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2873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气温专题.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气温专题,思路与方法,习题,有关地理问题,地理规律和原理,归纳,总结,应用,解决,气温,气温及其水平分布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气温的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知识结构,例1、读中纬度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B处于冬季 C甲处可能为北美大陆 D乙处可能为亚欧大陆,一、气温及其水平分布,C,【例题】,【归纳总结】,一般规律: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 大气环流: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较暖如:;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较冷,如: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使等温线夏季大陆向 突出,冬季大陆向 突出(一陆南

2、,七陆北)。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面物质组成、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递减,西风、夏季风,极地东风、冬季风,低,高,,高纬,低纬,高,低,甲,乙,地面物质组成:影响反射率,如南极极冰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率地形:向阳坡气温高地势: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米下降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06,思考:气温的水平分布常用什么图来表示?,思考:利用等温线图可以判断哪些地理事物?,利用等温线图可以判断南北半球、季节、海或陆、市中心或郊区、洋流性质、地形地势,【归纳总结】,等温线

3、的一般规律: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 的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 影响显著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 影响显著 等温线密集说明;等温线稀疏说明;(如冬季等温线较夏季密集,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与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等温线平直说明下垫面性质,反之。(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纬度因素,海洋,地形,各地气温差异大,各地气温差异小,单一,复杂,高,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等值线闭合: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值,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局部温暖中

4、心,可判断为盆地;局部低温中心,可判断为山地。等温线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形成闭合圈,则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比较温差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可以分析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下图为我国某省的等温线()和等降雨量线(mm)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共同点?请分析其原因。,【灵活运用】,大致与纬线走向一致;由南向北递减。纬度(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提醒:看图(文)说话要使用地理语言,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如等温线可从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延伸方向等方面反映气温分布的特点),【灵活运用】,(2)比较1月和

5、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7月等温线比1月等温线倾斜度大(原因:冬夏季东部和西部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夏季盛行海洋上来的夏季风,该省东部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比同纬度西部地区低很多即东西部热力性质差异大;而东部地区冬季受海洋影响弱,气温比同纬度西部地区稍高点,东西部热力性质差异不大);1月比7月密集,南北温差大。(原因:冬季该省北部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加上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均比南部小,气温较低。所以全省范围内南北温差较夏季大),提醒:看图(文)说话要使用地理语言,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如等温线可从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延伸方向等方面反映气温分布的特点),【灵活运用】,(3)图

6、中0等温线向西经过的主要地形和河流是?(4)分析该省夏季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降水少的原因。,秦岭-淮河,长江流域夏季7-8月份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提醒:要注意地理事物的时空判断。,例3、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的曲线是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_,这是由于。(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二、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例题】,小,A,低,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高,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5)若图示为我国某城市8月份两条街道气温日变化曲线,则图中代表绿化街道昼夜气温变化曲线的是,由此可知绿化造林在改造城市小气候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城市绿

7、化还有没有其它作用?,(4)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小),降低气温日较差,A,吸烟除尘、减弱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归纳总结】,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影响因素:一天中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支存储情况,日出前后,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云量、海陆、地势 云量:昼晴夜晴变化最大、昼阴夜阴变化最小,原因是白天云层厚,大气反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晴朗天气低,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朗天气高海陆: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势:如青藏高原,地势最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大。再如泰山海拔较高,气温低

8、,大气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于济南。,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海陆。林地裸地等)(5)天气(云量)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

9、辐射,【灵活运用】,1读图并回答(无锡某日气温变化示意图),(1)A、B、C、三条辐射曲线中代表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 和(2)请判断此图表示上海是七月还是一月的气温日变化,是 月,理由是 和(3)甲、乙两点中何处是地面辐射最弱时刻,是 此时地面热量的收支状况如何(4)一日最高气温出现在,C,A,七,昼长大于12小时,气温较高,乙,由亏损转为盈余,午后2时(14:00),热量盈余,热量亏损,热量亏损,【例题】,例4、读各纬度平均气温年较差示意图,分析回答。,(1)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2)60N与60S相比较,平均气温年较差 地区更大,原因是。(3)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空间分布

10、规律是,自低纬向高纬增加,最冷月与最热月热量收入差随纬度递增(高纬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大,太阳辐射年较差大;低纬小。故低纬终年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高纬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60N,60N处大部分为大陆,热容量(比热)小,温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度变化小,东南沿海小,西北内陆大,三、气温的年变化年较差,提醒:地理事物的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要注意区分不同的空间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归纳总结】,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大,太阳辐射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也大,气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影响因素:一年中

1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支存储情况,距海洋远近: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如青藏高原南部因地势高,夏季气温低,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纬度、距海远近、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距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越大。(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灵活运用】,1、读图分析(拉萨和杭州纬度接近

12、,30N附近),(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主要原因是(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原因是;夜晚气温较低的是,原因是;即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3)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原因是。,拉萨,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杭州,海拔低,气温高(接受的地面辐射多),拉萨,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拉萨,杭州,杭州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拉萨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不太低。,提醒: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成因分析,要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综合分析,但要有针对性,抓住主导因素。,例5、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13、。(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商业区,四、气温的垂直变化,【例题】,【归纳总结】,气温的垂直变化: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形成原因: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

14、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归纳总结】,逆温的影响: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并有利于雾的形成,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现象:若对流层局部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例、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

15、,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1)一(2)题。(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10,8,10,【灵活运用】,T=城市气温-36,T Ts逆温结束,主要考点,内容上: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分布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逆温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等。能力上:主要考查等温线图、大气受热原理图等图表的判读;运用有关气温的原理和规律解决具体问题。,【透视高考】,解题的综合思维模型三维递进模式,【透视高考】,解题的思维过程,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评价、反思,地理规律、原理、方法、观点、理论,答案,【透视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