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7295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冰《指南》科学讲稿.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践,哈尔滨市尚志幼儿园 邵冰,2,第一部分:从指南科学领域的引言中我们知道了什么?,1请阅读指南科学引言部分,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3,2接下来,我们从这样几个角度理解首先围绕科学学习的特点,从引言中找出关键词是什么?,4,从教育的价值追求角度看,关键词在哪里呢?,5,(小结)应该是:激发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让孩子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最终发展孩子的探究能力。,6,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关键词又在哪里呢?,7,(小结)应该是:保护好奇 观察 比较 操作 实验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8,3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段落的角度看,我们知道了什么?(大字报)从第一段中你知

2、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从第二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从第三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9,小结从科学领域的引言部分,得到了六个方面的提示 1幼儿的科学学习在哪里: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在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2孩子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发展: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充分发展形象思维,3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等,4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也是价值追求: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5成人如何引发孩子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

3、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6 科学学习为什么不能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怎样让孩子学习科学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10,第二部分:指南是怎样引导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科学学习与发展过程的呢?,(一)、明确科学领域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六条目标1指南是怎样引导我们为孩子提供科学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呢?科学领域有2个子领域,它们是“科学探究、数学认知”。在这两个子领域下有6条目标

4、,这6条目标是:科学探究: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数学认知: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这6条目标就是指南中引导孩子们科学学习与发展的方向。,11,(二)、寻找目标中的关键词,说说关键词中表达的是怎样的核心价值理念?1请你在目标中找出关键词,12,第三部分:科学学习与发展在一日生活中吗?1一日生活包括什么,请一一列举2如:举出某个环节的例子,说说科学学习在哪里?,13,第四部分:怎样使用指南,14,小结:指南是帮助我们观察孩子,了解孩子,15,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的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方法

5、与途径。这些目标教育建议拿来干什么?第一:要你了解3-6岁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特点。第二: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第三:你就搞科学保育教育,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让孩子快乐有意图。这都在说明你别实际上把指南的目标核心,他拿来干什么,其实都说清楚。,16,案例(一)采集秋叶老师准备带孩子们到植物园玩,前一天晚上给每个孩子下发了一张“金色秋天,树叶采集”的记录纸。(目的是让孩子们回来后记录此次活动采集各种树叶的新发现)记录纸上有两个问题问题一:你采集了几种不同的树叶,这些树叶区别在哪里?问题二:把你采集到的树叶画下来第二天,老师们如期的组织孩子们进行了此活动,孩子们也自带

6、了一些工具,如放大镜,采集树叶的本子每个孩子都很有收获,拿回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叶子进行观察和比较,从树叶颜色的不同,脉络的不同,大小的不同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老师说:“很好,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回家后,把这个经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吧,别忘记在记录纸中做一个回忆记录。回家后,小明向妈妈口述l回答以上老师留的问题,让妈妈帮助他记录了观察结果。并画了三个树叶,(顺利完成记录任务)小宁呢?看着纸发呆,说不清自己做了什么,也不会画.后来,为了完成任务,妈妈帮助他编写了记录,还帮助他画了画;小婷连记录纸都弄丢了,第二天,老师把三分之二孩子上交的记录纸贴在孩子的作品栏上,此活动结束了。,17,你认为这个案例

7、怎么样呢?(大字报)好,好在哪里?,问题:,问题在哪里?,18,看看指南科学领域 目 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如果用这个来指导我们的这个活动的话,刚刚这个活动还可以改进吧?我们再来分析一下,19,反思为什么改进如果没有这些改进行为的话,孩子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千辛万苦的组织这样的活动到底是为什么?最重要的是科学探索和探究的能力,,在我们日常的探索类活动中,多数的活动是哪一类的呢?是只有观察和识别的?还是即有观、识别又有回顾、对比、分析的呢?,改进的可能如:与

8、幼儿共同回顾自己探究的过程:一起讨论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使用了哪些工具?这个工具帮了你什么忙?探索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原因并制定下一步我们的探究计划。,20,指南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效的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科学学习应该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小结:如果没有关注到“回顾”这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可能就会把孩子可能继续的探索欲望给简单的中止了。,21,案例(二)小玉和彤彤的生活 4岁的小玉,被妈妈爸爸认为很聪明,因为她能准确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字运算,还会书写所有的拼音、写名字、写一些字。小玉无论

9、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主要的生活是写写算算。小玉的表妹叫彤彤比小玉小8个月,也被妈妈爸爸认为很聪明,因为爸爸妈妈认为彤彤很有想法,比如经常会把自己的绘画作品讲给爸爸妈妈听。彤彤的作品内容可丰富呢,有想象的、有看到的、有感受到的;有关于数量的、有关于人物关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在交往方面小玉的特点是不喜欢交往,和妹妹在一起的时候妹妹像个姐姐,总是妹妹先发起共同游戏的话题。彤彤的特点是很喜交往,自己在家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把玩具赋予角色,和玩具互动。,22,案例(三)同一类活动,学习指南前后的变化 今年进入11月份,王老师想让孩子们到户外亲自感受冬天。出去之前,王老师有这样一段引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

10、冬天),冬天是怎样的(冷、有雪、有冰、人们穿的很多),想出去吗(想)来到户外,老师又有一段引导语: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积极地介绍看到的东西)。是不是很冷呀?我们来玩打雪仗吧!于是一场很热闹的戏雪活动让大家满头大汗。回到教室后,老师又有一段话:请小朋友们把看到的和做的事情画下来。孩子的作品一会就出来了,作品的内容有:雪、树、打雪仗的孩子们等。12月份的一天,王老师又组织孩子到户外感受冬天。出去之前,她对孩子们有这样一段话:今天请小朋友们到户外做一个小实验,实验一下如果在外面,多长时间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有冷的感觉。到户外后,老师提示孩子:请你们观察雪有形状吗,不要忘了一边观察一边感受一下你的身

11、体是否有冷的感觉了。现在是9点,身体有感觉的时候来看看表是几点了,然后记录下来。过程中不断地有孩子到表下面的表格中做记录。第二天老师又要带孩子们出去,出去之前老师又提出要求:我们到户外打雪仗,一边玩一边做一个实验,看看在外面的时候身体多长时间会有冷的感觉。到户外后,老师说:现在是9点,我们来玩打雪仗,身体有冷的感觉的时候,来看看表是几点,然后记录下来。玩了20分钟,没有孩子去做记录。回到班级后,老师带孩子们从各种角度分析了自己的记录表,孩子们有很多的结论,23,案例(四)分解组成 明明是大班的孩子,一天幼儿园来了很多参观的老师,明明给客人表演了6的分解组成口诀。表演结束后,参观的老师问明明,“

12、有5个小朋友,但是有6个苹果,你能帮助我分给大家吗?”,明明想了一会说:“没法分呀”,老师问:“为什么呀”,明明说:“因为个6苹果是分成2个和4个的、1个和5个的,人太多没法分的。,24,案例(五)神奇的磁铁 活动开始,老师一一向孩子们介绍了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然后给孩子边演示边介绍磁铁是怎样吸住铁质物品的。演示完之后,问孩子们“喜欢这个实验吗?想尝试一下吗?”然后告诉孩子们,“你们的桌上就有很多材料,你们可以试一试”,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按照老师的演示操作了。一会孩子们一一得出结论“我吸住了曲别针、我吸起来了”最后老师提示孩子们,“回家可以和妈妈爸爸一起来做这个实验”。,25,案例(六)磁铁哪个

13、地方吸得多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磁铁的自由探究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我们设计了“好玩的磁铁”分组活动,提供“磁铁哪个地方吸的多”、“怎样用磁铁让小人跳舞等”不同的活动,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磁铁哪个地方吸的多”这一组,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块条形磁铁(在两端和中间部位标有不同颜色的线)、蝴蝶夹子、螺丝钉、螺母、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分放在不同盘子里,还有记录表。选择这组的孩子很快发现我在磁铁两端和中间部位标注的线,我鼓励孩子们猜一猜条形磁铁红色这头、白色这头和中间黑线的部分,哪个地方吸得东西多?”孩子们的猜想各不相同。猜红色端、白色端、中间黑色部分的都有。我给孩

14、子们简单介绍了个人记录表,鼓励幼儿将每个地方吸起东西的数量记在相应空格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记录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把磁铁的三个部分先后放进盛有铁制品的盘子里,然后分别数出每边和中间部分吸起了多少;有的则将磁铁全部放进盘子中,看哪头吸得东西多,再数一数哪头吸得多;还有的将盘子里的铁制品一个一个往不同部位放,比一比哪个部位吸得多;有的孩子还试几种不同的材料。孩子们都发现:“磁铁的两头都吸起了很多东西,但中间位置几乎什么也没吸起来。”是不是小组所有的小朋友都有这样的发现呢?我还为他们准备了大展板,请他们把自己的记录表都展示在大展板上。在一串串的数字前,孩子们惊讶地叫起来:“都是两头吸得多,中间吸得

15、少。我又拿出U型磁铁问孩子:“U型磁铁也这样吗?U型磁铁两头在哪?孩子们又产生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26,2从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中,找到科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如:在哪里体现了激发兴趣 在哪里体现了体验探究过程 在哪里体现了发展探究能力,27,案例(七)让橡皮泥浮起来 今天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鼓励小朋友捏出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小明拿起一块橡皮泥来到自然角的鱼缸边,老师急切的走过去问:“你想喂鱼吗?”小明说:“我想让橡皮泥飘起来。”老师提出建议:“咱们再打一盆水,别影响小鱼行吗?”小明欣然接受,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他又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结果又沉

16、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长条放进去,又沉下去了。他停下来开始思考 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放进水里,结果还是沉下去了。他开始环顾四周,拿了一张纸,使劲揉成一个纸球,把橡皮泥糊在纸球外面,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他高兴的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我们看出两个案例都是让孩子们自发的组织活动。,28,案例(八)小汽车 昨天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轮子,今天都放在窗台上,老师在旁边还放了一些纸板、小棍和绳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丽丽看到自己的轮子还在,并发现旁边的纸板等材料。她拿起她的轮子,挑选了一些小棍和大小不同的纸板,放到一张桌子上。把那些纸板分类后,挑选了一个小的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要做一个好玩的小汽车。”丽丽将小棍穿过纸板上的洞,做成了两个车轴。接着她选了两个圆形的轮子放在前面、两个方形的轮子放在后面,她把手指放在轮子后面轻轻的推,小车在桌面上滑动了。她低头仔细的看着轮子,不再推了,她笑了起来。拆下后面的方轮子,跑到轮子堆中选了两个蛋形的轮子,迅速装在后面的轴上。她再推小汽车时,小车摇晃着向前滚动起来。她笑了起来,又把车拿到地板上滚动,让小朋友看她的车颠簸着滚动向前的样子。,29,指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幼儿应该知道什么 能做什么 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 我们的教育途径与方法,30,谢谢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