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1263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伸:李清照其他名篇析要.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遇乐元宵延伸阅读 李清照其他名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意,【题解】,这是一篇追述往事之作,写的是少女时 代的一次郊 游。调子活 泼轻快,语 言明净,画面优美,是首绝妙的 好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沈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书和画 曹德兆,【题解】,见漱玉词。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颇多饮酒、惜花之词,风格清俊、旷逸,反映其早年悠闲风雅之生活情调,此即其一。此词蕴藉了对春光一瞬,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体现女词人的高雅情趣。,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展现了生活中的一段翦影;有对白,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真是一篇奇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里的疏字,是疏狂之意,而不是一般的稀疏的意思。在这时节,花开得正好,偏偏风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题解】,这是李清照一首吟叹离愁别绪的名作。应属于词人早期作品。语言委婉含蓄,曲尽其妙。,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3、,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意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意画,醉花阴,【题解】,见漱玉词。题为“重阳”。花庵词选作“九日”。宣和二年(1120)赵明诚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次年重阳,李清照由青州(今山东益都)书寄此词。此词在描写重阳节天气、时令、气候、景物之中融和作者凄凉寂寞心情。“莫道”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主题,暗示相思之苦,忧愁之深,为千古名句。,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4、题解】,这首词作于宣和二年。是李清照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姊妹之作。这在她众多的惜别词中是笔致较为坦率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题解】,建炎三年(1129)七月,明诚在行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感疾,病亟。清照自池阳奔建康。八月十八日,明诚卒。清照葬明诚毕,大病。金兵南下之势日迫。清照独留建康,抚 今追昔,不胜身 世之感,因作此 词。此词反映作 者丈夫死后的悲 伤愁苦心情。,

5、李清照小像,声声慢,声声慢亦作胜胜慢、人在楼上。此调有平韵、仄韵两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李清照此词,写于南渡之后,为其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一题作秋清。全词通过残秋景色的衬托,抒发了家破夫亡、自己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生活的愁苦惨痛。,内容剖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写寒风袭人之时,自己却孤寂无依。“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内容剖析,天气是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情绪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分外凄冷孤寂。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诗人李清照只好求之于酒,希望酒能助

6、她驱寒消愁,然而事与愿违,三杯两盏淡酒,却敌不过寒意袭人的晚风,更无法消愁。如今见到了北来的雁,诗人怎能不忆起与丈夫相互唱和、互寄书信的幸福岁月,怎能不为失去丈夫而悲伤。,内容剖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紧承上片的悼亡,哀叹如今无人与我共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刻画自己愁苦悲痛的心境。,内容剖析,看天空,是雁阵南去,诗人想起自己的处境,丈夫赵明诚已到了另一个世界,自己是多么孤寂。这里名为写雁,实为写情,以雁为中介来寄托对亡夫的哀思和怀念。看大地,菊花凋零,遍地堆积。就花来说,因为凋零殆尽,已无花可采摘可欣赏。联系自

7、己与菊花相似的处境,诗人不能不愁。因为失去了丈夫,即使菊花犹在枝头,迎霜怒放,也无人与诗人共摘共赏。,内容剖析,想起与自己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丈夫,诗人百愁交集,有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感受;这点点滴滴洒在梧桐叶上沙沙作响的细雨声,不仅仅是敲击着梧桐叶,而且不断地敲击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此时此刻极为孤寂悲哀痛苦的心情,竟不能用一个愁字来表达。,作品争鸣,声声慢写的是个人愁绪,有无社会意义?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创作的词的代表作。由于词人经历了金人的入侵,国土的残破,个人家破人亡以致流离颠沛的变故,故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她的作品里。虽然她的词所表达的感情是极为沉痛的,写的是也

8、只个人生活,但反映的内容却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且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写作特点,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2层层铺叙,渲染悲愁之情。3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词的上片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字字打动人心。“寻寻觅觅”,写四处张望若有所失的神态,表现内心极度的空虚;“冷冷清清”,由天寒暗示社会冷漠,表现内心的孤独;“凄凄惨惨戚戚”,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直抒内心极度凄惨、悲苦的心境。下片点点滴滴再次运用叠字,突出悲苦之情,缠绵如不绝细雨,直穿心底,难以排遣。如此大量地运用叠字,并且取得这样好的艺术效果实乃前所未有,堪称奇特大胆。,2层层铺叙,渲染悲愁

9、之情。,全词巧妙而自然地用铺叙的手法,将日常生活加以高度概括,突出地表现了主题。作者以悲愁两字贯穿全词,不断变换角度,反复渲染。开首十四叠字,定下情感基调,统领全篇。接着从天气寒冷、晚来风急、雁过伤心、黄花遍地、守窗独坐、梧桐细雨等六个方面反复渲染悲愁伤痛之情。结尾以愁字点出,层层铺叙,首尾呼应,将沉痛无比的悲愁,抒发得淋漓尽致。,3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全篇纯用口语,朴素自然,毫无斧凿之迹。词面意思似浅实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描绘的几个画面,其深层含义,难以一时体味尽然。声声慢属慢曲,拖音袅娜,更增缠绵悲愁之情。通篇又用仄韵体,押入声韵,读来短促幽咽,饮恨吞声,使悲愁之感,哀叹之情更

10、见浓郁。,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出身于宦门,但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爹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以为贺反而写诗嘲讽:“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题解】,见彤管遗编。诗题一作乌江。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咏史诗。诗中贷赞美项羽兵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的壮烈行为,嘲讽斥责南宋统治集团仓皇南渡,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不思恢复的懦弱无能。全诗语言明白,诗意爽朗,感情沉痛悲愤。,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我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题解】,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以纯熟的笔法抒发了亡夫、流徙的个人遭际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李清照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