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3032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向生活化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一、教学生活化,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生活贯穿于政治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学会生活。,2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中的“生活”,第一,积极的生活第二,真实的生活第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一、教学生活化,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中的主体功能,第一,课堂的生活是“主体”的生活第二,课堂的活动是“主体”的活动第三,课堂的成果为“主体”所共享,4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示例,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教学生活化,生活主题:,“选举民意代表”,教学过程,第一

2、步 选择选举方式,学生会通知:为了维护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及时反映同学们的合理诉求,经学生会研究并报学校审批,决定每个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4名民意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大会,并将民意代表名单于3月15日前报学生会。在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大家觉得用哪一种选举方式比较合适?你为什么选择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说说你的理由。你为什么选择差额选举或等额选举?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答疑:如何理解等额选举的“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教学生活化,教学过程,第二步 产生候选人、投票选举,组织各组产生民意代表候选人推荐要求主持人将候选人名单写在黑板上,向各小组分发选票,

3、并提出投票要求。学生投票推荐计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开始清理票箱,点票并开始计票。在计票过程中,主持人采访候选人:作为候选人,你有何感想?如果当选你打算怎么做?如果没选上,你如何面对这一事实?宣布选举结果。,一、教学生活化,教学过程,第三步 反思选举,理性对待,教师总结选举过程,提出相关的疑问:(1)大多数同学在选举方式的选择上都倾向于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但是否全面理解了不同选举方式的优势和局限?(2)据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的情况,我们班还有一些敢于仗义直言的同学没有被推荐为候选人,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在产生候选人的时候,带有个人的倾向,而不是出于公心?(3)我们口头上经常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要

4、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怎样去当家作主?民主选举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而在正式投票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在一起交头结耳,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对投票的“神圣”感体会不深?我们对当家作主权利的放弃?,一、教学生活化,教学过程,第三步 反思选举,理性对待,结合自己在选举过程中的表现,反思刚才的选举过程,并写出200字以上的反思文章。教师的反思,二、高考生活化,1高考生活化的基本涵义,所谓高考生活化是指现行高考关注现实生活,坚持“以能力立意、以现实生活问题为中心”的命题思想。(1)所谓“以能力立意”是指,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在于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第一,培

5、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用语文老师的方法阅读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层层意用哲学老师的思维分析材料。逻辑结构、思想方法、本质意义用政治老师的观点思辩材料。教材知识、综合提炼、合理性分析,二、高考生活化,1高考生活化的基本涵义,第二,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一要准确准确把握主要概念、基本观点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主要概念、基本观点的适用范围(外延);准确把握主要概念、基本观点的表现形式。二要全面全面把握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主干知识的层次性知识、拓展性知识、生成性知识。二轮复习的查漏补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面上的知识,更应该突出“点”上的知识。,二、高考生活化,1高考生活化的

6、基本涵义,第三,培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重视基础主干知识,做到深刻理解,建立联系,灵活运用;能够把情境上升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层面;答题要有理论支撑;要重视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主动关注,全面深刻认识其本质;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辩证分析是政治学科能力的核心。,二、高考生活化,1高考生活化的基本涵义,第四,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重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加强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二、高考生活化,1高考生活化的基本涵义,(2)所谓“以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是指,每个高考试题都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或者

7、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一)导向性问题,所谓导向性问题是指能体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和平发展主题要求的重大问题。,(二)专业性问题,所谓专业性问题是指专业人士从专业发展和现实要求的角度看比较关注的问题。,(三)科学化问题,所谓科学化问题是指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存在科学性争议的问题。,(四)常态化问题,所谓常态化问题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必须面临的问题。,(五)生活化问题,所谓生活化问题是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或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二、高考生活化,二、高考生活化,2012年高考值得关注的高考主题,经济生活模块,1.扩大消

8、费需求(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扩大消费需要的意义;最新举措)2.企业创新提质(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品牌建设;企业自主创新;社会责任)3.投资方式选择(民间借贷危机;金融改革;合理理财投资)4.改革分配体制(收入分配公平;效率与公平关系;建立长效机制)5.财税政策调整(最新财政政策;最新税收政策)6.调整开放格局(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入世10年),二、高考生活化,2012年高考值得关注的高考主题,政治生活模块,7.尊重公民权利(网络民主;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主政治的发展)8.规范政府履职(政府自律规定;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问责制度)9.发挥人大政协作用(人大会活动特色;人大代表的

9、作用;政协活动及作用)10.加强党的建设(党代会选举;迎接十八大召开;政党制度辛亥革命)11.致力和平发展(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二、高考生活化,2012年高考值得关注的高考主题,文化生活模块,12.正视文化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3.加强文化交流(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14.发扬优秀传统(传统美德在今天;两岸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5.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6.推进文化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核心价值体系),二、高考生活化,2012年高考值得关注的高考主题,社会生活模块,

10、17.关注民生焦点(就业;社保;发展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等)18.建设两型社会(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19.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技成果;网络技术发展;诺贝尔科学奖成果)20.重视安全生产(矿难事故;交通事故;工程事故),科技进步、品牌建设、资源利用、平等自由、传统文化(道德)等。,二、高考生活化,2关于高考中的体系建构,教材知识的建构问题,(1)经济生活模块知识建构观念形态层面:经济学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人,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核心问题层面: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要线索层面:明线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

11、济活动的背景(条件);暗线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一)模块知识的宏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2)政治生活模块知识建构观念形态层面:政治学中的人都是热心于社会公共事务的人,都是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核心问题层面:人们对民主政治的企盼与现实中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种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主要线索层面:明线不同主体(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政协等)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暗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教材知识的建构问题,(一)模块知识的宏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3)文化生活模块知识建构:观念形态层面:文化学中的人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都是社会

12、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核心问题层面:文化对历史发展和个人成长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主要线索层面:明线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与建设。暗线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教材知识的建构问题,(一)模块知识的宏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4)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建构:观念形态层面:哲学中的人都是能够洞察世界万物的智者,都是时代的代言人。核心问题层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线索层面:明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暗线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教材知识的建构问题,(一)模块知识的宏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1)主要按教材文本构建消费理论第一,居民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消费结

13、构第三,消费者行为第四,消费的功能或作用,主干知识的中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2)主要按现实文本构建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主干知识的中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点形成:矛盾具有特殊性本质内涵: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适用范围:可用于分析不同矛盾的特殊性;同一矛盾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同一矛盾不同侧面的特殊性。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意义影响: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要求: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把握矛盾的特点;反对“一刀切”、“一风吹”。知识关联: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14、求是;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有密切的关联。,重点知识的微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文化的功能观点形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本质内涵:文化对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国家个人具有独特的作用。适用范围:适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地位作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一种精神上的纽带。意义影响:文化影响经济;文化影响政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具体要求: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纽带功能;教育功能;传承功能知识关联:与哲学知识有广泛的关联,与经济、政治也

15、有密切关联。,重点知识的微观建构,二、高考生活化,2关于高考中的体系建构,高考试题的建构问题,例 1.(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13)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出口产品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绝大部分利润由品牌持有者获得,这说明()A.自主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提高出口利润的重要途径B.中国企业出口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C.品牌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方式D.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中国企业出口的核心竞争力,A,二、高考生活化,高考试题的建构问题,例 2.(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18)中国共产党人以

16、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A.B.C.D.,B,二、高考生活化,高考试题的建构问题,90年的辉煌成就,党的性质,执政为民,自身建设(先进性、执政能力),(根本原因),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现

17、实要求),决定,决定,特定情境,知识贯通,第一,这种试题体系有特定的情境要求第二,这种试题体系突出了知识间的贯通第三,这种试题体系强调了知识的生长,二、高考生活化,主观题答案建构,例 3.(2009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第39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

18、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走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二、高考生活化,主观题答案建构,答案:(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3分)(如考生根据文

19、化遗址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估价性、不可再生性等回答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保护文化遗址的意义,文化遗产,石座铜碑,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文明演进的作用,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传承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征,二、高考生活化,主观题答案建构,例 4.(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39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20、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二、高考生活化,主观题答案建构,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答案的针对性答案的知识性答案的具体性答案的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