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47681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参考范本.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次 1 总则11.1适应范围11.2工作目标11.3工作程序11.4工作原则12 依据13 术语和定义24 准备与策划24.1成立风险评估组织24.2制度管理24.3组织培训34.4收集资料35 风险分级管控55.1危险源辨识55.1.1风险点确定6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65.1.3事故原因分析65.2安全风险评估105.2.1风险评估准则105.2.2危险程度评价105.2.3风险点级别确定105.2.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115.3风险管控115.3.1风险管控分级115.3.2风险分级管控图125.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35.4风险告知135.5风险管控信息管理136 隐患排查与治

2、理146.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146.2实施隐患排查146.3隐患治理146.4隐患治理验收156.5隐患排查信息管理157 持续改进15附录1 风险点台账(示例)16附录2 作业活动风险评估(示例)17附录2.1作业活动清单17附录2.2作业活动风险评估表18附录3 设备设施风险评估(示例)24附录3.1设备设施清单24附录3.2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表25附录4 作业环境风险评估(示例)27附录5 危险评估结果统计表31附录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示例)32附录6.1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32附录6.2设备风险管控清单33附录7 安全风险公示栏(样式)34附录7.1脱硫工段风险点公示栏34附录7.2焦

3、炉地下室风险点公示栏35附录7.3油库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37附录7.4设备安全风险告知牌39前 言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焦化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市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而成。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市焦化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指南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委托市安全生产技术协会组织,

4、安评科技有限公司起草。市焦化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为了指导焦化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降低和消除风险,杜绝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结合焦化企业生产特点,编制市焦化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1 总则1.1适应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范围内焦化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双预防机制建设。1.2工作目标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山西省、市规定的工作目标,并且基于风险管理编制重点岗位安全培训系列教材。1.3工

5、作程序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1.4工作原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坚持的工作原则: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面辨识、过程管控;落实资金、保证投入;体系融合、整体推进。2 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AQ 301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GB12710 焦化安全规程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AQ/T 3046 化工企业

6、定量风险评估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焦化行业焦化一般指有机物质碳化变焦的过程。焦化行业特指焦化厂,一般由备煤、炼焦、回收、精苯、焦油、其他化学精制、化验和修理等单元组成。3.2爆炸危险场所爆炸性混合物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3.3火灾危险场所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至有火灾危险的场所。4 准备与策划4.1成立风险评估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企业应

7、成立风险评估组,分管技术负责人担任风险评估组组长,风险评估组应由各专业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操作人员组成。全体员工应参加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确认、掌握岗位风险,落实管控措施。企业可聘请、委托服务机构或行业专家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企业应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4.2制度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工作程序;管控分级、管控层级、管控责任划分标准;分级管控的工作要求等。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明确隐患排查职责、任务和整改要求。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企业应编制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工作相关记录表。4.3组织培训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组织专项培训。专题培训列入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风险评估结果、主要管控措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培训应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

9、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掌握风险管控措施与隐患排查的内容。4.4收集资料企业应收集与开展双预防机制建设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表4-1 主要基础资料序号分类依据标准1一、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68号)7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

10、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1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1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13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14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15焦化安全规程(GB6222-2005)17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30871-2014

11、)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20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2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2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23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2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2010)25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2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12、21-2016)2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8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14)2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30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SH/T3006-2012)31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2012)3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33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3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35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36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13、(GB50060-2008)37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3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4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4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4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4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46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4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4、GB50057-2010)49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50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GB50648-2011)51企业职工伤亡分类(GB6441-1986)52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5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55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56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57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5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15、59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2008)60二、安全管理资料企业岗位配置及安全生产责任制6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2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作业规程6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综合、专项、现场处置方案)64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大型吊装等各类作业票证65三、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煤气、焦油、粗苯等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6洗油、硫酸、液碱等原辅材料安全技术说明书67生产过程涉及的其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9原辅材料、产品储存与运输方式、储存量、储存设施70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71四、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区域位置图72总平面布置图73防爆区域图74主要

16、设备结构图75五、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工艺流程图76设备说明书77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区域位置图等78六、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安全评价报告79重大危险源评估资料80职业危害检验检测报告8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82安全设施设计专篇83七、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图设备管理台账84特种设备管理台账85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86八、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焦化行业事故案例87本企业事故案例88九、相关风险管理资料同行业风险评估与管控经验89本企业风险评估与管控经验5 风险分级管控5.1危险源辨识企业应全面辨识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的危险有害因素。5.1.1

17、风险点确定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将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装卸区;生产工房、库房、控制室、配电室等功能分区作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为风险点,建立风险点台账。表5-1 企业主要风险点序号单元主要风险点1备煤煤场、皮带走廊、破碎机工房、中控室2炼焦焦炉地下室、交换机室、焦炉端台、焦炉间台、烟道走廊、焦炉炉顶、焦侧、机侧、凉焦台、湿熄焦、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区、余热锅炉房3筛运焦焦场、筛焦楼、运焦皮带走廊4化产冷鼓装置区、鼓风机房、冷凝泵房、脱硫装置区、硫铵装置区、硫铵工房、粗苯装置区、粗苯泵房、粗苯中间罐区、油库及装卸区、成品罐区、装(

18、卸)车区、废水处理装置区5动力空压站、制氮站、制冷站、锅炉房、煤气气柜区、煤气压缩机房、配电室、控制室6辅助维修工房、化验室7其他厂区道路,生产、办公、生活区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危险源辨识应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及事故类型。重点应考虑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5.1.3事故原因分析危险源辨识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

19、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5.1.3.1作业活动企业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各岗位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1、企业应按照岗位作业活动(工作步骤)逐一进行辨识。作业活动包括:(1)正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4)危险作业: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

20、板抽堵等特殊作业。(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企业应依据岗位配置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包括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焦化企业主要岗位见表5-2。表5-2 企业主要岗位序号单元主要岗位备注1备煤控制室控制室主操煤场堆取煤、上料工破碎破碎机操作工配煤配煤工输送皮带机操作工2炼焦煤塔输送煤皮带机操作工捣固站捣固机操作工焦炉机械装煤司机、推焦车司机、拦焦车司机、熄焦车司机焦炉运行交换机工、调火工、测温工、炉门工、炉盖工、热修工、铁件工炉门修理炉门修理工焦炉炉顶导烟车司机、上升管工熄焦熄焦车司机干熄焦熄焦车司机、起重工、锅炉工、风机工、皮带工地面除尘站地面除尘站操作工脱硫脱硝余热锅炉工、

21、脱硫脱硝操作工焦炉控制室控制室主操3筛运焦筛焦筛焦工运焦运焦工储焦焦场装卸工4化产冷鼓初冷电捕操作工、循环水泵房操作工、冷凝泵操作工、鼓风机操作工蒸氨蒸氨操作工蒸氨塔、回收氨水脱硫脱硫装置操作工脱硫塔、再生器等操作硫铵硫铵装置操作工、硫铵包装工硫酸饱和器、干燥床、硫酸地下槽、硫酸储槽等操作粗苯洗脱苯操作工终冷塔、洗苯塔、脱苯塔、再生塔、管式加热炉等操作5油库出入库、装卸车充装、卸油操作工6动力空压站空压机操作工制冷站制冷机操作工制氮站制氮机操作工锅炉房锅炉操作工、软化水处理工水泵房水泵操作工煤气站气柜操作工压缩机、水泵、气柜操作污水站污水站操作工7电仪供配电室运行电工用电巡检电工、维修电工仪表

22、仪表工8机修维修工焊工、钳工9后勤车队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消防队消防员训练、救火清洁队清洁工、绿化工各区域10管理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各装置区工作外来人员外部参观、学习、实习人员各装置区承包商承包商作业人员各装置区作业11非常规活动特殊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临时用电、断路作业、动土作业各装置区作业12大型活动大型聚会、娱乐活动、应急演练等5.1.3.2设备设施选用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专家经验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图法辨识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过程,还应采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危险分析(HAZOP)法。1、企业应

23、全面辨识设备设施危险源。设备设施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即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危害。企业辨识设备设施危害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2、企业采用检查表法应列出检查项目,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相关条款。3、安全检查表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

24、应具体。4、企业辨识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企业应依据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分类、分项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明确设备设施评价对象。焦化企业主要设备设施见表5-3。表5-3 主要设备设施序号单元主要设备1备煤铲车、堆取料机、破碎机、园盘给料机、螺旋给料机、皮带输送机、电子皮带称2炼焦装煤车、导烟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电机车、交换机、熄焦塔、焦粉电抓斗、干熄焦装置、地面除尘风机、布袋除尘器、脱硫脱硝装置3筛运焦振动筛、皮带机4化产鼓风机、横管冷却器、电捕焦油器、机械化氨水澄清槽、蒸氨塔、脱硫塔、再生塔、饱和器、硫酸高位槽、煤气预热器、硫铵离心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旋风分离器、

25、加热富油管式炉、洗苯塔、脱苯塔、油水分离器、再生器、循环氨水泵、高压氨水泵、焦油中间槽泵、回流泵、贫富油泵、油-水换热器、油-油换热器、油汽换热器、放空槽5油库煤焦油储槽、焦油装车泵、粗苯储槽、粗笨装车泵、洗油储槽、酸储槽6动力蒸汽锅炉及配套装置、余热锅炉、空压机及配套装置、制冷机、制氮机、煤气柜、煤气压缩机、水泵7工业管道煤气管道;粗苯、焦油、洗油等油管;硫酸、液碱等腐蚀性管道;水、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等动力管道8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叉车9电气变压器、供配电装置、输送电线路、用电设备设施、照明、电讯10仪表与控制监视与测量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控制线路、控制器、显示器工

26、业视频监控、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监测装置、报警与联锁装置11消防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水管网等消防水系统装置;泡沫储罐、泡沫泵、泡沫发生器等泡沫系统装置;蒸汽管网、蒸汽灭火咀等蒸汽灭火系统装置;消防车;各种消防器材12维修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钻床、手电钻等维修工具13后勤通勤车、公务车、私家车等车辆;清洁车、洒水车等清洁设备14其他其他设备装置5.1.3.3作业环境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1)照明光线不良;(2)通风不良;(3)作业场所狭窄;(4)作业场地杂乱;(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7)地面滑;(8)贮存方法不安全;(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0

27、)其他。企业应把功能独立的、易于管理、界限范围清晰的工作环境作为危险源,辨识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建立作业环境清单。主要作业环境包括:1、装置区焦炉机侧、焦侧;焦炉炉顶区、炉门修理站区域、熄焦区、冷鼓装置区、地面除尘站装置区、冷鼓装置区、脱硫装置区、硫铵装置区、洗脱苯装置区、污水处理装置区。2、储存、装卸区煤场、焦场、储罐区、煤气柜区、充装栈台。3、工房破碎机工房、交换机室、焦炉地下室、焦炉机械驾驶室、地面除尘站工房、煤气鼓风机工房、硫铵工房、循环水泵房、冷凝泵工房、粗苯泵工房、空压机工房、水泵房、锅炉房、制冷机工房、煤气压缩机工房、维修工房、变配电室、机柜间、化验室、各装置控制室、办公室。4

28、、其他生活区、办公区、停车场、厂区道路。5.2安全风险评估5.2.1风险评估准则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应从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考虑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结合自身可接受程度,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本企业的风险判定准则,科学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企业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1)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4)运行装置界区内固定作业人员或涉及抢修作业等现场9人以上(含9

29、人)。(5)经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风险。5.2.2危险程度评价企业宜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风险等级。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应与危险源辨识结合进行。1、企业应按照工作危害分析+风险矩阵评价表,组织生产、技术及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对各岗位活动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填写作业活动风险评估记录。2、企业应按照预先危险性分析+风险矩阵法评价表或安全检查表+风险矩阵法评价表,组织设备、电气、仪表等技术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估,填写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记录。3、企业应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30、评价表,组织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生产班长等人员,对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填写作业环境风险评估记录。4、企业应汇总风险评估结果,统计各风险等级的危险源数量,填写危险源统计表。5.2.3风险点级别确定企业应按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若各危险源的致险因素相互影响、不可分隔,共同触发风险事件时,按可能导致的最高级别确定。企业在风险点级别确定后,应填写风险点列表。5.2.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

31、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设备设施类危险源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泄压、泄爆、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作业活动类危险源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3风险管控5.3.1风险管控分级1、企业根据

32、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分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的危险等级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管控分级标准见表5-4。表5-4 风险管控分级标准序号风险分级危险特性管控措施管控分级色标1E级5级稍有危险(或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蓝色2D级4级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

33、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蓝色3C级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科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黄色4B级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

34、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橙色5A级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红色2、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企业一般层级分为:公司(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风险控制按

35、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进行。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5.3.2风险分级管控图1、企业应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依据风险点区域设备设施危险源的风险管控等级,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2、企业应依据风险点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等级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品运输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

36、较图。5.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风险点各类危险源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作业活动分级管控清单、设备设施分级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较大以上风险清单、管理档案。5.4风险告知企业应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全体员工和相关方。1、风险点告知企业应至少在较大以上风险点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风险点公示栏,告知工作区域中存在的危险源类型、事故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层级、管控责任。2、设备设施风险告知企业应至少在较大以上风险设备设

37、施显著位置,设置设备风险告知卡。告知设备设施风险评估、管控分级结果以及主要的管控措施。3、作业活动风险告知企业应在固定作业活动处,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告知岗位风险评估、管控分级结果以及主要的管控措施。4、风险教训教育企业应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岗位操作规程、岗位安全培训教材,并列入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岗位达标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潜在的安全风险,自觉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对相关方的培训教育内容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5.5风险管控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数据库,完整保存风险管控资料,根

38、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报告。企业应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并在标准规定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6 隐患排查与治理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隐患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6.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企业应制定年度隐患排查计划,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企业应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结合管控层级、专业、范围、责任人、频次等要求,

39、编制综合、专项、节假日、季节和日常安全检查表。各种安全检查表内容应全面,并明确各种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单位、审核人、批准人。6.2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隐患排查的形式、内容、频次应符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规定。企业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6.3隐患治理企业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

40、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重大隐患项目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按期完成隐患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6.4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

41、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6.5隐患排查信息管理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

42、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7 持续改进企业应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管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每年至少组织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和信息更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附录1 风险点台账(示例)风险点台账序号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备注1煤场煤场火灾地面消防栓坍塌警示标志机械伤害天车、铲车设备安

43、全防护设施车辆伤害走行灯、铃信号、安全通道2油库及装卸区成品罐区火灾、爆炸导除人体静电接地;安全标志;喷淋水;阻火器;防火堤;干粉灭火器;蒸汽灭火装置;消防栓;泡沫站中毒苯气体浓度探测器;安全警示标志装车区火灾、爆炸导除人体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报警仪;装车泵防爆电机、防爆按钮;干粉灭火器;消防沙池、消防桶等中毒苯浓度探测器;安全警示标志机械伤害防护罩触电静电接地装置卸车区灼烫洗眼器;防化服;法兰防护罩;防护面罩;防护手套机械伤害联轴器防护罩高处坠落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3气柜区气柜区火灾、爆炸气柜进出口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温度表;气体检测报警控制器;安全阀、放空管、止逆阀;紧急切断阀;阻火器;干粉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事故柜;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中毒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进出口安全水封、CO气体浓度检测器高处坠落防护栏机械伤害联轴器防护罩、安全标志触电设备设防雷防静电接地456说明:1.风险点名称:依据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装卸区、生产工房、库房、控制室、配电室等功能分区作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作业环境,划分、填写风险点。2.区域位置:风险点的区域范围。3.可能导致事故类型:依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规定的20类事故填写。4.现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针对环境初步辨识出的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