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1561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课改”推进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2,引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学习的过程是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第一个问题:,课改是否包含着“回归”因素,4,思考的缘由之一:二十年前口号与今年的工作总结:,“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由于我们深入地开展了课程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近年来高考升学率大幅度提升。”(摘自某示范高中自评报告)思考:我们真的理解“课改”了吗?,5,思考的缘由之二: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近日,笔者接到某中学九年级某班小红(化名)的来信,声称学校借春招(春季招生)之时给学生施加压力,使那些学习成绩偏后又无意上技校的学生面临退学。我

2、和我的同学们哭了一夜。我知道我在学习上的觉悟性差,可他们不能逼我们离开。而据调查,小红所在的班级有近20名学生在本学期辍学。思考: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6,思考的缘由之三: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上海:身为母亲的华小月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竟然终结在亲生儿子的手中。她21岁的儿子小龙从网络聊天室雇来山西初二学生小力来沪,一起残杀了自己的母亲,陕西:宁静的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突然传来一阵警笛声,村民们看见警车上下来一个十五六岁少年,随后在民警的跟随下指认杀人现场,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个月以前,就是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浙江:今年1月17日中午,因不满母亲的严加管束,17岁的金华市某中学学生徐

3、某用榔头将母亲活活打死。4月29日,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5年。思考: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教育?,7,“课改”的基本任务 以育人统整各项任务 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p78页,8,古人怎样理解教育:,9,育 毓,10,教育的本质,教“仿效”(说文);“人子之达道也”(宋戴侗)。育生育;“养子使善也”(说文)。“教育子”(尚书)。教育所追求的“道”和“善”:寻求物质世界发展的合理性(科学素养)。具有人类社会的规范与属性(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身体和技能(生存能力).,11,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

4、要,12,结语:,课改是教育本质的“回归”,13,第二个问题:,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否“超前”,14,新课程是否“超前”,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John Dewey,18591952)胡适是杜威的弟子之一也是其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于20世纪初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传入中国。,15,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布鲁纳:1960年教育的过程,16,本杰明布鲁姆,生于1913年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

5、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17,八十年前我国一位校长的话:,教育就是生活。换言之教育即是发展经验,改造经验,以图完美的生活我的解释多半是以杜威的学说为本的。李子洲,陕西绥德人。由于家境艰难,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学。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毕业后在三原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1924年秋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18,回味:你还认为新课改太“超前”吗?,19,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新的学习方式,20,课程改革的目标

6、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1,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2,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被摆在重要位置。引自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23,古人怎样认识“学习”活动?学:觉悟也。习:数飞也。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活动。

7、,24,古代先哲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启:开其意;发:达其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帮助学生学习。,25,“学习中的合作”与“合作学习”,人类社会的学习主要依赖人与人的合作。离开了具体内容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是组织形式,其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共同“探究”和“分享”。,26,孔子思想中的合作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第一,27,“探究性学习”的分类,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下的专题探究。课程意义上的

8、研究性学习。,28,对“学习模式”满天飞现象的反思,教学有法,永无定法教育的“长期性”与“高效教学”素质教育与追求升学率,29,多尔和他的后现代教学论:,作者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30,第四个问题:“课改”实践中的误区,31,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活动的哲学思考和本质认识。教学方法是在教育理念指导下,为达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措施和途径。理念永远不等于具体的方法。同一理念

9、指导下,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32,思考:,“你真棒!”是理念还是方法?“启发式”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方法?,33,2、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问题,脱离实质的形式主义,是教育果效低下的主要原因。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坚持的原则之一。对教育理念不理解和对他人方法的简单模仿,是教育活动中走形式的根源。,34,思考:,分成小组就一定是合作学习吗?教室的桌子究竟该如何摆放?学生动起来了就一定是在培养“创新能力”吗?,35,3、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可偏颇,片面强调“双基”,是教育活动中的弊端之一。片面强调学生亲自感知,全面否认间接知识的学习,是对课改精神的错误理解。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人类

10、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个浸润和养成的过程,急功近利式的量化评价,只能降低或者歪曲教育目标。,36,思考:,“情感、态度”能不能量化考核?,37,4、教学改革与最新教学手段的使用问题,以多媒体手段为主的新教学设备是当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新的教学手段不等于新的教学理念,更不等于课程改革。,38,5、教学的有序性与生成性的关系问题,计划性、有序性、组织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有序性与生成性的结合,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39,案例与思考:,教学案例:“小雨点到了我们学校”;“我最崇拜希特勒”;“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思考:

11、学生的回答超出你的预料怎么办?,40,6、课程资源的“缺乏”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相对贫乏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客观问题。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和夸大求洋,束缚教师教学中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合理发掘和利用已有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41,案例与思考,什么是课程资源?“为什么要放掉青蛙?”“友谊比什么重要?”,42,7、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基本功)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改革活动的基础。教师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质量。,43,基本功的传承与发展,教学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书面语的发展:板书、作业批改文字、多媒体课件上的文字、QQ或电子信箱里的文字,44,最后的问题:,“课改”有效吗?思考途径:什么是有效?依据什么来评价课改效果?你的课改实践有效吗?,45,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