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42045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审核:批准: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HSE管理委员会2011年 01 月 01日综合应急预案1 编制目的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我部员工工作及生活中突发事故发生的规模和程度,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

2、产损失,实现本质安全型管理的需求,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要求,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传染病防治法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建筑安装安全操作规程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的各部室、项目组,全体部门员工必须遵照执行。4 本部门危险性分析4.1 部门概况本部

3、门总部位于合肥市天湖路29号,从业人员55人,隶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部门下设三个部室:工程项目室、实验室、部办公室,经营范围涉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开发及工程总承包等。4.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根据本部门各项工作所在区域,从施工现场、道路安全、营地生活、办公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危险辨识及危害评价,存在下列危险。危险因素1交通事故2物体打击3高 处 坠 落4坍塌5中暑6火灾7辐 射8爆 炸9食物中 毒10触 电10传染病危险类型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5.1组织机构全体员工事故处理组现场指挥组善后处理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络通讯组物资供应组5.2 指挥机构

4、与职责5.2.1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5.2.1.1 组成组长:陈永东 副组长:黄金国、方国爱、房务农成员:汪辉、顾永干、李云福、袁浩、蒋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处理突发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电话:0551-5335608、0551-5334684(传真)5.2.1.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

5、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

6、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5.2.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组、联络通讯组、事故处理组、物质供应组、善后处理组。 现场指挥组:组长:陈永东成员:汪 辉、袁 浩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必要时迅速召集各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代表到应急中心,实施场外应急力量、救援装备、物品等的迅速调度和增援,保证

7、行动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联络通讯组组长:方国爱成员:蒋 军、路青松 负责事故上报、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以及及时准确地向员工发布有关保护措施的紧急公告等。 事故处理组组长:房务农成员:徐 亮 、王 利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引导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组织好特殊人群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染的人员前往洗消去污点;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使车辆顺利地通过通道,及时疏散交通阻塞;维护安全区或安置区内的秩序和治安。对重要目标实施保护,维护社会治安。 物资供应组组长:黄金国成员:杨建国主要负责应

8、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的后勤保障。 善后处理组组长: 顾永干成员: 王 林、张东卫主要职责有:组织封锁现场,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取证;开设洗消点,对受污染的人员或设备、器材等进行消毒;组织地面清洗,实施地面消毒,开辟通道或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毒,临时组成喷雾分队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气浓度,减少扩散范围,以及善后的处理。6 工作制度及应急程序6.1 工作制度应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值班制度,救灾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演练、检查与评比制度等。尽管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

9、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一)预防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来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力,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

10、等。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二)准备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三)响应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持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11、四)恢复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中应注意的是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6.2 应急程序:事故应急程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程序为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对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等做出明确规定。应急救援应遵守的基本程序如下:发现事故或征兆报 警发出救援命令接 报开始救援行动现场处理结束紧急状态上

12、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专项应急预案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应急救援预案1.1 在高处施工作业现场,若职工发现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应就地进行抢救及呼救,并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知晓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组织的抢救。1.2现场联络通讯组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并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1.3 人员从高处坠落,现场解救不可盲目,不然会导致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应首先观察其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伤员着地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1.4 伤员如昏迷,但心跳和呼吸存在

13、,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1.5 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1.6 对于无心跳和呼吸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待伤员心跳、呼吸好转后,将伤员平卧在平板上,及时送往医院抢救;1.7 如发现伤员耳朵、鼻子出血,可能有脑颅损伤,千万不可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1.8 如外伤出血,应立即用清洁布块压迫伤口止血,压迫无效时,可用布鞋带或橡皮带等在出血的肢体近躯处捆扎,上肢出血结扎在臂上l2处,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23处,到不出血即可。注意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l分钟。1.9 伤员

14、如腰背部或下肢先着地,下肢有可能骨折,应将两上肢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挪到胸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如果怀疑脊柱骨折,搬运时千万注意要保持躯体平伸位,不能让躯体扭曲,然后由3人同时将伤员平托起来,即由一人托及脊背,一人托臀部,一人托下肢,平稳运送;以防骨折部位不稳定,加重伤情。1.10 腹部如有开放性伤口,应用清洁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出物还原,以免感染。1.11 抢救伤员时,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减少途中的颠簸,也不得翻动伤员。2、触电应急救援预案2.1现场职工如发现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当机立断地脱离电源,尽可能的立即

15、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带电体。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知晓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有组织的抢救。2.2 现场联络通讯组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2.3 触电急救分秒必争,立即就地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是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接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自判定伤员死亡f放弃抢救。2.4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2

16、.5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间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脱离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2.6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闸刀,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救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2.7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用绝缘棒)解救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

17、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2.8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2.9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2.10 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挤压(人工循环)。6.2.11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

18、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2.12 通畅气道可须取用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既可通畅,严禁用枕头工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过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2.13 在保护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l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劲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己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2.14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

19、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们都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以及纠正。2.15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2.16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的按压位置的步骤: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肌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中点,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2.17 正确的按压姿势: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在伤员一侧肩膀,救护人员的两肩位

20、于 伤员胸骨下止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陶壁;以髓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人胸骨压陷3.5厘米(儿童和瘦身者酌减):压至要求程序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2.18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劲动脉搏动。胸外按压要以均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两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五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反复进行,按压吹气一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1、。2.19 若判定劲动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挤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既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末恢复,则继续坚持,0肺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2.20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不得超过30秒。2.21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2.22 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块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

22、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完全复苏。如伤员的心跳和咀嚼经抢救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2.23 触电创伤急救对外部出血部位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或在伤口随便用药;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上下楼梯时头应在上,搬运过程中时刻观察伤员情况,防止伤情突变。2.24 触电烧伤急救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非经医

23、务人员同意,灼伤部位不宜敷搽任何东西和药物。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糖盐水。 3传染病应急救援预案3.1 职工如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并对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直接接触人员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情况由卫生防疫人员综合评定的人员进行重大观察和隔离。3.2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发现符合实施重点观察人员,应在半小时内报告市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拨打120)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3.3 及时为相关人员配备全套隔离用具,做好个人防护。3.4 可疑疫点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应留在原地,严禁移动或外出。3.5 听候并积极配合防疫部门的处理。3

24、.6 按有关规定设置警戒范围。3.7 落实24小时值班和保障人员。3.8 项目部负责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可疑疫点的后勤保障工作。3.9 疫点内的人员生活垃圾每天消毒后;由环卫部门用专车运至指定的焚烧炉内及时焚烧。4火灾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一:火势猛,现场无力扑灭时现场起火发现火势猛,项目部无力扑灭时,应由电工立即切断总电源;项目应急救援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络通讯组立即报警(119)请求救援。项目负责人对火灾附近区域所有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并负责清点现场人员。对失踪人员 应立即查找去处,并报告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络通讯组组若发现火灾中有人受伤,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详

25、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队救出伤员后,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项目应急救援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预案二:火势刚起,现场有能力扑灭时l)现场火势刚起时,项目应急救援小组(工地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现场及应急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方法要得当,灭火前必须先切断蔓延材料,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灭火方法。(l)油料起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不宜用水扑救。(2)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性事故。(3)如果化学材料起火,更要慎重,要根据起火物性质选择灭火方法,同时要

26、注意救火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中毒。(4)密闭的地下室起火时采用窒息灭火法,这些部位发生火灾的初期,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灭火灾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草席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物或封孔洞;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以及生产设备上的部位,阻止新鲜空气流人,以降低区内氧气的流量,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采取窒息法灭火后,必须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早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引起新的燃烧,导致火势猛烈发展。(5)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采用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与火源隔离或疏散不使燃烧失去可燃物质而停止。采取隔离灭火法的具体措施有

27、:a将燃烧区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b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c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d拆除与燃烧区相毗连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间距。2)现场火险扑救时,现场负责人判断要准确,当不能马上扑灭的要及时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在消防队到现场后,现场负责人要及时而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的情况。3)火灾区内如有人等,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4)报警组若发现火灾中有人受伤,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5)消防队救出伤员后,将伤员立即

28、脱离危险地方,项目应急救援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6)灭火以后,耍保护火灾现场,不得留有暗火,并设专人巡视,以防复燃。保护火灾现场是查找火灾原因的重要措施。预案三:火灾区内人员急救措施l).保持镇静,明辨方向。突遇火灾,面对烈火浓烟,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以决定逃生办法。撤离时要注意,向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撤离。要尽量往室外逃生或跑到安全处等待救援。2).简易防护,捂鼻匍匐。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气中毒、预防窒息,可采用湿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的办法。3).善用通道。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通道。4).缓降逃生,滑绳自救。在营区

29、二楼宿舍或其它高处发生火灾,已被堵和救援人员不能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有条件的用水打湿,从窗台或过道沿绳缓滑到地面,安全逃生。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可采取自创避难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来。6).暴露自己,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在过道、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且能避免烟火的地方。在白天向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耀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洞口闪

30、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7).火若烧身,切勿惊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助长火势。当身上着了火时,应赶紧脱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5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5.1现场如发现有员工发生中毒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并通知全体职工停止就餐,并由厨师、现场安全员立即封存食堂内所有可疑食物、配料,听候卫生防疫部门的检验;如发现有员工发生中毒,情况严重的由项目部应急救援负责人立即报告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5.2 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将中毒人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安全员、急救员进行抢救。

31、5.3 现场联络通讯组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5.4 中毒局势得到控制后,及时协助有关部门对封存样本进行化验。6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部根据夏季施工作业特点,合理调整作息制度,尽可能避免高温时段施工作业。6.1 中暑类型的判断。中暑类型有以下三种:a先兆型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往往超过37.5,这时如果及时休息,离开高温环境,短时间内症状就会消失。b轻型凡是有先兆中暑症状并且不能继续劳动的人,属于轻度中暑;通常体温在38以上,脸色

32、发白、胸闷、皮肤灼热、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轻度中暑者,经过治疗,一般在45小时身体可以恢复正常。c重型通常体温40以上,出现昏倒或痉挛,脸色发白、胸闷、皮肤灼热、恶心呕吐。重度中暑后,一般都需要经过治疗,不要寄希望于自动好转,以免耽误治疗,导致其它严重后果。6.2 中暑急救a迅速转移应将中暑者迅速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平卧、头部不要垫高。b降温用凉水或50酒精擦洗全身,直到皮肤发红,以促进散热,有条件的可在病人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必要时可将病人放入凉水中浸浴降温。降温时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休温、血压和心跳状况,当体温降到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

33、病人虚脱。c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对能喝水的病人,应鼓励他喝足加盐凉开水或其它饮料。对不能饮水的病人,应马上送医院输液。d口服仁丹、十滴水、空香正气水、涂抹清凉油等,以消毒解暑。也可采用民间刮痧法。7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1适用工程:(土石方开挖、构筑物、架子、模板、钢筋、砖墙、安装等)7.2伤员抢救7.2.1抢救休克的伤员:休克伤员的症状是:皮肤苍白或发青,咬舌、口齿不清,发冷,皮肤潮湿或出汗,瞳孔放大,眼睛凹陷;恶心、擅抖、口渴;心脏跳动加快;抢救方法:a可把休克的伤员(头部、胸部、腹部或大腿处骨折者除外)双腿抬高、高出地面0.20.3米,让其背部朝下躺着,再使用合适的物体把双腿垫起。这样,

34、能使血液顺畅地流动,达到各器官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程度。b如果休克的伤员呼吸困难,应让其斜倚或侧卧,使其呼吸顺畅。c如果伤员有一只腿受伤,可将另一只腿垫高直至使其它器官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血液。d如果伤员出现呕吐,应让其侧卧,并给些饮料。7.2.2抢救骨折者:骨折包扎应包括包扎骨折处的肌肉、健、血管和韧带。有的骨折容易发现,有的骨折在皮肤的肌肉里面不容易发现,应通过观察伤员的肢体组织有无变形和伤员自我感觉来判断。处理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把骨折断面加以固定,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固定状态。简易固定方法有:a就地取材,如使用薄木板,笔直的棍棒等。b护垫用布或毛巾,放于落木板和伤口之间。两片薄木板之间领带

35、或布条系紧。d不能用绷带正对伤口包扎。7.2.3止血:对一般流血伤口的控制:a把伤口的衣服移开。b用无菌或消过毒的纱布、清洁干净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放于受伤肢体部位,并系紧。c如伤口在手上,应使用清洁干净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止血。控制严重的出血,如果伤员伤口流血严重,应在“挤压处”进行直接挤压。这样能阻止动脉直接向伤口供血,如果血从下胳膊处的伤口流出,可直接挤压上胳膊处,即抓住伤员的胳膊上部,挤压内侧。如血从腿部的伤口流出,挤压点在大腿根部。7.2.4如项目部不能及时抢救的伤员,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

36、应。8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预案8.1 发生机械伤害后,现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工地现场指挥部)及局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在医护人员没有来到之前,应检查受伤者的伤势,心跳及呼吸情况,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8.2 对被机械伤害的伤员,应迅速小心地使伤员脱离伤源,必要时,拆卸机器,移出受伤的肢体。8.3 对发生休克的伤员,应首先进行抢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使其恢复正常。8.4 对骨折的伤员,应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

37、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8.5 对伤口出血的伤员,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伤口上,用绷带较紧地包扎,以压迫止血,或者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l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腿上23处,并每隔 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8.6 对剧痛难忍者,应让其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9场区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9.1 若发生事故,项目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轻伤事故、能自行处理的事故,应直接处理,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负责做好相关各方的协调工作;对重伤以

38、上事故或性质严重的事件除立即抢救伤病员外,应迅速报告局应急指挥部。9.2 项目部积极配合局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负责做好相关各方的协调工作。9.3 财务科负责做好救治资金的落实工作。7 应急救援组织的装备应急救援组织装备应包括:通讯器材,防护用品,消防器材,急救设备(器材、药品及工具),抢险与抢修设备(包括工程车辆、抢修设备、营地设备)等。主要应急抢险保障物质l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装备: 指挥车:2 辆 通讯工具:手机 5 部、座机 2 部 抢救工具:应急灯 5 盏;医疗急救箱三个;担架 2 副抢险装备:吊车 1台;l 抢险物资: 水管 1500米 安全绳 5000米 水鞋 20 双

39、雨衣 20 件大衣 40件 8 宣传与培训 8.1 压力容器与储运装备工程部内部的宣传与培训:组织机构、职责与制度。 8.2 相关方的宣传与告知: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当地医院、沿线人民群众、本单位基地等。9 应急演练与评估 各部门及项目小组应编制应急救援演练预案,演练的目的在于验证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根据演练结果的评估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重新修订,使救援预案更加合理可行。应急演习计划 工程部每年不定期进行火灾、触电、交通等的应急演练。演练应检验的项目包括:l 在事故期间通讯是否正常;l 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l 应急服务机构是否能及时参与事故救援;l 配置的器材合

40、人员数目是否与事故规模匹配;l 救援装备是否能满足要求;l 一旦有意外情况是否具有灵活性;l 现实情况是否与预案定制时相符。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10 内容更新 对于以下条款存在时,将允许对本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本方案的信息最新,从而更好的发挥方案的指导作用, 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调整;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 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11结束语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

41、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我部将严格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把HSE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保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目标。应急反应演习报表 Emergency Response Rehearsal Report演练部门 Rehearsal Department: 日期 Date: 时间 Time:演练类型 Rehearsal Types: (在项目后打 Mark After Project)1.消防 Fire Fighting 2.防洪 Flood Control 3.塌方 Landslide 4.

42、机械事故 Machine Accident5.溺水 Drowning 6.交通事故 Traffic Accident 7.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8.其它 Others演练记录 Rehearsal Record 指挥人员观测记录 Commander Observation Record ( 在方框内打 Mark in the Blank)是Yes否No警报系统是否正常 Alarming system works well.全体人员是否听到报警声或广播通知 All staff can hear the alarm or broadcasting notification. 演练人

43、员是否到达指定地点报到 Rehearsal personnel has registered in the appointed location.演练人员是否穿戴好适当的防护用品 Rehearsal personnel has equipped with proper safety equipments.演练人员携带物品是否齐全 Rehearsal personnel has brought full materials.演练人员是否知道自己的职责 Rehearsal personnel is familiar with own duties.演练人员是否会使用有关设备 Rehearsal p

44、ersonnel is able to use relative equipments.演练人员的操作程序是否准确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rehearsal personnel is correct.事故现场的控制是否准确 The control of accident scene is correct.生产设备是否关掉 Producing equipments have been switched off.是否有备用设备 Spare equipments are available是否动用专用的车(船)Special car(ship) is used救护车(船)

45、及辅助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The operation of ambulance (ship) and assistant equipments is in good status.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Fire-fighting equipments are complete and in good status.消防泵是否运行正常 The operation of fire-fighting pump is in good status. 水喷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The operation of water spraying and pouring system is in good status.消防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The operation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s is in good status.通讯联络是否畅通 Communication is in good status.演练是否按计划完成 Rehearsal is accomp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lan.演练收尾工作是否完成 Ending work of the rehearsal is accomplished.填表人姓名 Prepared by: 日期 D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其他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