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关于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关于加快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以工业化思维推动优势 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食品产业基础加快向高级化演进, 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 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补齐发展短板, 延长产业链条才隹动特色食品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抓手,培育一批特色食品品牌。加快融 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总体目标立足产业
2、基础,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原则,重 点发展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集中政策和优势资源,推动优势特色食品 产业加快发展,经过5年的发展,食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趋于完善,食品产业加工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食品质量和 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规模效应、市场占 有率、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产品档次、技术水平、质量品质大幅 提高,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特色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0家。打造形成500亿元产值的加工产业集群,300亿元产值的深加工及特色产业链,扶持一批特色食品龙头
3、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三、发展重点(-)食用油加工。加快发展油料加工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打 造植物油料深加工产业集群。以特色健康食用油为重点,依托龙头企 业,大力发展油料产品,重点打造特色等品牌,形成特色健康食 用油优势产区。加快推进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切实提升品 牌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小食品、大产业的目标。到2025年, 植物油加工产值超300亿元。(二)谷物深加工。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等高质量大米,开发 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谷物,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行 业知名或区域市场品牌。到2025年,谷物深加工及特色谷物产业产 值超300亿元。(三)乳品类。积极
4、引进乳业强企业,打造高端绿色精品乳制品 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加工企业开展乳制品创新研发,优化加工工艺和 产品结构,发展液态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巴氏 杀菌乳等低温乳制品比例,鼓励支持新型乳制品开发生产,满足消费 者多样化需求。支持养殖企业与乳品加工企业合作,发展乳制品生产 加工,重点支持加工设施设备购置、生产工艺升级、检验检测设备等。 到2025年,乳制品加工量100万吨,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四)肉制品。围绕丰富的肉禽资源,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等发展模式,选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 积极打造和培育特色肉制品,特色肉食配菜系列制品、软包装制品、 方便即食
5、型食品、发酵肉制品等特色产品品牌,逐步提高鲜冷藏肉、 低温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建设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 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细分割等鲜肉品种,开发肉制品深加工产 品。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区域公用知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到2025年,肉制品加工产值超100亿元。(五)水产品精深加工。立足于水产名特优品种,发展速冻海鲜 食材,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产风味制品、糜制品、休闲食品、 调理食品、调味品等高附加值食品,培育提升水产品品牌。到2025 年,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六)精制茶加工。多渠道支持茶园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 造一批产业示范园,稳步扩大茶园面积
6、,大力发展特色茶产品。依托 龙头企业,通过组建、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产品,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茶优势区域。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 度,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率,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规模效益显著、 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技术研究和集成,形成生产 规程,实行采标生产,提高产量品质,加快培育茶业品牌,促进茶产 业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精制茶加工业产值超100亿元。(七)果蔬类。支持企业研发、生产蔬菜粉、食品添加剂、色素 等中高端产品,提升成品脱水蔬菜产值。引进一批知名企业、科技型 企业,发展冷冻干燥、生物保鲜等新型保鲜和品质控制技术,开发符 合现代生活节奏的功能
7、性饮品、即食健康果蔬类食品。支持企业进一 步扩大果蔬加工规模,开展蔬菜精深加工设备、工艺、技术的研究和 改进,扩大加工种类,提高加工质量。推进优势产区产地仓及加工集 聚区建设,完善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果蔬加工基地,发 展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果蔬企业年加工 量达到5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八)休闲食品。依托龙头企业,在供给和消费双侧发力,扩群 强链,加快引进和发展休闲食品产业,形成高品质、多样化、健康化 的休闲食品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休闲食品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 增长的对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到2025年,休闲食品制造业 产值超100亿元。四
8、.主要任务(一)建立种养示范基地。支持特色食品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展 粮油示范基地、畜禽养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多种形式规 模化经营。大力推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稳定的特色 食品产业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加强农田水利、道路等生产性配套设 施建设。推进基地建设,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建设原料基地,深 化特色食品产业加工原料的区域合作,夯实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业发展 基础。(二)提升食品加工园区。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 功能集合的思路,重点提升惠农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完善园区物流、 科技研发、质量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集聚高端化、绿色化、 智能化、融合化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入园发
9、展,把园区培育成绿色 食品产业先行区和示范区。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环保、通讯等 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的生产、加工、研发、流通、电商、金融等公共 服务能力,吸引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聚集效应,实现集群 发展,招引一批技术理念先进的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补齐绿色食 品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推动企业进园入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 功能集合,加快引导和支持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企业进园入区集聚发展, 创建一批特色食品产业加工园区或园中园。推动上下游产品有机 衔接,促进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能力,重点推进油品加工基地
10、、健康食品产业园、特色食 品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四)打造智能数字生态。推动特色食品产业信息化改造和企业 智能化建设,创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开展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企业上 云行动,围绕特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推动网络接入、云资源、行 业等信息化应用。以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推动特色食品 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升特色食品产业加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水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技术先进、数 据权威、覆盖面广、功能复合的特色食品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五)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 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食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壮大一
11、批在国内有影响力、引领行业发展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 批技术工艺领先、预包装速食食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的单项冠 军,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示范企业。(六)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支持和鼓励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企业提 升标准化生产和创新研发能力。以特色食品产业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 制约为重点,围绕特色食品加工与贮藏、保鲜物流技术、优势农产品 品质评价等关键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积极创建 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特色 食品加工贮运等关键技术攻关。(七)加强质量标准管理。实施食品安全标准筑底工程,推动食 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支持第三方检测平台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
12、全的检测,支持地方政府筹建食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加强质量 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推动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农产品等 级、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标准体系,指导龙 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认证良好农业规范、 二品一标农产品,构建绿色食品产、力口、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切实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八)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深入实施特色特色食品品牌培育 工程,构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 品牌体系,努力打造优秀区域品牌,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 矩阵,扩大特色食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培育优质企业认证,大 力推
13、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优质认证,打响优质地理标志品牌。 指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品牌注册、标识设计、 标准控制、使用授权等措施,依法依规,强化品牌保护。构建完善品 牌保护体系,实时监控、评估品牌状态,综合运用协商、法律等手段 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九)优化市场开拓服务。采取互联网+模式,加快发展电 子商务、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企业展会拓市, 参加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推介会、采购会等。加快推进特色食 品产业化品牌联合体建设,在主要产区全面推行一县一产业一品牌 一联合体的模式,组织县域特色食品产业链的一二三产经营主体开 展联合经营,统一产品标准、品质
14、控制、品牌运营、价格体系、收购 销售。在特色食品主产区,大力支持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产地仓 建设,完成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化,形成产品销售稳定器,打造基地 +物流+订单配送+集配站模式。支持企业布局优势特色食品旗舰 店、连锁店,开设有等级、有规模、有示范效应的门店,提高优势特 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立特色优势品牌宣传推介体系,促 进特色食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 业深度融合。强化与国内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宣传合作,鼓励 企业利用各种电商平台、新媒体、自媒体宣传推介特色食品文化,利 用长寿文化讲好绿色健康食品文化故事。不定期举办产业
15、论坛、推介 会等活动,加大推广销售力度。深度发掘各地特色食品产业历史文化 价值,讲好特色故事。引导特色食品企业、园区及相关产业配套 基地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产业园争创国家A级景区。持续推 出特色食品文化体验游路线,开发伴手礼系列产品及文创产品,满足 外地游客需求。(十一)加强食品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 创新主体的研发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 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工作站,做好科研院所 招才引智、新技术推广,开展绿色储运、新型加工、清洁生产、品质 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产品、 新技术,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
16、技术支撑,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 上。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物联网系 统和精准化种养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加大大数据投入,支持建立 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绿色食品业全 产业链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提升绿色食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五.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业联席会议制度, 负责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业的整体谋划、部署和推进,制定出台重大政 策,谋划安排重大项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 特色食品加工高成长企业,在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和
17、重点支持。 加大干企技改、乡村振兴项目对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企业的倾 斜力度,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提升企业加 工转化能力。按规定落实食品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企业所 得税、农产品收购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符合 条件的加工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抵扣等税收政策。(三)加强要素保障。按规定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优化资金 使用方式,注重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 绿色食品产业。加快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 扩大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特色险比重。创新产业化基金使用 方式,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投资力度。各级要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发
18、展 用地,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模式。实施农业人才联合培训计划,培 育一批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企业家、带头人。(四)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保障特色 食品产业加工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灵活确定产业项目供地方式。产 业用地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方式 供应。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可优先保障用地。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 指导项目选址、节约集约用地。对列为层面重大项目的用地指标由专 项用地指标予以保障,各市县特色食品加工园区用地指标由各市统筹 予以保障。(五)强化法治监管。指导各市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四 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健全食品产业监管体系,及早发现安全风险
19、,坚 决把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依法查处生产不合格食品等违法 违规行为,不合格产品依法实行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抓好特色 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及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优势特色食品产业品牌 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企业自主商标使用,从严从快查处侵权行为。(六)强化公共服务。推进特色食品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和 企业共享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人才对接,通过多种 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加强行业指导和联合,为加工企业搭建交流、展 示、合作及融资平台。加强特色食品加工业调查统计工作。深化放 管服改革,对企业投资项目推行限时办结制和容缺审批制度, 大幅压缩项目行政审批时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 为特色食品加工园区和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法律、会计、知识产权、 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七)加强人才队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等院校、高职 院校与特色食品产业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 开展协同育人,支持高校联合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探索建立高层次、 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I,夯实特色食品加工业人 才基础。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学科设置。 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统筹财政科技资金用于支 持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项目。支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特色食品产 业加工等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