和污水处理方式和环境质量要求相结合,同时受现实排水系统状况的限制。本工程改造的道路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二)设计标准与参数1 .雨水量计算(1)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关于加强我市市政和房建工程排水设计工作的通知(穗水排水201177号,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要求,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排水设施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年,重要地区(含立交桥)重现期不小于IO年。本工程重现期采用5年。暴雨强度计算采用广州市增城区暴雨强度公式

29、(广东省气候中心,2014年3月):P二5年份公式:q=5358.64/(t+12.652)0753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t一降雨历时(Inin),t=t+t2,t为地面集水时间(min),t2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0(2)雨水量计算公式雨量计算式:Q=qXFX式中:Q:雨水量(ls):径流系数,街坊内取0.60.7,道路路面取0.9,本工程综合取0.65F:汇水面积(公顷)(3)排洪渠涵的设计标准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各排水片区的设计洪峰流量,并采用综合单位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进行复核,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计算公式如下:QP=C2*H24P*/842 .设计参数雨水

30、管道主要收集周边区域地块雨水,就近排放入附近雨水主干管或河涌。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管道流行起点汇水时间tL10min,径流系数采用0.65O5.2、 污水工程(一)设计标准与参数污水量依据用地性质不同分别进行统计,再根据不同用地性质的用水量指标进行计算污水量。(1)污水设计流量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包括以下几种流量:本段流量ql是从管段沿线流来的污水量;转输流量q2一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一是从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本段流量采用下式计算:Q=KXqXF式中:Q-污水设计流量(Ls)K-污水总变化系数q-污水面积比流量(Ls*ha)F-汇水面积(h

31、a)(2)设计充满度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按不同管径分别采用0.55、0.750(3)设计流速污水管最小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不小于0.6ms0(4)最小管径污水管最小管径为400mm。(2)排水管材选择1、管材选用标准按照广州市的相关规定及地区习惯做法选用:雨水管道:采用级钢筋混凝土圆管;污水管道:采用H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圆管;2、接口:dW1200采用承插式接头,d21350采用企口式接头,H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圆管采用0型橡胶圈承插连接。3、沟槽回填:从基底基础部位到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对称回填,且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回填土压实度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32、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0以上内容必须满足主管部门的技术和设备等要求。六、照明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6、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10、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11、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照明标准值1、机动车道路照明标准值道路分类照明标准平均

33、照度Eav(Ix)平均亮度Lav(cdm2)照度均匀度UE眩光限制阀值增量TI(%)最大初始值环境比SR最小值城市主干路302.000.4100.5城市支路100.750.3152、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道路级别车道数(条)照明功率密值(LPD)(Wm2)对应照度值(Ix)城市主干路61.0030城市支路240.80203、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照明标准值道路类型区域路面平均照度Eav(Ix)路面最小照度Emin(Ix)最小垂直照度Evmin(Ix)最小半柱面照度Escmin(Ix)流量较高的道路居住区102324、交汇区照明标准值交会区类型路面平均照度Eay(IX),维持值照度均匀度UE

34、眩光限制主干路与主干路交会500.4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角上,灯具在80和90高度角方向上的光强分别不超过30cdIOOOIm和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主干路与支路交会次干路与次干路30IOcd/IOOOlm次干路与支路光源选择根据粤府函(2012)113号印发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本工程采用新型节能LED光源,电源驱动模块功耗不得高于整灯功耗的10%,并可实现调光功能,LED灯具效率不低于90%,显色指数Ra大于75,整灯效率不小于1201mw光源色温2800K3500K.LED灯在燃点300Oh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应不低于96%;在燃点600Oh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应不低

35、于92机灯的平均寿命不低于20000小时。照明配电及控制系统1、本设计所有回路均采用三相配电,要求灯具接线按LI、L2、L3相别顺序接电,力求三相平衡。每一灯具支路(接灯线)均从灯杆拉线孔内里的相关供电干线中接电。每个灯具采用RVV3x2.5mm软护套线接灯。2、正常运行情况下,灯具端电压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105%。3、每个220V立杆灯负荷接线端均设4A过电流,带30InA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微断作为单独保护装置。微型断路器安装在灯杆分支电源接线盒内(接线盒须具有良好的绝缘、耐压保护作用,防护等级IP65以上)。4、路灯采用四种控制方式:现场手控、时控、远控。三种控制方式相互独立,现场调

36、试、检修时采用手控方式;时控由智能天文时控器控制路灯的开和关;采用远控时,现场终端具有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开关路灯的控制功能和手动控制功能。5、本工程共设1个路灯户外配电箱,在道路负荷中心设置一台IOOkVA户外设计专用箱变,箱变供电半径约为IOOOin左右。配电箱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以上内容必须满足主管部门的技术和设备等要求。七、电力管沟工程设计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2、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3、11OkV及以下电缆敷设4、接地装

37、置安装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6、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7、广州市电力管沟设计指引电力管沟的设置电力管沟工程及其他地下管线统一安排,通道的宽度、深度应考虑远期发展的要求,与市政建设协调建设综合通道,一次性完成电力管沟工程,电力电缆分期敷设。电力管沟的建设须满足方便施工,运行维护的需要,并避免道路多次重复开挖。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要求,电力管沟采用沉底电缆坑形式,统一敷设在道路东南侧。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造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中表4.1.9的规定。电力管沟设计根据相关要求,增科路道路南侧人行道设IOkV24回双仓钢筋混凝土电缆沟,电

38、缆沟采用覆土隐蔽式;创学路及新学路道路东侧人行道设IOkV十二线钢筋混凝土电缆排管。增科路于中央绿化带下设IlOKV三回路钢筋混凝土电缆沟,新学路、创学路于东南侧车行道下设IIoKV三回路钢筋混凝土电缆沟。D电缆沟标准段每20m设一个检查井,每60m设一个工作井。每个路口交汇处设若干三通井或四通井,同时预留过路电缆排管。2)电力管沟采用纵向集水排水,纵向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在电力管沟所有的工井处设置集水口一个。3)电力管沟的工井上方及两井中间应设置标志牌。4)电缆过路排管顶部土壤覆盖深度,在人行道下的不小于0.5米,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1米,如遇障碍物时覆土厚度可适当减小。5)管沟中电力电缆

39、相互之间允许最小间距以及电力电缆与其他管线、构筑物基础等最小允许间距应满足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等规范要求。IOkv与IlOkv电缆沟交会处采用排管方式下穿通过。八、通信管道工程设计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2、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3、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4、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5、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6、地下通信线缆敷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7、道路和给排水等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通信管道设置1、人行道下

40、通信管道采用壁厚4.0mm,1OmmPVe-U管,埋设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车行道下通信管道采用壁厚3.0mm,DNlOO纤维编绕拉挤电缆管(BWFRP),埋设覆土深度不小于0.8米。每隔约80米设置小号直通型人孔1个,每隔约400米或路口交汇处埋设12孔。IlOBWFRP排管至对面人行道上。横道路部分节点井为三通或四通井,预留镀锌钢管至道路红线外2.0m,便于终端用户接入。2、管道铺设坡度不小于2.5%。,如道路本身坡度满足要求,可利用地势将管内积水流向人(手)孔。3、管道路径中线上每隔不大于15米设置一处通信标志牌。4、手孔图、人孔配筋及配件图详见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5、管道进入手孔

41、、人孔后与井壁之间的空隙应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堵。6、若通信管道与其它管线交叉冲突时,采用下穿其它管线的方式;通信管道与电力管线交叉净距不小于0.5m,和雨污水管交叉净距不小于0.15m。九、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设计依据及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7、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9、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

42、)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单项工程设计、布置要求,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协调、安排各种管线的建设,以利今后的施工和管理。2、对于基建施工所需临时管线,在条件许可时应与永久性管线结合考虑。3、针对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将管线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尽量避免同种管道分期建设、不同种管道交叉建设导致重复开挖道路的现象,达到减少综合投资、便于管道维护管理的双重目的。4、当工程管线在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设计内容根据规划要求,道路下所有的管线进行管线综合设计的考虑,

43、区域内设置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缆沟。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信、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为此特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定各类管线的关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各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各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道路下各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辖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道路下管线横断面敷设位置根据道路专业对道路横断面进行的优化设计,同时参考本次道路配套设计的污水收集管道、雨水排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

44、电信管线等图纸内容对道路下各管线进行横断面敷设位置的考虑。按照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非机动车道的原则进行布置。局部断面考虑宽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将雨污水管道设置在车行道下,但应布置在靠近道路侧石的位置处。同时管线以道路中轴线往两侧的管线布置优先顺序以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为准则。各工程管线敷设的水平净距的要求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物性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当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的规定。各工程管线敷设的垂直净距的要求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物性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管线相互

45、间垂直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管线名称给水管线污水、雨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电力管线直埋保护管、通道直埋保护管给水管线0.15污水、雨水管线0.400.15热力管线0.150.150.15燃气管线0.150.150.150.15通信管线直埋0.50.50.250.50.250.25保护管、通道0.150.150.250.150.250.25电力管线直埋0.50.50.50.50.50.50.50.25保护管0.250.250.250.150.250.250.250.25管沟0.150.150.150.150.250.250.500.25十、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