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4001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计量体系控制程序.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编号:QJ201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3 页 共 3 页1.目的 对公司计量体系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计量体系的评价,包括质量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3.职责3.1.总经理根据评审内容决定参加管理评审的部门和人员,并主持管理评审活动。3.2.质量副总向总经理报告计量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3.公司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出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

2、,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4.程序4.1.评审计划4.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且两次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月,可根据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及时安排。4.1.2公司办于每次评审前20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并下发到有关部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评审时间b.评审目的c.评审范围及重点d.参加评审部门或人员e.评审依据f.评审内容4.1.3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d.市场需求

3、发生重大变化时;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4.2评审输入4.2.1计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审核条款、要素及体系的覆盖面。审核所发现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审核是否对体系提出完整的合理化建议。)4.2.2、顾客信息的反馈,包括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尤其是抱怨、投诉等;4.2.3、能源、物资发放、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计量检测情况及分析报告;4.2.4、由以上情况及其分析报告考核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物资计量管理、工艺及产品质量的管理水平;4.2.5、上一次管理评审所确定的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4.

4、2.6、内外条件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计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所提出的测量要求及测量过程控制;4.2.7各种原因引起的有关公司产品、过程、体系改进的建议。4.3、评审准备4.3.1、评审前10天,各有关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提交评审资料。4.3.2、公司办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整理,报总经理。4.4管理评审的实施4.4.1、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针对所列评审议题及各部门提交的评审输入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对计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识别出计量体系改进的措施及变更的需要并形成决议。4.4.2、公司办对管理评审的主要

5、内容及形成的决议进行记录。4.5、管理评审的输出4.5.1组织机构的设定、人员职责及权限的界定:需要修改现有的计量目标、程序文件等。对计量体系及过程的持续性得出改进的决定和措施。4.5.2、包括顾客规定的计量要求(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也包括对产品的形成过程,产品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计量要求。)与顾客测量要求的有关测量过程的改进决定和措施。4.5.3、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测量环境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要求、测量方法设计及测量设备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等。4.6、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形成记录和报告,评审报告要下发到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4.6.1、评审的目的、依据、内容和范围;4.6.2

6、、参加评审的人员;4.6.3、评审日期;4.6.4、评审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4.6.5、评审的结论;4.6.6、需要持续改进的主要方面及改进措施。4.7、管理评审的后续工作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计量记录由公司办负责保管,公司办跟踪、验证管理评审中制订的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项措施,形成验证记录并保存。5、工作记录5.1管理评审计划 5.2管理评审报告题目:计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编号:QJ202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2 页 共 2页1、 目的通过定期对计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使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改

7、进和完善体系,使之符合标准要求,适合企业管理。2、 适应范围适应于河南省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控制范围内的计量体系所覆盖的所有计量管理活动。3、 职责3.1、 质量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内审计划、指定审核组长、审批内审报告等内容审核工作。3.2、 电仪部负责制定每年的内部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内审工作,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监督及验证。3.3、 各有关部门按受定期的内审工作,并配合内部审核,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4、 内部审核组织和人员4.1、内部计量体系审核工作由审核组全权负责。审核组长有权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审核结果作最后决定。4.2、审核工作由质量副总经理指定、具备计量内审资质的人员实施。

8、5、 任务与管理要求5.1、审核依据:计量体系的内审工作依据,GB/T19022-2003标准,计量体系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操作规程及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5.2、审核计划:年初要制定出年度审核计划,每年不少于一次审核,一般要安排在质量体系审核前和在本体系的外审前结束,每一次的内部审核前均应编制出详细的审核活动计划。应避免内审员审核与自已有直接责任的部门。5.3、审核报告:每次审核结束应由审核前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报质量副总经理审批,该报告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出的不合格项,体系运行情况等。审核报告经审批后分发有关部门。5.4、纠正措施及跟踪检查5.4.1、审核组对查出的不合

9、格项应分别下发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及时执行纠正措施。5.4.2、电仪部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检查结果作出书面结论。5.5、记录:内部审核的全部活动应记录,每次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应将全部资料交电仪部归档保存。5.5.1、年度内审计划5.5.2、审核计划5.5.3、审核报告5.5.4、纠正措施表题目:人员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程序编号:QJ203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1 页 共 1页1、 目的培训计量体系职能人员,达到体系活动要求的业务能力。2、 职责2.1、公司负责计量体系职能人员的配备。2.2、人事培训部负责计量体系职能人员的培训计划编制和实

10、施。负责管理计量确认人员的培训及考核资料的保存和归档。2.3、各有关部门负责对使用培训中的人员实施监督。人员的配备须满足公司确认、校验和管理工作的需要。3、 人员配备3.1、设立专职计量检定人员,各类检定人员需两人以上方可开展工作。3.2、设立各相关部门计量管理站,配备所需的计量管理兼职人员。4、 培训4.1、计量确认人员上岗前必须经专业培训,取得计量确认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人员不得安排从事对测量设备校准、调试或维修的计量检定工作。4.2、测量设备操作人员应安排年度培训计划、自学计划,通过转岗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各种培训要达到各测量设备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有关器具的操作和维护

11、保养。培训的资料内容包括:a、 培训计划b、 培训记录c、 培训考核记录d、 专业培训合格证书4.3、计量职能人员应经过体系文件的培训,保证其技能满足业务要求。4.4、人事培训部每年应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每次培训的效果应进行评价,对培训记录归档管理。5、 记录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评价记录题目:测量设备配备控制程序编号:QJ204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5 页 共 5页1、 目的为企业在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及质量管理方面提供足够的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2、 适应范围适应于公司各相关单位测量设备的配备。3、 职责3.1、电仪部负责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编制相应的

12、管理文件,掌握企业测量设备配备率。3.2、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编制本部门测量设备配备计划,掌握本部门测量设备配备率。3.3、 电仪部负责新产品投产前或重大工艺变更前计量检测参数的确定,提出所需的测量设备及计量性能要求(如量程、准确度、分辩力、稳定性等)。3.4、 技术副总负责组织测量设备配备的策划及测量设备购置计划的审批。4、 工作程序企业测量设备的配备可分为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和配备、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配备四个方面的内容。4.1、能源测量范围主要是电能源计量和水能源计量两种。4.1.1、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的设置生产部和电仪部分别设置电、水、汽能源测

13、量设备的配备点,编制其配备位置关系图。设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时,使进出厂、车间及重点机台,生产与辅助部门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100,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应有三级。即一级:厂级配备的测量设备二级:车间级配备的测量设备三级:重要耗能机台、辅助部门配备的测量设备。4.1.2、能源测量设备的准确度要求为降低能源测量设备的计量误差,对能源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提出要求a、 电度表的准确长要求(1-2)b、 流量表的准确度要求为2.54.1.3、编制能源计量网络图计量室应按4.1.1要求将各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点分别编制企业水、电计量网络图。4.1.4、 制能源测量设备统计表为了便于统计计算,生产部应编制出一、二、三

14、级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该表中应注明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配置位置等。计量室应根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4.1.5、 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 各能源使用部门根据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计算一、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率,电仪部分别以4:4:2的比例计算能源测量设备综合配备率。即将一、二级的配备率各乘以40,三级乘以20,最后相加后即得综合配备率。各级能源配备率计算公式: 实际配备的测量设备数 Pi = 100 应配备的测量设备数i=1,2,3综合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P综0.4P10.4 P20.2 P3P1 P2 P3 分别为一、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

15、配备率。生产部、电仪部应掌握一、二、三能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各车间应掌握本部门二、三级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率要求达到98以上。4.2、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配备要求4.2.1、经营管理计量的范围a、 除能源测量设备以外,所有物资量检斤、检尺所需测量设备。包括物料进出厂,材料领发与产品入库,出厂等需要测量设备给出量值的测量设备。b、 定额管理所需计量的测量设备。包括定额管理,计划限量供应等需要由测量设备给出量值的测量设备。4.2.2、编制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统计表 储运部和车间应根据以上要求配齐本部门所需测量设备,并列出清单,注明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配备位置等。计量室应

16、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情况编制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统计表。4.2.3、编织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和物资管理系统图 计量室应根据4.2.1要求及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和物资管理系统图。4.2.4、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 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测量设备的实配数于应配数的百分比。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配备状况。其计算公式如下:P实1 + P实2 P(综)= 100 P应1 + P应2P应2= P应2A+ P应2B P实2= P实2A+ P实2B式中:P应1-物料进出厂计量应配测量设备P实1-物料进出厂计量实配测量设备P应2A-公司对车间(分厂

17、)定额发料应配备设备P应2B-车间对生产班组定额发料应配备测量设备P实2A-公司对车间定额发料实配测量设备P实2B-车间对生产班组定额发料实配测量设备物管部、电仪部应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的综合配备率,各车间应掌握本部门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经营管理测量设备率要求达到95以上。4.3、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的配备,应满足以下要求:4.3.1、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计量的范围a、 外购物料检测测量设备-包括产品原材料、外协件进厂质量验收所用的测量设备。b、 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及检验用的测量设备是指零部件工艺过程控制过程中,操作工人自检,检验人员工序间检验(首件检验)所用的测量设备和在生产工艺参数

18、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的测量设备。c、 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设备-是指对终端产品(成品)质量的主要参数检测所用的测量设备。d、 生产安全和环境监测测量设备-是指对影响生产安全及工作环境等监测所用的测量设备。4.3.2、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准确度。 按工艺文件及产品质量检验规范要求进行配备。4.3.3、各生产车间、生产部(设备检测部分的计量)、电仪部应根据工艺文件及产品质量检验统计出本部门所有检测参数,编制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计量室应根据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编制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4.3.4、编制工艺产品质量管理计量网络和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计量

19、室根据4.3.3编制出企业主要零部件,特殊工艺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网络图和计量参数及测量设备选择分析明细表。4.3.5、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的计算A、综合配备率计算公式 P实1 P实2 P实3 P实4 P综 100% P应1 P应2 P应3 P应4B、 生产工艺过程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 P实2 P工艺 100% P应2C、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率计算公式 P实 P质 100% P应P应1为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实1为实配台(件)数;P应2为工艺过程中参数控制及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实2为实配台(件)数;P应3为生产安全与环境检验应配计量

20、器具台(件)数,P实3为实配台(件)数;P应4为产吕质量主要参数检验应配计量器具台(件)数,P实4为实配台(件)数;各车间、生产部应掌握本部门的测量设备配备率,即计算公式B;电仪部应全面掌握,即A、B、C工艺过程控制测量设备配备率要求达到98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设备配备率要求达到95以上。4.4、计量标准的建立企业应根据测量设备配备情况(如配备类、数量)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工作,计量标准的建立的具体实施按计量标准考核要求进行。计量室应编制企业计量标准明细表。5、 相关文件计量体系支持性文件6、 计量记录a、 能源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b、 经营管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c、 工艺及质量管

21、理测量设备配备统计表d、 计量标准明细表e、 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f、 经营管理网络图g、 物资管理网络图 h、(物料)计量参数及计量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e、工艺及产品质量计量网络图j、工艺及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选择分析明细表h、 工艺产品质量管理测量设备配备明细表题目:贮存和管理控制程序编号:QJ205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4 页 共 4 页1、 目的对测量设备的验收、贮存、发放和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管理,以防滥用、误用、损坏,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购和正在使用的包括计量标准和工作用计量仪器、仪表和量具的管理。

22、3、 职责3.1、电仪部负责测量设备的归口监督管理。3.2、计量室负责测量测量设备的检验和验收。3.3、生产部负责测量设备运输过程的管理。3.4、 物管部负责测量设备的贮存、发放管理。3.5、 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4、 工作程序4.1、建立测量设备台帐,编制测量设备明细表计量室 负责建立测量设备台帐,对测量设备应统一编号。各使用部门编制测量设备明细表,以便管理;测量设备明细表内容要求包括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准确度、使用人等。4.2、测量设备A、B、C分类管理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由专人负责建立本部门测量设备分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目清晰。测量设备台

23、帐内容要求包括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测量范围、准确度或分度值,生产厂家、使用部门或使用人等。企业应根据测量设备使用的重要程度和测量频率,把它们分为A、B、C三类。A类价格昂贵、精度高,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如计量标准器具、安全防护用压力表等。B类用于零件加工及检验用测量设备。如万能表、万用表等。C类为精度低或自制的仅作一般指示或测量设备。如钢卷尺、钢板尺等。对以上三种测量设备计量室应建立A、B、C台帐分册。4.3、新增测量设备的配备与采购电仪部在新产品投产前、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变时,对测量工作有新的测量要求时,应确定新增测量设备的名称、量程、准确度等计量特性要求报电仪部,电仪部应结合公司所具备

24、的测量能力作出相应调配。当需要要购置新型测量设备时,电仪部应对其进行经济性论证和适应性分析(主要技术参数),并做好记录。编制测量设备配备计划表、测量设备申请表报技术副总审批后报物管部编制采购计划;由生产部负责购买。采购应执行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控制程序中涉及到的条款。4.4、验收4.4.1、计量室按测量设备使用设备使用设备完好要求和技术性能,新购进的测量设备、试验设备进行验收检定,并填写元器件外购外协件进厂质量意见书。4.4.2、经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填写在公司物质采购报验单内,若检测合格,通知采购人员凭元器件、外购件、外协件进厂质量意见书办理入库手续;若不合格,通知采购人员办理退货。4.5、贮存

25、和发放4.5.1、测量设备在贮存期间,一般应放在货架上,保存在包装盒内;应做到防潮、防锈、防振。测量设备入库后不得长期搁置,仓库保管员应对照购置计划,尽快通知使用部门领取。4.5.2、使用部门领取测量设备后必须到计量室进行编号、登记。计量室负责填写测量设备登记帐。未经计量室 编号、登记及没有检定合格证的测量设备一律不得在工作现场使用,一经发现,计量室有权予以没收。4.6、使用与维护4.6.1、电仪部组织编写各种在用测量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作为本程序支持性文件。4.6.2、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和计量特性。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严禁超量程和超测试范围进行的

26、测量,保证测量精度。A级测量设备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使用。4.6.3、不使用无检定合格证和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设备,操作测量设备时,应首先检查该设备是否在确认周期内,必要时使用前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要检查计量确认证上有无限用的范围,若规定有限用的范围,就只能使用限用范围内的计量特性或量程;有环境条件要求的测量设备,在使用时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并要考虑测量设备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对测量值的修正。4.6.4、在检定周期之内,测量设备若偏离标准状态或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调修、检定合格后应继续使用,并对以前检验和试验的结果进行重新评价和记录。4.6.5、非专业计量人员,不准私自拆卸测量设备,对于非

27、正常损坏(如磕、碰、缺落、误操作、私自拆卸等)的测量设备,责任者按损坏价值的50赔偿(详细内容见计量管理制度)。4.6.6、对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使用后的测量设备必须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原有计量特性。4.8、流转计量室、各仪表工段对调离岗位人员使用的测量设备予以收回,做变更记录。4.9、丢失对于丢失的测量设备应及时通知计量室,由计量室按计量管理制度进行注销和其它处置。4.10、报废对于损坏、超过使用年限正常磨损经检定后示值超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实属难以修复的测量设备,由计量室予报废、收回、并填写测量设备报废单。4.11、检定a、 企业在用测量设备(包括计量

28、标准、计量仪器、仪表和器具等)均应经过确认(检定)合格方可在工作现场使用。b、 测量设备的量值应逐级溯源到国家计量标准。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按企业制定的检定周期,编制本部门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日程表,按规定及时送检,以使其计量特性处于持续稳定良好状态。与周期检定管理制度及确认间隔控制程序一并执行。4.12、测量设备的彩色标记或封印 在用设备上应有必要的彩色标记或封印。4.13、测量设备的监视 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监督管理,定期抽查本部门周检情况和使用情况,并做抽查记录,抽查其受检率应达到100、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抽查记录表内容包括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 者和配备位置、外

29、观状况、指示情况,相互作用情况及零位位置情况等。5、 支持性文件5.1、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控制程序5.2、测量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5.3、计量管理制度5.4、标记控制程序5.5、封缄控制程序5.6、溯源性控制程序5.7、确认间隔控制程序6、 记录a、 测量设备台帐b、测量设备明细表c、测量设备计划表或测量设备申请表d、测量设备抽查记录表e、测量设备适应性分析表(主要参数及经济性论证表)题目: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编号:QJ206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1 页 共 1页1、 目的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对测量标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调整和使用,以保障校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效

30、性。2、 选用范围 选用于企业计量标准及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的测量设备、仪器、仪表。3、 职责3.1、校准环境条件的监控工作由计量室负责。3.2、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由操作人员注意调节。4、 工作程序4.1、计量室内不得吸烟,进检定室要换拖鞋。室内采光应有利于测量工作的进行。4.2、计量室内应清洁整齐,仪器设备放置有序,操作方便。用完后应加盖防尘罩。4.3、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强烈震动、远离磁场、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检定室温度要求一般205,湿度75RH.4.4、对于非计量标准的测量设备,应在检测记录上注明检测时的环境条件,若使用时的环境条件超出所规定的要求范围,

31、应按操作规程,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必要时停止操作,调节环境。4.5、若环境条件恶劣应停止测试,待条件满足所规定要求再进行检测。4.6、计量室在上班半小时后,应填写“检定室环境记录表”做每天的温度记录。5、 记录5.1、检定室环境记录表题目:外购产品和外来服务控制程序编号:QJ207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2 页 共 2页1、 目的对外单位提供的对本企业的测量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控制,满足本公司所需的质量水平。2、 适用范围外购测量设备及外来服务的管理活动。3、 管理职责和要求由电仪部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管理,负责能够合格提供产品和服务单位的选择和评审;生

32、产部负责提供生产厂商的有关评价资料;质量副总经理审批合格生产、供应单位评审结论,发布合格外购产品和外部提供服务单位名单。4、 工作程序4.1、外购产品4.1.1、外购产品主要指外购的测量设备及其配套辅的辅助设备软件。4.1.2、提供给本公司测量设备的生产厂家应是国家或行业批准具备生产该设备的生产厂家,供应商应是可靠的商家。电仪部负责对测量设备和生产、供应单位进行选择评审和确定,对有关部门发布评审结果。4.1.3、供应部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计划及发布的评审合格供应单位生产的设备进行采购。采购的测量设备须经计量确认人员的验收。验收主要检验生产、供应单位是否是合格生产、供应单位,产品的合格证明,该设备的

33、检定证明材料,各项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对本公司有确认能力的设备需进行复验,各种项目符合规定要求方可提供交进货验收证明和签印,并登记造册入帐。4.1.4、在合格生产、供应单位名单之外采购的测量设备,要由质量部总经理在采购计划中审批。该产品采购入厂后,除检验上条内容外,应检查有无国家认可的生产证明法定计量机构和计量行政部门对该产品的检定资料。4.1.5、 其它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干预确认人员对检验结论的判定和处置。4.1.6、 对检查和复验中发现有不合格或不符规定的,应进行退货处理。4.2、外来服务管理4.2.1、外来服务主要批外单位提供的对测量设备校准、维修、测试等服务。4.2.2、由

34、电仪部对对为公司提供外来服务的单位进行选择,选择的服务单位应具备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资料的能力,即选择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经计量行业部门认证并授权的单位。4.2.3、由计量室管理人员负责外来服务的实施,进行测量设备的校准、维修、测试。凡在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未经计量行政部门认证并授权外来服务单位进行的服务项目,不得进行批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4.3、电仪部负责保存每次报务校准、维修、测试的报告记录等有关资料。随着公司计量设备的增多和业务的扩大,电仪部应调整增加采购产品和外来服务单位的数 量。5、 记录资料:5.1、外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评审报告5.2、提供合格测量产品单位名单题目:记录和技术档案管

35、理控制程序编号:QJ208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2 页 共 2 页1、 目的为企业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测量结果和测量设备所处状态提供客观证据;为企业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2、 适用范围适用于证明公司计量体系有效运行活动记录。3、 职责3.1、电仪部负责监督各部门的计量记录;3.2、各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计量记录表格,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报电仪部备案;3.3、各部门由专人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4、 工作程序4.1、计量记录的编制4.1.1、各部门的计量记录,由各部门组织编制,经部门领导审批,报电仪部备案。4.1.2、电仪部对计量记录进行编号,并发

36、布计量记录一览表。4.2、计量记录的填写4.2.1、各类计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字体清晰,签署完整。4.2.2、使用的各类计量记录所要求的内容应全部填写,因故不能填写的项目或空格用斜线填充。因填写时发生的笔误,应将错误内容打单杠划去进行更正,由更正者签字或印章并签署时间。4.2.3、计量检测数据严禁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4.3、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集、保存4.3.1、各部门资料管理人员负责对本部门所有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按时期顺序进行装订,以便于检索。4.3.2、计量记录的保管部门按照计量记录一览表中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管,做好存放的防潮、防火、防蛀。4.4、计量记录

37、和技术资料的借阅和复制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借阅和复制,须办理经部门领导批准的借阅、复制手续,填写文件借阅、复制登记表。涉及技术、经营与企业机密的计量记录,外部人员借阅、复制须经质量副总批准。4.5、计量记录的销毁超过保存期的计量记录,经主管批准可进行销毁处理,销毁时由二人在场进行,并在文件销毁登记表中记录。5、 支持性文件5.1、计量原始数据、统计报表、证书标志的管理制度5.2、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使用制度5.3、计量体系文件、批准、发布、控制程序6、 计量记录计量记录一览表题目:计量确认、检定、校准控制程序编号:QJ209批准姜丰伟日期2010年5月10日版本 A更改第 3 页 共 3 页

38、1、目的保证计量确认工作的正确实施及由不同人员操作的 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计量确认包括计量检定和校准。2、职责电仪部负责确认工作的监督管理,计量室工作人员按确认程序进行确认工作;各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履行测量设备的定期送检,人事培训部负责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3、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在用测量设备及计量标准器具的确认工作。4、工作程序4.1、开展计量确认(检定)应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目前企业能够开展计量检定工作的计量标准器有:活塞式压力计、UJ31电子电位差计、ZR25电阻箱、饱和电池。对所建立的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4.1.1、计量标准器(装置)配套设备应齐全、合格。a、计

39、量标准设备配套齐全、符合规定要求,技术状况良好,周期检定应是合格。b、应有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明细表(计量室编制)。4.1.2计量标准器溯源要正确a、根据测量设备准确度等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计量标准,配套设备精度或准确度应与标准相匹配。b、计量标准和配套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稳定度、分度值、测量范围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要求,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的计量检定系统的规定,从低到高,逐级上溯源,相同精度的测量设备不能进行溯源。c、计量室编制企业计量标准量值传递系统图(溯源图)4.2、环境和工作条件符合开展检定的要求。a、温度符合检定规程要求,一般应保持在205。b、湿度符合检定规定要求,一般应保持在

40、75RH以下。C、室内设备布局合理便于操作,保持清洁、无灰尘。d、室内不得吸烟,进检定室要换拖鞋。e、各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加盖防护罩,必要时应涂上防锈油。f、计量室应无强烈震动,远离磁场。g、计量室应在上班半小时,填写每天的温度、湿度记录。4.3、对开展确认(检定)时应具备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的要求。a、在进行确认(检定)工作时,对所用标准、仪器、设备等的操作应按其操作规程或操作说明执行。b、对本企业能够开展检定的测量设备,执行检定时,应以国家公布的现行测量设备检定规程为依据进行检定工作。对一般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应按本企业编制的检验规范执行校准。c、应有计量标准器的建标报告和企业最高标准器

41、的考核合格书。d、计量室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按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使用制度执行,必要时应编制本企业测量检验规范,并报质量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4.4、对计量确认(检定)人员要求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取得与所有从事的计量项目相同的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合格证,方可进行检定工作。4.5、开展计量检定前的准备工作要求a、被检测量设备在正式检定前要先清洗,必要时要去除灰尘、油污,以免音响检定结果。b、计量标准器和被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恒温后方可检定。4.6、对检定工作的复验为提高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检定人员的失误,检定时应有二人进行一检一验,并做检定记录,有检定人员、核验人员的签字。4.7、

42、周期确认(检定)4.7.1、属强检的测量设备(计量标准、安全防护),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要求执行。4.7.2、属非强检的测量设备(计量标准、安全防护),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并参照实际使用情况(准确度要求,使用频率等)由公司计量室确定,质量副经理批准。4.7.3、对准确度要求低的测量设备应进行一次性检定,必要时应进行使用前校验。4.7.4计量室应每月统计测量设备的受检率和周检合格率,受检合格率要求达到100,周检合格率要求达到95以上,若周检合格率低于95如第确认间隔过长而引起,应缩短确认间隔(检定周期)。4.7.5、电仪部应定期组织对确认间隔的执行情况检查和监督,并对测量设备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应记录检查和评定的结果。4.7.6、按规定实施周期检定,对于开展自检的测量设备应有原始检定记录,对于送检的测量设备检定后进行登记,并与测量设备周期检定制度一并执行。4.7.7、计量室应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日程表或溯源(送检)计划表。4.8、对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的要求4.8.1、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充分的详细,以证明所有测量均能溯源,并使用任何测量设备结果都能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复现,当发现异常时,可以靠记录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其记录的信息应包括:a、确认时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b、确认时,计量标准及被检测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编号等c、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4.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