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65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ppt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一人口自然增长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五年高考,1.(2017江苏单科,13,2分,易)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答案A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江苏

2、省,农村、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均不到7%,没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项错误。,2.(2017江苏单科,14,2分,易)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B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B项正确。,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是我国未来

3、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图,图,3.(2014江苏单科,17,2分,难)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答案B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先波动上升,然后下降,但2010年前仍为正值,故人口规模仍增大,只是增速减慢,B正确,A、C、D错误。,易错警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并不代表人口数量的下降。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会持续增加。,4.(2014江苏单科,18,2分,易)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

4、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答案C放开单独二孩,少年儿童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C项正确。,审题技巧从图中可发现,放开二孩,在20142018年均有一个生育高峰出现,此后新出生的人口数下降。,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读下图,回答下题。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1.(2016天津文综,5,4分)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D由图可知,19902000年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

5、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反映出19902000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02014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是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5福建文综,7,4分)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答案D本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

6、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3.(2015福建文综,8,4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答案B本题考查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故B项正确。,4.(2013广东文综,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

7、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答案D读表中信息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印度远大于中国,故A项错误。2009年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为3岁,印度为3岁,美国为5岁,故B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国与美国的差值最小,最接近,故C错误。20002010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国中最低,故D项正确。,5.2018天津文综,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图,图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分),答案特点:人口密度差

8、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解析本题考查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及对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结合图例内容从人口密度和人口迁入的情况来归纳。东区和西区人口总量大,面积小,故其密度大,而周边区县人口总量少,面积大,故人口密度小,可知,攀枝花人口密度差异大;图中还显示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C组教师专用题组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下题。(双选),1.(2012江苏单科,23,3分)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

9、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答案BD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可知直辖市中的重庆增加人数0,故A项错误;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数全大于0;中部九个省级行政区中有7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共6个,西部占4个。,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2.(2011江苏单科,15,2分)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

10、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答案B由图表可知,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故A项错。经计算,苏中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故B项正确;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与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不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故C、D项错。,3.(2011江苏单科,16,2分)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B

11、.C.D.,答案B从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下降,项错误,故可排除A、C项;由图可知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数增加,故项正确;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意味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故项正确;江苏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故项错误。综合以上可知B项正确。,图甲,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下面两图回答下面两题。,图乙,4.(2009江苏单科,12,2分)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

12、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5.(2009江苏单科,13,2分)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B.C.D.,答案D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评析此题组难度中等。通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来考查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内容。,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6.(2014福建文综,5,4分)201

13、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答案D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D项正确。,评析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容易误选B项,医疗水平只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变化的一个因素,而非主要因素。从人口抚养比定义入手是获取正确答案的关键。,7.(2014福建文综,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答案B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

14、25年后,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不足,因此B项正确。,考点二人口迁移及人口容量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2018江苏单科,13,2分,中)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答案C图示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明显大于女性人口比重,而该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故可能是产业结构偏向于发展男性就业人口多的行业,从而吸引大量外来男性人口迁入所致。,2.(2018江苏单科,14,2分,

15、中)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答案B西亚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而该产业主要就业人口为男性。因国内男性人口不足而使大量外国男性人口迁到此地就业,形成如图人口结构。,3.2016江苏单科,28,(2)(3),9分,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

16、料。,(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5分)(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

17、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8课标,4,4分)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答案C本题考查区域人口问题。由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多,A项错误;随着劳动力外迁,该市老年人口比

18、例增大,B项错误;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变小,说明外出人数减少,该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C项正确;由户籍人口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可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减少趋势,D项错误。,读图指导地理事物时间变化图的判读一是明确变化趋势,特别是波动或持续性;二是判断不同曲线的关联性,如本题中常住人口较户籍人口少是因为劳动力外迁;三是看变化值的改变,如本题中曲线分段斜率可以表示人口增长率,两条线间距可以表示外迁人口数量的变化,等。,2.(2018课标,5,4分)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19、重庆;同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规律总结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户籍人口少于常住人口,则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2016课标,4,4分)导致2015年上

20、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答案A由材料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是由其产业转型升级所致,A项正确。,评析本题难度较低,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了解上海和其周边城市产业差异是关键。,4.(2016课标,5,4分)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B.C.D.,答案C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

21、城市。,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面两题。,5.(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B.C.D.,答案D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6.(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

22、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两题。,7.(2015山东文综,1,4分)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3、,答案C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8.(2015山东文综,2,4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A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

24、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9.(2015北京文综,11,4分)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

25、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10.(2015广东文综,5,4分)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答案B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由图可知,在20052012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11.(2014广东文综,6,4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

26、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答案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会促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但春运期间长途客运量会减少,故C项正确。注意选“不利于”的选项。,12.2017天津文综,12(1),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4分),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

27、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结合材料中“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C组教师专用题组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下题。(双选),1.(2012江苏单科,24,3分)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自然增长率进入较低水平,故A项错误;经济水平东部高,中西部较低,是导致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

28、因素,故B、D项正确;中西部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而经济水平并不高,故C项错误。,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2.(2010江苏单科,15,2分)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答案A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应从四个选项中选择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故A项最适合。,3.(2010江苏单科,16,2分)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

29、.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答案D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快慢,城市化水平高则人口增长速度一般较慢,反之亦然。故D项正确。,4.2014重庆文综,1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答案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

30、于促进技术创新。,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主要影响高科技产业规模的大小和企业数量的多少;人口素质主要影响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层次。,5.2013天津文综,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解析影响劳务输出的因素主要是就业和收入,材料中指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因此还要考虑到两地的距离。,A组20162018年高

31、考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人口自然增长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两题。,1.(2018江苏扬州中学模考,15)图中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答案B图中显示,该省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人口死亡率,因此人口总量仍呈增长态势。增长模式由原来的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易错警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人口自

32、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2018江苏扬州中学模考,16)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答案B该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990年尚低于7%,2000年已经超过7%,说明在19902000年之间,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从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3.(2017江苏无锡模拟,13)根据

33、图示判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年B.2015年C.1980年D.2045年,答案B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人口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的年份,即2015年。,4.(2017江苏无锡模拟,14)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效果远低于预期,将导致我国未来20年()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迁出增多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答案C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效果远低于预期,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不足问题加剧,物以稀为贵,用工成本自然上升。,考点二人口迁移及人口容量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

34、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0%为协调)。图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图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图,图1.(2018江苏无锡高三检测,13)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带来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答

35、案C图示弹性曲线为正值,说明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则C正确。图示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增有降,而不是波动上升,则A、B错误。由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概念可知,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只能说明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明显减少,则D错误。,2.(2018江苏无锡高三检测,14)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B.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需产业升级D.石家庄经济

36、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答案B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显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从而促进城市均衡发展,故B正确。目前,北京、天津经济、人口增速都较高,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不合适,则A错误。唐山经济增速高,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差,则C错误。石家庄经济、人口增速都较低,作为省会城市,应发挥科技、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创新型产业,则D错误。,知识拓展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

37、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量)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下列两题。,3.(2016山东泰安一模,4)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答案B上海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上

38、海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项正确;高科技产业园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C错;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D项错误。,4.(2016山东泰安一模,5)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答案A分析材料可知,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故C项错误

39、、A项正确。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不能表明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标志,故D项错误。,B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10分钟分值:16分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1.(2018江苏苏锡常镇一模,9)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A.水资源短缺B.矿产

40、资源枯竭C.土地资源紧张D.生物资源减少,答案A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则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问题,不是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0)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及原因是()A.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B.逐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C.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D.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答案C根据图示人口数量变化,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下图为2010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外出农民工增速以

41、及本地农民工增速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3.(2018江苏徐州一检,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B.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C.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D.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答案D图示曲线表示增速状况,不表示总量大小,2010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和外出农民工总量增速相等。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大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增速。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因此选项D正确。,解题关键区

42、分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两个概念。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量是指某一现象在一定时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4.(2018江苏徐州一检,10)该图表明我国农村()A.常住人口持续增加B.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C.居民收入增速变慢D.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答案D该图表明我国农村外出农民工总量增加,常住人口减少。劳动力人口迁出,农村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可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相应增速变快。本地农民工增速快,外出农民工增速减慢,说明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知识拓展“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主

43、要出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生活成本上升明显,而农民工待遇,如收入、社会保障状况不理想。加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在本省打工农民工数量增多。长期来看,会促进东部企业采用新的技术替代部分劳动力,生产技术、装备得以升级。,下图为19782015年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依据江苏省2016年统计年鉴)。据此回答以下两题。,5.(2017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3)从图中信息可知()A.纵坐标(增长率)单位应该是“%”B.图中甲、乙、丙分别是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C.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D.江苏省人口自然

44、增长率随人口出生率同步涨落,答案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图中增长率的数值最高在20左右,因此其单位是“”。出生率一般高于死亡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甲、乙、丙分别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江苏省人口死亡率总体保持低位,但呈上升趋势。,疑难突破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开始由高到低,呈降低态势,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过渡到现代型。江苏省人口增长更是其中的典型。因此丙为人口自然增长率。,6.(2017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4)据图中信息可判断,江苏省()A.1998年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B.2000年以后

45、人口总数已经开始逐年降低C.1981年和1990年两次出生率高峰是全面二孩政策的结果D.1978年至2015年人口增长速度不断趋缓是人口迁移的结果,答案A江苏省1998年人口增长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状态,为现代型。2000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但依然为正值,所以人口数量还是在增加。全面二孩政策是近几年出台的。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与人口迁移没有关系。区域人口数量取决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易错警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数量的增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是正值,哪怕再低,人口数量都在增加。直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那一

46、刻,人口数量达到最大。,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部分省(市、区)人口净迁入比重(%)(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7.(2017江苏六市二模,9)2010年较2000年()A.上海人口净迁入比重增加最多B.四川人口净迁入比重增幅最大C.西藏净迁入人口数量未变D.人口净迁入地区分布变化较大,答案A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上海人口净迁入比重增加接近20%,北京约18%,天津、浙江约14%,因此A正确。人口净迁入比重增幅最大的是浙江,由原来的约4%增长为约18%,增幅达到300%多。人口净迁入地区多分布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特点并未改变。,易错警示区别比重增加值与比重增幅两个概念,前者指比重增加的绝对数量值,后者指比重变化幅度。,8.(2017江苏六市二模,10)目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A.主要是受政策影响而形成的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C.降低了西部环境人口容量D.促进了人口均衡分布,答案B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造成我国人口分布更不均衡。,疑难突破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科技与文化及消费水平,是指区域最大的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没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