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968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名人王阳明.ppt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1472-1529)简介,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浙江绍兴余姚人。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人物生平,1、生而不凡2、年少有为3、步入仕途4、龙场悟道5、评定江西,6、平定叛乱7、立院讲学8、总督两广9、病逝归途,1、生而不凡,王阳明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

2、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2、年少有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人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何处?)私塾先生:“读书做官”。王阳明:“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读书作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

3、。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3、步入仕途,二十岁时,王守仁在浙江乡试中金榜题名。然而,在随后的京城 会试中却落榜了,而且落榜的悲剧一再重演。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1504年,他和好友湛若水在京城倡导身心之学并开班讲学,这算是他创建心学必不可少的前奏。,4、龙场悟道,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

4、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心即理 龙场悟道,如何学习心学,他提出四点:第一,立志。要打定主意做第一等人,一切以圣贤的标准衡量自己。第二,勤学。进德修业是不断积淀的过程,要学习知识提高品德。第三,改过。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像洗澡一样,去除心中污垢。第四,责善。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来劝勉从善。随着王阳明对心学的讲述,他的门徒逐渐增多,1509年在贵阳书院的讲学更让他声名远播。,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

5、(今江西吉安)知县。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5、平定江西,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下,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南赣匪患严重。王阳明利用土匪头目们性格的弱点,铲除了土匪。,6、平定叛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宁王造反是经过严密计划且有重兵扶持的,而王阳明却只能在事发突然的情况下四处征集有限的兵马来加以应对,实力悬殊由此可见。但这并没有妨

6、碍王阳明在短短四十三天之内平定叛乱并活捉朱宸濠。,总结起来,他成功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第一,知己知彼,善用心计。王阳明知道朱宸濠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会自乱阵脚。于是他屡出险棋,让举棋不定的朱宸濠只能意气用事,作出错误决策。第二,当机立断,绝不纵容。战场上士兵们的畏战情绪是胜利的第一大敌,深谙此理的王阳明采取极端手段振奋士气,例如借杀俘虏的机会声称杀掉的是不听指挥的士兵,这样便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也振奋了人心。第三,沉着冷静,泰然自若。就在士兵在前方作战时,王阳明仍然有空闲时间给弟子传授心学。有人问:用兵是不是有特定技巧?哪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平时就要在良知

7、上用全功,才能逐渐培养起自制力。,7、立院讲学,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他为新建伯,世袭。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8、总督两广,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王阳明再度出山。招抚王受和卢苏思想教育剿灭断藤峡和八寨盗贼,9、病逝归途,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

8、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阳明学,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王阳明三次证道:在贵州龙场论证“心即理”在江西南昌论证“致良知”在浙江余姚论证“四句教”,心即理,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9、就是王阳明心学中“心即理”和“事上练”的延伸。心即理是说,我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一切道理都在我心上呈现;事上练是说,凡事从良知出发,去实践中锻炼。出于良知的行为就一定要做,反过来,所做的事一定都是出于良知。如此,便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按王阳明的话说则是,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所以它就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致良知难在知行不一,致良知是王阳明领悟的做圣贤的方法。一件事摆在眼前,做还是不做?做,为何做?如何做?不做,为何不做?如何不做?都要听从良知的召唤

10、。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处就在于很多人知行不一,总是违背良知的教导。在王阳明看来,只要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事,就可以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只要心里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如何致良知?王阳明回答:“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若不仰仗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关于这点,我也是近年才领悟得如此清楚明白的。一开始,我还怀疑仅凭良知肯定会有不足,但经过仔细体会,自然会感

11、觉到没有一丝缺陷。”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能分是非善恶)指引去为人处世。,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四句教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纵观王阳明一生,前三十年是思想上的浪子,在儒、佛、道三家之间来回穿梭、选择,龙场悟道后果断以心学作为一生所践行的理论,

12、一次次迎接考验,一次次漂亮地完成生活的挑战。他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了足以让所有人倾佩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一代圣人。,历史评价,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梁启超: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孙中山: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13、说。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后世纪念,王守仁故居: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王守仁史迹陈列馆。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谢谢!,王阳明的故事1.何谓第一等事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

14、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王阳明的故事2.你来看此花时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

15、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的故事3.以落第动心为耻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王阳明的故事4.光不仅在烛上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

16、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王阳明的故事5.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

17、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王阳明的故事6.满大街都是圣人。有一天,那个个

18、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要知道,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9、王阳明的故事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