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4987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一本教案.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种子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体会和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体会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交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 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熟读课文。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展示实物,谈话引题1.展示种子:你们能说说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吗?(提示:从饱满和成熟两个角度比较。)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生字。(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自学)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3、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4、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

3、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兜、恐、涩”这些字。3.认读词语,了解词义。掺杂、羞涩、惭愧、凝望、唯恐、小心翼翼。4、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范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拓展延伸1、找找描写小女孩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示自己积累的有关动作、神态的词语,比比谁积累的多。反馈总结 1、谈谈你的收获。2、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预习课文,用横线、波浪线、括号等符号画出描写小女孩儿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不懂的语句旁打“?”。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小

4、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 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 心情。学习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复习引入1.认读生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体会到什么。2、默读思考: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学交

5、流读后的体会。(29)3、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0自然段)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1、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说说体会到什么。(2)汇报:A.我从树种颜色“有浅黄的,还有豆绿色的”这一描写中,知道这些种子不成熟。B.我从“掺杂”一词知道种子不纯,杂质多。C.我从“虽然但”知道老师一点儿也不怪学生,而是很欣赏孩子们的劳动成果。2、学习第2至第8自然段。(1)默读思考: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一是小女孩儿交的树种“一般大小光泽”,二是想象小女孩儿是怎样捡

6、树种的,“她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闪闪发光”,可见小女孩儿捡的树种虽少,但颗颗都是经过挑选的成熟的种子,说明这次任务完成得最好,她做事非常认真。)(2)小女孩儿交树种时,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画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说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儿吗?为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有感情地朗读。(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幻灯出示)练习:这两处的“小心翼翼”用法有什么不同?各体现什么情感?A.她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

7、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B.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拓展延伸观察班级的一名学生,把他的外貌写出来。反馈总结一、总结课文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2.把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搜集到“采集本”里。二、布置作业: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注意观察他们听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话。板书设计:认真种子 饱满诚实课后小结:2只拣儿童多处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领会冰心奶奶为什么把古诗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

8、拣儿童多处行”,体会她眼中儿童的特点。教具准备:生字卡、朗读配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2、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个生字,会 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 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画面引入,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游玩呢?2.同学互相交流游玩的图片或录像,说说在游玩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二、出示课题,据题质疑1.齐读课题,简介作者。2.质疑:“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

9、问?(“儿童多处”指哪些地方?“我”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三、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自学)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查阅工具书)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分课文层次。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识记字形。重点引导:匣(书写时先写横,再写“甲”,最后竖折。)聚(下部中间一笔是“丨”,不要写成“亅”。)隙(注意右边上中下三部分对正。)3、认读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大概匆匆海棠树梢释放感召旺盛聚精会神浑身解数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第一段(12):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第二

10、段(38):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第三段(9):讲儿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拓展延伸比比赛赛:看谁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多。反馈总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抄写生字词。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学习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学习过程定向诱导1、复习导入。听写词语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学生自由读1、2节,画出自

11、己喜欢的句子。指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2、学习第3至第8自然段。默读,看看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在书上做记号。(1.知春亭畔。2.去玉澜堂的路上。3.玉澜堂的院落里。)3、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从这些描写看出孩子的什么特点?4、作者赞美的仅仅是春天的花朵吗?她到底想赞美什么?为什么说“别人看着也快乐”?5、春游的时候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从作者改诗句这句看出作者是什么感情?展示答疑1、学生各抒己见生1:我从“成千盈百”“挤”“一群接着一群”体会到孩子的多。生2:我从“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知道这些孩子很兴奋,看出他们可爱的特点

12、。生3:我从“小天使”一词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些孩子。2、学习第3至第8自然段。1)默读,看看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在书上做记号。(1.知春亭畔。2.去玉澜堂的路上。3.玉澜堂的院落里。)3、找出描写儿童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冰心奶奶眼中儿童的特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讨论、汇报:从这些描写看出孩子的什么特点?(活泼、可爱。)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朗读37节。(个别读、小组轮读。)4、学习第8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作者赞美的仅仅是春天的花朵吗?她到底想赞美什么?为什么说“别人看着也快乐”?(2)讨论交流。因为在春天里,花

13、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所以让“别人看着也快乐”。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齐读。(2)思考:春游的时候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从作者改诗句这句看出作者是什么感情?(3)讨论、汇报。因为儿童像春天般生机勃勃,他们就像快乐的、流动的音符,到哪儿就会给那儿带来生机和快乐,跟着他们的足迹就能找到春天。从作者改诗句,并跟着儿童的足迹游园,可以看出她对儿童的喜爱。拓展延伸1.小结文章写作特点。(描写人物注意群体、个体结合等。)2.以“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或写话训练。反馈总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14、欢的段落2、谈谈自己的收获。3、师生共同小结。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 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课后小结:3钓鱼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重点难点: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会认“纵、距、皎、沮、诱、抉”等 6

15、个生字,会写“捕、辉、剧、钩、距、辩、乞、德、抵”等 9 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学习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学生朗读: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自学)2、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语,借助上下文理解。3、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

16、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2、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3、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5、范读课文,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交流、汇报。(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6、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钓鱼放鱼启示。)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如: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

17、”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拓展延伸让学生展示一些表示垂钓的词语和诗句,学生积累。反馈总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1.抽读生字词。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

18、说叙述的顺序。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我”的心情如何?2、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3、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一、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3.练习按课文填空:()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二、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1.父亲为什么要

19、看时间?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的夜晚,在我的脑

20、海中留下了()的回忆和()的启示。拓展延伸 你得到过启示吗?是什么?快给大家说一说吧。反馈总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3、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板书设计:3 钓鱼钓鱼 得意放鱼 不舍 启示 获得勇气和力量课后小结:4* 爷爷的芦笛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21、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 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

22、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4. 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生字和新词。2、课文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 ,课文写了几次芦笛声?都是怎样的芦笛声?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相关词语。找出三次芦笛声,说一说三次芦笛声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1、1)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2)检测生字和新词。 2、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课文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爷爷的芦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 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

23、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 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3、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 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小节。 4、(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学习课文

24、713段。(展示课件第五屏) 1)默读713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 (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4)思考: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5)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写一句和爷爷的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言或警句。拓展延伸学习课文后一定受到了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试试说说。反馈总结 1

25、、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总结:是啊,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胆量,让我们时刻想起爷爷的芦笛,想起爷爷说过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2、谈谈自己的收获。 3、布置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4 爷爷的芦笛 婉转悠扬 清 脆 奇 特向 往 欣 喜 勇 敢(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课后小结:语文百花园一学习目标: 1.分类积累词语,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

26、说的,怎么做的;学习转述并评一评: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 3.阅读例文,了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借鉴例文的写法,以“话说寒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分类积累词语。 2.把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类积累词语,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

27、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到语文百花园里逛一逛,比一比,看谁的收获大。 2板书课题:语文百花园一 3. 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语海畅游,从中你学到了什么?2、阅读四时田园杂兴,理解古诗意思。3、读葡萄叶的梦,说说它的梦是什么?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一、语海畅游(百词竞放园) 过渡语:我们首先来到的地方是“百词竞放园”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词语,你会发现词语真有趣。 1词语: 瞧 看 瞅 扫视 盯着 看望 注视 谈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倾诉 2学生自由朗读,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8、 3学生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这两组词语的意思。 ( “瞧” “瞅” “看望” “注视” “扫视” “盯着”都表示“看”的意思,是近义词,但它们的意思和用法又有所不同。 “瞧”和“瞅”常用在口语中。 “看望”表示专程去探望。 “盯着”和“注视”表示看的时候目光集中在一点上“扫视”表示目光迅速移动地看。 ) ( “谈” “讲” “告诉” “倾诉” “劝告” “商量”都包含 “说”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也有不同。 “谈”和“讲”使用范围广一些, “告诉”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 “倾诉”表示把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 “劝告”表示说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 “商量”表示与别人交换意见。 ) 4说一

29、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的意思的词语。 (二)读词语,找规律。 1词语: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滔滔不绝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2.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从结构上看,都是四个字的词语,前两个字重叠。 ) 4.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如,孜孜不倦 洋洋得意 恋恋不舍 楚楚动人 炯炯有神 绰绰有余等) (三)妙语园。 过渡: 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妙语园里走一走,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读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体会到了什么。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只有五百米左右的路程。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大约需要走十分钟。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 前面路口向左

30、一拐就到了。风真厉害,水面上涌起了波浪。 风真厉害, 碗口粗的大树被它连根拔起。风真厉害,逆风行走很费劲。 (2) 讨论与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组句子里,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这个意思,列举了三种表示方式。第二组句子里,后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虽然表述不同,但都说明了“风真厉害”这个意思。 ) (3)补充练习。 补充练习: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_ _ 风真厉害,_ 商场的人真多, _三、积少成多(采摘园) 1我们下面要去语文采摘园转一转,采摘园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文题:四时田园杂兴 2简介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著名诗人范大成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

31、,共 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 12 首。都是描写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一首。 3学生自由朗读,提出疑问。 4让学生结合注释,感知诗句大意。 耘:锄草。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童孙:指儿童。未解:不懂得。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傍:靠近。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5说一说,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热情地赞扬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乡村男女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钦佩;后两句写乡村儿童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 6练习背诵。 四

32、、阅读平台(丰收园)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丰收园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 1学生自读葡萄叶的梦 。 2指名朗读,并评价。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说一说,每小节写的主要意思。 5讨论和交流:葡萄叶的梦是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6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你对葡萄叶的喜爱之情。拓展延伸 1、填空教室里静极了, 。教室里静极了, 。教室里静极了,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2、练习。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习转述并评一评:是否讲得清楚

33、明了,是否语句通顺。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导入 在假期中,有的同学去旅游,开阔了视野;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增长了知识;有的同学在过春节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至今还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自己最难忘的事情在这里互相交流一下, 看看我们哪一组表现最出色。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转述 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认真回忆寒假里的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一、出示本次能说会道的要求,指名读,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 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

34、说的,怎么做的。 3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4评一评:是否语句通顺,内容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二、学习转述。1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2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住了要点

35、,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拓展延伸说说改转述句的几个要点,并举例说明。反馈总结 1、谈谈你的收获。课后小结:第三课时学习目标:阅读例文,了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借鉴例文的写法,以“话说寒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 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二、出示学习

36、目标自学探究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你是怎样审题的?2、读了例文你有什么感受?3、你准备怎样写?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一、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 有什么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 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二、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发给每位学生) 例文: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37、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干的一件“傻事” 。 初五也叫“破五” ,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 ,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妈妈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 “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西?

38、”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 “没有!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 20 个饺子,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想:这10个饺子里肯定有3个枣,虽然,我已经吃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可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

39、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个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 “厨房里还有一盘饺子没煮。 ”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 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2.读后讨论:这篇作文说了些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

40、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 3.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三、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四、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五、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六、修改习作,认真誊写板书设计: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课后小结:5古诗三首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

41、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等7个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利用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 2. 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定向诱导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

42、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思考题(1)知诗人解诗题:交流王安石写诗的背景资料。 (2)解词连句知大意: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一水间、数重山、还”的意思,画出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悟诗情:讨论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展示答疑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交流杜甫生前资料。 2.教师简介写诗背景。公元 760 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二、解词连句知大意。 指名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重点指导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蹊、压枝低、留连、自在)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教师引导)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