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女说“木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9519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红女说“木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杨红女说“木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杨红女说“木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杨红女说“木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杨红女说“木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红女说“木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红女说“木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看着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说“木叶”,林 庚,说“木叶”,林庚,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杨红女,学习目的:,1.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说的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理论。2.探究本文的写作技巧,并能学以致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贺知章的名诗咏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林庚,说说作者,1.阅读13段,思考:,自学:检查预习情况,2.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木叶”(落木)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

2、落叶”却无人过问。,1-3段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第一部分:列举一个现象第二部分:两个艺术特征第三部分:总结,艺术形象上一字之差,相隔千里。,任务:理解内容,弄清“木”的艺术特征。,1.“木”与“树”的意味有何异同?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合作学习,4.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空阔,木,落木千山,饱满,树,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叶,浓密繁华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木叶,疏朗

3、绵密,飘零之意,清秋性格,饱含水分,繁密,落叶,落木,干燥,无绵密之意,“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字。,“木”,“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含有落叶的因素,有暗示性;其二,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让人产生联想。,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小结:诗人们在什么场合(季节)用“木”字?会有怎样的联想?整合信息,填写表格。,秋风叶落,脱尽叶子,干燥,空阔疏朗,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枯黄,4.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木 叶,树 叶,疏

4、朗空 阔,绵 密 饱 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暗 示 性,全 文 总 结,合作探究一: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又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分析说理有凭有据;三是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收获一:引用经典诗文、名言佳句可增加文采,有底蕴。,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论文。2、以“说木叶”为题,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收获二:文章拟题立论要

5、化大为小,合作探究二: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得到 启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收获三: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 坚贞,体味下列诗

6、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实战演练,搜集有关含“月”“梅”等意象的古典诗词。并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课后作业,青与绿 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课外赏读,“碧玉妆成一

7、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