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9012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技术需求书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勘察单位:6、监理单位:7、建设规模:本项目日均处理垃圾量3000t,设计选用4x800td垃圾焚烧炉,年处理垃圾量为109.5XIOdto配置25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如下:1气象水文情况1.1 气象广州市从化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21.2,

2、比常年偏低04C,最高气温36.7C,最低气温T.6,南北气温相差1.8C;年平均雨量18002200mm,其中中南部为1908.8mm;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n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中南部为1809.3h,北部为1697.6ho四季气候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偶有“倒春寒”天气;夏季以晴热天气为主,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霜冻时有发生。从化市气象灾害频发,主要由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干旱、高温、低温、灰霾以及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4至6月为前汛期,天气多受锋面低槽影响,平均降雨量956.3mm,

3、超过全年的一半。前汛期内主要有暴雨、强对流等灾害,由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也较严重。7至9月为后汛期,天气多受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等灾害。10至11月主要出现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12月至次年1月,主要有寒潮、低温、霜冻(冰冻)、森林火灾、干旱、雾霾等灾害。2至3月主要有低温阴雨、干旱、雾霾等灾害。1.2 水文广州市从化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市内主要的山岭和河谷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与区域大地构造的走向一致。区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港江河与连麻河,其中流溪河最大,澄江河次之,连麻河居三。流溪河是从化市最大的一条河流,由市内众多溪流汇集而成。其主源头地处县东北部,吕田与龙门县交界

4、的桂峰山-大岭头一带。流溪河全长157km,流域总面积2300km2,其中从化境内河长113km,流域面积1612k流溪河从北到南流贯全市,至太平场出从化县境;再流过广州白云区的钟落潭、竹料、人和,出江村的南江口,汇入花都区的白泥河,经珠江三角洲河网而注入南海。2、地形地貌2. 1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微地貌单元由低丘、丘间洼地或冲沟组成,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呈东高西低,坡面植被(乔木、荔枝树)直立茂密。钻孔地面高程为57.56118.58m,最大高差61.02m。本场地拟建电厂二期工程,分为A、B、C三个地块。电厂一期工程整体已建成完工,正处于运营阶段。3、地质构造3.1区域地质背景拟建

5、工程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简称广从断裂带),位于恩平一新丰断裂构造带的中段。广从断裂带呈束状展布于广州行政区的中部,断裂带由多条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断裂走向3550,断面倾向北西为主,倾角4060。其北起从化吕田,经良口、温泉,达到从化街口;往南经神岗、太平、钟落潭、太和、龙归,从白云山麓往南西穿过广州老城区越秀区和荔湾区,后经过芳村区延伸至佛山市南海区,延伸长度约130km,影响宽度达十几公里。断裂带东支在东部山区和山麓陆续见有露头出露,而西支则为隐伏断层,隐伏于广花平原之下。本场地的区域地质图详见图3-1o图3-1区域地质图根据区域地质图,结合钻探揭露情况,场地地层受构造

6、影响微弱,仅局部岩体可见绿泥石化,附近区域性深、大断裂与场地的最近直线距离均大于1km,安全距离符合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1031-2014)的要求,区域稳定性较好。3. 2新构造运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无区域性构造断裂分布,勘探资料也未发现有断裂构造痕迹,勘察期间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埋藏的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暗涵等不利埋藏物,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3. 3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孔揭露,场地上部覆盖层主要为坡积土层(Q力粉质黏土、残积土层(QF)砂质黏性土,局部位置见人工填土层(Q丁)素填土,冲

7、积土层(QJ)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砾砂。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Ys)花岗岩。4、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场地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分层主要根据岩土类别、成因、状态或密实度、含有物、埋藏条件、风化等级等因素进行。其中,基岩按风化等级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共四个等级(勘探深度内)。工程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见表4.3T。表4.3T工程地质分层表地层时代成因岩土名称地层编号状态/风化程度第四系全新统(Q1)人工填土素填土2湿,稍密冲积(Qj)粉质黏土】可塑淤泥质黏土2饱和,流塑砾砂3稍密坡积(Q刃粉质黏土I可塑地层时代成因岩土名称地层编号状态/风化程度残积(QF)砂质黏性土I可塑砂质黏性土2硬

8、塑燕山期(5)侵入岩花岗岩】全风化2-1强风化2-2强风化3中等风化4微风化孤石中等风化/微风化注:强风化花岗岩(2)按照钻探揭露成果,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次亚层,即土状强风化岩(2-1)和碎块状强风化岩(2-2)。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将各岩土层特征描述如下。4. 1人工填土层(Q4ml)场地人工填土层为素填土,局部区域揭露。2素填土:黄褐色、灰黄色等,湿,多呈稍密,局部松散。均匀性较差,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不均匀混少量碎石及植物根系,碎石等硬杂质粒径25cm,含量010%,堆填时间超过10年,已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岩芯采取率为85%90%仅在BLQoIBLQ16CF37、CF94、CF96、CF9

9、8CF10hDLOlDL04、DLlkDLI4、DLl5、DLI9、LQI2、LQI5、LQl8、LQl9、LZ68、LZ69、LZ71、LZ72号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冷却塔(二期)建筑地段,揭露层厚0.50-13.30m,平均层厚3.13m;层顶面高程57.56m98.30m,层底面高程53.28m95.7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4次,实测锤击数为815击,平均值11.6击,标准值10.6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7.014.0击,平均值10.4击,标准值9.4击。5.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I粉质黏土:褐黄色、褐灰色、灰白色等,湿,可塑状态,局部软塑,黏性较好,局部含少量砂砾,韧

10、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岩芯采取率为90%95%.在场地CF73、CF84、CF90、CF98CF102CFlo9、CFll0、DL03LZ58、ZS39号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炉渣综合处理车间东侧、南侧丘间洼地地段以及主厂房/主厂房附屋西南角丘间洼地地段。揭露层厚1.10-6.20m,平均层厚3.08m;层顶面高程57.30m79.39m,层底面高程53.13m76.89mo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3次,实测锤击数为412击,平均值8.5击,标准值7.1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3.310.9击,平均值6.8击,标准值5.7击。2淤泥质黏土:灰黑色、深灰色等,饱和,流塑,土质较纯,切面光滑,含有机质

11、2.22%3. 17%,局部夹腐木,略具腥臭味,岩芯采取率为85%95虬在场地CF73、CF84、CF98、CF99、CFlo2、CFlO9、DL03LZ58、LZ68LZ72、ZS47号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炉渣综合处理车间东侧、南侧丘间洼地地段以及主厂房/主厂房附屋西南角丘间洼地地段,揭露层厚0.506.40m,平均厚度2.64m,层顶面高程53.1365.64m,层底面高程46.7365.14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1次,实测锤击数为13击(局部区域因含砂粒致标贯击数偏高),平均值1.4击,标准值1.0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0.72.7击,平均值1.1击,标准值0.8击。3砾砂:灰白

12、色,饱和,稍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土质不均,含少量黏粒,级配良好,岩芯采取率为80%。在丘间冲沟地段LZ68、LZ69、LZ71号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炉渣综合处理车间南侧丘间洼地地段。揭露层厚0.903.60m,平均层厚2.30m;层顶面高程52.38m54.98m,层底面高程51.06m51.48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次,实测锤击数为1014击,平均值12.5击,标准值11.4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9.212.2击,平均值11.1击,标准值10.2击。4.3第四系全系统坡积层(Q/)】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含少量砂粒,顶部可见少量植物根系,黏性一般,干强度中等,岩

13、芯采取率为90%95%该层丘陵低山段广泛分布,揭露层厚1.0011.10m,平均层厚3.69m;层顶面高程59.6Om94.43m,层底面高程55.63In92.43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9次,实测锤击数为515击,平均值9.5击,标准值9.1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3.812.5击,平均值8.7击,标准值8.3击。4.4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Q4el)砂质黏性土:黄褐色、红褐色等,可塑,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含少量石英颗粒,韧性中等,岩芯采取率为90%95机在场地内分布较为广泛,揭露层厚1.50-13.70m,平均层厚5.60m;层顶面高程51.06-118.58m,层底

14、面高程47.56-113.1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17次,实测锤击数为619击,平均值12.5击,标准值12.1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5.616.4击,平均值ILl击,标准值10.8击。2砂质黏性土:黄褐色、红褐色等,稍湿,硬塑,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含少量石英颗粒,韧性中等,岩芯采取率为90%95虬在场地内分布广泛,揭露层厚1.9027.9Onb平均层厚10.14m;层顶面高程43.28-113.10m,层底面高程26.97106.98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01次,实测锤击数为1439击,平均值27.5击,标准值27.0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11.436.1击,平均

15、值2L3击,标准值21.0击。4.5基岩(5)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Y5)花岗岩,在岩浆侵入的作用下形成,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按差异风化程度可分为全微风化,现分别描述如下。I全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红褐色等,岩石风化完全,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具微弱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芯采取率约为90%,干钻可钻进。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在场地内广泛分布,揭露层厚0.4026.50m,平均层厚9.42m;层顶面高程31.83106.98m,层底面高程20.60m-104.38m。该

16、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63次,实测锤击数为40-69击,平均值52.8击,标准值52.3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28.060.8击,平均值38.3击,标准值37.9击。2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红褐色等,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大多呈土状,局部多呈半岩半土状,局部为风化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芯采取率为85%-90%,干钻不易钻进。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在场地内广泛分布,揭露层厚0.9029.70m,平均层厚6.17m;层顶面高程23.84104.38m,层底面高程13.84m99.38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52次,实测锤击数为70141

17、击,平均值81.1击,标准值80.2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49.098.7击,平均值57.3击,标准值56.7击。2一2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红褐色等,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大多呈风化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芯采取率为80%-90%,干钻不易钻进。坚硬程度为软岩,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在场地分布较为广泛,揭露层厚0.5012.40m,平均层厚3.58m;层顶面高程13.8499.38m,层底面高程11.38m88.48m。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4.0m5孔,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17.843.1击,平均值28.6击,标准值27.0击。3中等风化花岗岩:浅肉红

18、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具铁染呈褐色,岩芯多呈块状,局部短柱状,RQD0-80%,岩芯采取率为85%-95乐合金钻进较困难。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较硬岩,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II类。在场地内广泛分布,揭露厚度0.20m-16.40m,平均层厚2.24m;层顶面高程15.2495.27m,层底面高程12.14m-90.50mo,微风化花岗岩:青灰色、肉红色等,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偶见铁染呈褐色,岩芯多呈短柱状,局部块状、长柱状,RQDg20

19、%90%,岩芯采取率为85%-95%,合金钻进较困难,需金刚石钻进。岩石坚硬程度为坚硬岩,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山II类。揭露层厚1.50m18.10m(未揭穿),平均层厚6.52m;层顶面高程11.38-90.50m,层底面高程2.44m83.18m。5、周边场地情况本项目位于潭口村东南面约1.4公里。场地大部分为山体与山谷地带,中间谷地较宽,地势东边高西边低。由于这一部分地块山体面积占大部分,且地形较陡,需对山体进行开挖并对水塘进行填方。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整体已建成完工,处于运营阶段。三、监测服务1、服务范围监测及相关服务。2、服务内容(按规范、设计图纸及相

20、关文件要求执行)依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对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的(深)基坑、高支模、建筑物主体进行监测。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开展监测活动。、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基坑监测的部位主要包括(不限于):主厂房垃圾池(含渗沥液池)、渣池、烟囱基础、冷却塔、综合水泵房、综合楼、中水废水处置中心、污水处理站各池体等部位的基坑(基槽)。高支模监测部位主要包括(不限于)主厂房垃圾池、卸料大厅、汽机厂房、主控厂房、主厂房附屋、渣坑、烟囱、生产楼、桥梁等。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部位主要包括(不限于)主厂房、汽机厂房、主控厂房、冷却塔、烟囱、坡道、

21、炉渣厂、污水处理站以及汽机基座、锅炉基础等。最终监测项目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按广环投集团的要求:承包方投标的监测系统必须满足建设单位“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数据上传。监控量测系统接口要求按建设单位有关规定。品牌要求:已实现与“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的平台有:清华的监测平台和中铁二院的天宝监测平台。其它平台要接入需按集团有关部门要求。3、工程量(包括但不限于)依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对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的(深)基坑、高支模、建筑物主体沉降、倾斜进行监测。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开展监测活动,工程量以

22、实际发生为准,实际工程量变化范围在15%以内不涉及价格的调整。招标人应在监测前向投标人提交监测通知,并对投标人的工作成果进行签字确认。、相关规范、设计图纸有对监测数量作出规定的,按规定确定监测量;规范、设计图纸未作规定,而招标人觉得有必要进行监测的,其监测数量由招标人确定;当招标人无能力确定监测数量,而授权投标人确定监测数量的,由投标人结合技术、经济、现场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监测数量,但需在监测前将监测数量提交招标人确认。投标人对监测数量的决定,应在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经济,避免给招标人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否则,招标人有权拒绝不必要的监测项目、数量。、基坑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竖向

23、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水位监测、体测斜、支撑轴力监测、立柱沉降监测、周边路面(场地)沉降、周边建构筑物监测等;高支模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支撑体系水平位移监测、支撑体系竖向位移监测、模板沉降观测、立杆轴力、杆件倾角等。最终监测项目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监测点位置按设计图纸,数量及监测次数暂按下表(工程量清单),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并需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每次监测需现场签证确认。若监测内容和监测数量发生改变,费用调整按合同约定执行。基坑监测工程量清单(暂定)整个基坑监测部分,只是根据场平后的标高来确定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5m则需进行监测(若实际施工中无支护桩,也不需要监测支护桩深层水

24、平位移、支撑轴力等)。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数1:监测工程量(点次)备注4综合水泵房1监测基准网(水平)332桩(坡)顶水平位移14560监测频率暂定为土方开挖期3桩(坡)顶竖向位移14560间每1-2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5-7天观测一次。4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83205地下水位83206支撑轴力83207地表竖向位移8320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8320二综合楼1监测基准网(水平)332桩(坡)顶水平位移14560监测频率暂定为土方开挖期间每1-2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5-7天观测一次。3桩(坡)

25、顶竖向位移145604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83205地下水位83206支撑轴力83207地表竖向位移8320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8320三主厂房(垃圾池、渣池基坑)1监测基准网(水平)332桩(坡)顶水平位移361620监测频率暂定为土方开挖期间每1-2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5-7天观测一次。3桩(坡)顶竖向位移3616204支护桩深层水平位20900移5地下水位209006支撑轴力209007地表竖向位移15675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15675四中水废水处置中心1监测基准网(水平:)332桩(坡)顶水平位移10300监测频率暂定为土方开挖期间每2

26、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5-7天观测一次。3桩(坡)顶竖向位移103004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61805地下水位61806支撑轴力61807地表竖向位移5150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5150五炉渣综合利用厂房1监测基准网(水平)332桩(坡)顶水平位移18540监测频率暂定为土方开挖期间每12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5-7天观测一次。3桩(坡)顶竖向位移185404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82405地下水位82406支撑轴力82407地表竖向位移5150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5150高支模监测工程量清单(暂定)

27、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数量监测工程量(点次)备注一支撑体系水平位移浇筑前应完成初始值采集,浇筑过程中每半个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浇筑完成后每半个小时采集一次数据直至数据稳定。1综合水泵房112642主厂房16940563主厂房辅屋256004生产楼10240二支撑体系竖向位移(模板沉降)1综合水泵房112642主厂房16940563主厂房辅屋256004生产楼10240三立杆轴力1综合水泵房112642主厂房16940563主厂房辅屋256004生产楼10240四杆件倾角1综合水泵房112642主厂房16940563主厂房辅屋256004生产楼10240主体沉降监测工程量清单(暂定)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

28、数量监测工程量(点次)备注1主厂房601500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2汽机基座12360基座浇筑混凝土和汽轮发电机安装后各观测次,运行期间一年内每隔一个月观测次,一年后亦应定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3渣坑8120施工完成后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4烟囱4120基础完成后观测一次,每施工30米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5综合水泵房16240基础完成后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成后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

29、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6冷却塔8240环形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塔筒施工每增高15m-25m观测一次,塔筒施工完成及冷却设备安装完成后均要进行观测;施工完成后每3各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沉降稳定后第一年观测一次,以后三年内每年观测一次。7生产楼8240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8锅炉基础20600基础完成后和设备安装后各观测一次,运行期间一年内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一年后亦应定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9渗滤液污水处理站16240基础完成后观测次,主体结构完成后观测一次,施

30、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10炉渣综合利用厂房18540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倾斜监测工程量清单(暂定)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数量监测工程量(点次)备注1烟囱4120基础完成后观测次,每施工30米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2冷却塔8240环形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塔筒施工每增高15m-25m观测一次,塔筒施工完成及冷却设备安装完成后均要进行观测;施工完成后每3各月观测一次直至倾斜稳定,倾斜稳定后第一年观测一次,以后三年内每

31、年观测一次。4、监测工期1、总体工期要求以合同工期为准,且不得超过正常的监测时间,并不得因此而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2、单项监测工程的工期应严格按照招标人要求执行,具体时间根据具监测项目的特点而定,且需满足:(1)满足监测条件,且收到招标人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开始监测工作;(2)监测工作开始后3个工作日内向招标人提交初步监测结果;(3)监测工作开始后7个工作日内向招标人提交正式监测结果;(4)当监测结果显示有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或造成质量事故、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现象时,应在发现问题后1小时内报告招标人,且不管是否属于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5、监测项目的确定及要求本工程的监测项目及数量

32、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图纸、合同及招标人要求确定,其效力大小顺序为:规范设计图纸合同招标人要求。当规范、设计图纸中对所需监测项目的数量、位置、检测频率、合格标准等没有明确说明时,投标人可根据自身能力及经验进行确定,但需事先向招标人提交方案并得到认可。招标人对方案的认可只表示招标人同意承担该方案所发生监测费用,而不能免除投标人所需承担的技术责任。监测进行期间招标人基于满足规范、设计图纸要求对监测项目及其数量、位置、频率、合格标准等进行变更的,投标人应当接受。但如招标人的要求不满足相关规范、设计图纸要求或投标人正常的能力能预见该要求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时,须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否则,将不能免除投标人对于

33、该行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责任。投标人应采取恰当的措施,对监测的构件、试件、点位、标志等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并承担其费用。对于未进行保护或保护不当造成监测不能正常进行或监测结果不可靠的,投标人应承担相应责任。但如规范、设计图纸、合同中明确规定不应由投标人承担该保护工作的,投标人应事先向招标人予以说明,并对保护工作提出必要的建议及予以配合。由招标人提供的监测样品、试件、构(配)件等,投标人应在接收前予以必要的验收,确保其能满足监测条件。如不能满足要求的,投标人需告知招标人重新提供满足要求的样品、试件、构(配)件,否则其后果由投标人承担。如投标人基于正常的能力能预见招标人不具备样

34、品、试件、构(BQ)件提供的相关知识时,应事先告知招标人,以方便招标人能提供满足监测要求的样品、试件、构(配)件。如由投标人自行选择或制作的试件、构(配)件、点位等,投标人应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制作,并能满足监测所需的精度要求。如为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而需采取其它必要的辅助工作,而投标人不具备相应能力、资质时,投标人应事先向招标人提出,并给予招标人必要的准备时间,以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当投标人未事先提出时,视为投标人已经具有相关能力,且其费用已经包含在监测报价中,投标人不再予以支付其它费用。6、单位及人员要求(1)投标单位中标后,应及时成立相应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项目管

35、理理机构的专业配套、数量应满足建设工程管理工作需要。、要求中标单位在广东省必须有常设服务机构,机构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软硬件设备,满足本工程建设管理的各方面要求。、为保证本标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监测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5、技术要求(1)技术规范及规定本工程需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有(包括但不限于,相关规范如有新版,则按新版执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36、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o6-201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关于规范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查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6926号关于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897号根据广东省建设厅发布的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

37、筑沉降观测规范(JGJ8-2007);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V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有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有关建筑材料试验规程、规范和评定标准;主管部门对相关规程、规范的补充规定和解释说明及其它相关标准;以上标准若有新的标准则执行新标准,替代原有标准。(2)一般规定、投标人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

38、、申报监测方案,并确保方案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通过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的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审批,保证技术成果能够通过质检(监)部门认可,确保不因监测工作影响本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及验收。、投标人负责在进行监测任务的过程中与该工程相关的施工、监理、设计、建设管理单位、建设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部门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中综合考虑该协调工作的费用。、投标人负责将监测数据的有关信息通过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网或其他指定网站报送。、监测数据必须符合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穗建质20131853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对监测机构、监测标准的要求,配备能实时上传监测

39、数据的相关仪器设备。、投标人按招标人要求及时提交监测结果以及合格的监测报告。如投标人提交的监测报告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投标人应自负费用继续完善,直到满足招标人需要时为止。因投标人监测工作不及时或其提供的监测资料不准确造成损失的,投标人应承担相应责任,赔偿由此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施工工地出现危险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由于投标人的监测工作及分析、报告不及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投标人应承担相应责任,赔偿由此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投标人需按要求提供本标段的前期准备、监测、验收以及各阶段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开工资料、过程资料、竣工资料、政府特殊要求的资料)。8、现场要求、服务于本工程的生活、办公等临时设

40、施、用品由投标人自行解决,费用由投标人自行承担,招标人不予提供,请投标人在报价中综合考虑。、服务于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工具等由投标人自行解决,招标人不予提供;该仪器、设备、工具的校验、检验工作由投标人在进场前完成,费用由投标人自行承担,保证监测计量器具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服务于监测活动的仪器、设备、用具安装由投标人自行负责。、配合监测工作的车辆、起吊设备,以及其他为满足监测活动正常开展需要的物品、物资、设施等,均由投标人自行解决,仪器、设备安装及场内中转、进退场均由投标人解决。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投标人自行承担,请投标人在报价中综合考虑。、监测用电由现场提供,但供电电源开关箱以下部分的电缆、

41、配电插座、开关等由投标人自行解决,招标人不予提供。、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投标人需根据甲方要求进行驻场服务。9、安全要求、投标人需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以及劳保用品,费用由投标人自行承担,招标人不予提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条例,严格执行相关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标准。服从招标人现场管理。、监测工作的进行不得影响现场正常施工,更不得对现场造成不利影响。所有的取样、点位布置、仪器架设、车辆(人员)行走、管线埋设等工作,均需在保证现场人员、建筑物(构筑物)、机械、材料等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且需满足现场安全文明的相关要求,并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当监测工作可能对

42、其它非监测人员造成伤害的(如X射线检测),需事先向招标人进行说明,并将无关人员隔离在影响区域外,同时需对可能造成的伤害进行有效预防。、由于投标人的行为造成现场人员、建筑物(构筑物)、机械、材料等损害的,投标人需承担相应责任,并承担合同规定的其它后果。、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需仔细阅读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熟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在满足现场管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作业。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需按要求佩戴安全帽,登高作业的人员,需使用安全带,且佩戴的所有安全装备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及现场管理的要求。监测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通行,需要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中的路线进行,平面布置图中未有明确指示的,需按照相关管理人

43、员指引路线行进。当自行选择行进路线时,需选择能保证自身及其它人员、材料安全的路线。否则,投标人需承担相应责任。当有监测所必需的车辆、机械在施工现场通行、安置、作业时,需事先征得现场管理人员的同意,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自身及其它人员、财产的安全。、对于违反现场安全文明管理条例的,招标人有权根据相关条文对投标人进行处罚。、如监测工作的进行必不可免会对现场施工、通行或其它工作造成影响时,投标人应提前告知招标人,并给予招标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否则,招标人有权拒绝投标人的请求,并不给予投标人工期签证。、服从招标人现场管理。10、资料的提交与保管、投标人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提交正式监测

44、报告一式陆份,并承担该报告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当由于情况特殊而不能提交正式报告的,经招标人同意,投标人可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急需的监测报告。传真、电子邮件传输的监测结果与正式报告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且不能免除投标人继续提供正式报告的责任。、正式报告的提交以招标人签收为准。、投标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台账,对所有的监测资料进行存档备查。招标人有权利随时向投标人提出查阅本建设工程监测文件的要求,投标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当投标人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招标人的查阅造成了投标人的损失时,可向招标人收取合理费用。、投标人有义务按规定向地方监管部门提供相应资料。、投标人按要求向招标人提供规范、文件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资料。11、保密要求:、未经招标人同意,投标人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招标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未经招标人同意,投标人不得向与本工程建设无关的机构、人员透露监测结果,而不论该结果是否有利于招标人。但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机构出于履行监管、调查、统计等职能而对文件的查阅不受此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