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3197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生物课堂教学片的使用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其柱 E-mail:联系电话:0518-85671667,85822175,向盐城市的领导和老师们问好!,省教研室曹老师因今天要到宁波参加会议,特委托我与盐城市的领导和老师们就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生物课堂教学片的使用作一个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一、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资源的拍摄,省教研室先期选取了五位初中生物优秀教师,拍摄了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和八上的十五节课,全部由江苏教育电视台负责编导和拍摄,省教研员曹老师邀请了我、苏州的沈校长,镇江的沈军进行了前期的审稿和拍摄现场的监督指导工作。先期参加拍课的五位教师

2、是:苏州的黄晨虹、连云港的翟天智、杨州的王玲玲、镇江的赵艳和王春。,按照省教研室的拍摄计划,还将于今年十月份,拍摄苏科版七下、八下的另十五节课。由于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教材都是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依据苏科版课标教材拍摄的三十节初中生物课对应的内容,在苏教版、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由于盐城市使用的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现将苏科七上、八上已拍摄的十五节课与苏教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对应如下表,供老师们使用时参考。,二、已拍摄的课与苏教版教材的对应情况,见WORD文稿。,三、初中生物教学光盘的特色,1.严格挑选了部分优秀老师上课,安排有专家监督、指导、审片,力求能对我省初中生物课堂

3、教学产生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配套资源齐全,除了教学光盘外,在省教研室网站还将挂出上课老师的PPT文件和教学设计等。3.上课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体现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整合了许多优质资源,是老师们进行相对应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优质教学资库。上课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灵活的教法设计会给现场上课老师很多启发、思考和帮助。,四、生物教学片的几个主要环节及使用建议,1.教学情景的创设环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翟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节之夜,贫穷的小佩蒂冒着风雪,沿街叫卖火柴,但没有一个人来买。风雪越来越大,饥寒交迫的小佩蒂实在支持不住了,她一根一根

4、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火柴。那怕是一根火柴的光和热,对她也是温暖的。你知道火柴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小佩蒂又冷又饿呢?设疑激趣,引导思考。现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佩蒂体内缺少能量。,如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赵艳老师创设的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它记录了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的精彩瞬间。在欣赏这组图片的时候,请大家猜一猜,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需要吸收多少水呢?投影:一组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图片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一生中需吸收约200千克水。而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量约为2千克。,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王春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大家都知道,人、动物每天都要吃食物,才能维持生长发

5、育,因为食物中含有维持生长发育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淀粉是最常见的糖类。小草、小树、蔬菜、庄稼也能生长发育,但它们没有取食现象。想一想,它们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激情引趣,产生疑问,导入新课。,2.教学问题的提出环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赵艳老师提出的问题:请大家算一算、想一想,玉米实际利用的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其余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计算、表达,做出假设。其余99%的水分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生殖一课黄晨虹老师联系学生前面的学习,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

6、了人类的一个极其重要、也十分特殊的生理过程,那就是生殖。而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身体构造各异,生活的环境也多种多样,他们的生殖过程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不妨从身边经常接触得到的小动物开始观察并研究。你养过蚕吗?你观察到他们的生殖过程了吗?现场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家蚕的生殖过程。你观察到家蚕的生殖过程中有何秘密吗?学生:叙述自己养蚕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生殖过程。,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翟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人体所需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现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物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蕴藏在有机物内。,3.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环节动物的生殖一课黄晨虹老师:蚕由卵开始孵化

7、成蚁蚕,逐渐蜕皮长大,然后结茧化蛹,最后变成蚕蛾,然后交配产下受精卵。有位同学在养蚕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你能帮忙解释一下这些现象吗?现场教师组织讨论:1、蚕宝宝能产卵吗?2、有些雌蛾没有与雄蛾交配,也会产卵。这些卵会孵化出小蚕来吗?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准备好一枚鸡蛋、放大镜、培养皿和镊子,我们一起来观察鸟卵的结构:首先,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表面,可以发现,鸡蛋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把鸡蛋的钝圆端朝上,用镊子轻轻敲击钝圆端,想想看,为什么不敲击尖圆端?剥开破碎的蛋壳,看到一层白色的膜,这就是外卵壳膜。用镊子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里面有一空腔,这是气室。再往里看,可看到一

8、层透明的膜,这就是内卵壳膜。把敲碎的后的鸡蛋倒入培养皿,注意不要弄破卵黄,我们可以观察到卵白、卵黄、胚盘和系带。,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赵艳老师: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呢?请大家观察一个实验:首先,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上留有叶片,一枝摘去叶片。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分别装满大半瓶水,并在液面上加适量食用油,塞上有孔的橡皮塞。然后,将两枝枝条分别从孔中插入锥形瓶,枝条尽量接近瓶底。在液面处做好标志。枝条在瓶外的部分用塑料袋套好,并扎紧。将上述的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以后观察现象。提供实验结果:3小时前与3小时后的实验装置。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得出什么结论?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实

9、验,分析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如能组织学生进行此项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则更强。,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赵艳老师: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结构,来找到答案。视频:“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图片:显微镜下的叶表皮。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演示,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识别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视频:“气孔的开放和闭合”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并说出气孔的开闭原理。主讲教师音频:通过对植物叶表皮的观察,我们发现,蒸腾作用是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进行的。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10、。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开放,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翟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实验指导:前后4人为一小组,自测3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最后,小组内统计平均值。思考:从算出的各项平均值看,你认为三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差异?哪种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最多?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有什么关系?,现场教师:1控制时间,引导学生测量呼吸频率;2指导、组织学生分小组测量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呼吸的频率,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学生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心脏一课,王玲玲老师:用自制听诊器听“心

11、脏跳动”:自制听诊器是由两个玻璃漏斗和一根软橡皮管连接而成。如果有医用的听诊器效果会更好。请两位同学参考 光盘中的“用自制的听诊器听心脏跳动“的方法,相互感受一下对方的心跳。另外,再请一位同学充当计时员,配合前面的两位同学,测出在一分钟内各自的心跳次数。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测定。学生完成测定心跳活动。老师给以指导。,4.教师的精讲和指导环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翟老师在观看多媒体图片后,讲解: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能量,食物中的能量并不能直接被人利用,能量随着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进入细胞,在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被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与听讲后,了解能量的释放和呼吸

12、有关。,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现场教师: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并从能量和物质两方面,分析、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2指导学生连线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精讲:从物质方面,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能量方面,光合作用将能量贮藏在有机物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3观看动画:谁也离不开谁,进一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5.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环节动物的生殖黄老师:请你观察人的受精环境和鱼受精环境两幅图,并查阅信息库,说说看动物有哪两种生殖方式。学生查阅课本得出答案,主动建构知识: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主讲教师:雌性个体的

13、卵细胞和雄性个体的精子,在体外的水环境中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雌雄个体经过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性个体的体内,与卵细胞相遇而结合,这种方式叫做体内受精。现场教师:哪些动物属于体外受精?哪些动物属于体内受精?学生分析得出:进行体外受精的动物为鱼和青蛙;蝴蝶和狗进行体内受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翟老师:人体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请同学们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实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将一段猪(或鸡、羊)的新鲜小肠冲洗干净,放在盛有

14、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碟子中;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先用肉眼观察,并用手触摸小肠的内表面,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问题一:观察小肠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问题二: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多媒体展示图片:比较一下哪个更费布?有什么启示?教师: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6.教学反馈和总结环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

15、: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多媒体展示视频:小肠小结:1、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食物在其中消化、吸收的时间最长。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使食物中营养成分充分消化和吸收尝试说出:鸡蛋、馒头、红烧肉在人体内的历险记。(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反馈),7.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环节动物的生殖黄老师:大自然的动物种类繁多,所以也造就了他们生殖过程的多样性。各种动物往往还有属于自己的秘密,独特且饶有趣味。现场教师:1、指导学生阅读信息库动物生儿育女花样多。2、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奇闻趣谈吗?请你来

16、说一说。如果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不妨去图书馆、网络找找各种动物的小资料,然后再来交流。现场老师可编制其他延伸和拓展的问题。学习光盘中的方法后可以举一反三。,一节好课的标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女士认为,下列五种课都属于好课:(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将所谓的“好课”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十二字。,天津师大王光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春莉导师则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

17、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六个方面。,一节好课的标准,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喆先生则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习者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为此,他提出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一节好课的标准,纵观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尽管评价标准不同,但不难看出,都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关键要素,这里所说的有效性表现在三

18、个方面,即“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一节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的内涵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而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用大教学论上的一句话来通俗地说,就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具体来说,有效的教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是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三是应为学生的主

19、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四是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六是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一节好课的标准,其实,判断一节好课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正如我省著名特级教师马明先生所言,“好课的标准随个人的喜好而不同,其差异性也较大,用所谓的标准来衡量还不足以说明好课的好”,马老还说,“尽管好课的标准无法确定,但作为好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

20、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用“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用“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来严重束缚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多半是教师“侃侃而谈”,而很少发现学生闪现出来的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样

21、的课,往往是一节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一节好课的标准,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实际上,由于评价者自身观念的滞后,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存在某种偏差,课堂教学评价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误导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在研究制定好课标准时,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

22、使我们所倡导的好课标准,不是悬在师生头上束缚其主动精神发挥的利剑,而是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师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武器。,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考评的重点。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

23、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一节好课的标准,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主任所言“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应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一节好课的标准,好课好在哪里?,1.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多元化的,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区别比较明显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不仅知识技能对人的

24、发展有作用,过程与方法对人的发展有作用,情感与态度同样对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过程性目标,比如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一种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对一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

25、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还要防止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产生。,好课好在哪里?,2.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情境也有不同的类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现实情境”外,还有“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如一位老师在教“线段、射线、直线”一课,其中在讲“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以及“

26、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执教者引导学生做了两个游戏。游戏一:教师让1名同学站起来,然后说“与他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站起“1个、2个、3个”,迟疑地、陆续地结果是“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问同学何故?答曰“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游戏二:教师让2名同学同时站了起来,然后说“请与这2名同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站起来”,冲动地站起来、又坐下结果是“站起了一排同学”,教师问何故?答曰“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的简单活动情境,就将知识的本质很好地揭示了出来,且恰到好处,真正地使创设的情境起到了“承重墙”的作用,而非徒有华丽外表的“装饰”。一句话,一节好课的情境创设应该有合理的指向,不能“为情境而

27、情境”。,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如一位数学老师在执教平均变化率时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某市2004年4月20日的最高气温为33.4,而此前的两天,4月19日和4月18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4.4和18.6,短短两天时间,气温“徒增”14.8,闷热中的人们无不感叹:“天气热的太快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市2004年3月18日最高气温3.5与4月18日最高气温18.6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者气温差为15.1,超过14.8。而人们不会发出上述感叹。这是什么原因呢?“生:前者变化得“太快”,而后者变化得“缓慢”),同学们还能举出日常生活那些类似关于温度变化的例子吗?如生物上的著名实验:先把

28、青蛙放入热水中,青蛙能迅速从水中跳出;再把青蛙放入温水中逐渐加热,这一次青蛙没能跳出来,温度变化快慢,温差大、刺激明显、引起青蛙反应的力度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温度的变化快慢师:对于日常生活中这些反映温度变化快慢的问题,我们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加以刻画和描述呢?画出这一段时间对应的气温曲线图(以3月18日为第一天)然后:气温变化的快与慢,形的特征:曲线陡峭程度;数的特征:平均变化率;数形结合,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一位生物老师在执教种群和群落一节课时,用一则笑话导入: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消失,就留我一个!”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

29、吧。”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会看病吗?会制药吗?”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引言: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同种)种群(不同种群合理配置)生物群落,好课好在哪里?,3.好在教师引导作用明显。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功能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一种理念,跟我们过去提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对立的吗?显然不是!这样一种理念,实际上并没有贬低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

30、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是,教师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不是吗,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当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以及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自己要想讲什么东西给学生听是一回事,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对很多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但你要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懂这些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组织他开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给予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事情可能更难。,好课好在哪里?,4.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看传统的课

31、堂教学,比较多的是从教师的视角去看,而新课程则呼唤着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视角,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是“学生积极的探索,获取知识并且发展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更简捷地说,就是学生上了这节课与没上这节课有多大的区别。,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

32、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以人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关注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双基训练”在这里到边到位,“综合素质”在这里得到锻炼和发展!,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处处有学科教学的素材,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就在师生的生活当中,如果能经常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进行一些探究活动,学生在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情境下学习,会更加生动、真切,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能够解决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好课好在哪里?,5.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关于“双基”问题,从现象上看传统教学似乎特别

33、关注,并且关注得有点“过了头”,现在再谈“双基”又似乎让人感觉有点“老土”的味道。其实不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双基”,对“双基”还应赋予新的含义,重新进行审视。其一,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不能简单地依赖“熟能生巧”,要注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其二,适量的训练,在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同时,其会使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得以强化;其三,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其四,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远离本原性知识而进行“按部就班”地

34、操练。,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双基训练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选例要精当,点拨要得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反馈矫正要及时;表现在课外,是精选习题,及时训练,批改及时认真,订正到位,对待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辅导,及时解决;表现在克服遗忘上,要时常温故而知新,合理指导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增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好课好在哪里?,6.好在课堂信息与师生、生生情感交流渠道畅通。从课程的理念来说,课堂信息多向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老师一言堂的课,肯定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这一点大家一定深有同感。另一方面,情感与态度是我们所有各个学科教学共有

35、的一个目标,这也是走进新课程后与我们过去教学之间的一种比较明显的差异所在。换言之,在以前是作为“隐性”目标存在的,而新课程则作为“显性”目标而存在,它不仅是一个学科目标,而且是一个课程目标,是总体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描述“情感态度”目标使用的词语有“积极参与、好奇心、求知欲、成功的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信心、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习惯等”,再具体一些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执着到很执着”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的为人处事、与

36、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能真正互动生成,决定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关于这一点,是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的。换言之,如果课堂教学中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十分畅通,其教学效果一定非常理想,反之,则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一节好课的执教者,要把实现课堂信息互动生成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以教者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好在课堂信息与师生、生生情感交流渠道畅通,好课好在哪里?,正像判断一节好课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一样,“好课好在哪里”也是仁者见仁

37、,智者见智的,就其表现来说远不止上述所描述的六条,还有诸如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的把握问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等若干方面。,一、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评价标准:1.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如层次性、整体性、依据等)2.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能否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子”,关注学情,增强针对性)3.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可能够达成(关注校情、班情,突出可行性与可达成性),如何上好一节课,二、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备课(一)评

38、价标准:1.是否熟悉教材、熟悉学情2.是否占有和整合了教学资源3.是否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预案(包括教学材料、手段、方法、策略等)4.是否有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预案5.是否预留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成空间。6.是否设计有检测、拓展、延伸的教学预案。7.是否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主线、主要的教学流程。,(二)课前备课(预设)的作用:1.预设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进行课堂预设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学情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

39、标,依据教材、学情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预设时要将学生已有的水平作为预设的起点,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预设的着眼点,使预设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预设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显然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作用。,具体地说,预设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前,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并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备课,预设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体现在教案内和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表现在课堂上,是指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表现在结果上,指

40、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预设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作用。,2.如何发挥预设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导向作用 要发挥好预设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导向作用,需要熟读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积极积累教学资源,认真分析和建立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认真分析学情,然后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预设教学程序,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式,预想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设应对策略,等等。这样的预设,就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内容优化得当,教学资源整合巧妙,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教学设计符合学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

41、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它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开了预设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课堂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强调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即预设),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必然需要。当然,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生成的空间。过度精细的预设会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压抑和干预,从而影响生成的自然与精彩。课堂教学若只是单纯的对预设进行操作,只按原有教学设计忠实地展开,则课堂教学必然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师生的自主

42、性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最终一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三、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评价标准:1.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2.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或生产实际,或科技发展的动态,或媒体报道,或经典事例等3.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是否明确指向本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4.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简洁、明了、生动。,四、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评价标准:1.是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好铺垫,准备好必要的学习材料。2.是否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3.是否能组织好自主学习活动后的交流与评价环节

43、。4.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5.课堂上是否有师生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是否有精彩的生成。6.活动中是否有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情感熏陶。,(一)积极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1。生成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点睛”作用 生成是课堂上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冲突的结果。生成的特征在于其不可预见性。正是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因此,生成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它会给师生,特别是学生带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顿悟和“经历发现”、“尝试创新”的体验。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学设计;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或获得了非预期的收获。生

44、成是课堂上师生心灵共鸣与思维共振,闪烁着师生智慧的火花,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点睛”作用。,2。课堂如何引发生成,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再也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再也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纳入直接经验和体验,以及灵活的随机应变的成分,教学目标也应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生动的课堂体验。要鼓励和倡导师生在课堂的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某些教学目标的要求。生成将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引发生成时,要注意生成有积极的一面,也

45、有消极的一面;有有效的一面,也有无效的一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和把握积极的、有效的生成的教育价值,排除消极的、无效的生成的干扰,让生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课堂生成的度,否则,课堂教学就可能从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变成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就可能使师生背离课堂教学目标而越走越远。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智慧。,3。既重视预设,又关注生成,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预设和生成各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正如课堂不能全是教学设计严格展开过程一样,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课堂需要既重视预

46、设,又关注生成,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可以这样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盲目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缺少精彩的课堂,是刻板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共存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就既要实现学生需要的课程规定的预设性发展,也要实现学生鲜活的、满怀兴趣的、充满创造性和体验性的生成性发展。,总之,预设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作用,生成激活了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与生成的自然协调、和谐整合。既重视预设,又关注生成,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仍至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

47、。生物课堂中预设、展开、调整的优劣,生成的是否精彩,把握的是否恰当,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智慧。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课堂生成,体现教育智慧的实例A.天上闪烁着一万万颗星星.为何不用一亿,而用一万万?一万万不就是一亿吗?B.蝉 螳螂 黄雀 植物 蝉 螳螂 黄雀C.酒精主要由胃吸收,为何不伤胃而伤肝?,五、实现课堂信息的多向交流,评价标准:1.课堂信息能从教师流向学生,学生流向教师,学生流向学生等。2.组织好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交流与评价环节。3.能整合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及资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等。4.师生、生生

48、互动生成。有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应用巩固。,六、精讲精练和讲练结合,评价标准:1.教学语言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2.教学重点突出,重点内容有变式讲解,讲解到位而不越位;3.教学难点突破有阶梯设计,教学有层次感,立体感;4.事例、实例、例题典型,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5.检测反馈及时,习题设计合理,拓展延伸得当。,七、圆满达成教学目标,评价标准:1.教师是否有三维目标意识,三维目标是否能有机融合2.是否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教学活动3.目标检测的达成度是否高,矫正的措施和效果如何4.学生是否获得了必要的知识建构、能力成长与情感发展,另:克服当前课堂教学的几个通病,1.单纯从概念到概念

49、,不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应从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入,创设教学情景,加强直观教学.再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获得理性认识.然后尝试将理性认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巩固相关概念和原理.如此反复,呈螺旋式上升.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忽视学生已有基础,补充过多,讲解过多.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常说要将新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上,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补充与讲解过多,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课例: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3.教学预设与教学展开过程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的

50、达成(如生态系统课例)4.课堂教学信息没实现多向交流,缺少师生与生生互动,课堂上缺少思维的碰撞与生成5.典型例题的精选与变式训练不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不强6.选材不贴近学生,不贴近生活,没有密切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我们倡导收入新课尝试着将学生由现实生活引向生命科学,复习巩固知识时,尝试将学生由生命科学引向现实生活).(新课标人教高中教材问题探讨),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实验已经进行了6年.课程改革中的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是对前人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发展,因此各校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课改的理念,体现课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