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690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学分(样表).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报告单研修人员: 研修主题: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研究县 区: 横山县 工作单位: 横山县育人小学 学 年: 2013-2014 联系方式: 15929025315 校本研修报告单填写须知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报告单为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材料封面,申请人要结合自身研修实际,逐项完善认定相关材料。1.本报告单为教师一学年内校本研修活动的完整记录,由教师个人填写后报学校初审,作为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的依据。2.研修主题要认真选定,选题要小、实、新、活,尽量与本专业学科对口。报告中所有项目都要围绕研修主题展开,研究要严谨,内容要详实。3.申请材料用word输入,所填文

2、字均为小四号仿宋体,用A4纸双面打印)。4.严禁网络下载或拼凑,违者后果自负。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申请表内容信息姓名文明广性别男学校横山县育人小学继教证书编号60420360职称一级电话15929025315项目申请事项提供材料申请认定分数实际认定分数初审复审认定研修主题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研究X分研修计划X分活动记录研修专题讲座什么时间做什么X分示范教学什么时间做了什么课题研究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4月通过县级结题学习笔记学习什么内容多少份笔记? “大家访”记录家访记录多少份?班主任班主任记录多少份?校本教材编写编写什么教材?指导青年教师20132014

3、年度第二学期指导孙巧芸老师听评课记录听课 20 节 评议课5场次教学反思6个中考试题研做案例采集分析案例采集分析12份研修总结研修成果论文发表情况(人民教育、陕西教育及陕西教育科研、榆林教研、县级教育刊物)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在省级刊物2013?期读与算上发表论文交流获奖情况倒数教学设计获省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能手评审情况现代教育技术类、自制教具类、指导学生作品类教学成果情况研修学时(培训)2014年5月中小学有效教学教师培训16课时2014年5月17日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培训8课时考评等级合计学校初审意见 审核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县区复审意见 审核人

4、(签字) 县教研室(公章) 年 月 日市考核组考核意见组长(签字)年 月 日材 料 目 录研修教师信息.1校本研修工作计划.2。研修教师信息姓名文明广性别男年龄37学历本科(照片)工作单位横山县育人小学继教编号604020360联系电话15929025315邮箱教育格言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学生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个人工作简历 1997.8-2001.7在横山县五龙山中学任教 2001.8-2005.7在横山县响水中学任教 2005.8-2008.7在横山县雷龙湾中学任教 2008.8-现 在 在横山县育人小学任教 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研修主题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研究研修时间2013年12月

5、2014年8月研修内容调查了解小学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调查了解小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制定对小学学困生的评价标准。研究实施优劣互补,以优带差的策略。开展“一帮一”活动,和“进步生”交流会,交流进步心得并推广。总结制定转化小学学困生的学习方法。研修安排 1、课题设计、申报(2013年12月2014年2月)。成立研究小组,拟定方案、填写申报表。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召开成员会,进行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充实课题研究进度的所有资料,撰写论文。3、总结阶段(2014年7月8月)整理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展示成果等。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一教学设计过程性材

6、料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7、”(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过渡: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自学指导引领我们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做一做”前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绿底色部分的文字: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2分钟后比谁语言组织最完整!)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做一做”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与同桌说一说: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什么形状?(可

8、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2、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演示给大家看。 (2分钟后,比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说一说”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思考并填空: 1、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图是( ),长方形的长等于( ),长方形的宽等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用字母的式子表示就是S侧 =( )( )=( ) 2、S表=( )( 3分钟后,比谁最聪明! ) 自学指导四: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6页“算一算”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9、过程,思考并填写课本空缺。(2分钟)过渡:下面请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检测:回答自学思考题。 五、后教 、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问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要求:认真观察,正确书写,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完成第6页的“试一试” 习题 指明生板演,其余生练习本完成。 、讨论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计算?2、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怎么计算? 3、 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过渡: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

10、试一试?六、补充练习1、将一个边长12.56厘米的正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状,现在要给这个圆柱配一个底面,这个底面的面积是多少? 2、做一个底面直径是1.5米,高3米的圆柱,它的侧面最大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 1、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或容积的含义。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

11、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圆柱体的转化过程。教具准备: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我们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请说出这些公式.2、 回顾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过渡: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否也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二、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或容积的含义。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

12、课本89页“试一试”以上内容,重点看圆柱体的转化过程,思考并交流:1、 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2、沿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成若干等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什么立体图形?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 (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用字母表示是( ); 4、认真看课本“算一算”例题,学会解决有关圆柱体积的实际问题。 (自学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老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能认真自学2、 做一做: (1)完成自学指导中的思考

13、题; (2)完成课本第9页的“试一试”练习(指名两个同学板演,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完成); (3)老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并收集错例,进行二次备案。 五、后教: 1、交流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用圆柱模型操作转化过程,小结圆柱体积计算方法;2、纠正:学生将自己不同的做法板书于黑板对应的位置;3、集体评议(正误、板书及解题方法)六、全课小结: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及有疑惑的地方。七、当堂训练:完成课本“练一练”。板书设计:圆柱体积因为:圆柱的体积近似于长方体的体积 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乘高 正比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

14、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质疑: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谁能举些例子?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过渡:可见,这样的两种量之间肯定某种关系,哪在什么情况下,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正比例关系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正比例(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ppt出示) 1结合事例

15、,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渡: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自学指导引领我们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9页的文字,读图读文字,思考并完成: 1、观察图像,填表。2、回答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先自学2分钟,再小组长组织交流2分钟后汇报!)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0页的2、3小题的文字,读图读表格,思考并完成:1、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2、这辆汽车时间

16、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分钟后,比谁语言组织最完整!)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0页下面的的文字,重点看红底色部分的文字,再结合前面的例题思考并完成:1、 上面哪几组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相同?相同点是什么?2、 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3、 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4、 上述例题中哪几组量成正比例关系? (先自学2分钟,再小组长组织交流2分钟后汇报!)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二)检测(课本21页“想一想”习题)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积极发言,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17、。(由差-中-好)(二)讨论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追问:正比例关系用什么式子来表示?板书:y/x=k(一定)3、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板书: 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4、谁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正比例关系?如:(1)商一定,被除数和除数。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生改错。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18、。 七、当堂六训练板书设计正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不变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变量 y/x=k(k值一定) (2)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正比例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什

19、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谁能举些例子? 2、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3、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指名学生回答并补充!)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正比例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ppt出示) 1进一步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三、练一练(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 数学课本第21页“练一练”的1-4题。 (三)、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都在认真的做题。 四、议一议(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观

20、察完成情况,全对的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生生纠正,师生纠正。 2、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列举些例子? 3、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4、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6、让学生更正错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五、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正比例(复习课)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相关联的量 比值一定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二示范课: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一课倒数教学设计过程性材料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倒数。教学目标:1、 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

21、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 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师:中国的汉子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颠倒,变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呢?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 3/4 到过来变成 4/3 , 6/7 倒过来变成 7/6 。师:你能根据它的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倒数。(板书课题:倒数)二、 学习目标(生齐读)1、 发现倒数的特征,掌握倒数的意义。2、 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个

22、数的倒数。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打开书到第24页,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1 请大家认真填写课本第24页“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1) 几组算式的积有什么共同特点?(2) 每个算式中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2分钟后,比谁的语言组织最完整。)四、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 先学1、 看一看学生根据“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看书自学。2、 做一做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算一算”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二) 后教1、 更正“算一算”。2、 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几组算式积的共同特点(乘积都1),每个算式左边两个乘数的特点

23、(分子分母互相颠倒)。五、 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默读“试一试”上面的那句话,思考:(1) 倒数的意义是什么?(2) 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3) 怎样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2分钟后,比谁能回答思考题并会做检测题。)六、 第二次先学后教(一) 先学 1、看一看学生根据“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看书自学。2、做一做(完成思考题) (二)后教 1、讨论思考题(1) 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和 互为倒数、 和 互为倒数 2、讨论思考题(3) 师:你们是怎么

24、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3、检测(完成课本“试一试”) 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试一试”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比谁书写最工整,比谁坐姿最端正。 (1)更正每一题,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认为对的举手?如果错,请说出为什么?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的倒数是1。 (3)讨论0有没有倒数?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5)同桌对改,调查学情。 4、练一练(ppt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更正讨论。七、全课小结倒数的意义是什么?1的倒数是?0有没有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回答对教师不必重复)八、当堂训练下

25、面我们就用今天的知识来做作业,有信心做全对,自写工整的请举手?作业:小练习册第19页第1题和第20页第4题。板书设计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 2/3 和 3/2 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三研修笔记: 1、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撰写心得体会过程性材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过几学期学习洋思教学的成功经验,认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他们的“双领、四清”个人认为很有必要。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

26、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经过对照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以下几方面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去探究、学习。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

27、、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

28、“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

29、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 今后的工作计划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个问题让同学

30、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写在小黑板上,接着同学用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科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

31、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困难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

32、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视频和讲座,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

33、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四听课记录(复印)过程性材料附听课记录复印件何霞老师的美丽的田园刘占平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马翠霞老师的正比例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五评课记录过程性材料听赵静谁的红果多评课记录时间:2014.3.20早上第4节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主持人:刘清霞记录人:马翠霞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成员一、赵静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说学法。二、评课刘占平:1、复习时间最多不超过3分钟。2、总体来说,是比较完整的

34、一堂课。3、要注重新理念的渗透。侯宏庆:1、没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2、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何 霞: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课堂气氛活跃。马翠霞: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谢昀展: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刘 艳: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刘清霞:1、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老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这样就是以老师为主体了,老师应该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3、学生说对的教师就不要再重复,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的要精讲。刘艳老师的住新房评课记录时间:2014.3.20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数

35、学组办公室主持人:刘清霞记录人:马翠霞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成员一、刘艳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说教法、说学法二、评课马翠霞:语言简练,过渡自然,效果好。赵 静: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应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在练习中巩固。 刘占平:1、从中差生抓起,最终面向全体学生;2、要敢于让学生暴露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刘清霞:在检测环节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果没有能会上来的同学,那老师就应该细讲。 谢昀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不指导的情况先完成。整体评价这堂课还是成功的。 何 霞:思路清晰,板书规范。听侯宏庆老师的数图形中的学问评课记

36、录时间:2014.3.26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主持人:刘清霞记录人:马翠霞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成员一、侯宏庆说课二、评课刘占平: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有体现,总体有效果。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加强学生的活动。赵 静:1、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清晰。2、教学环节设计巧妙。马翠霞:评价性语言准确到位,教太自然大方。刘清霞:1、教学严谨,措辞准确。2、教学设计新颖,拓展设计有针对性,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何 霞:教师不应该直接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出方法。谢昀展:能以学生为主体,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研修项目六教学反思(复印)过程性材料附教学反思复印件分

37、数除法(三)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附:其它已经完成的研修过程性材料(未选入报告单)清单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百分数应用一教学设计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百分数应用四教学设计听课记录:赵静老师的谁的红果多刘艳老师的住新房侯宏庆老师的数图形中的学问尚晓飞老师的倒数韩晓娥老师的采松果陈少珍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秦卫东老师的购物小票孙艳艳老师的分数除法。教学反思: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反思倒数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反思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百分数应用(二)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教学反思。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研修总结校本研修成果成果名称一浅

38、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过程性材料摘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直接思考的问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创举,实践证明,这一尝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也说明了一点: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能学得更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

39、整教学策略,全过程让学生学,让学生探索,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真正地为提高小学数学质量起到作。“先学”就是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和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尝试和亲身体验;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后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了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 在每个环节上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的“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后教”教什么、怎样教;“当堂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下面本人就在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谈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