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实现规划、指标、报批、办证一条龙保姆式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梧州实现规划、指标、报批、办证一条龙保姆式服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梧州实现规划、指标、报批、办证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日前,我市聚焦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围绕要素保障全方位解放思想,全流程优化服务,创新出台产业兴市自然资源要素卜条保障措施(以下简称十条保障措施),为全市产业重振辉煌提供坚实要素保障。十条保障措施对产业项目涉及的用地规划、用地指标、用地审批、供地优化和证照办理进行了全流程优化,能精简的精简,能合并的合并,能并联的并联,实现规划、指标、报批、办证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十条保障措施,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实行“一盘棋”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采取核销制统筹,建设项目用地预
2、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合并办理,全面推行承诺备案和并联审批,实行“容缺审查-并联办理-全程跟踪工作模式,大力推进“多测合一”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高网上受理和不动产登记办结水平。针对目前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征地拆迁难、耕地占补难等瓶颈问题,十条保障措施坚持可量化、可操作和能落地的原则,不仅创新提出了解决思路,还明确了土地开垦、征地拆迁、土地储备、闲置土地处置的具体任务目标;针对当前存在的供地前管理混乱问题多、供地时粗放价值低、供地后闲置浪费等问题,探索建立园区“亩均论英雄”机制全面改革储备用地管理,大力推行熟地、标准地出让,加强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全面盘活消化闲置土地。为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
3、处,十大保障措施明确建立挂点联系县(市、区)、园区制度,通过“疑难杂症会诊、重大项目通气”两项工作法,形成问题收集、分类梳理、系统研究、主动服务、跟踪销号五步闭合服务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产业兴市自然资源要素十条保障措施具体有哪些?产业兴市自然资源要素十条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兴市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在用好用活优化土地要素供给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桂国土资办(2018)316号)的基础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20年版)(桂自然资办(2020)253号)为指引,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4、围绕要素保隙全流程优化服务、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制定十条保隙措施。实施产业项目闭环服务保障制定产业发展服务行动方案,实行班子领导挂点联系和包干县(市、区)、园区制度,班子领导要全程参与、全程推进、全程服务,确保产业发展情况清、问题明、措施准;推行自然资源625特色服务,以六个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六支先锋队,通过“疑难杂症会诊、重大项目通气两项工作法,形成问题收集、分类梳理、系统研究、主动服务、跟踪销号五步闭合服务机制,确保问题收得上、不积压、能解决。实施产业项目用地规划保障实施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一盘棋”管理模式,指标跟着项目走,确保有项目有保障,大项目大保障。对符合重大项目选择方向的项目提前介
5、入,引导项目优化选址或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听证、论证工作,在列入重大项目计划后,尽快完成上报工作;按照“能合就合”“能并则并”的原则将听证、公示、论证等串联工作流程调整为并联工作流程,规划修改方案听证论证为同级部门组织时,实行并联同步进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正式报批前补齐完善;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增减挂钩”政策解决项目用地规模问题;重大项目用地涉及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方案委托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探索实行规划刚性约束与弹性调整并举机制,允许园区根据产业布局需要合理留白,制定梧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为重大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6、,简化园区范围内控规正向微调程序。实施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保障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原则,统筹保障产业项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需求,对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双百双新”项目、“5个50项目等项目清单的产业项目用地,无需事先申请落实用地指标,宜接组卷报批用地,通过审批并完成缴费后,由自治区核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由市级保障的少数民族地区及符合产业政策且具备条件的项目用地,开通“绿色通道“,无需事先申请落实用地指标,直接组卷报批用地,通过审批并完成缴费后,直接核销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推进已竣工的涉及2.5万亩指标的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确认,安排用于商住用地、水田占补困难的项目
7、用地、镇村产业用地等,发挥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兼具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建设用地规划、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三项政策功能,破解当前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瓶颈,满足重大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产业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分解下达任务到各县(市、区),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制定奖补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实施土地开垦、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拓宽耕地占补指标来源渠道,实行“红黑榜”通报及约谈问责制度,两年内完成约5万亩耕地补充指标(新增旱改水指标约2.5万亩、新增耕地约2.5万亩),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耕地占补指标瓶颈问题;实行市级耕地占补指标收储和跨区域调剂制度,提高交易平台活跃度,实行公开拍卖交易耕地占补指标,增强各县(市、区)
8、补充新增耕地积极性,解决耕地占补项目数量不平衡问题。实施产业项目用地审批保障提前介入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加强用地审批、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各环节联动,充分发挥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的指导作用,不再将补充耕地、征地补偿费和矿山项目土地狂垦资金安排、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作为用地预审的前置条件,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合并为3个工作日内办理;借助下放用地审查审批权的契机,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各县(市、区)指导的下沉力度,压缩时限、分类报批,建立可容缺受理目录清单和项目用地跟踪机制,实行承诺受理、容缺审查,形成“容缺审查-并联办理-全程跟踪”工作模
9、式;灵活运用临时用地政策保障重大项目前期开工需要。实施产业项目供地优化保障全面加强土地熟化工作,委托平台公司完成拟供地块“七通一平”再供地或在出让方案中直接明确由土地竞得人负责实施,提高供地质量:加强存量用地二次开发,通过影像分析和实地查看全面清理低效闲置土地,制定清单列表和盘活处置方案,实施台账式管理,利用三年时间通过行政、司法并行等手段督促盘活消化闲置土地不少于4000亩;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工作,推进落实增存挂钩,探索建立园区“亩产论英雄”机制,争取用三年时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0000亩,将供地率提高到80%以上。依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结合勘测院数据,全面梳理批而未供土地,对
10、于道路、防洪堤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动联系服务业主办理用地手续;用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34条标准地”点状供地等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允许对具备土地独立分宗条件的工业物业产权进行分割,用以引进优质项目。实施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保障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严格实行矿业权出让分级分类管理,按规定调整实施市、县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充分赋予县(市)自主管理权。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合理布局砂石土采矿权,为产业兴市提供资源保障。实行园区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砂石土资源市场化处置,项目自用部分免交矿产资源权益金,剩余资源处置收益安排一定比例扶持园区发展。
11、实施产业项目证照高效办理保障建立“137问题解决机制,强化服务能力,深化“对标先进、又好又快活动,设置综合窗口、绿色通道专窗,实现受理、缴税、缴费发证等环节“一窗受理,立等办结;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项目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环节全面推行承诺备案、并联审批;协调市政府下放一批审批事项,联合市内相关部门落实交地交房即交证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多测合一”,发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能作用,提高网上受理和不动产登记办结水平,提升土地管理质量指数。实施产业项目用地征地拆迁保障全面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围绕项目实行预征地制度,变”项目等土地”为
12、“土地等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征收土地8万亩、储备土地4万亩以上;结合土地储备计划强化征拆力度,实现土地储备与征地拆迁同谋划共发力,确保净地出让。逐步解决征拆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分类处理、先易后难、疏堵结合的原则,出台农村集体留用地安置开发利用、规划区停建范围内农村住房历史遗留处置实施方案等,通过集中开发、置换合并、回购等方式盘活一批集体留用地。打好打违组合拳,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开启“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查控新模式,创新采用无人机航拍查控违法建设,运用快速打击机制处置违法建设,将打违拆除期限由原来至少17日缩短至最快5日O实施自然资源信息技术保障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工作,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构建土地开发利用监控平台,通过实现近、中、远期目标,以技术为支撑,及时了解产业项目选址、报批、征收、供应、利用、违法等自然资源现状情况,达到精细化、精准化、实时化,为管理决策提供保障。澎湃新闻20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