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3456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的预设与生成-我走过的路。,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繁杂生活的积淀、生活的种种考量,才有人生收获,春华秋实。虽然奔四了,但还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生目标,并不断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规划,处理好人生的“预设与生成”,正因为有这些规划和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武汉中学 宋承洋 2013年7月,引言,“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家叶澜,讲课提纲,一、什么是预设与生成?,所谓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

2、与安排。所谓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而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二、预设与生成有何关系?,(一)、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统一。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而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所以教学也应当是开放的、生成的,预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流程,而生成主要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变化。,(二)、精彩的生成基于充分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过程就是

3、预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生成的质量依赖于预设的质量,教师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巧一点,能动地为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预设出多种“绿色通道”,巧妙且有创造性的预设就能与生成相得益彰,使课堂亮点闪烁、流光溢彩。,三、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1)有效预设的基础。,1.准确把握教材。,2.全面了解学生。,3.有效开发资源。,案例1.doc,案例2.doc,三、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2)预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预设问题要有合理性。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4、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数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应在“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既要寻找知识的固着点,也要关注知识的增长点,这样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也使思维得以深化。,案例3.doc,三、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2)预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预设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滑过现象”源自于英国学者Edard Be 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由于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由A地到

5、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自然流畅,问题坡度太小,没有给学习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要多少时间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案例4.doc,三、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2)预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预设问题要有启发性。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刨根究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具有独创性,并试图解决问题。高明的教师会利用这一心理特征,预设的问题往往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让人恍然大悟,造就学生渴望并追求新知的心

6、理状态,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案例5.doc,三、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2)预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预设问题要有探索性。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问题应有探索性,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6:武汉市课内比教学活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案例7.doc,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一)、弹性

7、预设,构思生成。,“弹性预设”将预设理解为纲要的、信号的、多元的、开放的、情景的、动态的规划或设计 在课前设计教案时,一般把整堂课分为几个环节,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生成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性预案,但任何预设都应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案例8.doc,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二)、情景创设、激发生成。,学习总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所以,在生成的课

8、堂中,若能提供相关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那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积极生成教师预设的新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案例9.doc,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三)、小组合作,促进生成。,有学者认为下列情形需要学生开展合作学习:1在教学重难点时;2在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3在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4.在学生遇到困难与疑问时;5在学生争议之时;6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 同样,在分析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时发现,“要完成某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种方式最好?”有55%的学生选择“合作讨论”“在讨论中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不同时,你的做法是?”也有55%的学生选择“和别人讨论”,因此,

9、在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小组讨论,让有用的教学资源在生生互动中生成,也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聆听学生的不同的解题思路,吐故纳新充实原有的预设内容,拓宽自己的预设区间,,案例10.doc,等边三角形导学案.doc,“预设性生成”是一种由教师“预设”的学生的“生成”,也是一种为“生成”而服务的“预设”,它并非是脱缰的野马,通过运用上述的方法教师可以较好地驾驭它,使它运用于每一堂课之中,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非预设性生成),(四)、捕捉“意外”,精彩生成。,教学活动随时有可能产生学习上的意外,教师不能抱着原先的教学设计一成不变,要耐心倾听,沉着思考,根据实际情

10、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转化、生成教学资源,让课堂在看似不和谐的表象中生成精彩。,案例11.doc,案例12.doc,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非预设性生成),(五)、善待“错误”,契机生成。,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会犯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收获。因为,错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要“善待错误”,让错误变成新的教学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认识到“错误”的价值,把握好“错误”造成的契机,积极引导,教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案例13.doc,案例14.doc,四、有效的生成如何进行?(非预设性生成),(六)、学会倾听,呈现生成。,案例15.doc,学生创

11、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外界权威的管束,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钻研精神设的精彩了。,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有些生成具有可预见性,然而有的生成却具有不可预见性。在不可预见的生成中,我们能否在不可预见中找出一些规律,我们在不同的地域,不懂的时间进行同一节教学内容时,是否可以把不可预见的生成想象得更充分一些,请老师们各抒己见。,恩施宣恩讲课材料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ppt,寓言: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

12、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武汉中学 宋承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