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918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1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1生活冷水给水1 .市政给水压力O.20MPa,各区供水详见第5,6,7,8条。2 .要求所有小商铺及卫生间内户内水表均采用远传水表。3 .接空调专业热水机房,锅炉房以及屋面太阳能热水罐的给水管,冷却塔补水管均需安装倒流防止器。4 .地下车库内冲洗地面的给水龙头需安装真空破坏器。屋面预留的冲洗地面及绿化给水龙头需安装真空破坏器。5 .地下车库除超市以外部分的给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应。6 .超市位于建筑地下一层,由于超市水压要求为0.250.40MPa,故超市给水均由设于地下一层超市生活水泵房的变频给水泵供给。7 .商业分区如下:1)地上一,二层

2、及地上一层由市政压力直接供给,二层及以上由商业水泵房加压供给。2)商业生活水泵房位于地下二层,地下二层生活水池容积250用3,分为两格,设有生活变频水泵一组;3)商业冷却循环水总量2861m3h,冷却塔可提供的冷却水为3291m3h,冷却塔补水量35m3h;8 .公寓式酒店(出售)分区如下:1)5层23层均为变频加压供水供给。加压一区:511层,加压二区:1217层,加压三区:1823层。2)变频加压供水均由地下二层的公寓式酒店的生活水泵房内加压设备及生活水箱供给。住户一共324户,最高日用水量:145.8m3,生活水箱有效容积30m3.9.屋面预留的冲洗地面及绿化给水龙头需安装真空破坏器。1

3、0 .管材见表格一11 .阀门:生活给水管DNW50mm者采用铜截止阀,DN50mm者采用软密封闸阀(不锈钢)。其工作压力按其所在位置的管道工作压力Pt确定,Pt=O.4-0.6MPa,阀门工作压力采用LOMPa;Pt=O.67L2MPa,阀门工作压力采用1.6MPa.12 .试压:市政供水部分的给水试验压力为0.6MPa,需增压供水的冷热水部分,试验压力为水泵扬程的L5倍。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2污水废水1 .本工程采用污水、雨水分流管道系统,建筑物内采用生活污水与废水合流管道系统。管材及接口详见表格一。2 .地面以上楼层污水能重力流排出的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不能重力流排出的的污水排至地

4、下室污水泵房集水坑后,经污水泵房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3 .室内一层预留排水管做至高出地面500mm,二三层均在板下预留排水接口,二层排水预留排水接口标高均为FL1+3.9,三层排水预留排水接口标高均为FL2+3.7,后续装修时厨房排水须经网框地漏后排入预留的污水管(专接厨房),此部分排水经隔油器处理合格后提升排入室外污水管。4 .地下室餐饮和超市的需要隔油的废水先排至地下二层的提升一体化成品隔油池后在排入室外污水管网。5 .所有卫生洁具的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空调机房地漏采用密闭地漏。6 .地下室集水坑潜污泵均为自藕式安装,每个防火分区内设定一个集水坑采用消防电源,坡道集水坑均采用两

5、路电源。7 .一层污水排出管超30米的应设置清扫口,清扫口设置在板下。8 .公寓式酒店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降板高度30OnlnL每层采用TTC排同层积水装置。9 .试压:压力废水管道按潜污泵扬程的2倍进行试压。10 .排水管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以一层楼的高度为标准,安装管道时应考虑试水措施,在30min分钟内不渗、不漏为合格,排出管道应以最底层排水设备至室外排水井之全程注满水试验,在60min内不渗不漏为合格。1.3雨水1 .裙房大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机房屋顶以及中庭飘顶雨水均为外落水,排至22.420标高的大屋面,详见建筑平面;其余小屋面及雨篷为87雨水系统。影院屋面虹吸雨水斗及雨水

6、管不得安装在影厅内。2 .雨水重现期:雨水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虹吸设计按20年设计,和溢流一共按50年。雨水室外场地和道路雨水重现期取2年。公寓屋面采用87斗雨水系统。3 .暴雨强度公式:q=3306.63(1+0.8201IqP)/(t+18.99)0.7735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4 .一层雨水排出管超30米的应设置清扫口,清扫口设置在板下。5 .管材及接口见表格一。6 .室内雨水管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由水平排出管满至最上部的雨水斗,在60min内不渗不漏为合格。1.4生活热水给水本工程商业部分全部的餐饮面积为:19550m2,其中太阳能供预热水的四层,餐饮面积为:700m2.太阳能热水提供率为

7、整个工程餐饮热水需求的3.5%o2、由于大屋面是汽车停车场,所以只在影城屋面能放置太阳能集热板。影城屋面放置集热板约304m2,供四层的部分餐饮使用。太阳能热水采用开式水箱预热系统,强制循环,太阳能热水的辅助热源由小业主考虑,辅助热源后应保证热水出水温度不小于60度。热水仅预留给回水管道接口。太阳能集热板为真空玻璃管.3、公寓部分为623层,由于屋面面积有限,仅设置19,20层公寓的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热水供水采用分户独立的太阳能系统,每户集热板面积1.8m2,自带电加热L5KW.4、管材见表格一。试压同冷水给水系统。1.5冷却循环水系统1.冷冻机房的冷冻机组需求的冷却总水量过大,为2861m

8、3h,故采用两套冷却循环系统,各系统独立设置循环泵及水处理设备。个系统服务两台冷却水量为858m3h的离心水冷机组,总冷却水量1716m3h,配对冷却塔的水量为1974m3h.另一个系统服务一台冷却水量为858m3h的离心水冷机组,一台冷却水量为为287m3h的螺杆水冷机组,总冷却水量1145m3h,配对冷却塔的水量为1317m3h.2.冷却水循环泵吸水管采用明杆闸阀,其余的蝶阀采用涡轮蜗杆蝶阀,止回阀为微阻缓闭防水锤止回阀,阀门工作压力1.2Mpao1.6管材表格一管道系统管道部位管材接口压力等级生活给水管道DN=100薄壁不锈钢管卡箍连接雨水重力排水横管、立管镀锌钢管=DN100卡箍连接消

9、火栓系统管道室内管道-2F-4F室内高区消火栓管道采用镀锌钢管DN50沟槽式卡箍污水重力排水管道裙房及地下室横管、立管离心浇铸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不锈钢卡箍公寓立管XPG-UPVC耐水压螺旋消音排水管,环刚度不小于8KNm2,粘接公寓横管PVC-U粘接埋在地下室结构底板内的排水管道横管离心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虹吸雨水管道横管、立管抗负压HDPE虹吸专用排水管热熔热水管道横管、立管不锈钢管道卡压空调冷凝水管道横管、立管UPVC承插粘接集水坑排水管道冷却循环水管横管、立管热镀锌钢管DN100沟槽式卡箍0.6MPaDNMOOmrn采用卷板管材焊接喷淋系统管道室内管道-2F-4F高区喷淋干管采用内DN50

10、沟槽式卡箍生活水箱溢流排空管内衬塑镀锌钢管丝扣消防水箱水池溢流排空管镀锌钢管沟槽式卡箍序号系统设主要内容1.1.2电气工程设计概况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1变配电所根据用地性质,2#,3#,为销售商业,5#塔楼为销售的酒店式公寓销售用电由公变供电,公变设于地下一层,共二座。一座4台800kVA,用于2#,3#,为销售商业配电,另一座2台800kVA,用于5#塔楼酒店式公寓配电,公变由供电公司专项设计,公变变压器容量应以供电部门设计为准。1) .本工程在地下一层设置变电所三座,变电所室内地坪高出变电所外1000o2) .工程在地下一层设10/0.4kV专变三处。分别为,1#变电所,4台2500k

11、VA,用于所对应的局部地下室,四层商业配电;2#变电所,2台250OkVA用于所对应的局部地下室,一”四层商业、影院配电;3#变电所,2台80OkVA用于超市配电。3) .两路IOkV电源同时运行,高压侧不联络。低压系统单母线分段运行;4) .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两台变压器低压侧设母联,保证所有低压出线回路均能由两路高压电源取电,满足不限切换时间的一二级般负荷的供电可靠性。进行,补偿后功率因数在IOkV高压侧达0.95以上,无功补偿方式为三相单相混合补偿,其中单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容量的40机5) .本工程总电度计量设在IOkV高压侧,动力分计量设于0.4kV低压侧,表计均由供电部门提供。无功功率

12、补偿在0.4kV侧集中补偿采用智能型免维护成套自动补偿装置,应具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过零自动投切的功能,并有抑制谐波抑制涌流措施。6) .变压器低压出线侧总开关处设置电子式多功能电表进行测量。表计应具有监测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最大需量、总谐波含量和有功电度计量功能。7) .所有低压出线回路采用电子式智能数显仪表,应有远传数值接口,接入能耗监测系统。1.2负荷配电1)特别重要一级负荷由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变压器低压侧各出一路电源供电;除两路电源供电外,在末端设就地在线式UPS作为第三路供电电源,UPS配置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2)一级负荷由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变压器低压侧各出一路电源供电

13、,进行自动切换供电。3)二级负荷由变电所专用单回路配电,其电源通过变电所低压侧设母联保证能由两路高压电源取电。4)三级负荷由变电所单回路配电,其配电开关失压跳闸,在一路高压电源无电(或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时断开其供电,以保证一二级用电负荷的供电。1.3照明动力3. L一般照明3.1.1 除楼梯间及设备用房外等需要二次装修的场所的般功能性照明设计由二次装修设计完成。其照明质量、照明标准、照明节能指标及照控制措施等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要求。具体参数和要求参见绿色设计专篇。3.1.2 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应远离可燃物安装,当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3.2应

14、急照明3.2.1本工程为大型商业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营业厅等场所设置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智能应急疏散系统。3.2.2变配电所、消防中心、消防泵房、防烟与排烟机房、通讯机房、电梯机房及电气竖井等火灾时需继续工作的场所设置应急备用照明,工作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该部分场所照明灯具接入应急照明系统单独回路配电,并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急时间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不小于180分钟。3.2.3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疏散走道等场所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系统。疏散走道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3.Olx;人员密集疏散区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地下疏散区域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5.Olx;营业

15、厅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10.Olx。3.2.4疏散走道及转角处、安全出口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安装,距地LOnb安全出口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门的正上方。疏散指示标志自带蓄电池,其应急时间不得小于90分钟。3.2.5商业疏散走道及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配电电压为36V安全电压,标志间距离3叱此部分标志接入应急照明系统,并集中设置蓄电池,其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3.2.6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灯具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的规定。消防应急灯

16、具必须是有公安部消防局认证的产品,产品上有专用条形码。灯具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3.2.7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常明,应急照明强制启动控制参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说明。3.3动力3.3.1风机容量较小,采用全压启动方式。3.3.2 水泵优先采用全压启动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水泵采用星三角或变频软启动方式。3.3.3 潜水泵、生活泵采用液位传感器水位自动控制及就地手动控制,潜水泵控制箱由潜水泵供货商配套提供,控制箱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30InA瞬时动作);消防稳压泵、消火栓泵、喷淋泵控制方式另详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说明。3.3.4 消防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设备的过载保护及漏

17、电保护只动作于报警,不动作于跳闸。消防排水泵断路器漏电作用于跳闸。3.3.5 防火卷帘控制箱、卷帘两侧手动控制盒及其控制线路型号规格等由卷帘门供货商成套提供。3.3.6 使用非消防设备供配电电源火灾时的联动切除,通过相应配电回路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由火警系统控制模块远程控制或现场手动控制。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3.3.7消防设备配电柜、箱应有明显“消防”标志,消防泵房内配电设备应采用IP55防护等级配电柜(箱)。3.3.8水暖设备(如水泵、风机、空调机组等)电源接线口的具体位置应与相关专业图纸及现场核准。1.4导线电缆及线路敷设4.1 导线电缆4.1.1 本工程纵向各楼层一般照明插座配电主干线采用

18、高强密集型封闭式母线。4.1.2 一般照明动力(非消防)的配电干线采用WDZBTJY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配电。4.1.3 消防设备的配电主干线采用NGf-BTLY金属护套矿物绝缘类电缆,其配电支线(一个防火分区内)采用M)ZBNTJY耐火低烟无卤耐火型交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当消防风机配电支干线穿越防火分区时采用NG-A-BTLY金属护套矿物绝缘类电缆。电井内竖向敷设时采用金属护套矿物绝缘类电缆。由高压配电室至各分变的IokV的高压电缆应采用金属护套矿物绝缘类电缆4.1.4 一般控制电缆采用RVS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绞型双绞线,消防设备控制电缆采用NDZN-RYJS阻燃耐火低烟无卤聚乙烯绝

19、缘双绞软线。4.1.5 电线电缆绝缘导体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电力电缆不应低于0.6/1KV,室内敷设塑料电线不应低于0.45/0.75KVo4.1.6 一般照明、动力(非消防)配电支线均采用WDZ-BYJ阻燃低烟无卤交联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消防设备动力配电支线及应急照明支线选用WDZN-BYJ(F)耐火低烟无卤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除注明外,照明支线截面均为2.5mm206.1.7照明配电平面图中照明支线未标明导线根数的(除灯具至单控开关2线外)均为3根导线(含PE线);未标明应急照明导线根数的均为四根导线。4.1.8消防设备配电采用矿物绝缘防火电力电缆时,其中间连接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

20、低于电缆本体的耐火等级。4.2线路敷设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4.2.1本工程干线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桥架直线长度超过30In时设置伸缩节、跨越建筑伸缩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必要时桥架制作安装应经过现场实测后实施。4.2.2电缆桥架转弯、分支处应满足桥架内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最大值要求;桥架及母线均不得在穿越楼板或墙壁处连接;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架、引出(入)电缆金属导管、母线槽外壳均应接地,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长度大于30m时,间隔30m接地一次。4.2.3普通配电电缆敷设电缆桥架采用钢制电缆桥架,室内安装时采用热镀锌,屋面等室外安装时除热镀锌外应采取加防锈表面喷涂措施。消防设

21、备配电电缆敷设电缆桥架采用封闭式钢制防火电缆桥架。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点间距不应大于2m。4.2.4当一二级用电负荷同一设备的两Pl路配电电缆同桥架敷设时,两者间也应采用防火隔板分隔。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安装应在各相邻电缆桥架间留有满足维护、检修的距离。4.2.5竖井内高强密集型封闭式母线过楼板处采用专用附件支承并以支架沿墙支持,支持点间距不宜大于2m;进线盒及末端悬空时,垂直敷设的封闭式母线应采用支架固定;终端无引出线时必须装上终端盖。4.2.6纵向封闭式母线直线敷设长度超过80m时,每5060m适当位置设置膨胀节。4.2.7竖井内纵向电缆干线均采用梯级式金属桥架沿墙敷设

22、,普通用电负荷配电干线电缆与应急(消防)设备配电干线电缆分桥架设置并相互隔离;桥架固定支架间距不大于2m。4.2.8金属桥架、封闭式母线在各层电气小间内与竖井内接地保护干线(PE)及局部等电位装置相连。4.2.9封闭式母线、金属桥架、金属线槽、金属套管或电缆等布线在穿过竖井楼板或墙壁时,应以防火隔板、防火堵料等材料做好密封隔离(封堵应达到穿越处楼板或墙体的耐火极限)。4.2.10所有非消防普通动力设备均穿SC管,一般照明配电支线采用MT管(壁厚不小于1.5mm),穿管沿墙、楼板或埋地暗敷,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L5cm。在吊顶内明敷设时应另设支架。4.2.11所有消防设备、应急照明配电支线均穿金

23、属管暗敷设于墙、楼板或埋地等非燃烧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在吊顶内明敷设时应敷设在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内或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内。4.2.12暗敷于地下的金属导管不应穿过设备基础;金属导管及金属槽盒在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时,应采取防止伸缩或沉降的补偿施。引出引入建筑物的电气管线应做好防腐处理,管口应做好防水封堵。4.2.13导线采用金属槽盒敷设时,除专用接线盒内外导线在金属槽盒内不应有接头。由金属槽盒引出至配电箱及设备的线路应该采用相同的金属槽,盒或穿管保护,4.2.14配电电缆均沿电缆桥架敷设,桥架及其附件应为热镀锌件,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24、立柱及吊杆,电缆桥架及附件应可靠接地形成可靠电气通路。电缆桥架过建筑伸缩缝处或直线段超过30米时应设置补偿装置。4.2.15穿线钢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敷设在地下室各层的电气线路保护管及所有场所明敷的电气线路保护管均采用焊接钢管(壁厚不小于2.0mm),其它暗敷在混凝土顶板及吊顶内的电气线路保护管采用电线管(壁厚不小于1.5mm)。敷设在吊顶内的管线应另配吊筋,不得直接敷设在吊顶龙骨上,以免吊顶变形:在金属管配线中,应配用金属制品附件,管子入箱、盒时外侧应套锁母内侧装护口。4.2.16凡多股导线或电缆与电器设备端子连接时,均应采用接线端子,严禁不经端子直接接入.所有接线端子与电器设备连接时均

25、应加垫圈。4.2.17金属管、金属线槽配线,封闭式汇流母排配线等的所有非载流部分的金属件,均应做好相互连接和跨接,形成可靠电气通路并接地。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5设备安装5,1所有配电柜均落地安装,采用10#槽钢做基础,抬高300;照明动力配电控制箱嵌墙安装(竖井及电气专用房间内挂墙明装),配电箱下沿距地1.5米;照明翘板开关暗装,安装高度为中心距地1,3米;插座均暗装,中心距地0.3米(注明者除外)。5.2 变配电间内各种金属构件均需作防腐处理,除热镀锌者外,均刷樟丹油一遍,灰色漆二遍,并做好接地。5.3 配电柜应按照制造厂产品要求配置底脚螺栓,各柜间连接紧密,无明显缝隙,要求柜面平直整齐

26、,垂直误差每米不应大于1.5mm,水平误差不大于LOnInb总误差不大于5mm。5.4 安装配电箱所须木残及铁件等均需预先随土建砌墙时埋入。挂墙式配电箱宜采用胀管螺栓固定。在240n厚的墙壁内暗装配电箱时,其后壁需用IOmm厚石棉板及铅丝直径为2mm网目为IOnInl的铅丝网钉牢,再用1:2水泥砂浆抹好以防开裂。5.5 为便于运行维修,生产供应配电屏的供应商应在供货出厂时,在配电屏左侧板内粘帖本屏的一次系统图和仪表,控制同路的二次接线原理图以及相对应的接线端子编号图;配电屏右侧门板内粘贴配电屏所装设的电器元件材料表等,表内填注的栏目应有:名称,规格,生产厂名,数量和出厂前检验合格的标签。5.6

27、 电气设备,材料,必须是经过国家正式鉴定,并持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产品.设计图纸中选用的产品型号规格仅为参考。1.6火灾自动报警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消防控制中心方式设置在一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说明另详E-01A-0900Ao1.7防雷接地7.1木工程防雷接地,电气系统接地及信息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均利用建筑物基础之底板内的钢筋做为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接地电阻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即可测试,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另敷外引人工接地。于1欧姆,接地电阻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即可测试,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另敷外引人工接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

28、为TN-S系统.7.2本工程年预计雷击次数=0.69Y(次a)0.05,按第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进行设计,混凝土屋面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带作为接闪器,接闪带在屋面组成不大于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IOmXlOm或12mX8m的网格。钢屋面部分利用钢屋面作为接闪器,屋面钢板金属部分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盖),钢结构玻璃屋面钢结构部分应与屋面与屋面避雷网格作良好电气连接(不少于两处),钢结构圆钢构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构件截面不应小于50mnu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所有结构柱内的主筋(两根=016)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的结构柱内钢

29、筋二根主筋采用焊接方式(参见接地平面图),其它均可采用绑扎方式。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参见接地平面图)。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成电气通路。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7.3 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通风管、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7.4 为防止侧向雷击,建筑物高度30米以上,每两层沿外墙四周楼板处设水平均压环(利用每层楼板四周外墙圈梁内两根主钢筋),并应与引下线相连。建筑外墙上突出部分防雷接闪器、外墙上的窗框及栏杆等金属构件应与均压环可靠连接。7.5 本工程

30、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地下层或地面一层电源进线处设置总等电位联结装置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进线配电箱内PE排、建筑物金属体、接地极等应与等电位装置连接。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淋浴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导通性测试。7.6 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当其净距小于IOOnlm时应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应小于30m;交叉时净距小于IOOnmI时也应采取跨接措施。7.7 屋顶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穿线钢管一端与配电箱金属外壳及PE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并就近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7.8 电子信息系统应按照所处环境的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

31、护等级,采取相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内部、外部防雷的综合防护。竖井内电气及弱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箱、架)、金属管(槽)、屏蔽电缆外层及信息系统防静电接地、SPD接地端子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竖井内等电位端子箱(LEB)联结;各弱电系统在其设计时应于进线处在相应端口安装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适配的型号线路SPD。7.9 利用建筑结构体内钢筋做防雷装置时,应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3.5条的要求。7.10 防雷系统设置做法要求见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03)D501-l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1.1.3暖通工程设计概况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4空调冷

32、热源1.本工程商业及餐饮区空调冷负荷14500K%空调热负荷6300Kw.空调冷源设计采用3台1200RT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和1台415RT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夏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7/12C,冷水机组置于地下二层制冷机房内;空调热源设计采用3台供热量为2093KW的燃气真空热水锅炉,冬季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0oC50oC,热水锅炉置于地下一层锅炉房内。2 .本工程超市区空调根据业主要求仅预留屋面风冷热泵机组电量及基础,具体冷热源及空调末端设计由超市方完成。3 .本工程影院区空调根据业主要求仅预留屋面风冷热泵机组电量及基础,具体冷热源及空调末端设计由影院方完成。4 .本工程酒店区空调采用分体空

33、调,本次设计仅预留空调机位及电量。5 .本工程地上裙房西侧的可售小商铺空调仅预留空调基础及电量。6 .锅炉房内设置气候补偿器,可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变化自动改变用户侧供(回)水的温度,对热媒进行质的调节。7 .本工程单位空调建筑面积总冷负荷指标约为165wm2,总热负荷指标约为72wm201.5空调风本工程商业及餐饮区空调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空调形式,空调新风由吊顶式新风空调器取得室外新风并处理后送到各个空调房间。1.5空调水1 .空调循环水系统采用闭式两管制系统.立管为异程式,水平管道为异程式。2 .各水平分支管上设静态平衡阀,空调机组回水管上设电动动态平衡调节阀,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风机盘管回

34、水管上设电动两通阀。3 .空调水管环路均经过详细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控制在15%以内。4 .空调水系统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阀,确保在低负荷状况,能够为机组提供所需的最低水流量。1.6通风设计1 .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送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计。车库内设动态节流仪,根据车库内CO浓度控制风机转速,以节约运行费用,CO浓度探头设置见平面,浓度控制在1030mgm3之间,离地2u2 .地下非机动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3 .地下室冷冻机房设平时及事故机械排风,平时排风按换气次数

35、不小于6次/小时计算,事故排风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计算,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4 .地下室锅炉房设平时兼事故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计算,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事故通风风机采用防爆风机并应由消防电源供电。通风设施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事故通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连锁,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4时系统启动运行。5 .气体灭火钢瓶间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2次/时计算。6 .地下变电所平时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0次/时计算,火灾灭火后设防护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大于6次/时计算。并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

36、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其中用于变电所的事故后通风机由消防电源供电。7 .地下室水泵房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设机械通风。8 .卫生间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计,利用空调送风或门窗自然补风。9 .厨房事故通风按换气次数212次/小时计,事故通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事故通风风机采用防爆风机,通风设施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事故通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连锁,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的1/4时系统启动运行。10 .地下室隔油间按换气次数10次/小时设机械通风。11 .干湿垃圾房按换气次数15次/小时设机械通风。12 .人防通风设计详见人防专篇设计。1.7防排

37、烟1 .地下汽车库设机械送风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现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选择计算,送风量不下于排烟量的50%。火灾时,风机全速运行,排烟风管伸至车库,保证车库内各点至排烟口的距离小于30m。2 .地下非机动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利用坡道自然补风,车库内各点至排烟口的距离小于30m。3 .建筑内长度大于20米且无法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及长度大于60米的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量按走道面积不小于60m3(m2*h)计,利用可开启门窗自然补风。4 .面积超过IOOnl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层房间(无窗或固定窗房间)及面积50100m2,且经常

38、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层无窗房间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需设机械送风排烟系统,防烟分区内排烟量按地面面积不小于60M3(M2*H)计,排烟系统排烟量按该系统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OM3(I2*H)计算,利用可开启门窗自然补风。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500m2o5 .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房间机械排烟系统防烟分区内排烟量按地面面积不小于60M3(M2*H)计,排烟系统排烟量按该系统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M2*H)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50OnI2。6 .电影院各影厅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补风系统,机械排烟量按不小于按

39、13次/小时换气和按90M3(M2*H)计算值的大值,排烟时机械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计.7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分别加压送风的防烟方式。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采用自垂百叶风口,每隔广2层设置一个。前室(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口每层设置一个,送风口采用远控多叶送风口,该送风口平时关闭,裙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房部分的加压送风系统着火时自动或手动打开该层及其上一层的送风口,塔楼部分的加压送风系统着火时自动或手动打开该层及其上下两层的送风口,并发出信号,启动设备层加压送风机。8 .高度超过12米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计,中庭体积大

40、于17000m3,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计。9 .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至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0米,各防烟分区区间利用顶板(或吊顶)下垂高度不小于50Omm不燃烧体作为挡烟垂壁分割,起到阻隔烟气扩散的作用。10 .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或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走道(或房间)地面面积2%。11 .排烟风机入口处设置280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及其进出口软接头应能在280oC环境下连续工作不小于30min.12 .所有穿越空调机房、风机房和设备机房的风管,每层水平管与立管的交接处,穿越防火分隔物的风管均设置防火阀或排烟防火阀。防火阀及排烟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阀试验方法GB15

41、930排烟防火阀的试验方法GB15931的有关规定。13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防火阀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和绝热材应采用不燃材料。14 .吊顶内排烟管道采用50mm厚玻璃棉保温,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15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O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16 .

42、本工程使用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消防排烟风机、挡烟垂壁均应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7.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远控多叶排烟口应设置就地手动开启装置,详江苏省暖通通用图集防火排烟系统末端设备安装图集(苏N9701)。1.8自动控制1 .本设计设有与本工程级别相适应的空调通风自动控制系统。空调末端采用定时定点按区域需求设置节能的管理方式;针对出租型区域采用分户能量计量(费)方式。2 .末端控制:新风机组室外新风入口处设置电动新风阀,空气处理机组空调回水管上设置电动动态平衡调节阀,可根据送风温度调节阀门开度。电动新风阀、电动动态平衡调节阀及风机电气连锁,启动顺序为:电动

43、水阀一电动新风阀一风机,停止时顺序相反。风机盘管采用温控三速调节开关,回水管上设置电动两通阀(常闭型)。在采用调速开关控制风机的同时,还采用与调速开关并装的温控器控制,可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对风机盘管的电动两通阀进行自控开闭,使室内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内.3 .通风及排烟系统控制:平时/消防共用送排风机:平时按送排风机自动控制,火灾时由消防联动控制,自控系统不起作用。地下车库内设置根据CO浓度,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检测等。SD:280C排烟阀,与平时排风系统共用时,平时常开,280熔断,同时输出信号,关闭排烟风机。FD(FVD):熔断式防火(调节)阀,平时常开,70C关闭,同时输出信号。EF

44、DC开):平时常开,火灾时电动关闭,70C关闭,手动关闭,手动打开。ESD(常闭):平时常闭,所负担防烟分区火灾时电动开启,280。C关闭,手动关闭,手动打开。ED(常闭):平时常闭,灭火后防护通风时电动开启,手动关闭,手动打开。ED(常开):平时常开,火灾时时电动关闭,手动关闭,手动打开。EVD:与新风机组连锁。电动多叶排烟口(板式排烟口):平时常闭,火灾时手动(拉索)开启或远程序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电动开启,联动排烟风机开启。烟气温度达280。C时熔断关闭。同时输出信号。远控和手动均可复位。4 .所有设备均能就地启停,同时除少数就地使用的风机(或排气扇)、风机盘管及分体空调外,大部分设备也能

45、在BA控制中心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远距离控制其启停并监控运行状态。5 .本工程设置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内容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连锁与自动保护、能量计量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1.9施工说明一、风管的制作安装:1.空调风管采用不燃A级、无烟、无毒钢面型酚醛复合保温风管(内壁覆单面复合铝箔,外壁覆0.2Omln厚压花镀锌板,中间层为高性能酚醛泡沫,且镀锌板与酚醛之间加无纺布作为增粘层)。风管厚度:20mm,密度:6070kg3,在环境温度25C时,风管导热系数不大于0.023w(m*k),热阻不小于0.87n2w0设置在室外的空调、新风系统风管保温层外做=

46、0.5mm厚铝板保护层。送排风风管采用机制无法兰镀锌钢板风管,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法兰连接。厨房排油烟风管采用厚度为L2mm的不锈钢板制作,焊接连接。2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采用50mm厚玻璃棉保温,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Omin的距离。3 .保温风管长边大于800mm,其管段长度大于125Omm时均应采取加固措施。4 .矩形风管弯管、三通的曲率半径除图中注明外,其余的R/W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均应大于等于1,见图: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平面边长大于500Inm的风管弯管必须设置弯管导流片。5 .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架或托架,如无特殊要求支、吊架需按国标(国标08K132)及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