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4090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116 大小:44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九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一、基本思想二、形式化,利息率,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中央银行,总产出,总需求,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IS曲线,(LM曲线),三、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1、IS曲线的建立,I、S,I(i),Y,I(i),S,IS,Y,i,2、IS曲线的特性,IS曲线的表达式:Y=a(A-bi)曲线的特性:横截距:Y=aA 纵截距:i=A/b斜率:Y/i=-ab0 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参数,3、IS曲线:非均衡区,i,A,IS,B,Y,4、IS曲线的移动:自发性支出增加,i,IS,IS(A),Y,四、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利息率的决定,

2、i,S,I,S,I,i,M,L,M,古典理论,凯恩斯理论,2、利息率的变化:货币供给增加对均衡利率的影响,i,M,M,L,M,3、LM曲线的建立,i,M,L,LY,M,i,LM,Y,LM曲线的函数表达为 i=(M/h)+(k/h)Y曲线的特性:横截距:M=kY 纵截距:=(M/h)斜率=i/Y=(k/h)0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参数,i,i1,i0,i,L,Y,LM,Y0 Y1,L1 L2,4、LM曲线:非均衡区,.,i,LM,A,B,Y,5、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增加,i,Y,LM,LM(M),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均衡的机制:数量机制 价格机制 2.均衡点,A,B,C,LM,

3、IS,i,i*,Y*,Y,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章 政策效应,一、主要内容二、研究方法 1、比较静态均衡 2、几何的方法 3、代数的方法,IS0,IS1(G),LM,Y,Y1 Y2,i,i0,挤出效应,二、扩张财政效应1、一般效应,i1,Y0,i,IS,IS(G),LM,Y,P,AD,AD(G),AS,Y,财政政策效应:固定价格模型,通过发债支持财政扩张场合的货币问题:1、满足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机制2、货币流通速度 V例如,P1,M100,L1=50,L2=50,K1/4,所以YAD200,V2(次/年)。利率提高使L2降至40,执行交易职能的货币增至60,所以YAD240,V2.

4、4(次/年)。,扩张财政而利率不提高,是否有挤出效应?商业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万亿 存款5万亿 贷款 4万亿 准备金0.5万亿 存款4.5万亿 贷款 4万亿 准备金0.9万亿 存款4.5万亿 贷款 3.6万亿,2、财政政策效应:陷阱区,i,LM,IS,IS(G),Y,3、财政政策效应:古典区,i,IS,IS(G),LM,Y,Y0,4.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1)乘数提高使效应增加。(2)k提高使效应减少。(3)b提高使效应减少。(4)h提高使效应增加。,三、货币政策效应 1、一般效应,i,LM,LM(M),IS,Y,货币政策效应:固定价格模型,i,IS,LM,LM(M),Y,Y,P,AD

5、,AD(M),AS,2、货币政策效应:陷阱区,i,IS,LM,LM(M),Y,3、货币政策效应:古典区,i,IS,LM,LM(M),Y,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1)乘数提高使效应增加。(2)k提高使效应减少。(3)b提高使效应增加。(4)h提高使效应减少。,ISLM模型政策效应的代数表达:IS:Ya(Abi)LM:i+Y Y*(A=C0+I0+G)Y*()1 G Y*()1 M,四、综合政策效应1、双松政策效应,i,IS,IS(G),LM,LM(M),Y,2、双紧政策效应,i,IS(G),IS,LM(M),LM,Y,3、紧财政 松货币政策效应,i,IS(G),IS,LM,LM(M),Y,4

6、、松财政 紧货币 政策效应,i,IS,IS(G),LM(M),LM,Y,第十一章总供求模型,一、本章的深化二、总需求曲线AD1、有效需求2、物价对总需求的影响(1)凯恩斯效应(2)庇古效应(3)蒙代尔效应,总需求曲线的建立,i,IS,LM,LM(P),Y,P,AD,Y,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AD,ADG or M,Y,P2,P1,Y1 Y2,三、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劳动市场理论 2、总供给曲线的建立,W/P,D,S,S(P),L,P,AS,Y,L1 L0,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AS,AS(技术进步),Y,P0,Y0 Y1,4、总供给曲线的特殊情况,P,AS,Y,极端萧条情况,P,AS,Y

7、,充分就业情况,P0,Y0,四、产量和价格的决定1、一般情况2、极端萧条情况3、充分就业情况五、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 1、极端萧条情况2、一般情况3、充分就业情况,总产出的决定和政策效应:一般情况,P,AD,AD(G or M),AS,Y,P0,P1,Y0 Y1,总产出的决定和政策效应:极端萧条情况,P,AD,AD(G or M),AS,Y,P0,Y0 Y1,总产出的决定和政策效应:充分就业情况,P,AS,AD,AD(G or M),Y,Y0,P0,P1,物价下跌的两种情况,P,AD0,AD1,AS,Y,AD,AS0,AS1,P,Y,P0P1,Y1 Y0,P0P1,Y0 Y1,六、影响财政政策

8、效应的因素(小结)1、MPC2、政策手段3、总额税、比例税因素4、进口因素5、国民收入分配6、时间7、货币支持(k,h,b)8、物价上涨9、公共支出的补偿10、公共支出的效率,七、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小结)1、央行资产子项目的抵销作用2、货币乘数3、货币供给扩张对总需求的影响4、供给状况5、货币流通速度下降6、货币政策目标多重化7、交易货币、预防货币、投机货币的分流8、货币政策效应的方向差异,八、三个模型的联系 1、简单凯恩斯模型 2、ISLM模型 3、总供求模型,AD,AD0CI,ADCIG,Y0 Y1 Y2,Y,i,i1i0,LM,IS0,IS1(G),Y,Y0 Y2,G,i,i0,I

9、S0,IS1,LM0 LM1,AD0,AD1,AS1,AS2,AS3,P,P2P1,P0,Y0 Y1 Y2 Y,Y,第十二章总供求模型(动态),一、基本思想二、形式化三、就业状况对工资的影响 1、本期充分就业 2、本期小于充分就业 3、本期大于充分就业,就业对工资的影响,W,W-1,LW1,LW2,LW3,L,L,四、产出水平对价格的影响 1、本期产出实现充分就业2、本期产出小于充分就业3、本期产出大于充分就业,总产出对价格的影响,P,P-1,AS1,AS2,AS3,Y,Y,AD0,AD1,AS,AS+1,AS+2,P,P0,Y0,Y2,Y,五、动态调整过程 1、总需求膨胀,2、总供给收缩,A

10、D,AS,AS+1,AS+2,Y0,Y1,Y,P,P0,P1,六、政策结论七、比较:1,古典理论:弹性 2,凯恩斯理论:刚性 3,后凯恩斯理论:粘性,第十三章通货膨胀,中国改革前物价上涨情况年份 物价上涨率()1953 3.41955 1.01960 3.11961 16.21965-2.71970-0.21975 0.21976 0.3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改革后中国物价上涨情况1978 0.71979 2.01980 6.01981 2.41982 1.91983 1.51984 2.81985 8.81986 6.01987 7.31988 18.5198

11、9 17.81990 2.11991 2.91992 5.41993 13.21994 21.71995 14.8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一、通货膨胀的形成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P,AD,AD(G or M),AS,Y,P0,P1,Y0,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P,AD,AS(W),AS,Y,P1P0,Y1 Y0,3、统一的解释 MVPY P(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二、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1、原始形态 W/W,u,2、新古典综合派,u,u,u1,1,3、货币主义的观点,u,u0,LPH,PH0,PH1,PH2,1,2,

12、u1,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u,u,LPH,三、通货膨胀效应1、再分配效应2、生产效应3、资源配置效率4、不稳定效应四、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1、紧缩货币2、紧缩财政3、收入政策,五、货币主义的观点1、货币数量是影响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变量2、通货膨胀的原因3、货币规则 MVPY P若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则,第十四章经济周期,一、含义二、划分1、朱格拉周期:910年。2、基钦周期:3.5年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4、熊彼特周期第一个长周期:17801842,纺织机第二个长周期:18421897,蒸汽机、钢铁业第三个长周期:1897电力、化工、汽车5、库兹涅茨周期:1520年,三、凯恩斯以前的

13、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2、投资过度理论 3、消费不足论 4、心理因素 5、创新理论,四、卡尔多的经济周期理论投资和储蓄的动态关系 1、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1)线性曲线的不合理(2)非线性投资曲线(3)非线性储蓄曲线(4)资本存量对曲线的影响,I,S,Y*,Y,I S,稳定均衡,S,I,I S,Y,Y*,不稳定均衡,非线性曲线,I,I,Y,S,S,Y,2、产出的均衡(1)均衡的条件2)稳定均衡(3)不稳定均衡,I,S,I S,Y,Y1,Y2,Y3,3、对经济周期的解释,(1)从繁荣到萧条,I,S,Y0,Y,S、I,B,C,A,繁荣情况,I,S,CB,A,Y1 Y0,Y,S,I,繁荣走向萧

14、条,(2)从萧条到繁荣,Y0,Y,I,S,I S,萧条情况,Y1,Y2,I,S,I S,Y,萧条 繁荣,五、乘数加速模型1、哈罗德模型(1)乘数:Y=(1/1-c)I(2)加速:I=aY(3)经济波动的原因 从繁荣到危机 从萧条到复苏(4)贡献(5)不足 a、加速原理起作用的条件 b、MPC的稳定性 c、忽视了时滞,2、萨缪尔森模型(1)模型:Yt=Ct+It+Gt Ct=cYt-1 It=a(Ct-Ct-1)Yt=cYt-1+ac(Yt-1-Yt-2)+Gt(2)思想:a、乘数和加速数不变 b、波动的形态 c、经济周期是经济体系内在机制作用的结果,Y,t,波动上限,均衡增长,波动下限,自发投

15、资增长,a,b,c,d,e,f,3、希克斯对 经济周期的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情况周期 时期 持续年数 高峰 低谷 波幅1 19531957 5年 18.7%6.1%12.6%2 19581962 5 32.7%-33.5%66.2%3 19631968 6 19.0%-9.9%28.9%4 19691972 4 25.3 4.4 20.95 19731976 4 11.5%1.4%10.1%6 19771981 5 13.1%4.6%8.5%7 19821987 6 16.5%9.1%7.4%张风波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不稳定系数=N为样本数,X为年增长率,Y为

16、X的平均值19531985各国的不稳定系数中国:0.1175 苏联:0.0293 美国:0.0271 日本:0.0420 西德:0.0342 法国:0.0229 英国:0.0230张风波,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中国周期的政治背景周期 周期的始年 中共重要会议 开幕时间2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1958、5、4 1969 九大 1969、4、5 1973 十大 1973、8、6 1977 十一大 1977、8、7 1982 十二大 1982、9、张风波,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1、人均实际

17、产出增长率大体不变。2、不同国家人均产出增长率有很大不同。3、人均资本增长率大体不变。4、资本产出比率相当稳定。5、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分配比例高度稳定。6、资本收入比例越高,则投资率越高。,二、哈罗德多马模型 1、固定系数的生产函数 2、投资的二重效应:(1)需求效应 Y=(1/s)I(2)供给效应 Y=(1/a)I,3、有保证的增长率(1)含义(2)有保证的投资增长率(1/s)I=(1/a)I I/I=s/a(3)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假定储蓄率不变(S/Y=S/Y),各年生产均衡(I=S,I=S),则 I/Y=I/Y 就是 g=Y/Y=I/I=s/a=s,4、经济增长的一致性条件(1)自然

18、增长率(2)经济增长的一致性条件:s/a=n 若s/an,则资本过剩;若s/an,则劳动过剩。,5、“刀刃”增长 6、政策结论7、贡献与局限,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思想 2、基本假设 3、资本效率曲线 Y/K=F(L/K)资本增长率曲线K/K=s/a=f(L/K),Y/K,Y/K=,K/K=s,L/L=n,b1,b*,b2,L/K,4、新古典增长模型:实现一致性条件的机制,5、技术进步因素(1)有效劳动(2)有效劳动增长率(3)一致性条件为:(s/a)=n+(4)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6、增长率的经验测度Y=F(K,L)Y/Y=EK(K/K)+EL(L/L)根据美国70年代的数字,方

19、程右边=0.253.5%+0.751.5%=2%而经济增长的实际值为3.5%各种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下: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为0.25 劳动增长的贡献率为0.32 技术进步的贡献为0.43,二、新剑桥模型1、基本思想2、社会储蓄率假设A为高收入者,其储蓄率较高;B为低收入者,其储蓄率较低。则社会储蓄率 APS=S/Y=YA(SA/YA)+YB(SB/YB)/Y=(YA/Y)(SA/YA)+(YB/Y)(SB/YB)APSAAPSB YA/YAPS YB/YAPS 3、收入再分配政策,我国的经济增长及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9531978 19531960 19611978(调整后)GDP增

20、长率 4.30%6.63%3.31%资本 2.55(59%)2.90(44%)2.40(72%)劳动 1.92(44%)1.42(21%)2.16(65%)要素贡献合计 4.47(104%)4.32(65%)4.56(138%)生产率贡献合计-0.17(-4%)2.31(35%)-1.25(-38%)(生产率贡献包括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其他)王小鲁,经济研究,2000,7,我国经济增长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续)19791999 19791990 19911999(调整后)GDP增长率 8.30%8.50%8.10%资本增长 5.10(61%)4.85(57%)5.45(67%)劳动增长 1

21、.74(21%)2.31(27%)0.88(11%)要素贡献合计 6.84(82%)7.16(84%)6.33(78%)生产率贡献合计 1.46(18%)1.34(16%)1.77(22%)(王小鲁,经济研究,2000,7。),中国经济增长及各种投入的贡献时期 经济增长率 资本贡献 劳动贡献 技术进步贡献19531997 7.7 57.8 18.8 23.419531978 6.1 73.8 23.7 2.519791997 9.8 45.4 14.8 37.819791990 9.0 44.4 19.4 37.219911997 11.2 46.4 10.3 43.319911995 12.

22、0 48.8 12.0 39.219961997 9.2 39.1 4.3 56.5 沈坤荣,中国经济增长论,人民出版社,2001。,我国GDP总量及人均量与美国的绝对差距(以2001年的GDP为起点,假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变)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假设4中国年均增长率 9 8 5 3美国年均增长率 3 2 1 1GDP总量绝对差距继续拉大年数 20 14 15 55绝对差距为零所需年数 39 39 56 111 GDP人均量绝对差距继续拉大年数 46 40 54 132绝对差距为零所需年数 65 65 95 188傅红春,中美GDP增长率增长量比较分析:19802080,中华外国经济学说

23、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11。,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一、主要内容二、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含义 2、国际收支项目 3、国际收支状况 4、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必要性,三、汇率 1、含义 2、两种表示方法:(1)直接标价(2)间接标价 3、汇率制度(1)浮动汇率(2)固定汇率,四、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 1、净国际收支=收入-支出=(出口+资本流入)-(进口+资本流出)=(出口-进口)-(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净出口-资本净流出=(X-M)-K 2、影响净出口的因素3、影响资本流动的因素4、国际收支平衡,i,BP,Y,顺差,逆差,5、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i,Y,BP,BP(P,),BP(

24、P,),6、BP曲线的移动,i3,i2,i1,Y0,7、BP曲线 与LM曲线 的差异,i,Y,BP,LM,IS,IS(),BP(),五、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 1、浮动汇率的机制(1)对顺差的调节,LM,IS,IS(),BP(),BP,Y,i,(2)对逆差的调节,2、固定汇率情况(1)对顺差的调节(对比94年中国的情况),i,IS(P),IS,BP,BP(P),LM,LM(M),Y,(2)固定汇率情况下 对逆差的调节,IS,IS(P),BP,BP(P),LM,LM(M),Y,i,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1、内部均衡2、外部均衡3、宏观经济政策的兼顾性,1、逆差的过热经济(94年的美国经济,

25、LM,LM(M),BP,BP(P),Y,i,紧缩货币效应:兼顾,LM,BP,BP(,IS,IS(),Y,i,贬值效应:不兼顾,IS,2、逆差的萧条经济(美国95年3、4月,IS,LM,LM(M),BP,BP(P),Y,i,扩张货币效应:不兼顾,IS,IS(),LM,BP,BP(),Y,i,贬值效应:兼顾,3、顺差的过热经济(95年4月前,日本),LM,LM(M),BP,BP(P,IS,Y,i,紧缩货币效应:不兼顾,IS,IS(),BP,BP(,LM,Y,i,日元升值效应:兼顾,4、顺差的萧条经济(95年4月后,日本),IS,BP,BP(P,LM,LM(M),Y,i,扩张货币效应:兼顾,LM,I

26、S(),IS,BP,BP(),Y,i,日元升值效应:不兼顾,几个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2、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需求管理政策是否有效?,总复习,简单凯恩斯模型 ISLM模型 ASAD模型 经济行为 绝对收入假说 投资函数 劳动需求 货币需求 劳动供给 货币供给 总需求 总供给市场均衡 总产出 总产出(总需求)总产出(总需求)利率 价格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的 财政政策和 需求管理政策 产出效应 货币政策的 的产出效应和(需求效应)产出(需求)价格效应 效应,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1、绝对收入假说2、流动陷阱和极端萧条3、LM曲线古典区和充分就业4、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