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年度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23年度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篇1)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 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 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
2、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 元,同比增长 4%;_年为42 8元,同比增长 6%;_年达到488 元,同比增长 5.7%,特别是_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
3、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_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 元。从收入*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 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
4、%;财产性收入 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 %;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
5、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
6、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_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_年上涨 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 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x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
7、在 .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 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
8、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 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_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 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 6.5万亩,产鲜花 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 . 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
9、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
10、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
11、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
12、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
13、理费*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_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 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14、(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
15、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16、、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
17、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三)打造名优品
18、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 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 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
19、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
20、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
21、。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
22、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_年9月投产。(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
23、土配方施肥资金 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 0% 5%,增产8- 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_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
24、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
25、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篇8: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村级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全体社员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究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专题调研组采取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个别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前临安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一、全市村级集体经济
26、发展现状(一)村级经济收入情况全市现有行政村298个,农户14.79万户,农村劳动力28.34万人。根据对所有村固定收支调查情况来看,全市有固定收入村191个,无固定收入村36个;固定收入1万元以下村22个,固定收入1-3万元村49个;村集体固定收入最高的村为锦城街道新民村,固定收入950万元。(二)当年收入盈余情况分析根据固定收支情况来看,可将全市298个村分为收支盈余型、收支平衡型、入不敷出型三类:收支盈余型。全市收支盈余型22个村,主要集中在玲珑片,占全市所有村的7.5%,其中锦城、锦北街道9个。从收入*来看,这几个村主要收入*为集体资产租赁租金收入,占22个村固定收入62.27%;同时
27、这几个村的支出控制较好,管理费用、福利费开支较少,较好地实现了开源节流。收支平衡型。全市收支平衡型7个村,占全市所有村的2.3%,这几个村村集体均有较为固定的村集体物业租赁、山林发包租赁收入,各村收入基本上30-50万元之间。入不敷出型。全市入不敷出型269个村,占全市所有村的90.2%,主要分布於潜片、昌化昌北片,其中天目山、潜川、昌化、河桥、湍口、清凉峰、岛石全部村都为入不敷出型,村级固定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占62.83%,且村级固定支出普遍较大,村均缺口在60万元左右。(三)经营性收入*分析2023年度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篇2)物业经济型。物业经济型指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于集体房屋
28、等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根据调查数据,全市物业经济型行政村64个村,占21.48%。其中,玲珑片44 个、於潜片9个、昌化昌北片11个,这些村主要集中在所在镇街的集镇范围内。比如锦城街道集镇所在的.8个村通过房屋等集体资产租赁,20_年集体收入达1504万元,村均188万元。农林经营型。农林经营型指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于农林业经营收入,从我市情况看,主要来自山林林业出售收入。据调查,全市有农林经营型行政村50个,占16.78%。其中,玲珑片8个、於潜片20个、昌化昌北片22个。比如於潜镇横鑫村,20_年农林业经营收入118.95万元,占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的80.4%。资源经营型。资源经营型指村集体
29、经济收入主要来自集体山林、耕地等资源发包、出租等取得的收入。全市资源经营型行政村共有64个,占21.48%。其中,玲珑片18 个、於潜片27个、昌化昌北片19个。比如昌化镇后葛村20_年集体经营性收入29万元,其中发包收入17万元,占比58.6%。投资收益型。投资收益型指利用村集体资金或出借或投资入股所取得的利息或按股分红取得的收入。全市投资收益型行政村共有33个,占11.07%。其中玲珑片20个、於潜片6个、昌化昌北片7个。比如於潜镇下埠村,20_年投资收益达到了28.76万元,占集体经济性总收入的89.8%。无稳定收入*型。从调查数据来看,全市无稳定收入*的行政村有87个,占39.19%。
30、其中,玲珑片30个、於潜片25个、昌化昌北片32个。从位置分布来看,多数村位于偏远山区、交通条件差,发展空间有限。从资产资源来看,87个村的集体资产共有3.16亿元,村均363.6万元,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二、近年来措施和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集体经济政策,极大地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不管是农村还是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市也紧紧抓住机遇,落实政策,理顺机制,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政策引导增收入20_年起,省、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我市争取杭
31、州市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20个,争取补助资金150万元,较好地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近期,省、杭州市专门针对经济薄弱村出台了扶持政策,我市依据省、杭州市文件精神、结合市情,制订出台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临委办发20_15号),鼓励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项目,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多渠道、多途径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如锦北街道泥川村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为村年均创收10万元,打破了多年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局面。(二)资金扶持保运转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市财政从今年起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村级集体年可分配收入低于10万元的经济
32、薄弱村进行专项补助,不足10万元补足10万元,用于日常开支。(三)股改创新增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集体资产存在着“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状态,村民(社员)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鲜有人关心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改变集体资产管理状况,激发集体经济活力,自20_年起,我市着手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并以此作为股东收益分配依据。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地调动了股东管理监督的积极性、改变了对集体经济不管不问的局面,激发了集体经济活力。20_年,股东分红 2071万元,累计股金分红总额10193万元。(四)部分村的典型成效从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不少村能根据资源、区位优势,充分
33、利用好现有资源、政策,多渠道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锦南街道卦畈村。从20_年起借锦南新城建设契机,在卦畈路桥头集体留用地建造700平米的农贸市场;20_年在卦畈路检察院对面集体留用地上建造商务楼,集体保留商铺40余间(1-2层)用于出租。目前每年可集体创收50余万元。龙岗镇太平村。太平村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结合国土资源部门造田造地项目,于20_年11月开始实施马啸坞集体荒山造田造地工程,造田造地300多亩。目前将该地块出租,每年可获得28万元左右租金收入。清凉峰镇白果村。依托大明山景区,抓住大明山改扩建机遇,将邻近大明山核心景区的5000亩山林资源纳入景区,并在大明山景区停
34、车场外围修建了12间商铺,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门票和商铺租金两大收入渠道,目前村每年可获得固定收入70万元。三、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不强。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一是基层干部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到位。镇(街道)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应有位置,举措不多,也没有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二是村级干部任期三年,时间相对较短,部分村干部不是立足村情挖掘经济增长点,而是“等、靠、要”,寄希望于争取项目获得资金来替代村集体“造血”功能。再加上部分村发展物业经济方面有区域优势但面临着三产用地指标的限制、部分村因签订长期的租赁合同无法提高资源
35、利用价值等客观因素,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片区来看,玲珑片6个镇(街道)116个村中具有稳定收入*的行政村82个,占比达70.69%。於潜片4个镇87个村中具有稳定收入*的行政村42个,占48.28%。昌化昌北片6个镇95个村中具有稳定收入*的行政村37个,占38.95%。东、中、西部发展非常不平衡,玲珑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昌化昌北片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呈现出“东好西差”的格局。(三)发展集体经济渠道不多。有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一是集体“三资”稀缺
36、。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在农村改革初期就已分配殆尽,集体土地、山林全部发包到户,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着“从零开始”的尴尬。同时,村级三产用地指标也制约了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二是生产性“三资”比重小。从村集体“三资”使用情况来看,多数“三资”用于公益、办公,用于生产较少。三是开发利用形式单一。在集体“三资”利用形式上,尤其是对集体资源利用方面,多数村采用砍伐林木出售、长期发包集体山林等形式,渠道较为单一,对产业发展带动不大,后续发展乏力。四是“城中村”物业资产质量较差。作为“城中村”经济主要*的物业资产质量较差,急需改造升值,但在改造升值中又面临着项目报批、规划限制、规费政策约束等一系列问题,资产改
37、造难度大,增值后劲不足。(四)村级集体负债不断增长。据年报统计,全市20_年账面负债5.07亿元,到20_年账面负债为11.57亿元,五年时间负债增长一倍多。全市298个村村均实际负债176.81万元,这使得在发展集体经济时未能轻装上阵,往往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一是历史债务难消除。包括20世纪80、90年代村办企业的亏损,税费改革前农户税费的尾欠等历史债务,到现在还有很多都没有消除,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村级运转刚性支出不断增长。部分行政村面临着村级固定收入难以维持村正常运转,为支付误工工资补贴、干部报酬、公益设施维护等支出,举债运转,形成债务。三是建设带来新债务。近年来,
3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虽然各级补助资金较多,但部分村在建设过程中盲目攀比追加工程项目,造成欠债建设,导致村级债务增加。如公路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利防汛基础建设、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等等,都需要村集体承担一部分费用,造成村级集体经济负担过重。(五)扶持力度不够大。一是从市级层面看,与上级要求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实质性举措不多,扶持配套资金不到位,与周边县市比还有差距。二是在“三农”工作中,镇(街道)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大部分配套资金也未到位。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市级的政策扶
39、持,需要镇(街道)级引导和扶持,市、镇(街道)、村三级联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之举。(一)建强班子,夯实基础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好班子,把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配好配强村级班子,重点是选好领头雁,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要加强对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或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进行考察学习,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二)完善激励机制镇(街道)要制订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村干部、落实保障政策
40、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工作情况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加大考评奖惩力度,把考核结果纳入镇(街)、村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抓好、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拓宽发展渠道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创自己的特色。一是发展物业经济。利用留用地政策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自主开发或由镇(街道)组织统一就地或异地联建、联
41、购一批标准厂房、综合商务楼、仓储物流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集体物业项目;探索“集体出地、企业出资”的联建方式,解决村集体资金不足难题,拓宽村级物业发展空间。二是提升资产质量。进一步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村办公楼、礼堂、山塘水库等集体“三资”,建立村级集体“三资”台账,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渠道提高原有物业的保值增值能力。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山林、土地等资源,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周边临近村庄的产业优势,对村集体统一开展土地复垦、造田造地项目,单独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或以土地资源租赁、入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等经营形式,突出主导特色产业,做到“一村一业”,实现集体创收。四是发展旅游休闲经济。充分利用现
42、有的山林、水库、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潜力,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产业,提供接待、停车、土特产店铺管理等配套产业,增加集体资源性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四)加大扶持,联动推进按照省、杭州市及我市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配套政策:从市级层面看,要从政策、金融、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政策上,要在用地指标、税费减负等方面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金融上要加大扶持力度。三是要增加发展集体经济的配套资金。要强化部门职责,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市农办做好村集体经济发
43、展的具体指导和服务工作;财政局要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国土资源部门落实好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调整安排经济薄弱村发展用地;税务等相关部门制订出台村级物业租赁房产税、营业税等规税规费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明确镇(街道)在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将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镇街综合考评,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五)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按照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监督与管理,健全财务管
44、理制度,严格财务运行监督,确保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要落实非生产性开支制度,探索建立建立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村集体根据村规模、村级事务等情况,通过村民(社员)会议或村民(社员)代表会议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村干部报酬标准、误工工资和补贴标准、村招待费用限额等,积极配合镇(街道)编制年度预算,制订非生产性开支限额。要加强开支监督。在村各项开支,尤其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要充分发挥村(社)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预算及开支标准;对特殊情况超出预算或标准的,必须经村民(社员)大会或村民(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村级各项开支要严格按照财务公开要求实行
45、按项逐笔公开。要树立节俭意识。村集体组织要树立节俭意识,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开源与节流的关系。2023年度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篇3)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
46、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
47、,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为4218元,同比增长16%;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
48、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