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813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2教学反思及其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反思及其案例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更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段教学历程的批判性思考,经过批判性的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其原因,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而把这些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则可视为一种写作文体。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反思”,不仅指对教育事件的反思与记录,也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记录。严格地说,教学反思是研究日志的一种记录方式,是渗透在研究日志中的某些反思性表述。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性的记录与白描,它是在某些记录基础上的批判性思考。因而,教学反思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日志。正因为它的特殊,故把它单独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成果

2、加以说明。L教学反思的对象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的产物,它可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对象涉及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教学反思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完成了多少,为什么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完成,进而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等等;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可以反思对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等等;第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可以反思什么样的方法比较适合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讨论法、小组学习法等是否适应,在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策

3、略,等等;第四,从教学程序来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人、教学的推进、教学的结束等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可以反思哪些环节可以少花些时间,哪些环节应该多花些时间,等等;第五,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是否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过度地使用了预设,是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纪律;可以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是否敢于提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同学的看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处于师生互动的边缘,等等。有研究者将教学反思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师也可以反思是否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某种估计),其目的主要在于显现教师的“内隐理论二在课堂教学

4、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即在备课中和教案中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资源的Q其目的在于提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倾听学生”或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教学中的“人的问题”。下课后感到有哪些比较注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一条是“对备课的反思”,第二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第二条是“课后的反思”。这样的划分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在实际的教师反思活动中也说得过去,但是,若是以此来转化成相对应教学反思的三类成果,恐怕是相当有难度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区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

5、和“课后的反思:难道“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是在课后进行的反思?即使说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这样的反思也几乎没有可能在课堂中记录下来,而只能在课后进行整理。实际上,教学反思既可以对教学中某一点(如一个做法,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批判性思考,或是对一节课的整体状况进行反省。教学反思可以单独写在一页纸上,也可以写在教案之后,还可以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写下教学反思这一部分。附录三所提供的材料,就是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实际上也是教学课例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一个例子。2.教学反思的实例与分析教学反思的写作可长可短,反思的内容也可多可少。以下提供一些教学反思的实例,结合实例,思考一下教学

6、反思的写作。教学反思案例1课本上的原题是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X=1/2o在一(五)班上课时我将X=1/2变成了X=-2o为什么呢?我感到增加了学生计算的难度,没有突出本节课合并同类项这个教学的重点。这次在一(六)班上课时我又将其变成了x=2。我感到将x=-2变成x=2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计算的难度,突出合并同类项这个教学重点,二是变成x=2后多项式的值正好是0。这样学生可能更感兴趣,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案例1评析】实例是一位教师对备课的反思。在这份简短的摘记式的教学反思中,教师反思了为什么先

7、将例题中X=1/2改为X=-2,而后又将X=-2改为x=2的原因。这类摘记式的教学反思,其特点是写作起来比较方便,写作只需要少量的时间Q其不足在于反映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教学反思案例2对“教师作为变化的主体”课程第一次课的反思“你们为什么选择我?我做的哪些努力让你感到应该选择我?你们为什么不喜欢我?我为你们做了什么?这是我对昨天晚上第一次课首先要反思的问题。我有好多次产生了“对我好一点,苏格兰人”的自语,这些你也会在上课时产生。我想让你们与我关系密切,争相与我交流,立刻传递给我像明星一样的进取心,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当我辞去全职教授资格时就坚信,我再也不会感到被带进进退维谷的处境,再也不是所谓的

8、“推行者”,可以用自己也无法解释或判定的理由说服人们违反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我对这天晚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感到震动不已:1 .令我惊奇的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懊恼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你会认为,23年的教学生涯会让我用镇定、平静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们的生气,但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生气却让我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我全身心地认为学生会喜欢我时,我感到的却是疏远和侮辱!有趣的是,我的这种想法至今仍然萦绕于心Q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你,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一个如此危险的陷阱,等着所有的教师身陷其中。虽然我明明知道学习显然会有痛苦,而这些痛苦会导致学生迁怒于他们认为那些带来痛苦的人(例如我,他们的教师),但是我仍然

9、为此而感到备受伤害。还有一件事提醒了我(但不是我真正所需要的),即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不愉快做出合理化的解释并不能让我远离痛苦。2 .别害怕!我发现了学生们产生不满和抗拒的来源,另外要记着,在昨天晚上相识之前,我和学生们并不熟悉,所以不可能都是我的过错,至少不仅仅是我的个人的过错。3 .感谢上帝给了我批判事件调查表这种方法Q看了昨天晚上学生们对调查表的回答,我才知道一些学生在课堂感到生气实际上是有原因的。其他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是不错的,一些学生对别人的生气感到不解,就像我一样。批判事件调查表让我对事情总有预料,让我认识到有些事件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糟糕,有些糟糕的事情并不像我想像得那样普遍。另外,还有使

10、用它的更好的理由。4 .我想知道,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帮助那些不愿意参与上课的人们,他们不希望利用他们激愤和怨恨的经历来获取对自己教学的洞察力。如果引起他们生气的原因还没有得到控制,或是他们感到课程中途改变了原则(比如,他们被意外告知必须来上课)而不快,那么这将向他们再一次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避免同样的不快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而且还将让他们重温也许已经知道的事件: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立感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教师和教学内容产生亲和的感情,不要中途改变原则一一如果你改变,就必须进行慎重的论证、揭示和解释。1 我要时刻谨记,处在教师的位置上,我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高兴。6 .当我对第一次上课感到非常

11、担心的时候,如果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处境中,就能明白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强迫增加一门必修课,作为学生,他们该多么生气!7 .依靠自己成人教育的经验是极其英明的选择。如果我把学生们看做成人,大多数事情将会得到处理。我一直提醒自己,必须从每个人的情况出发进行教学,从学生们自己的需要和关注出发一一一定不要从我自己出发。然而,我并没有和学生联系起来。8 .我将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嗯,如果人们认为该课程是无用的,那么无论我怎么做,事情都不会有所改观。所以,看起来对我来说,会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去做。首先,我要让该课程尽量和学生们相关,以使他们认为坚持上课是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如果他们认为将从课程学习中得

12、到帮助、精神支持和建议等,有利于自己对付所面对的问题,那么可能会感到这一切是值得的Q搜集和提出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来建构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这将有助于认真对待其中的一些问题。其次,如果他们认为该课程和课外作业是无用的,那么我要请他们提出其他的建议。是否有些活动和作业更像独立的学习计划,由他们自己做效果更好,并且用不着每周都必须来上课,又能让我合理地给出成绩?9 .记住一一保持镇静!这只不过是一门研究生课程,而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案例2评析】实例所呈现的是一位国外大学教师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O从其反思的内容来看,这位教师的反思是比较发散的:既反思了自己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又对自己今后的

13、做法进行了思考。这种发散性反思一方面可以打开思路,使反思不至于受到理性的过度束缚,另一方面也不免存在着问题,即反思的内容有脱离事件本身的危险。在实例中,作者也没有交代清楚所反思的事件,这使得读者缺乏一些背景信息,从而难以对其反思进行恰当地评判。教学反思案例3教学反思:左右本节课是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紧紧围绕,左右”这个中心,遵循一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如:游戏操练,学具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思

14、想。课上每个学生都争着表演,体验,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了的快乐,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这节课处处体现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对于师生共同体会”方向相对,左右相反”这一概念的设计有独到之处,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材的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难理解的“左右相对性”的问题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会,也可以引向课堂外,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去认知,不要强求,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资料来源:http:/【案例3评析】实例从写作形式上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教学反思的写作格式,即既有对事件(或事实)的描述部分,又有对事件(或事实)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的思考。但是,这一例教学反思在写作上过于笼统,缺少对事件、事实的详细描述,而且,对于左右这节课成功与不足之处的反思也过于抽象,没有结合一些例子来反思。因而,这一例教学反思还没有完全从教学总结的樊篱中脱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