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血清降钙素原(pr。CaICitOnin,PCT)是反映细菌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一直以来,血清PCT被用作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1首次批准勃拉姆斯(BRAHMS)血清PCT0.25g1.阈值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I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1.RTI)抗菌药物指导。PCT在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特别是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成人1.RTI分级管理,儿童感染性疾病
2、等领域形成了多个专家共识2-4o虽然临床上血清PCT已在儿童1.RTI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缺乏统一指导原则。为使血清PCT更为合理、科学的应用于儿童1.RTI管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组织儿童重症、急诊、呼吸、感染等多个领域专家,共同完成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就血清PCT在儿童1.RTI病原鉴别诊断、抗菌药物管理、严重程度评估和疾病分流管理的应用及血清PCT正确解读等多个主题,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结合儿科临床实践,遴选出与儿童1.RTI管理密切相关的14个临床问题,通过德尔菲法投票5,多次会议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本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儿科临床医师,共识的目标人群为疑似或明
3、确诊断为1.RTI的儿童。1方法1.1 共识专家组及撰写组组成与职责共识专家组由儿童重症、急诊、呼吸、感染等21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临床问题遴选、共识意见修订、投票达成共识。共识撰写组由12名临床研究人员组成,包括3名专业型博士及9名主任/副主任医师。其主要职责是:(1)调研临床问题;(2)文献复习;(3)起草推荐意见共识表;(4)记录专家共识制订过程;协调共识制订的各种工作。1.2 共识制订方法1.2.1 确定临床问题撰写组通过文献复习初步提出临床问题,专家组成员通过评分,优选、增减相关临床问题。撰写组根据专家投票和反馈意见,最终遴选出14个临床问题。122初拟共识意见撰写组通过文献复习和专
4、家咨询,形成推荐意见,制订共识表。本共识非基于系统评价的循证指南,故不作证据质量分级。1.23达成共识方法文献检索范围包括:PUbMed、Med1.ine.中文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日期从1994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德尔菲投票方法,充分采纳专家意见,最后形成推荐意见和推荐等级。专家组进行投票并征求意见;同意率90%为强推荐,75%90%之间为弱推荐,75%不形成推荐。2血清PCT在儿童1.RTI病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2.1 如何根据血清PCT水平进行儿童细菌性1.RTI诊断和病原鉴别?推荐意见1:血清PCT低水平(0.25g1.)时呼吸道感染
5、常见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1.RTI几率极小,可早期辅助排除,有助于儿童1.RTI细菌性与病毒性病原的鉴别。(强推荐)推荐依据:健康人群中,血清PCT水平0.1g1.o在伴有全身表现的严重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迅速升高,甚至可达100g1.以上6o1.RTI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呼吸道病毒、常见呼吸道感染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典型病原(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其血清PCT水平明显不同。Nascimento-Carva1.ho等对15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
6、umonia,CAP)住院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菌血症肺炎患者血清PCT中位值为4.22g1.;非菌血症细菌性肺炎血清PCT中位值为1.47g1.;非典型病原性肺炎PCT中位值为0.18g1.;而病毒性肺炎PCT中位值为0.65g1.7o血清PCT可用于儿童细菌性1.RTI的早期识别。美国St。Ckmann等8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病原学研究,共纳入532例影像学证实的儿童CAP,结果显示血清PCT0.25g1.有助于儿童CAP常见细菌感染的早期排除,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CAP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predictiveva1.ue,NPV)高达96%也
7、有助于识别无需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当PCT0.1g1.,敏感性增至100%,特异性降至20%,NPV为100%。另一项针对儿童CAP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发现,5岁患儿中,肺炎链球菌肺炎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肺炎链球菌感染(2g1.vs.0.5g1.),血清PCT0.25g1.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NPV为93%,有助于识别抗菌药物治疗不能受益的CAP患儿9。瑞士Annick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显示,血清PCT1.5g1.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的敏感性为94.4%z特异性为53%血清PCT升高是肺炎链球菌CAP的敏感预测因子,但血清PCT阈值设定为21.5g1.特异性不高,使用低位阈值排除细菌
8、性肺炎准确性更高,当血清PCT阈值为0.5g1.时,细菌性肺炎的NPV为93%10o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管理优化临床使用国际专家共识建议,即使在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非ICU患者,血清PCT0.25g1.时细菌感染的概率也较低1.1.o血清PCT有助于儿童1.RTI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鉴别。病毒感染时,血清PCT水平一般不升高或仅轻微上升。一项针对成人C0VID-19新冠肺炎的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93%的新冠肺炎非重症患者入院时血清PCT均0.25g1.12o2009年新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成人研究显示,94%经核酸检测确诊的H1.N1.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低于0.25g1.,在流感流行
9、期间,因血清PCT检测方便快捷,血清PCT0.5g1.的患儿占38.3%,其中50%的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清PCT水平0.5g1.14o血清PCT可用于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早期发现。一项针对5岁以下儿童H1.N1.流感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血清PCT监测有利于儿童H1.N1.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单纯H1.N1.感染患儿比较,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明显升高Q.46g1.vs.0.21g1.)15oPCT还有助于识别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1.virus,RSV)肺炎合并细菌感染,在70例儿童重症RSVBJ1.的研究中,血清PCT对单纯RSV
10、感染和RSV合并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儿童具有中高等级的鉴别效能,血清PCT阈值为2.25g1.时,其敏感性55%,特异性92%,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va1.ue,PPV)55%,NPV92%16o血清PCT在鉴别儿童重症病毒性1.RTI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方面同样具有临床价值。John等1刀在75名5岁以下,因病毒性1.RTI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的患儿中,将血清PCT阈值浓度分别设为0.9、1.I.4、2(g1.)r以用来鉴别病毒性1.RTI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发现诊断最有效的血清PCT浓度为1.4g1.r敏感
11、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46%、83%、68%、76%o血清PCT有助于辅助儿童肺炎支原体CAP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是儿童较为常见的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研究发现血清PCT0.25g1.有助于辅助儿童肺炎支原体CAP的诊断。瑞士一项儿童CAP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CAP患者,血清PCT水平通常低于0.25g1.o血清PCT10mg/1.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中PCTxSAA和CRP阳性率分别为83%、72%和62%;PCT、SAA和CRP三者联合的细菌感染诊断阳性率可高达89%22血清PeT联合肾上腺髓质素前体(mid-regiOna1.pro-adrenomedu1.1.in
12、,MR-proADM)可以早期评估脓毒症和局部感染,且有利于儿童重症1.RTI的预后评估。临床上MR-proADM更多的用于评估脓毒症和预后判断,也有应用血清PCT和MR-proADM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研究。Ange1.etti等23观察182例细菌感染患者在入院时、入院1224h和抗菌药物治疗的第3或第5天血清PCT和MR-proADM的水平。结果显示血清PCT0.1g1.联合MR-proADM0.8nmo1./1.可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率,并有助于评估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一项瑞士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24,血清PCT指导下的1.RTI抗菌药物治疗中JCU入住率与MR-proADM水平逐日升高相
13、关,由于MR-ProADM下降缓慢,在指导抗菌药物停用方面,PCT的决策价值更为明确,观察二者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儿童重度1.RTI的预后。3血清PCT在儿童1.RTI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是否可根据血清PCT阈值指导儿童1.RTI抗菌药物启动、调整及停用?推荐意见4:PCT可用于指导儿童1.RTI抗菌药物启动、调整和停用,有助于减少不必要抗菌药物使用、缩短抗菌药物疗程和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弱推荐)推荐依据:2017年FDA批准使用血清PCT指导1.RTI抗菌药物治疗决策的制定1.o尽管相关循证证据大部分来自于成人,但也有基于血清PCT指导儿童1.RTI抗菌药物方案制定的临床研究报道,具有
14、参考指导意义。血清PCT指导儿童细菌性1.RTI抗菌药物治疗可缩短用药疗程。Baer等25的多中心proPAED研究显示,血清PCT指导抗感染策略、缩短抗菌药物疗程;意大ESPOSit。等26对319例肺炎患儿,采用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入组患儿被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和循证治疗组:PCT指导治疗组在入院后PCT0.25g1.时启动抗菌药物治疗;循证治疗组依据意大利儿科学会CAP管理指南实施抗菌药物治疗方案27,结果显示,PCT指导治疗组抗菌药物疗程短于循证治疗组。血清PCT可减少儿童1.RTI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及抗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Russkanen等28报道儿童CAP病毒感染占
15、85%o美国儿科传染病学会和美国传染病学会、英国胸科学会均指出:抗菌药物治疗不能使所有CAP儿童获益29-30。临床表现、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判断CAP致病病原体31,由此可导致临床过度使用抗菌药物。A1.ejandre等32报道,血清PCT指导1岁以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当血清PCT1g1.时启动抗菌药物治疗,当PCT1g1.或下降幅度PCT峰值的50%应在未来35d内停用抗菌药物。采用血清PCT指导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此外,上述Esposito等26研究中,血清PCT指导治疗组较循证治疗组抗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给药期间
16、或者给药后5d内发生疼痛、呕吐、腹泻、皮疹)显著减少。采用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管理策略后,抗菌药物处方率下降、停用抗菌药物决策增多、抗菌药物疗程缩短。针对儿童1.RTI,基于血清PCT阈值启动抗菌药物建议:PCT0.1g1.,强烈建议不使用抗菌药物;PCT0.25g1.,建议不使用抗菌药物;PCT0.25g1.,建议抗菌药物治疗;PCT0.5g1.,强烈建议抗菌药物治疗8,25-26,33-34。重症患儿PCT持续0.5g1.时,推荐延长抗菌药物疗程或升级35。基于PCT阈值停用抗菌药物建议:针对低细菌感染风险患儿,停用抗菌药物PCT阈值为0.1g1.;针对极低细菌感染风险患儿,停用抗菌药物
17、PCT阈值为0.25g1.25-26.4动态监测血清PCT在儿童1.RTI的临床应用4.1 动态监测血清PCT在儿童1.RTI临床价值如何?推荐意见5:推荐在儿童1.RTI中动态监测血清PCTf有助于及时启动抗菌药物治疗、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指导及时停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强推荐)推荐依据血清PCT在细菌感染后24h升高,24-48h达到峰值,半衰期约24-35h36-37o连续动态监测PCT在儿童1.RTI中,有助于及时启动抗菌药物治疗。在Esposito等26的研究中血清PCT指导治疗组启动抗菌药物治疗的阈值为入院时PCT0.25g1.o如入院时PCT1.4g1.可用于评估病毒
18、性1.RTI是否合并细菌感染,44%的病例根据24h内的第二次PCT结果选择了正确的治疗策略:在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较低的患儿中停止或不启动抗菌药物,而水平较高的患儿继续使用抗菌药物,高水平PCT患儿最终被证实存在细菌感染。Kotu1.a等7指出:在连续监测血清PCT时,如果PCT1.4g1.有利于确认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反之,PCT始终0.5g1.与影像学肺炎显著相关45。儿童CAP荟萃分析显示:PeT、CRP、I1.-6、中性粒细胞计数在重度CAP中显著升高,PCT水平可预测儿童CAP严重程度46o早期血清PCT检测有助于预测儿童1.RTI严重程度和预后。当PCT在0.52.0
19、g1.时考虑细菌感染可能;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1.-acquiredpneumonia,HAP)患儿中PCT2g1.提示细菌感染4刀,且病情较为严重。当PCT在210g1.,可能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且存在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1.tip1.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风险;如PCT持续高值4d,要求考虑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PCT10g1.,常合并MODS,存在高死亡风险。Aygun等48回顾性研究显示:初始血清PCT与接受机械通气、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发生急性肾损伤QcutekidneyinjuryAKI),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血制品输注、
20、P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初始血清PCT可用于预测PICU患儿严重程度和预后。F1.orin等44在CAP的研究中还发现,血清PCT对需要胸腔引流的脓胸(AUC083)和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AUC078)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因此,早期血清PCT可预测儿童细菌性1.RTI严重程度和预后。而在病毒性1.RTI,血清PCT不作为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5.2 是否可根据血清PCT的水平进行1.RT1.门急诊分流?推荐意见8: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指标,采用血清PCT0.25g/1.可辅助早期识别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及住院的患儿,有助于门急诊分流。(弱推荐)推荐依据:因CAP住
21、院的儿童患者中,血清PCT水平越低其存在常见细菌感染的风险越小。Stockmann等8研究中,血清PCT0.25g/1.对常见细菌感染有较高的NPV(96%),且在120名血清PCT0.1g1.的患儿中,没有检测到常见细菌。针对CAP患儿的研究发现,住院患者的血清PCT高于门诊患者(中位数17.81g1.vs.0.72g/1.)43oHAP47研究中,HAP患者血清PCT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的血清PCT(1.57g1.vs.0.1g1.)o且PCT是评估CAP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可用于识别需要住院的CAPBJ1.因此,在门诊即测PCTf以PCT0.25g1.为阈值可以排除常见细菌感染,结合临床表现
22、和影像学有助于识别患者是否需要住院,利于门急诊患者分流。健康儿童及不同细菌感染状态下PCT水平参考表12。5.3 不同严重程度1.RTI是否采用不同的血清PCT阈值进行管理?推荐意见9:推荐将血清PCT引入1.RTI管理流程,根据不同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血清PCT阈值指导1.RT1.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强推荐)推荐依据:Rossin等34采用血清PCT0.25g1.结合CRP100mg/1.为阈值的CAP临床路径用于抗菌药物管理,使广谱抗菌药物暴露显著减少,证明血清PCT结合CAP临床路径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工具。Andres等49应用PCT0.5g1.和CRP20mg/1.为阈值也得到一致
23、结论:在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非重症患儿中,可暂时不启动抗菌药物。Wrotek等50研究显示,在普通病房,采用PCT0.4g/1.的阈值有利于流感患儿抗菌药物管理。6血清PCT的正确解读6.1 新生儿细菌感染是否可以参考儿童血清PCT阈值?推荐意见10:血清PCT是早期诊断和监测新生儿感染的有用指标。由于PCT在生后早期出现生理性升高,故生后72h内应参考相应日龄的PCT范围,72h后可以参考儿童PCT阈值。(强推荐)推荐依据:目前血清PCT在新生儿1.RTI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难以形成明确共识。而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ear1.y-onsetsepsis,EoS)和晚
24、发型脓毒症(Iate-OnSetsepsis,1.OS)的诊断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新生儿EOS的诊断需考虑其出生早期PCT生理性升高的特点。生后72h内的PCT水平与日龄密切相关,生后PCT即出现生理性升高(详见图2),24h达到峰值(平均1.52.5g1.,范围0.120.0g1.),此后逐渐下降,72h后接近儿童水平(18h、产前或产时用药等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PCT水平升高53o血清PCT在新生儿1.OS的早期诊断及抗菌药物停药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1.OS不受血清PCT生后72h内生理性升高的影响,PCT用于诊断1.O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EOS54-55oKuru1
25、.等56肯定了血清PCT在识别新生儿1.OS方面的价值,并提出PCT升高幅度与1.OS严重程度及患儿死亡风险之间显著相关。有研究表明可以将血清PCT作为诊断1.OS的有效指标55,57。到目前为止,虽然关于PCT与新生儿脓毒症的研究尚不充分,鉴于出生72h后的新生儿晚发型细菌感染与儿童感染情况相近,因此本共识推荐: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时,应充分考虑新生儿的日龄并参考PCT生后72h内的生理性参考值范围;而当PCT恢复至正常水平(72h后),即可参考儿童的PCT阈值俵1.)o6.2 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清PCT变化水平是否与足月儿一致?推荐意见11:早产儿生后早期(72h内)的血清PCT水平同足月儿
26、一样具有生理性升高的特点,但其与胎龄及日龄相关的参考值范围尚存在争议,在解读血清PCT值时应考虑早产儿的胎龄、日龄、临床合并症等因素。(强推荐)推荐依据:健康早产儿的血清PCT水平同健康足月儿一样会在生后早期出现生理性升高,但其升高的幅度、峰值大小及峰值出现时间等尚不明确。Chisea等58在对比健康早产儿与足月儿血清PCT的数值曲线发现:早产儿PeT平均浓度峰值高于足月儿,其数值变化与足月J1.相比出现更早、变化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同时,Chisea首次提出胎龄与PCT呈负相关,早产儿PCT的大致变化趋势58-61为: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与晚期早产儿(胎龄在3436周)不同;从出生至
27、生后5d,早期早产儿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但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Wang等60也肯定了胎龄与PCT水平的负相关性,认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采用PCT诊断EOS可采用共同的参考标准,而早期早产儿需单独考虑。但也有研究持不同观点,如Turner等62纳入283个血清PCT值(来自健康早产儿)绘制的PCT参考曲线显示:PCT浓度随胎龄增加而降低,其峰值在生后28h出现并低于足月儿。1.iu等63表示早产儿的血清PCT峰值出现时间晚于足月儿,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血清PCT浓度在生后36h内保持在较低水平,随后才会逐渐增加。Naramura等64则否认了胎龄与
28、PCT之间的相关性。总之,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清PCT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PCT水平与胎龄及日龄的参考值范围目前仍存在争议。因此,未来需更多研究深入阐明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完善PCT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6.3 除外细菌性感染,是否存在其他导致血清PCT升高的临床因素?推荐意见12:PCT值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是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清PCT升高。血清PCT值须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判读方有意义,不能单纯以PCT结果判断感染情况;需考虑到PCT结果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性;动态观察PCT的变化比单次的检测值更有价值。(强推荐)推荐依据:除外感染因素,血清PCT
29、增高亦可见于以下临床情况:Q)某些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尤其是对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无应答者65-67o(2)外科手术68-71、烧伤72、创伤73、肝衰竭74-75、对乙酰氨基酚中毒76、急性重型胰腺炎77、器官移植78-79等所致的大量炎症因子释放也可导致PCT升高。一些慢性肾病,当PCT清除能力下降时也会出现PCT水平增高,而透析后PCT则显著下降80o(4)PCT可由一些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如甲状腺髓样癌可导致PCT升高81o(5)近期接种疫苗,会使PCT增高,但程度低于严重细菌感染者82。因此,对于存在上述临床干扰因素时,解读PCT结果需要谨慎,动态观察PCT
30、水平变化比单次PCT值更有价值。6.4 血清PCT值不升高是否可以除外细菌感染?推荐意见13:血清PCT值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性感染;局部细菌感染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营养不良等发生细菌感染时,PCT值可以不升高,需要动态观察PCT水平变化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强推荐)推荐依据:即使有细菌感染,但血清PCT水平不升高的临床情况包括:Q)局部细菌感染通常不会诱导PCT的产生,如扁桃体炎、轻度软组织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脓肿等,因此PCT不能用于局部感染的诊断2z83o(2)当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时,PCT诱导受到抑制,可无明显升高,其峰值通常出现在感染发生24h后,延迟或动态PC
31、T监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84-86o(3)儿童严重营养不良87、I型糖尿病合并乳糜泻88可导致PCT值下降。6.5 影响血清PCT检测准确性的检验相关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14:血清PCT检测目前尚未形成国际公认的参考物质和方法,因此各检测平台需建立自己的溯源体系,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和证据建立自己的参考阈值;PCT检测应确保高灵敏度和足够的精密度并避免超线性测定,以保证有效的临床决策。(强推荐)推荐依据:目前PCT的标本类型为血清或血浆,其离体浓度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少。但PCT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可分为定量、半定量和定性三大类,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83。不同方法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定
32、量检测主要用于医院进行感染诊断、排除相关疾病或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等;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则可用于基层、社区或床边初筛时快速检测。现有的PCT研究和阈值均基于血标本检测,因此不推荐检测其他体液标本。大部分儿童1.RTI感染较为局限,需要采用更低的诊断阈值,因此,血清PCT检测应确保高灵敏度和足够的精密度89;建议临床应用中尽量避免超线性检测以保证临床决策的安全性Ho2019年我国国家药监局首次批准赛默飞公司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PCT检测(KryPtorPCT),灵敏度为0.06g1.,且将PCT0.25g1.作为轻中度下呼吸道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的阈值90o另外,需注意血清PCT结果是否具有溯源性。由于血
33、清PCT检测未实现国际标准化,应采用有溯源体系的检测平台,以确保检测的高灵敏度和精密度以及阈值和结果的适用性3o不同溯源体系的检测方法需要建立各自的参考区间和临床决策阈值。本共识中所提及的研究均基于勃拉姆斯(BRAH-MS)溯源体系,建议PCT检测采用勃拉姆斯溯源体系的检测平台(赛默飞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平台,罗氏的电化学发光平台,生物梅里埃的酶联免疫荧光平台,雅培、奥森多、西门子、索灵、长光华医的化学发光平台)。本共识针对血清PCT在儿童1.RTI应用的14个焦点问题给出推荐意见,为儿童1.RTI的诊治提供帮助,并制定了结合PCT的疾病诊疗流程,方便临床医师使用。在临床实践中,血清PCT可辅助儿童1.RTI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识别,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停药。不同严重程度的感染应该采用不同的血清PCT阈值,同时要注意检测系统在低值区间的准确性及是否具有溯源性,以确保临床能够安全地做出决策。本共识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总体不高,大量文献、数据来自国外,中国儿童1.RTI的数据偏少,后续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证据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