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3158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人口的变化.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必修模块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口再生产?人口内部的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指标,活动,一些国家2001年的人口再生产资料,-0.1,2,0.9,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出生率=100%死亡率=100%,出生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100%,=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死

2、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思考:,1.人口总体的组成?2.什么叫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哪些要素决定?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各自有什么特征?原因如何?,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一年内出生婴儿数/总人数)100%死亡率=(一年内死亡人数/总人数)100%1.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0,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读图思考P.2问题,缓慢,加速,明显加快,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迅猛增长,农业革命前数量少,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加,增长速度加快

3、,农业生产工具进步革新(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后快速增长,科技的进步,结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3练习,1.某年人口的增长数=年初的人口数x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一年增加了:200000 x2%=4000人第一年末的总人口为:200000+200000 x2%=200000(1+2%)1=204000(人).10年后的总人数:200000(1+2%)10=243799(人)243799x1.7%=4145(人),2.启发:人口的增长数量受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净增人口增加较多,印度的人口压力,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

4、区分布(不平衡),读图:人口最多的洲亚洲 人口最少的洲大洋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缓慢的洲欧洲,思考: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来自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孟加拉国。欧盟所有25个成员国在整个2003年增加的人口是印度在同年5天内的人口增加数。印度到2050年将会增加额外的5亿人口。,4.世界各地区人口状况及人口问题发达国家低增长,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缺少劳动力)发展中国家高增长,人口增长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激化人地矛盾),结论: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一个国家6

5、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过度老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4。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5.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A.人口增长过快:,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贫困化带来的问题:,B、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增长:,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环境恶化,(2)人均拥有的资源和产品少,影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社会问题:就

6、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不稳.,解决措施:,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计划生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等,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等,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外来人口。,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世界各地区人口状况及人口问题5.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结,小结,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2.决定因素,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3.不同时期的差异,农业革命前-缓慢,农业

7、革命期间-加快,工业革命后-迅猛,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4.,4.不同地区的差异,发达国家:缓慢,发展中国家:很快,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 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的差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的差2人口增长模式的决定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A,C,右图是“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当代型4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B C D5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等国的人口数量增长相似的是 A B C D,B,

8、B,D,39右图中最能代表现代欧洲的是,A BCD,练习,答案:C,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40-42小题,401992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是:A27.8%B13.4%C12.8%D11.2%41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大量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42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D,C,D,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79题

9、,7.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9.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D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D,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P.6图思考1.人口增长的模式由什么指标构成?有哪几种模式?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

10、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率下降开始的;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二。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现代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欧洲和北美,自然增长率1%,亚非拉,死亡率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决大多数,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前工业革命时期:原始型(高-高-低)2.工业革命后-二战前:传统型(高-低-高)3.二战后:现代型(低-低-低),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高低高”模式,思考

1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三.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2)“三低”模式,思考: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3)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三。人口增长曲线的阅读,人口金字塔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座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座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

12、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年轻型(扩张型),老年型(收缩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处在哪个人口增长阶段?,A,B,C,1,2,3,4,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哪种人口年龄结构?,A,B,C,1,2,3,2000年,如何从三角座标中读取数据?,小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布,:,知识梳理,人口增长模式,指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时间差异: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