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2497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表达式AB + CD AD +CB三、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

2、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以反应 为例: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CuO:氧化剂,有氧化性,反应中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Cu。共升高价,共降低2价。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见,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包含关系;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排斥关系。【典型例题分析】例1 2000年3月美国铱星公司宣布破产,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例2 由H、Ca2、CO32、OH组成的化合物一共有( )A. 2种 B. 3种 C.

4、4种 D. 5种例3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例4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42离子的个数比可能是( ) A. 3:1:10 B. 3:5:1 C. 3:10:1 D. 3:1:5【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 C. 冰受热熔化成水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变成白色粉末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碘酒 B. 液氧 C. 干冰 D. 清新的空气3. 阿斯匹林化学名叫乙酰水杨

5、酸,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每个分子含16个原子 B. 它由三种元素组成C.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D.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84. 化学反应(过氧化氢)的反应事实,说明了( )A. 过氧化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C. 过氧化氢分子是运动的,氢原子是静止的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5. 下列符号能代表二个分子的是( ) A. B. C. D. 6. 下列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7. 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氧源,其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是( ) A. B. C.

6、 D. 8.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B. C. CO2 + H2O = H2CO3D. 9. 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B. C. D. 10. 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中,可能生成氧化物的反应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11. 有、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12.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氢B. 酸、碱、盐都可能含氧C. 碱与盐、酸与盐之间一定会发生反应D. 酸与碱发生

7、中和反应,一定会得到澄清溶液13. 有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以下置换反应: 不能反应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A. X、Y、Z B. X、Z、Y C. Y、Z、X D. Z、X、Y14. 对于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C、D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 若C、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若A、B、C、D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 若A为碱溶液,B为盐溶液,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15.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 B. C. D.

8、 二. 填空题16. 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氢原子 ; (2)两个氮分子 。17. 预计到2000年底,全球拥有的化合物总数将超过2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1)请用上述元素按以下分类各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常用作还原剂的气态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 ,正盐 ,酸式盐 。(2)写出(1)中正盐的电离方程式 。18. 某些矿物燃料燃烧后,可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溶于水可生成HNO3和NO。则NO2、HNO3、NO三种物质,按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写化学式) 。19.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工业常用

9、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3)复分解反应 。20. 在分开盛放的A、B两种溶液中,共含有、七种离子,已知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则B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21. 右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 (填、)A物质的溶解度。(2)60时,A、B两物质 (填能或不能)形成质量分数浓度相同的饱和溶液。(3)要配制成质量分数浓度为9.1%的C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必须

10、控制在 。三. 简答题22. 有A、B、C、D、E五种元素,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C的阳离子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试回答:(1)写出五种元素符号:A. B. C. D. E. (2)写出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3.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

11、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24. 今年2月25日汉江再度发生严重的“水华”现象。“水华”主要是指向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的现象。(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3)为了解决汉江污染问题,湖北省正式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规定:汉江流域

12、水污染防治实行“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管制沿江主要城市的污水排放。下列措施符合此条例规定的是(填序号) 。 汉江沿岸新建住宅小区、宾馆、饭店、医院等要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染水入江问题; 汉江沿岸城市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的洗衣粉; 禁止用汉江水进行农田灌溉和作生活用水; 向汉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以提高汉江水的水质。(4)为什么汉江的“水华”现象会发生在枯水期,而不会发生在汛期?四. 推断题25. 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氧化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的名称:A. B. C. D. E. (2)写出其中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13、。26. 由H、O、Cl、N、Na、Ba六种元素组成的A、B、C、D四种物质的无色溶液,其中两种是常见的酸、两种是碱,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试推断各化合物的化学式:A. B. C. D. (2)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试题答案】一. 选择:123456789101112131415DBCCABADDDDCBDDA二. 填空:16. 2H;2N217.(1)CO;CO2;Na2O;NaOH;Na2CO3;NaHCO3 (2)18. NO;NO2;HNO3 19.(1) (2)(3)20. ;21.(1) (2)不能 (3)20以下三. 简答题:22.(1)H;O;Na;Cl;S (2)

14、23.(1) (2)24. (1)碳、氢、氧、氮、磷;3550 (2)氮、磷 (3)(4)因为枯水期,水量少,流速慢,江水中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有利于藻类迅速生长,在汛期则相反四. 推断题25. (1)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一氧化碳(2) 26. (1);(2);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一、 知识要点: 各类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纵向:(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3)碱(难溶)碱氧(难溶) + 水(4)酸+碱盐+水 (5)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 (7)酸(易挥

15、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碱系列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酸系列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11)盐+盐两种新盐(12)酸+碱氧盐+水(13)碱+酸氧盐+水(14)酸+盐新酸+新盐 (15)碱+盐新碱+新盐(16)金属+酸盐+(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1.复分解反应需在溶液里才可能发生,在固态时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时不发生反应。但即使在溶液里,还要看生成物是否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产生沉淀 放出气体 生成难电离的水2.复分解反应

16、常发生在下列几条反应规律中: 酸+碱盐+水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碱+盐新碱+新盐(反应物的碱和盐均要溶于水) 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均要溶于水)对于盐+酸新盐+新酸,有如下规律:较强酸较弱酸(强制弱)如: 高沸点(不易挥发的)酸低沸点(易挥发的)酸。如:3.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溶解性口诀)酸溶碱难溶,盐要分别看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碳酸、磷酸、亚硫酸、硅酸以及氢硫酸,只溶钾、钠、铵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银、钙、钡、铅(二).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使用范围:(1)金属活动顺序: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以前的较活泼金属,能与

17、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金属则不能。较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3)很活泼的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然后碱再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无金属生成。 【典型例题】例1 有三种金属M、N、R,其氧化物中只有N的氧化物溶于水,且水溶液pH值大于7,已知R能从溶液中置换出,R不溶于盐酸,M能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则M、N、R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正确位置是( ) A. M、N、H、RB. R、M、H、NC. R、H、M、ND. N、M、H、R例2 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澄清透明,共有、六种离子。(1

18、)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三种离子,明显呈碱性,则甲车间废水中不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2)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其中阴离子是 。(3)如果加足量的铁粉,把甲车间和乙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两种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填化学式) 可用来浇灌农田。例3 某工厂中含有少量氧化铜和锌粉的废渣与废盐酸混合形成污水,若向污水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则处理后的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A. 、B. 、C. 、D. 只有 例4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 例5 某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19、时,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时,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3)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和 离子时,上述阴离子都不能存在。【模拟试题】相对原子质量: Na23 Mg24 P31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一. 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B. 蜡烛被点燃时发生的变化C. 玻璃被金刚石刻划D. 干冰蒸发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不锈钢B. 自来水C. 葡萄酒D. 复合肥料硝酸钾3. 有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

20、是同一元素的粒子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C. 它们都是原子D. 它们都是离子4. 下列同组内的两种物质中,(金属离子除外)所含相同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的是( ) A. 和B. 和 C. 和D. 和5.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充分燃烧,则排放出的能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 A. 和B. C. 和D. 6. 下列同组内的两种物质中,一种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另一种可用来在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是( ) A. 胆矾、纯碱B. 胆矾、烧碱C. 熟石灰、石灰石 D. 熟石灰、纯碱7.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 A. 酒精B. 固体烧碱C. 浓盐酸D. 碳

21、酸钠晶体8. 时,硝酸钾溶液中溶有20g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 20gB. 25gC. 20%D. 无法确定9. 下列同组内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和稀硫酸 B. 和溶液 C. 溶液和稀硝酸 D. 和溶液10. 下列溶液中的物质,能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并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溶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11. 实现下列物质的转化时,只有加入酸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四种物质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13. 等质量的分别充分燃烧,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是( )

22、 A. B. C. D. 无法确定14.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导致人中毒的是( ) A. 生理盐水用于给病人输液 B. 工业酒精用于配制饮料酒C.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渍咸菜 D. 胃酸过多的病人内服含的药物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和属于同类化合物,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 无氧酸的正盐一定不含氢、氧元素 C. 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酸D. 将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蓝色16.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中的一种,若将丁的溶液滴入到乙的溶液中,则产生白色沉淀,向这种白色沉淀中滴加甲的溶液,沉淀溶解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据此做出的下列推断中

23、,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是 B. 乙一定是 C .丙一定是 D. 丁一定是17. 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A和B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A置换产生的氢气比B多,若A、B两金属在其氯化物中均为+2价,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AB B. 相对原子质量ABC. 金属活动性一定是AB D. 金属活动性一定是AB18. 下列每组内的三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均为过量(充分反应后,该物质有剩余),分别向各组物质中加适量水,使它们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所得滤渣中有两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1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只需利用组内物质,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24、 ) A. B. C. D. 20. 如图: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烧杯,调节至平衡,向两边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投入质量相等的锌粒和镁条,待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可能指向是: 刻度盘上偏向放锌粒的一方; 刻度盘的中央; 刻度盘上偏向放镁条的一方,其中正确的是( ) A. 、B. 仅C. 、D. 、二、填空题21. 请用氢、碳、氧、钠、硫、铜等元素中的有关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写出化学式)(1)难溶于水的黑色碱性氧化物 ; (2)无氧酸 ;(3)能使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的物质 ;(4)含氧酸的正盐(它的浓溶液与浓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5)加热

25、条件下能被分解的碱式盐 ;(6)蓝色的结晶水合物 ;(7)能与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 。22.有的硝酸钾溶液500g,将200g该溶液在下蒸发掉50g水后,溶液恰好饱和,若另取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原溶液,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溶液温度不变): (1)对其中一份溶液,需蒸发掉 g水,溶液恰好饱和;(2)对另一份溶液,加入12.5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溶液也恰好饱和,则在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原500g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 g(精确至0.1g)23. 通电分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现用31.8g 0.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通电分解

26、水的实验,经过一定时间后,得到0.20g氢气,同时会得到 g氧气,此时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了 %。24.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将A、B、C三种物质各15g混合均匀后加热,生成30gD,此时,再向残留物中加入10gA,加热后继续反应,则反应物中只有C有剩余,则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的质量是 g;A、B、C三种物质恰好完全化合时的质量比为 ;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m与n的比= 。25.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到滤液和固体,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27、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有溶质 26.下图所示装置中: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填写装置的代号) 使用上述实验室制的发生装置(不得作任何改动),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填写实验的代号)。供选择的实验:a. 氢气还原氧化铜;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 加热碱式碳酸铜。 【试题答案】一. 1. B2. D3. B4. C5. A6. C7. D8. D9. B10. C11. A12. C13. B14. BC15. A16. AC17. B18. CD19. B20. C二. 21. (1)(2)(3)(4)(5)(6)(7)

28、22. 25;50g;25%;48.323. 1.6;5324. 9;25. 和;和26.;、;c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 化学实验1. 除杂: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不引入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确定除杂质方法;选择适宜试剂。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

29、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

30、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物质鉴别

31、的原则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如:颜色)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3)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32、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5. 推断题:(1)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2)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

33、,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典型例题】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例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例3在右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 ;D可能为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

34、难溶性盐,则I为 。(3) 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 ;F可能为 。 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 现象车间

35、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甲蓝色白色沉淀乙紫色无明显现象丙红色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请回答:沉淀A是 ,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 ,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例5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例6(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

36、氧化,红色消失。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一. 选择题。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有沉淀析出或气体逸出 B. 有发光或放热的现象 C. 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D. 有其它的物质生成 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家庭里蒸馒头用到纯碱 B. 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 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D. 用氢气作高能燃料 3.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下列现象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汽车排放出未经治

37、理的尾气 B. 含硫煤的燃烧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C. 工业废水、含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的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 在动力工业上,利用水力发电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D. 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微粒 5.不能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出 A.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D.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6. 下列每组物质内,凡同种元素均显示相同化合价的是 A. B. C. D. 7. 下列

38、每组内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冰、生石灰、天然气 B. 碘酒、纯碱、胆矾 C. 金刚石、烧碱、食盐水 D. 液态氧、食醋、沼气 8. 下列做法中,能使原溶液的显著升高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B. 向稀硫酸中加入烧碱溶液 C.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 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9. 对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反应物是单质,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属于置换反应 B. 化学计量数(“系数”)之和一定等于之和 C.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的的质量比 D. 现有反应物克,经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的质量之和不一定是克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1. 下列每组内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锌溶液 B. 氯化银和稀硝酸 C. 金属汞和稀硫酸 D. 碳酸钡和稀盐酸 12. 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2)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则产生气泡。原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 B. C. D. 13. 在下列化学变化过程中: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A. B. C. D. 14. 下列每组内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最终肯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 B. C. D. 15. 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