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069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探究摘要:一例到底,在议中学,是采用“议”的学习方式,采用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让学生深度剖析典型影片素材,围绕具有思辨性、两难性、开放性的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从价值争鸣走向价值共鸣。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影视作品一例到底”议题式教学的一些思考。关键词:一例到底,影视作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实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带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法持续创造性地探索。其中指出“要丰富学生的体验,积极探索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2、在落实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精神,加强学段衔接的背景下,初中更多地采用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辨析分析、探究问题。如何有效开展议中学,我在具体实践中采用“用影视作品一例到底”的做法,采用“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度剖析典型素材,围绕具有思辨性、两难性、开放性的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从价值争鸣走向价值共鸣。一、创设教学主题情境,助力价值提升。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理论来源。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就是一个教学人本化的过程。学生在议学过程中自主发现例中有理,理在例中。一个经典案例、一个人物故事、一个时政热点、一个社

3、会现象等都可作为例。本文中的例以影视作品来呈现。影视作品以视听故事见长,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用具象的人、具象的故事,带领学生走进他人的精神世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在真实的对话与反思中获得价值提升,促进自我成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实践与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一课时,我用了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经典青春励志片来设计。首先,在讲述“成长的渴望”时,我先和学生讲述了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主角高中生沙耶加每日浓妆艳抹,和朋友们昏天黑地地玩耍,对于学习完成不上心,有一搭无一搭浪费着绝不能重来的宝贵青春。一个疑问“沙耶加

4、的青春就只能虚度吗?”让学生开始走进沙耶加的世界。截取“年少时的沙耶加”和“青春期的沙耶加”视频片段,让学生感悟思考:你觉得每个阶段的沙耶加在渴望什么?你对成长有何渴望?学生感悟分享。在“飞翔的力量”这一部分时,展现电影中沙耶加命运转折的冲突。老师在沙耶加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包烟,学校要求她供出朋友,可以免除退学处分,被沙耶加拒绝。沙耶加的妈妈向学校说明缘由,最后只有沙耶加被处以无期休学处分。万般无奈下,沙耶加妈妈帮沙耶加保留个补习班,在补习班里,遇到了乐天、自信、充满力量的坪田老师,一只帮助和激励着沙耶加,沙耶加在这里找到了方向。逐渐自信起来,但沙耶加周边的人并不看好她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劝沙耶加

5、放弃梦想,她深受打击,再次陷入了自我怀疑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你从此时的沙耶加身上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在过往的某些时刻像沙耶加一样失望又无助?你希望看到一个更自信的自己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面对这个问题,谁的青春不迷茫?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和肯定,就容易陷入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同学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电影中呈现的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在青春期中的影子,更易于沉浸在女主角沙耶加每一次挫败和希望中,体验和感受青春追梦。学生深度思考,调动情感机制,逐渐代入故事情节,运用理性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在一整课的学习中渗透进自己的情感,逐渐完善自己的认知,建构自

6、我思维,从渴望青春到认识青春,再到追梦青春,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引领学生一步步实现价值提升,多方投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效果。二、精准教学焦点内容,促进多元增值。道德与法治课和其他课程相比,区别的标识之一是价值引领,而价值引领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教师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在多元增值中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生命觉醒中实现自我发展。用影视作品一例到底,在议中学,教学主线清晰,易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触及问题本质,激发自我教育力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培养,有利于增长学生学习动力值、能力值、方法值、意义值。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包括“共同的愿景”、“良好的氛围”两小

7、节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优秀集体的特点,认识优秀集体的作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本节课采用了一部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作为议题主线,采取一例到底的方式,将电影相关的元素与本堂课的各个知识点无缝衔接,使得电影全程都在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在“共同的愿景”此部分中,我先通过影片中的相关图片介绍了本片中主角“蛟龙突击队”这支海军特种部队的风采,让学生们知道队员们带着“宁舍此生,不负使命”的理想信念,刻苦训练,不辱使命,在执行任务中行动一致,团结协作,用忠诚和担当铸就了蛟龙突击队这个优秀而美好的集体,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过渡:你觉得蛟龙突击队队员们为什么能够历经千锤百炼

8、?你理想中的集体是什么样的?每个同学都对美好的集体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毫无疑问美好的集体肯定要有良好的氛围。在”良好的氛围“部分中,继续观看电影红海行动的一个片段:在索马里执行解救人质任务过程中,杀害了船员的海盗试图逃逸,蛟龙突击队队员罗星向队长杨锐提出“他们杀了人,不能让他们逃走”,队长听取了罗星的建议,批准了他们的行动,最后成功抓获了海盗,罗星也因此负伤。面对上述电影中所展现的那种状况,向学生灵魂发问:如果你是罗星你会向队长提建议吗?为什么?你在班里提过意见或建议吗?最后结果如何呢?在观看基础上,结合学案中的文字和材料中的相关文字,引导学生在“对比良好氛围有无”的议学中,认同美好集体的

9、特征和作用,在深度思考后对形成更好的班集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树立建设美好集体的意识。本节课充分挖掘了电影台前幕后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从也门撤侨行动中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从而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透过影片展现的残酷场面,让学生意识到和平的珍贵,从而加强了价值观引导。较好的完成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增学习立梦的动力值、意义值。三、构建教学深度反思,实现同频共振。很多时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和推进都没有问题,但就是会让学生觉得少了些什么,学后感觉平淡,没什么味道。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讲道理,但最怕的是讲了一堆正确的废话。好的课堂应当是跟随着学生,如影随形。课结束,

10、但引发的冲突、思考、触动却远未停止。用影视作品一例到底,在议中学,不求完美,但求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多一些沉浸式体验的学科味,回味无穷。用影视作品在教学推进中要注意平衡好影片中具体与抽象、情感和逻辑、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在叙事手段上老师为合理呈现理论知识,需要战略性的布局:在课堂导入部分,通常直接呈现故事案例。采用悬念、留白、倒叙等创意性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期待,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影片的高潮部分通常是矛盾爆发的集中点,充满了戏剧张力。在讲述时需要前面具备足够的情感与情节铺垫,让情绪值逐级攀升,才能达到代入情境的效果。最后的结尾部分,不仅仅是事件的结局,通常蕴含的是情感的升华,思考的延续,

11、在这一部分可适当地留白,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例如,在讲爱在家人间一课时,围绕口碑电影你好,李焕英在结尾处设计问题:如果能够像电影里一样穿越时空,遇见年轻时那个或叛逆、或坚韧、或可爱的她,你最想告诉她什么?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在被电影打动的同时,脑海中也会不自觉地回忆起父母的点点滴滴。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来完成对它的解读和深化。在有限的课堂里,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创设议题情境,直击学生的关注点、冲突点,让他们在对话、澄清、分享中对亲情之爱有更深的感悟。课会结束,但要让课堂的余味尽可能弥散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走向真善美。用影视作品一例到底,实现价值提升

12、、多元增值、同频共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然,“影视作品一例到底”教学法需要预判本课是否适合“一例”进行教学,找出知识点与影片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于知识点相互独立,抽象定义较多的课文,一条主线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诠释。其次要判断是否有适配的影片片段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既要根据学情,发挥影视作品一例到底的优势,也要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吸纳科学理性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实效。参考文献1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201705.394.3祝学昌.初中法治课教学情感心理教育融入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4王秀萍,谭英海.“一案到底”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5.当代教育科学,2015(14):6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