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死如事生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死如事生2.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死如事生,授课老师:林蔚苹,世界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宙斯神像法洛斯灯塔阿提密斯神殿 毛索洛斯墓庙 罗德斯岛巨像,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讨论题,1.中国传统的殡葬仪式(方式,殉葬品)2.秦始皇陵的历史背景 及秦始皇其人.,他就是人类历史上唯一 一位死后还在活动着的帝王,.,秦始皇,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生于前259年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华夏族的主体)。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
2、北省邯郸市)(因生于邯郸,故名赵政)。秦始皇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录。,(一)简介,地理位置,秦始皇陵南临骊山,北临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与骊山浑然一体,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陵墓原高120米,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袭,现堆土尚存47米。高度下降了,然而,当年它堆土的总土方却并没有减少,这个巨大的陵坡是一篇2000年来谁也改不动的文章,连无孔不入的盗墓贼也对它无能为力,它太大了,太完美了。它曾聚集天下72万人修
4、建了11年,墓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建成的时候,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群,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简直没有可比性,连埃及金字塔也远远不及。宏伟壮观的兵马俑的三个墓坑只不过是它陵园中的一个陪葬,它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再也没有一个帝王在他们的身后能与这个墓葬的主人相提并论了。,秦始皇陵神秘之处,秦始皇陵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
5、间还弄不清楚。,墓室面积,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
6、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流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赵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
7、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什么是俑?,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
8、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兵马俑坑分布图,3,2,1,为什么兵马俑坑呈“品”字形,品字嘴上头的口是一号坑,主要是步兵,品字左下角的口是2号,主要是骑兵,和弩兵 右下角的是将军指挥的。这样在作战时可以进可攻击,退可防守。我们可以从这些事中看出秦始皇的智慧。,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一号坑为
9、“右军”,埋葬着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并对部分陶俑进行了修复和复位,(三)一号坑,兵马俑一号坑,平均深度为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230米,62米,门道,前锋,夯土墙,侧翼卫队,后卫,侧翼卫队,军阵主体,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
10、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兵马俑一号坑,一号坑修复现场,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二
11、)兵马俑二号坑,弓弩步兵,战车纵队,车、步、骑结合长方形军阵,骑兵,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二号俑坑遗址大厅的外观呈覆斗形。内部为钢网架式结构。四周的参观廊分为上下两层,可以近视和俯视二号马俑坑的全貌。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为封闭式建筑,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
12、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13、,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现场,画面是1980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二号铜车马。车是单辕的,车厢方形,长2.5米,宽1米,车厢上有棚盖。车上有一名御手,握辔凝神,造型生动逼真。车前驾四匹马,两服两骖。车、马、人以及全套轮具,都是青铜铸造的,其大小约为真车的二分之一。据考证,这辆出土的铜车马是属于秦始皇每次外出巡游车队中的属车类,属于后妃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巡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豪华奢糜情景从这辆出土的铜车马可见一班。,兵马俑二号坑,(五)兵马俑三号坑,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
14、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
15、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三号坑兵马俑,大、多、精、美,秦兵主要是从关中地区的 农民 中抽拔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两千多年前秦代耕战之民的真实原貌。,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有时一人面目紧张,贴邻一人则轻松而微笑,士兵的头发,好像根据“规定”剃束,但发辫之间,既大同又有小异之处。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六)兵马俑的魅力,出土于秦始皇陵园马厩坑内。俑作跽坐状,两手向前
16、搭于双膝上,两膝着地,臀部压在双脚的后跟上,陶俑身穿长襦,脑后梳圆形发髻,发辫的纹理、脉络刻画得十分清晰。还留有短短的胡须。面部表情严谨,显示出低下的身份。跽坐俑出土于马厩坑,说明他们是掌管马厩或养马的人。,跽坐俑,跪射俑,上体笔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跪射俑,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这种立姿当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
17、作。,将军俑,二.精美绝伦的兵马佣工艺与造型,中下级军吏俑,区别?,鹖 冠,单 板 长 冠,双 板 长 冠,不 带 冠,单板长冠其形状如梯形板状,前半段平直,后半段扬起略呈45角,尾部下折如钩。颜色为赭色或朱红色,个别的为白色。冠带为桔红色,质地与鹖冠同。双板长冠形状、大小、宽窄与单板长冠相同,所不同者仅是在冠的正中有一条纵行缝,说明是由左右两片大小相同的长板并列拼合而成。其系结方法和颜色、质地与单板长 冠相同。,鹖冠其形状前半部如方形板状,后半部分开为二支扭曲旋转成双卷的雉尾形。其颜色多 为深赭色,个别的为红色,冠带都是橘红色。冠的质地硬直,似为合革或多层漆布叠合做成。,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
18、的封建制国家。秦王朝虽然努力发展钢铁兵器,但装备军队占主要地位的仍是青铜兵器。秦兵马俑1、2、3号坑内出土青铜兵器达4万余件。兵器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从中所反映的秦军武器配备、兵器类别、制造工艺、管理制度等等,是古代兵器史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七)精良的青铜兵器,铜剑(一号俑坑出土)左剑通长93.8厘米,身长72.2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右剑通长92.8厘米,身长71厘米,最宽处3.2厘米。两剑的形制相同,剑体长而窄薄,中部起纵脊,近锋处束腰。出土时,剑通体光亮,刃锋锐利。,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为长兵器。铍首长353厘米,身长239厘米,最宽3厘米。
19、铍体有自然分布的天然花纹,呈云头状。这些花纹既非铸成,又非刻划,花纹可视而不可触,和器表金相组织融为一体。这种隐现花纹形成的工艺方法也成为秦俑谜团之一。,青铜金钩(一号俑坑出土)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短兵器,称之为“吴钩”,是一种仪卫性的兵器。,青铜戟(戈、矛联合体一号俑坑出土)属长兵器,为戈、矛的联合体。通长288厘米。戈、矛间距25厘米。,铜殳(shu)(三号俑坑出土),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铜弩机(一号俑坑出土),出土青铜簇,时常有人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泥人泥马来陪葬呢?,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因为秦始皇即
20、位后,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并吞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又不一致。一代伟人秦始皇,诸多谜底墓中藏。,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家AAAA级旅游景陵荣膺国区。,(八)总结,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