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1134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检测题,选择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AaBb的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AAb、Ab、ab、abBaB、Ab、AB、ABCAb、aB、Ab、aB DAB、Ab、ab、a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对于含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有两种分离情况:若一组是A与B组合,另一组则是a与b组合,经第二次分裂和变形后分别形成两个AB和两个ab的精子;或者是另一种分离情况,即形成两个Ab和两个aB的

2、精子。但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只能有其中的一种分离情况,因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答案:C2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精细胞形成精子时A BC D解析:基因型为Mm的动物,Mm的分开为等位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MM、mm的分开则是复制后的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答案:B3如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来源:Z*xx*k.ComA

3、 BC D解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为“子病母必病”,由图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如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母亲患病所有孩子均患病,母亲正常所有孩子均正常。答案:C4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可知: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着丝点未分裂,仍然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或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

4、体或是一个极体分裂为两个极体,总之细胞数目会加倍;c过程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融合,完成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5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A BC D解析:图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每极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中仍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表示精子的形成过程。图只有两条染色体,是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染色单体分开,每极中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图表示

5、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6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解析: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6、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中除精子需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裂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只需25个精原细胞就能产生100个精子。答案:A7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解析: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中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

7、NA含量一定不同。答案:D8一对夫妇生一对“龙凤胎”,一男孩一女孩,女孩是红绿色盲,男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XBXB BXBY、XBXbCXBY、XbXb DXbY、XBXb解析:由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可判断父母各提供了一个Xb配子,又由男孩色觉正常可判断母亲提供了XB配子,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Y和XBXb。答案:D9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A白白 B杂合红红C白红 D杂合红白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C中所产生后代,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则全部为白眼。答案:C10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

8、、染色体、DNA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核DNA分子数目的一半。答案:C11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期的细胞不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

9、体都出现在bc时期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23对解析:bc段表示DNA复制,cd段则表示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的阶段,即cd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因此若表示减数分裂,cd期的细胞不一定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若表示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于cd段的某一时期,细胞板则出现在ef的某一时期,ef期所代表的后期细胞中应有46对染色体。答案:B12.右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

10、子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之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解析: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染色体,8为Y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上看,它能形成X、Y两种配子。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A、a与B、b之间不能够自由组合。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eY,产生DXe、dX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即

11、各占1/4。答案:D1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4是杂合体B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解析:由遗传系谱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人群。答案:D14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A BC D解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

12、体和DNA的数目均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此时染色单体消失。答案:D15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解析:由题意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Y,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Y。 F1雌雄自由交配得F2,F2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XRY、XrY,且比例为111

13、1。 由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可以看出,卵细胞中Rr31 ,精子中Rr11 。答案:D16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组合亲代表现型来源:学。科。网子代表现型及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阔叶阔叶阔叶234阔叶119、窄叶122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4、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解析: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因此第1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 XAXa(假设阔叶基因为A,窄叶基因为a),第2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 XAXa,第3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 XaXa,因此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XAXa)与阔叶雄株(XAY)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XAXA 和XAXa)与窄叶雄株(XaY)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答案:D17(2011上海高考)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

15、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C黄底黑斑猫或雄猫、黄色雄猫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解析: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与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答案:A18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

16、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类别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A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D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解析:在第类调查中,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因此,这种病不可能属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第类调查的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如XbXb(母亲患病)XBY(父亲正常)XbY(儿子患病)、XBXb(女儿正常);第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遗传方式的显、隐性,如

17、:AAAAAA;第类调查发现,父母表现正常,但生出患病的后代,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答案:D19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解析:由题意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父亲的为XbY,由此可推断出后代中儿女的性状及基因型,携带者一定是女儿,但色盲患者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所以选C。答案:C20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1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4是携带者C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8、1/2D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解析:A项错误,由“无中生有”可确定是隐性遗传,但因所生患病的是男孩,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3无致病基因,4为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3和4都为携带者遗传病;故任何情况下4肯定是携带者。C错误,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6不可能是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1和2为AAAa时,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1和2为AaAa时,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D错误,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3。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