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6078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acroEconomics,1,财经学院 施晓丽 Email:,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2,教材及学习要求,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占30%:考勤 作业 课堂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MacroEconomics,3,主要参考书目:,(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2)黄亚钧、袁志刚.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3)曼昆(美).经济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4)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

2、题指南(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三版(5)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习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6)张云峰.宏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MacroEconomics,4,第一章 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方法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MacroEconomics,5,(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亚当斯密(17231790),被称为“经济学之父”,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即著名的国富论。“看不见的手”市场的价格机制。亚当斯密

3、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让经济自由发展,让价格机制自发地起作用。每个人都会自动按照价格机制、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样经济就会发展了。,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MacroEconomics,6,(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也即著名的通论,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可以加大赤

4、字,发行公债,把经济刺激起来,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政府要去刺激需求、拉动经济,靠看得见的手,靠国家干预来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MacroEconomics,7,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冲击:,(1)产品市场:凯恩斯用“有效需求”原理驳“萨伊定律”注:“有效需求”原理:指在技术资源与生产要素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2)货币市场:凯恩斯建立现代货币论用利率把实际经济与货币经济联系起来,认为货币需求不仅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利率水平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仅

5、影响价格水平,而且通过改变利率水平影响投资,并进一步影响收入和就业量。(3)劳动力市场: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不足,非自愿失业因此产生,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即凯恩斯的就业论。,*,MacroEconomics,8,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油价、物价持续上涨,政府再继续刺激经济时,经济并没有实质增长,只是物价在往上涨,出现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现象,人称“滞胀”。米尔顿弗里德曼作为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经济发展多少,货币就增长多少,只要控制住货币供给量,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为代表。供给学派

6、,以拉弗、费尔德斯坦和万尼斯基为代表。新自由主义学派,以哈耶克为代表。,*,MacroEconomics,9,(三)发展阶段回顾,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末)(1)新古典综合派: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理论观点是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法,政策主张是强调国家干预又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虽受多方批评,但仍占统治地位。(2)新剑桥学派:理论观点是强调凯恩斯的分配论,分析方法是历史分析法,政策主张是提出改善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政策目标与措施,但涉及利益问题,会招致大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反对,是一

7、种空想。3、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MacroEconomics,10,二、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进行的,讨论的中心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从社会再生产理论向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主要涉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短缺与过剩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安全问题等。,*,MacroEconomics,11,三、宏观经济

8、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二)主要内容(三)研究方法,*,MacroEconomics,12,(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MacroEconomics,13,联系:,1、二者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说明

9、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实现。2、二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3、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MacroEconomics,14,(二)主要内容,1、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章)。2、介绍宏观经济分析的三大模型(重点):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三章),IS-LM模型(第四章),AD-AS模型(第六章)。3、介绍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运用以上三大模型):宏观经济政策与理论(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第八章)。,*,MacroEconomics,15,(三)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法;短期、长期;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边际分析方

10、法等1、均衡与非均衡2、流量(flow)和存量(stock)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流量则只能是按一定的时期测算出来的量。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入存量。短期,可变生产要素或投入发生变动;长期,包括不变生产要素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或投入均可以发生变动。3、事前(ex-ante)和事后(ex-post)“事前”分析,是着眼某一时期开始时,根据预测和估算而计划的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量。“事后”分析,是根据实际的记录来反映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变动状况。,*,MacroEconomics,16,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了解大的经济环境,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意义,(一)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 一般公民、企业家、政治家都必须学习。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说:“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我们相信,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明白世界上的许多事,并知道许多结论,如果运用恰当,它可以使世界更美好。”,*,MacroEconomics,17,(二)学习方法1、记忆主要原理2、多做习题3、关注时事,*,MacroEconomics,18,导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冲击?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