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6895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新课程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读新课程标准彭镇中学先芹一. 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二. 课程基本理念(从10个变5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到了第二位)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以前是“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

2、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四 .课程目标:1. 总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2.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3. 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学习并掌握(了解)音乐基本要素。音乐要素的学习增加了节拍和调式,变成(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4. 提出了对“风

3、格流派的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5. 学段目标: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五 .课程内容1 .感受与欣赏(不同于以往的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2 .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3 .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尝试用电脑编创音乐)4 .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

4、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六 .教学内容的提示:1 .感受与欣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2 .演唱:重视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3 .演奏:学习课堂器乐,使用竖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5、,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 .识读乐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5 .创造: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读课标一.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一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二.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一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三.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收益一一面向全体学生四.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一一注重个性发展五.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一一重视音乐实践六. 培养学生的

6、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一一鼓励音乐创造七. 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一一提倡学科综合八. 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一一弘扬民族音乐九.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一一理解多元文化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一完善评价机制教材分析一.八年级下册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义务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单元分演唱,欣赏,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造,学习评价五个版本。四到六单元教材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审美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从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想象,创造力及表现力;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及自学音乐能力的

7、全面提升。每个单元学习内容包括歌曲曲目1至2首;欣赏曲目3至5首。四单元介绍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以期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拓视野,加深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五单元围绕京剧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与姐妹艺术相关的音乐作品展开。六单元体验彝族音乐,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舞蹈,使学生对彝族音乐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二.课时安排四单元:樱花(1)深情,小河的呼唤,班内,鹦鹉,像花儿一样(1)五单元:唱脸谱(1)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我不挂帅谁挂帅,姓紫嫣红(1)六单元:七月火把节(1)中国彝族达体舞,席勒的红裙(1)三.学情分析八年级下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力度,

8、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模唱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和七年级的竖笛教学,识谱能力增强,。但他们喜欢的都是当今流行乐坛的歌曲,对教材上的歌曲兴趣不大。根据我校的实际,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部分学生,我们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禁锢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对剩下那部分学生,作为老师,应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引导,提高他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 .单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常见的音乐要素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识谱能力。2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剧目的音乐,培养学生对各类

9、音乐艺术的感情,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五 .单元重难点解析L重点:培养学生养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的习惯;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欣赏音乐表现的能力。2.难点:理解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六.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

10、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七.评价建议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进行。终结性评价是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2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或演奏,在观摩交流中点评。3 .强调的整体性,避免片面性: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找出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及改进方法。设计一堂课唱脸谱教材分析:唱脸谱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第16册五单元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

11、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学情分析1 .班级学风好,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浓,

12、但音乐知识和技能基础差。2 .具有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欠缺。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通过学唱唱脸谱,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2 .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难点:1 .了解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2 .对节奏的把握和京剧韵味的模仿。3 .教学过程:(一) .赏析与导入(看“脸谱”,说“脸谱”)在京剧音乐声中,课件展示各种人物的脸谱

13、,教师解说脸谱的产生,颜色,样式及各种脸谱塑造的人物形象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从音乐、图像中来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二) .学唱唱脸谱1、视频欣赏歌曲唱脸谱设计意图:(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欣赏的同时同学们思考问题:歌曲可以划分儿部分,每部分的唱腔上有何不同?师生共同探讨回答上述问题:第一部分其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第二部分完全使用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2、学唱唱脸谱:采用听唱,教唱

14、,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戏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京剧的韵味,然后教师讲解这首戏歌的风格,演唱情趣等要素,通过探讨和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过程。3、解决难点在学唱过程中,学生提出难点。设计意图: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难点突破:1 .前半拍休止;长句叫喳喳、”2 .对艺术作品的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使学生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唱脸谱这首戏歌。)(三

15、)、思考与创作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京剧流派及代表人物,自画脸谱或试着走一走京剧的台步。师生互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发挥其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完成学习目的。)最后小结:从这节课上,我们感觉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在欣赏、表演活动中体验到了国粹一一京剧的魅力,希望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大家不要忘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

16、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五)教学反思在上这堂课时,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上网搜集了很多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让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表演阶段,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多运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会文中的寓意。情感是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我在引导学生赏析、学唱歌曲,感受中国京剧的韵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