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53147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第17课,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本课重、难点知识:,1.中国近代政体的艰难演变过程2.中国近代政体演变的原因,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有感(1896年)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9世纪40-19世纪末的探索,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林则徐,魏 源,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开眼看世界,师夷之长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冯桂芬

2、(18091874),江苏吴县人。曾做李鸿章的幕僚,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多次建议改革时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19世纪4060年代,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失败,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地主阶级从抵抗派到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文明的层面。,鸦片战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怎样?有何特点?,郑观应,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参加洋务运动的活动。在盛世危言中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

3、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他的思想对后来康有为等维新派有很大的影响。,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进而学习西方君民共主制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已经由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从物质文明上升到政治文明。,19世纪70年代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怎样?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原因:首先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但是单纯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解决中国贫弱问 题;后来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 进,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民族 资产阶级初步成长起来,他们要

4、求建立资 产阶级专政,以发展资本主义,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理解:他们认为中国专制政治使君民上下相隔,西方政体万民共苦,上下一心,君民一体。而实际上,西方的议会制的本来意义是对君主、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约束。显然,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适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

5、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材料一中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张建立何种政体?,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二: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适合)责任,而政府代之,

6、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行动比思想落后,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前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有所缓和,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转而主张尊崇君权,主张“以君权变法”,实行开明君主制。,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是政治上的倒退。主要是为换取光绪帝对变法的支持。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认为只要依靠光绪帝这个明君,就能变法,且能快变。所以放弃了立宪的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与君主立宪比

7、,确是一种倒退。,二、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问题1:清政府是怎样走上宪政之路的?,1905年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清政府的宪政举措,问题2、清政府实行宪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骗局,清政府怎样理解宪政的?,中国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行预备立宪,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再确定立宪。预备立宪应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他们钟情于日本的立宪政体,“大权归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主张通过清廷颁布的宪法,限制民众与社会团体的自由。清政府理解的宪政是加强君主制的宪政,可称之为“钦定宪政”,三、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1、中华

8、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问题1、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维护中国的何种政体?,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异:(1)从目的上看,

9、前者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后者限袁权力,维护共和制度。,(2)从其内容看,前者强调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为加强君主权力提供法律依据;后者强调主权在民,实行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确保民主共和政体。,同:从实施的结果来看,两者均没有很好地实行,没有发挥其作用。,四、为宪政流血,想一想,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宋教仁想通过组建国民党,召开国会,重组责任内阁,限袁权力,实行政党政治、民主宪政,妨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洋务派,地主阶级,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君民共主制”,维新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封建君主专制,抵抗派,资产阶级,思想,清政府,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知识提升:中国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和西方的政体变化的原因一样吗?,中国政体的变化是因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民族危亡之时。西方国家政体的变化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观意志的反映),(客观生产力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