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2084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法律法规培训教程,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和现状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简介,第一部分 环境管理体系 的发展和现状,环境问题发展背景ISO/TC207,环境问题,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发生时间:1930年12月。发生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污染源/物:工厂密布,烟尘、SO2 排量大。扩散途径/致害原因:河谷地形,逆温有雾,不易扩散,吸入SO2、SO3、金属颗粒物进入肺部深处。受体(人)反应/后果:咳嗽、呼吸短促、流泪、喉痛、恶心、呕吐、胸闷窒息。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时间:1943年5月10月。发生地点:美国洛杉机市。污染类型:

2、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二次污染)。污染源/物:400万 汽车每天排放烃类1000多吨。扩散途径/致害原因: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石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受体(人)反应/后果: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和咽喉炎;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3.多诺拉烟雾事件 发生时间:1948年10月。发生地点:美国多诺拉镇。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污染源/物:河谷内工厂密集,排放大量烟尘和SO2。扩散途径/致害原因:河谷盆地,又遇逆温和多雾,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SO2和SO3和烟尘生成硫 酸盐气溶胶,吸入肺部。受体(人)反应/后果:咳嗽、喉痛、

3、胸闷、呕吐、腹泻;4天内43%(6000人)居民患病,20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 发生时间:1952年12月。发生地点:英国伦敦市。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污染源/物:居民取暖燃煤含硫量高,排放大量烟尘和 SO2。扩散途径/致害原因: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 扩散;SO2等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和磷 酸盐,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受体(人)反应/后果:咳嗽、喉痛、胸闷、呕吐;5 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气,死亡近万人。,5.水俣(病)事件 发生时间:1953年1961年。发生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污染类型:海洋污染、汞污染(二次污染)。污染源/物: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

4、水排入海湾。扩散途径/致害原因: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为甲基汞,被鱼类和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 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受体(人)反应/后果: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 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截止 1972年,180多人患病,50多人死亡,22个婴儿生来就 神经受损。,6.四日事件 发生时间:1955年以来。发生地点:日本四日市,并蔓延到几十个城市。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污染源/物: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尘,其中含钴、锰、钛等重金属颗粒。扩散途径/致害原因: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吸入肺 部。受体(人)反应/后果: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 气肿;患者500多人,其中36人

5、因哮喘病死亡。,7.米糠油事件 发生时间:1968年。发生地点:日本爱知县等23个府县。污染类型:食品污染、多氯联苯污染。污染源/物:米糠油生产中采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因 管理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中。扩散途径/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受体(人)反应/后果:眼皮浮肿、多汗全身有红丘 疹,重症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肌肉疼痛、咳 嗽不止、甚至死亡;患者超过5000人。死亡16人,实 际受害者超过10000人。,8.富山(骨痛病)事件 发生时间:1931年1975年。发生地点: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并蔓延到其他七 条河的流域。污染类型: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镉污染。污染源/物:炼锌厂未

6、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扩散途径/致害原因: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河水和镉米中毒。受体(人)反应/后果:开始关节痛,继而神经痛和 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饮食不进、衰弱疼痛至死;截止1968年5月确诊患者258例,死亡 128例,到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现象:气候学的记录显示,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6 0C。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在4.510 0C 之间。起因:由于人类活动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排放大量的CO2,而森林的毁坏又使植物

7、吸收CO2的量减少,导致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大量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影响:全球变暖引起温度带北移,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变化,使局部地区水资源更加短缺;同时,温度上升1.54.5 0C,南北两极的冰将会进一步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20165cm,使沿海低地面临淹没的威胁,并导致海水倒灌、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的后果。,2.臭氧层破坏 现象:1984年南极上空首次发现臭氧层破坏的现象,即“臭氧洞”。近年来,南极上空“臭氧洞”有恶化的趋势,不仅如此,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起因:人类过多的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CFCS)以及排放其他臭氧层损耗物质,破坏了臭氧中的氧原子(O)、氧分子(

8、O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该平衡向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导致臭氧减少、臭氧层破坏。影响:臭氧层中臭氧减少,照射到地表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就人类而言,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3.酸雨 现象: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80年代以来酸雨发生的频率上升、危害加大,并扩展到世界范围。欧洲、北美和东亚是世界上酸雨危害严重的区域。起因:降水的酸度来自大气降水对大气中CO2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而形成降水不正常酸性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人类燃

9、烧化石燃料排放产生的SO2和NO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根源。影响:酸雨腐蚀材料,损坏森林。破坏水生、陆生生态环境,并造成农作物减产。,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现象:河流、湖泊或水量(如黄河断流)直至干枯,或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起因:淡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且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缺水。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发展,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当地供水能力,而又排放大量污染物破坏水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影响:淡水资源缺乏制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降低生活福利和质量,每年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2亿人成为血吸虫病患者。,5.生物多样性丧失

10、现象: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人类出现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501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要快100万倍。从1975年至2000年间,全世界的物种损失将达50100万种,其中大部分为植物和昆虫。起因:由于耕种活动和对薪材、材料的需求,导致森林面积日益缩小,牧场退化,荒漠化,对动物的猎捕与毒杀,杀虫剂、农药的广泛使用等以上种种导致日益加速的物种灭绝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遗传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等三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失,影响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经济利用,例如野生生物农作物、家禽(畜)的祖型。此外,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科学上、美学上、伦理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6.海洋污染 现象:局部海域受到石油污染

11、、发生赤潮、鱼群死亡、海面遍布垃圾等,并有扩展到全球的趋势。起因:油船泄漏、远洋倾废、近海排污等,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100万吨有机氯农药等,导致海洋状况不断恶化。影响:海水混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生产力,危害鱼类;重金属、石油、有毒有机物侵害海洋生物,并祸及海鸟及人类;破坏海洋旅游资源。,7.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现象:发达国家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起因:工业发达国家公众对危险废物敏感,危险废物处置费用高昂,使得一些公司极力向工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运危险废物。影响:由于危险废物的输入国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

12、导致危险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损害,长期积累将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危害。,发展背景,国际环境保护运动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 世界环境行动 1972年 内罗比宣言 1982年 21世纪议程 1992年 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书:寂静的春天 1962年 增长的极限 1972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矛盾 从关税贸易壁垒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转移 WTO乌拉圭回合技术贸易壁垒协议,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多边条约目录 1.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制定日期:1985年03月22日 生效日期:1988年09月22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9年1

13、2月30日 2.经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制定日期:1987年 生效日期:1992年08月20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2年08月20日 3.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 制定日期:1989年 生效日期:1992年05月05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2年08月20日,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制定日期:1992年05月09日 生效日期:我国生效日期:5.生物多样性公约 制定日期:1992年06月05日 生效日期:1993年12月29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3年12月29日 6.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制定日期:1994年10月14日 生效日期:1994年10月14日 我国生效

14、日期:2004年12月30日,7.濒危野生动植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制定日期:1973年03月03日 生效日期:1975年07月01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1年04月08日 8.关于特别是作为永禽栖息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制定日期:1971年02月02日 生效日期:1975年12月21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2年01月03日 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制定日期:1972年11月23日 生效日期:1975年12月1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6年03月12日,10.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 制定日期:1986年09月26日 生效日期:1986年10月2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7年10月14日

15、 11.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制定日期:1986年09月26日 生效日期:1986年10月2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8年12月29日 1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制定日期:1982年12月10日 生效日期:1994年11月16日 我国生效日期:2004年05月15日,13.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 制定日期:1972年12月29日 生效日期:1975年08月30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5年12月15日 14.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89年修正案 制定日期:1989年 生效日期:1989年 我国生效日期:1990年05月19日 15.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

16、约 制定日期:1969年11月29日 生效日期:1975年06月19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0年04月30日,16.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议定书 制定日期:1976年11月19日 生效日期:1981年04月08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6年12月28日 17.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 制定日期:1978年 生效日期:1983年10月02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3年10月02日 18.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附则I修正案 制定日期:1984年09月07日 生效日期:1987年01月0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7年01月07日

17、,19.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0年修正案(I、V)制定日期:1990年 生效日期:1992年03月1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2年03月17日 20.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制定日期:1969年11月29日 生效日期:1975年05月06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0年05月24日 21.1973年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制定日期:1973年 生效日期:1983年03月30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0年05月24日,22.南极条约 制定日期:1959年12月01日 生效日期:1961年06月23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3年06月08日 23.

18、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制定日期:1991年06月23日 生效日期:1991年10月04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1年10月04日 24.国际捕鲸公约 制定日期:1946年12月02日 生效日期:1948年11月10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0年09月24日,25.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 制定日期:生效日期:我国生效日期:2004年06月15日 26.1983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制定日期:1983年11月18日 生效日期:1985年04月01日 我国生效日期:1986年07月02日 27.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制定日期:2004年 生效日期:2004年 我国生效日期:2004年06月

19、19日,28.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制定日期:1995年05月 生效日期:1997年05月07日 我国生效日期:1997年09月07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出现,1992年 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制定 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1993年07月10日 欧共体制定 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和环境审 核联合体系的规则(EMAS),ISO14000系列标准的出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90年 ISO/IEC 出版 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 1991年“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成立 1992年“可持续发展国际商会”(BCSD)成立 1993年6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

20、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成立,ISO/TC207,1.宗旨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核心任务 研究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规范环境管理手段,以标准化工作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帮助所有组织约束其环境行为,实现其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3.不包括的任务(1)污染物的测试方法;(2)污染物和排放物的极限值;(3)环境质量标准;(4)产品标准。,4.2010年规划 近期:术语和定义;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中期:环境风险评估;紧急计划和准备;现

21、场补救;环境影响评估;环境行为报告;环境设计。,远期:产品中的环境指标;废物管理;资源管理;保护管理。,5.指导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应不增加并消除贸易壁垒;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各国对内外的认证、注册;ISO14000系列标准必须摒弃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6.关键原则ISO14000系列标准应真实和具有非欺骗性;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信息应有意义、准确和可验证;评价方法、试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必须采用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信息;非歧视性;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

22、应不产生贸易障碍,对国内、国外应一致。,7.ISO/TC207组织机构,TC207环境管理(加拿大),SC1环境管理体系英国EMS,CAG主席顾问组,质量管理协调组,SC2环境审核荷兰EA,SC3环境标志澳EL,SC4环境绩效评价美国EPE,SC5生命周期评价法国LCA,SC6术语定义挪威T&D,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德国RAPS,WG2森林保护,第二部分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环境的组成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及来源和防治水污染物及其来源和防治固体废物的来源和主要组成物及防治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土壤污染的防治热污染、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环境的组成,1.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是由自然

23、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组成。,社会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 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如:工 农业生产环境,机场、港口、公路、铁 路等交通环境,城市、村落等聚落环境 等等。,2.大气圈 大气由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组成。恒定组分 包括氮、氧、氩,分别占78.09%、20.95%、0.93%,以及微量的氖、氦、氪、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 主要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其含量受季节的影响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水蒸气的含量为04%,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20.04%。不定组分 主要来源于自然

24、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如硫、硫化氢、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恶臭气体)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煤烟、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3.水圈 地球表面(层)不连续的水壳。水体 是指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地下水以及其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水生生物和底泥等,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自净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现象。自净按机制分为三类物理自净:如稀释、扩散、沉淀、挥发等作用。化学自净: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作用。生物净化:如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土壤圈 是

25、地壳中岩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位于陆地表层、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由土壤构成的土壤圈是整个生物圈的基础。土壤成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空气和水分等的混合体组成。矿物质占土壤干重的9095%,有机质占110%。土壤溶液: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的总称。它是植物和微生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的媒介,也是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途径。,土壤污染: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或间(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向土壤系统排放并在其中积累,当排放土壤系统的三废物质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将破坏土壤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6、如重金属含量过高,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或丧失等),即发生土壤污染。,5.生物圈 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 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9公里,海平面以 下10公里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正常的生命存在,有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等四个组成部分,有 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环境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具有开放性(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运动性(相对稳定状态)、自我调节性(适应外界变化、维持系统动态平衡)、相关性(彼此相互关系)、演化性(产生、发展、消亡周期性)等特征。,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把自

27、然生态系统大规模的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 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过渡摄取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物资(如森林和水资源)破坏了生态 平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排放废水、废 气、废渣,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 物理环境和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如 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地震、流 行病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森 林砍伐、化肥、农药、三废排放等。,环境污染,1.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

28、发生的模式 污染物 污染源 受体 扩散途径,3.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形成机制分 类有:一次污染 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 染。二次污染 进入环境中的某些(一次)污染物,在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中相互作用或 与 介质中的正常组分发生物理、化学、生物 作用并形成新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后,对环境产生的再次污染。,4.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环境污染物一般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无机有害污染物:包括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如硫酸、氯化物、硝酸盐等。无机有毒污染物:包括汞、镉、镍、铅及氰化物、氟化物等。有机有害污染物:包括蛋白质、脂

29、肪等耗氧物质。有机有毒污染物:包括苯、酚及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物理性污染物噪声: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电磁辐射污染:包括高频/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红外干燥设备、射线探伤、广播通讯、高压电线等。放射性污染:包括医药或科研等用的放射性物质,如钴、镭、钍、锶等,以及核电站、核爆试验等。,生物性污染物病菌:如由水污染转播的痢疾、霍乱、伤寒等。病毒: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寄生虫:如血吸虫、钩虫、蛔虫等。,5.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生产活动,工业三废,农业污染,其他产业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活活动,生活污水,废水,废气,废渣,

30、粪杂肥,化肥,农药,粪便,垃圾,致癌物,致病毒素,病毒,病原菌,寄生虫卵,毒性元素,农药残留,毒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致畸物,大气 生物 水体土壤,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及来源和防治,大气污染物 分为气态形式和颗粒物形式两种。气态污染物 主要有硫化氢、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等。颗粒物污染物 指空气中分散的液态或固态污染物,其直径在0.002微米和500微米之间,具体包括气溶胶、烟、尘、雾和炭烟等,根据其重力特点又可分为飘尘和降尘。,大气污染物的工业来源,大气污染的防治(1)除尘技术机械除尘:重力沉降、惯性除尘、旋风除尘。过滤除尘:袋式除尘。湿式除尘:喷淋塔、离心洗涤器、文丘里式洗涤器。静

31、电除尘:静电除尘器。,(2)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吸收法:利用不同气体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进行分离。吸附法:利用多孔固体表面吸附分离。催化法:利用催化剂进行转化为无害物质。燃烧法:通过热氧化转化成无害物质。冷凝法:利用物质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冷凝分离。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活动转化为无害物质。膜分离法:利用不同气体有不同的薄膜透过速 度进行分离。,(3)二氧化硫净化治理技术燃料脱硫:如煤炭洗选、煤炭转化(气化或液化)、重油(催化)脱硫等硫化床燃烧脱硫。烟气脱硫:如石灰石洗涤、以氨作吸收剂并在吸收产物中制成含氮肥料以及喷雾干燥吸收法烟气脱硫。活性炭吸附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电子束脱硫脱氮技术(尚未工业化)

32、。,水污染物及其来源和防治,水质指标悬浮物 SS mg/L生物化学需氧量 BOD5 mg/L 化学需氧量 CODCr mg/L总有机碳量 TOC mg/LpH值 69粪大肠菌数 个/L总汞 mg/L 总镉 mg/L 总铅 mg/L 总氰化物 mg/L,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工业来源,污水处理技术(1)污水处理的物理法沉淀(重力分离)法 如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过滤法 如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气浮(浮选)法离心分离法蒸发结晶法反渗透法,(2)污水处理化学法化学沉淀法 可处理含重金属、氰化物的工业废水。混凝法 可除去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高分子物质、有机物、重金属、放

33、射性物质等。中和法 用于处理酸碱废水。氧化还原法 如空气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电解法 用于含铬及含氰废水的处理。,(3)污水处理的物理化学法萃取法 如采用醋酸丁酯、苯作为萃取剂处理含酚废 水。吸附法 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如除色、除臭。离子交换法 主要用于除去废水中的杂质,如铜、镍、镉、锌、汞等。电渗析法 用于酸性废水回收、含氰废水的处理。,(4)污水的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有氧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作用来进行。a.活性污泥法 将空气连续鼓入曝气池的污水中,通过好氧微生物形成絮凝体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供微生物食用,微生物获得能量会继续繁殖,流出的污水经沉淀池分离后,清水

34、排放,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以此循环,以达到清除有机物的目的。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表面曝气法、吸附再生法、深井曝气法、氧化沟法、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b.生物膜法 是使污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碎石、煤渣或塑料填料),在填料上大量繁殖、生长微生物并形成污泥状生物膜,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有生物滤池和生物流化床等。c.生物稳定塘 使污水在自然或人工改造的池塘内缓慢流动、储存。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如好氧塘、兼性塘、水生植物塘等。,厌氧生物处理法 在无氧(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生物的新陈

35、代谢功能净化污水并可产生沼气的方法。可处理高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水。常用的处理工艺及设备有普通消化池、厌氧滤池、厌氧接触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等。,固体废物来源和主要组成物及防治,固体废物 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将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也纳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范畴。,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和主要组成,固体废物减量化的基本途径,改进产品:改变设计或包装,减少产品毒性和危害。,原料管理:对原辅材料的贮存、计量、输送、投料、合理管理。以无害原材料替代有害材料,工艺技术改进:实现最佳工艺路线,提高自动控制水平,

36、更新设备,在生产中减少废物的产生。,减容技术:采取减少废物体积或消纳废物的方法和措施,加强生产管理与过程控制,固体废物减量化,物料循环利用与废物回收利用,进行废物交换等,使废物体积减少、毒性降低。,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最小量化,(减量化),回收利用及再循环,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固体废物的处理 a.物理处理 b.化学处理 c.生物处理 d.热处理 e.固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置 a.陆地处置 b.海洋处置,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噪声的分类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分为三类 a.机械噪声 如锻锤、打桩机、机床、机车等。b.空气动力性噪声 如引风机、鼓风机、压缩机运转时

37、。c.电磁型噪声 如发电机、变压器等。,按噪声的来源分为四类 a.工厂生产噪声 如鼓风机、汽轮机、冲床等。b.交通噪声 如汽车、火车、飞机等。c.建筑施工噪声 如打桩机、挖土机、搅拌机等。d.社会生活噪声 如高音喇叭、音响、秧歌锣鼓等。,噪声的特点 主观性、局限性、分散性和暂时性。噪声的危害 a.损伤听力。b.干扰睡眠。c.影响人体内分泌而引发各种疾病。d.影响人的心理,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失去理智。e.影响语言交流(如交谈、通话等)。,噪声的防治降低或消除噪声源所产生的噪声 a.改进设备的结构设计。b.改革工艺和操作方式。c.提高机械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在传声途径上降

38、低噪声 a.吸声降噪。b.隔声降噪。c.消声降噪。d.减振降噪。在接收噪声者身上加装保护装置,如耳塞、防 声罩、耳罩、头盔等。,土壤污染的防治,土壤污染分类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污染的防治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其它污染造成的,因此,控制好其他污染源,土壤污染也就无从发生发生了。具体讲在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中要通过清洁生产或末端治理方法控制和消除“三废”的排放,在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合理使用农用薄膜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热污染的特点和类型热污染 由于人类的某些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的

39、危害的现象。,热污染的类型 a.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热向环境排放。b.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引起大气增温。c.由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破坏了大气臭氧层,导致太阳辐射增强。d.地表状态的改变,使反射率发生变化,影响了地表和大气的换热等。,热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概念 由于人来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由放射性核素,如铀、钍等发出、射线危害人体和其它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 a.核爆炸和核试验。b.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c.医疗照射的射线。d.分析设备或消费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a.辐射防护。b.放射

40、性废物的管理。,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来源(1)电磁辐射污染 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以及对人体的电磁辐射。(2)来源 a.天然的电磁污染源包含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b.人为的电磁污染源包含放电型污染源、工频辐射场源、射频辐射场源。,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 a.按国家标准,对产品提出较严格的设计指标,减少电磁能量的泄漏。b.采用主动和被动屏蔽技术,控制电磁波的影响范围。c.将屏蔽体产生的感应射频电流导入大地,以避免屏蔽体本身成为射频电磁波的二次污染源。d.利用吸收电磁波的物质作部件。e.加强城市电磁辐射的规划管理。f.加强对电磁波产生与应用设备的技术管

41、理和治理。,第三部分 环境法律法规简介,环境法体系环境法律制度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主要环境标准简介,环境法体系,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体系结构宪法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1)土地规划利用法:已颁布城市规划法(2)污染防治法:已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3)环境资源法:已颁布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已颁布

42、噪声污染防治法、自然区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30多件。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各地方人大和政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了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标准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其他部门法中也包含了环境保护的法律范畴。如节约能源法、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防疫法。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地方政府,

43、地方环保局,其他有关部门,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三同时制度 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 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限期治理制度 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

44、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环境管理监督工作对违反环保法,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所应负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做了规定对制定环保标准做了规定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规定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排污单位的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关于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生产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的规定关于防治燃煤污染措

45、施的规定关于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关于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规定关于地表水污染的规定关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业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关于节约能源的基本政策关于节能管理的规定关于合理使用能源的规定关于节能技术进步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

46、境的污染损害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损害,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保护环境目标环境质量责任制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坚决控制新污染加快治理老污染禁止转嫁废物污染关于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哈环境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关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环境保护标准也称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执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手段环境标准是

47、强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标准是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环境标准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环保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主要环境标准简介,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个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04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15个 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2004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04 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2004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69-2004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23-200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

48、200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621-93 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1GB147617-93 7个监测方法标准 46个,水环境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标准 5个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1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5-9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污染物排放标准 15个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04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1-1995

49、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374-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4701(13)-93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8-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7-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92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44-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92海水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4914-85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52-83有关基础标准 3个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GB6816-86 水质词汇第三部分第七部分 GB11915-89 环

50、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95,其他主要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8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GB12523-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0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三级)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标准分级(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