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5957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通用教案模板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教案课程名称 历史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贾建强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教师教案本学期总第 8 课时课题“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学目标1、知道“两 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标志性成果。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3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功立业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弹 一星”的研制成功。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一年半的历史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想,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教学活动及

2、时间安排一节课教学准备课件 视频。 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戈壁升起蘑菇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新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补充:(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3)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先展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图片,后播放影视资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1)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2)毛泽东指出“大国新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因为多了几颗原子弹,大家都不敢下手”。还说“

3、原子弹,你有了,我有了,可能谁也不用,这样核战 争就打不起来,和平也就更有把握了”。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下 决心研制核武器?学生回答后,教师综合: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4出示我国氢弹和导弹爆炸试验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问题:想 一想我国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深远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二、“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教师出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和我国

4、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图片并讲述: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提问: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还有哪些最新成就?学生: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3展示“两弹一星”的研发及相关人物的资料并讨论“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来源:学科网教师总结:对,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但我们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传统,我们有一批胸怀赤子之心,甘于奉献,而又才华卓越的科学家,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创造?三、倚天神剑显国

5、威1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中国的先进武器,了解国防建设新成就,老师给大家免费当一回解说员。(播放视频:1949年、2009年阅兵式片断,边看边讲解)2请问,你参观后第一句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刚才的参观,让我们热血沸腾,无比自豪。但是,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还要不断发展,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3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是指什么?学生回答。4思考:曾有人说,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的国防建设已取得不小成就,为何不把资金转入经济建设中去?你对此有什么评价?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加强国防建设是为了争取和平,只有我们的国防强大了,我们才会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珍惜和平,并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平。我们也希望,和平鸽衔的橄榄枝会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和平的大家园。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基础训练的基础闯关和能力提升部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