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政治.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格局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主体有国家、非国家组织。,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是世界政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行为主体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是领土居民政府主权,主权,主权(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政府(行政)部门权力、司法管辖权及立法权的行使需要主权为依据让博丹(1530年1596年)在1576年所著的共和六书里形容主权是一种超越了法律和国民的统治权,这种权力由神授或自然法而来对于主权
2、的理论根基存在些不同观点,如国民主权说、法律主权说、国家主权说、君主主权说等,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世界第251名)总人口:842人(世界第240名,2014年估计)人口密度:1,877/km2(世界第6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670美元(2007年估计)政治体制:政教合一国家元首(教宗):方济各,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非国家组织是指除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政治实体包括国际组织宗教组织生态运动种族集团跨国公司,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
3、系的总和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的各种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态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根据雅尔塔协议,1945年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6个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托管理事会,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专门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继南苏丹于2011年
4、加入为会员国之后,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联合国的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诞生以来,在国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被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其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落实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大批亚非拉加入联合国,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成为单极势力和
5、多极势力角逐的场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的确立过程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协议的总称。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雅尔塔体制作用,积极作用迅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消除德日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势力使两
6、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欧洲在战后获得了相对稳定,维护了长期和平局面;协调了大国关系、维护了战后和平、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为战后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积极行为规则,雅尔塔体制作用,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造成了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紧张局势和世界长期冷战的根源。,雅尔塔体制意义,雅尔塔体制改变了欧洲国家控制世界的格局,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所体现的东西关系和美苏对抗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标志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它所确定的国际均势成为以美苏为中心的战后两极格局的主要支柱。在雅尔塔体制的框架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虽然剑拔弩张、
7、全面对抗,但又大体保持均势以避免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由此影响整个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发展。,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1946年,美国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首次提出了对苏“遏制”的方针同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所谓“铁幕”演说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了一项国情咨文,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杜鲁门主义”。同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又提出了援助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铁幕”
8、分割欧洲,接受马歇尔援助的国家,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47年,在波兰成立了有苏、波、南、罗、匈、保、捷、法、意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的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同年,在经济方面,苏联先后与保、匈、波、罗、捷等5个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这就是西方所谓的“莫洛托夫计划”(Molotov Plan)1949年,上述6个国家进一步密切联系,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经济集团。1950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华沙条约”签订,两大阵营的对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
9、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经济上主要表现为两种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角逐,以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两大阵营的斗争在欧洲表现为“冷战对抗”,在亚洲表现为“热战交锋”意识形态上表现为两种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以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国际力量分化、改组,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1961年出现的不结盟运动和1964年建立的77国集团成为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联合起来重要里程碑。60年代后,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力量登上了国际
10、舞台,推动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万隆会议参会国分布,“万隆精神”十项原则,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万隆精神”十项原则,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11、。,小知识:人权,人权(基本人权、自然权利及人类基本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因作为人类,而应享有的权利”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维护和保障人权是普世基本道义原则人权作为“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宪法赋予的,宪法的作用仅仅是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一种手段?,国际力量分化、改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由于苏联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乃至霸权主义的错误政策,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造成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恶化是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激化和解体的最重要表现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霸权主义,匈牙利十月事件,匈牙利事件(匈牙利称为“1956年革命”,匈牙利语:1956-os f
12、orradalom)发生于1956年10月23日1956年11月4日,匈牙利民众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政府表达不满导致苏联入侵的暴力事件最初以学生运动开始,以苏联军队入驻匈牙利并配合匈牙利国家安全局进行镇压而结束,国际力量分化、改组,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6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政治上、外交上开始出现了独立自主倾向,他们不再甘心充当美国的小伙伴,要求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主要表现戴高乐主义新东方政策多边自主外交。,两极格局的松动与瓦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第一阶段是1945年至60年代末,美攻苏守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从互有攻守到美攻苏守,
13、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加勒比海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两极格局的终结,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社会又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争霸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1989年至1990年,苏东剧变,两德统一导致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基本解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造成格局转换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14、衡、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变化。战后以来,美苏两个大国为了称霸世界,长期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到处扩张,严重地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结果美国的力量遭到了很大削弱,其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则最终解体。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力量都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整个世界正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特点:旧格局的解体基本上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新格局的形成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政治多极化的内涵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在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世界向多元
15、格局方向逐渐演进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原因分析多极化是历史的趋势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制约单极世界的力量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问题与趋势多极世界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美国构建单极世界,谋取霸权主义的图谋,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长期过程 多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局面已不复存在,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已大大降温,裁
16、减军备、减少军费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化的趋势也决定了各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局部战乱的热点地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引起动荡的因素仍然很多伊斯兰弧带的宗教冲突前苏联及东欧的“裂变群”南亚固有的社会矛盾,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首脑外交空前活跃,高层会晤频繁,谋求对话,避免对抗,探索构筑新型伙伴关系,是当前大国外交的主要特征。通过大国关系的调整,大国间出现了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有协调又有摩擦的错综复杂的新局面。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大
17、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不针对第三国不结盟,不搞对抗,新型大国关系!,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的组织。冷战后,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稳定核军控和裁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国际争端,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是指以国家
18、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手段的一国对另一国的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了传统安全威胁之外的其他威胁,其基本特点是主体和手段的多样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重新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新干涉主义盛行国际裁军和军控进程出现倒退甚至失控的局面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地区冲突和地区危机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具有全球性质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跨国犯罪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埃博拉疫病跨国流行,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是指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暴力打击以达到
19、自己政治和社会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打着“民主”、“人权”甚至“价值观”等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侵略、占领别国在理论、思想、舆论方面,西方国家先后炮制出了“新干涉主义”、“先发制人”以及“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为其霸权主义行动制造依据和合法性在行动方面,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持提防与遏制态度,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张旗鼓地推动北
20、约东扩,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以种种理由为借口,对一些不驯服的国家采取军事行动,颠覆其政权,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由于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并不安宁。欧洲地区特别是前苏联和东欧地区战乱不止非洲战乱最多,武装冲突不断,成为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动荡不安的热点地区亚洲的局势相对比较稳定,但也存在着不安宁的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论新现实主义的霸权稳定论“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论结构性权力论,相互依存论及其代表人物,库珀的相互依存研究代表著作:Richard Cooper:T
21、he Economics of Interdependence,1968,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国家的经济政策相互依存概念相互依存是“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敏感反应关系”。,相互依存论及其代表人物,库珀的相互依存研究相互依存的作用: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缓和国际形势的作用爱德华莫斯(Edward L.Morse)的现代化与国际关系的变革(1976)将库珀的理论用于国际政治分析,将相互依存关系从单一的经济上相互影响推进到政治战略上的相互影响上。,相互依存论及其代表人物,基欧汉和奈的复合相互依存论代表性著作: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权力和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1991年。复合相互依存概念国
22、际政治中,相互依存是指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中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相互依存需要互付代价相互依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复合相互依存的三个特点:多渠道交流、多领域相融及武力作用下降,霸权稳定论及其代表人物,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代表性著作: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1987主要观点:无霸则乱,有霸则稳,霸主自毙,霸权必衰评价:官方和学术界的赞誉,美国外交政策的注释,亨廷顿、斯特兰奇、亨利 诺等的批评,霸权稳定论及其代表人物,基欧汉的后霸权主义代表性著作: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1984主要观点战后的国际体系虽然是由美国主导建立,但仍有必要维持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维持现有体系的关键是盟国合作
23、创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也能参与上述合作的机制,基欧汉的后霸权主义,后霸权合作的三种形式和谐合作争斗,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的发展主义发展主义理论两大支柱: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论;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对普雷维什的批判和发展促生了依附论依附理论对普雷维什发展主义的批判:贫困根源的重新认识;反对改良、主张激进革命,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弗兰克(Gunder Frank)的宗主-卫星国论代表性著作:不发达的发展,1966;依附性积累和不发达,1978主要观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既是宗主国对殖民地剥削压迫的历史遗物,也是现今作为中心国的发达国家对作为卫星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控制
24、造成的发展中国家的卫星式发展既不能自生,也不能长存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以改变这种卫星式发展道路,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多斯桑多斯(Theotonio Dos-Santors)的新依附论代表性著作:帝国主义与依附,1978主要观点:依附概念的定义:被动反应、内部结构决定三种依附形式的分析:工业-贸易依附、工业-金融依附、工业-技术依附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以改变内部政治经济结构,根本上消灭依附,实现经济自主发展,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阿明(Samir Amin)的脱钩论代表性著作:不平衡的发展,1973;帝国主义与不平衡发展,1977主要观点外围国家的资本主义是中心国家通过殖民经济
25、强加的;资本主义生产分为出口、大众消费、奢侈品和设备投资四个部门;不平等分工和不平等交换是中心国家控制外围国家的基本手段;外围国家应该减少、推迟或切断同中心国家的经济联系,打破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上的自力更生;,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卡尔多索(Fernando H.Gardoso)的依附性发展论代表性著作:依附论还是对具体依附形态的分析,1971;拉丁美洲的依附与发展,1972;联系性依附理论:理论与实践的意义,1973主要观点依附和发展并不矛盾对具体的依附进行具体分析,建立相应的发展战略;,依附论及其代表人物,沃伦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论代表性著作:现
26、代世界体系,1974主要观点世界体系是由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世界文明组成的实体;现今的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体系,存在着中心、准边缘和边缘三个层次结构;世界体系存在两个范畴的运动:阶级范畴和地理范畴;中心-边缘动态变化,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论,代表著作:Susan Strange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主要内容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美国中心的批判”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四种结构性权力,斯特兰奇关于国际关系中四种结构性权力示意图,示意图A 示意图B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安全,生产,知识,国家,市场,生产,金融,知识,安全,A,D,B,基本概念,国家与非国家组织 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制 世界政治多极化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