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4787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一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巴里坤县一中小学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本册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识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字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2、阅读教学要练习朗读和默读,多读少讲;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背诵和抄写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引导课外阅读、观察,搜集资料,进行小练笔,把语文向课外扩展延伸。3、口语交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习作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重视习作后的

2、交流、展示和修改。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1、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学习写作,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积极探索、实践“巴里坤县一中情智趣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继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小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2、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教改设想:本册总课时:80节 计划批改作业次数:168次周次时间课时教学内容18.27-8.315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3、鸟的天堂(2课时)

3、29.3-9.75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39.10-9.1455、古诗两首(2课时)6、爬山虎的脚(2课时) 7、蟋蟀的住宅(1课时)49.17-9.2157、蟋蟀的住宅(1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二(2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59.24-9.2859、巨人的花园(2课时)10、幸福是什么(1课时) 11、去年的树(2课时)610.8-10.12512、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三(3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710.15-10.19513、白鹅(2课时) 14、白公鹅(1课时) 15、猫(2课时)810.22-10.26516

4、、母鸡(1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910.29-11.11.25期中考试(2课时) 17、长城(2课时) 18、颐和园(1课时)1011.5-11.9518、颐和园(1课时)19、秦兵马俑(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1111.12-11.16520、古诗两首(2课时)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课时)1211.19-11.235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课时) 23、卡罗纳(1课时)24、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1311.26-11.305单元测验(1课时)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26、那片绿绿的爬

5、山虎(2课时)1412.3-12.7527、乌塔(1课时)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1512.10-12.145单元测验(1课时)29、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 30、电脑住宅(1课时)31、飞向蓝天的恐龙(1课时)1612.17-12.21531、飞向蓝天的恐龙(1课时)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课时)语文园地八(2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课时计划进度表第一单元 单元概要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 “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由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文章组成,每一篇课文都像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

6、的美妙、神奇。观潮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鸟的天堂描写了“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词语盘点”安排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安排的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等知识。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了解祖

7、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27个,会认的有27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积累相关的词语。2、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观的方法。3、“口语交际习作”要先让学生讲清要介绍的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然后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中的情感。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3、运用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

8、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可以按“搜集图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课时安排:10课时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义。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爱国主义感情。重点:看图片,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突破方法

9、:找出文中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复朗读,结合画面感受。难点: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点拨,由浅入深,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学习课文,找出其中描写细致形象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教法与学法:师:点拨教学与朗读教学。生:朗读、讨论、朗读。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录象。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1)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2、解题:观:观看。潮:钱塘江大

10、潮。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4、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正音。(2)交流难读的字及难写的字:“颤”读chn。“昂”左下方没撇。“蒙”中间有一横。(3)交流词义:人声鼎沸、若隐若现、余波、天下奇观、漫天卷地、浩浩荡荡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齐读课文。2、你读懂了什么?谈谈你对江潮的感受。3、师生议后小结:作者描绘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壮观景象。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观潮的时间、地点、人物各指什么?(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地点: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人物:“我们”

11、)3、作者在潮来之前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用笔画出,指名回答。4、除了这些景观外,作者还看到了什么?(人群)5、第2自然段作者观察的顺序是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由近及远)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钱塘江大潮来潮前的景象真是美丽、雄伟,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体会。指导读、范读、自由读第1、2自然段。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2、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潮前美丽、雄伟的景象,那么当大潮到来之时,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第二课时(12)课时目标:1、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2、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2、,预习展示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潮来前美丽、雄伟,潮来之时、潮过之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2、指名读第3、4、5自然段。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谈谈“潮来时”的感受。2、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的?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从这些景象的描写中,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声音从远到近、从小到大,景象由远及近。)2、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气势及感情。(1)师范读,生想象画面。(2)生朗读并体会。3、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潮过之后的景象。)生齐读。四、

13、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背诵第3、4自然段。2、完成练习册。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先总述,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分述。2、小结:作者先确定好观察点,然后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从“声、形”两方面体现,潮由远及近,越来越宽,越来越高;声随潮变,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之前 :横卧 平静 人山人海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越来越大 越来越响 潮水:越来越宽 越来越高潮过之后 :余波汹涌恢复平静反思:2、雅鲁藏布大峡谷(1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

14、读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录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细致朗读,品味词句,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突破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世界第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大峡谷的水、山、生物,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教法与学法:师:读议法。生:自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

15、准备:雅鲁藏布大峡谷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同学们,你们到过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吗?你对青藏高原有哪些了解?请你向大家介绍。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交流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意。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指名读“阅读要求”,并议一议要求。2、师提出具体阅读要求: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被称为 “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4、集体交流。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16、?为什么?2、小组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1)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句。(2)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3)说说你心中的感受。3、集体交流展示。4、讨论理解重点词句。如:水的千姿百态:从固态的江水。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观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试当导游解说,可以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完成练习册。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它的确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千姿百态雅鲁藏布大峡谷 山:神来之笔 景色奇异、壮丽 生物多样性 反思: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7、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重点: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突破方法:图文结合,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将两次看到的景像对比,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难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

18、法。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作者描写大榕树茂密的句子,感受作者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反复朗读描写鸟飞的句子,感受动态描写。教法与学法:师:朗读教学法。生:读文、读句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4)课时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能读通课文。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天堂,本指在某些宗教中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那么鸟的天堂在哪儿呢?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3、区别形近字:烂拦 桨奖 规观 律津 梢悄4、交流词义:纠正、逼近、树梢、颤动、应接不暇二、师生互动,合作

19、探究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2、试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游玩。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第三部分(10-13自然段)讲“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四部分(14自然段)讲“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学生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1)“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出去游玩的?(2)“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如何理解?2、集体交流:这个比喻句把桨在水里划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成乐

20、曲,非常贴切。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我们”对下面的旅程充满了期待,连桨在水里划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也像一支乐曲了,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体会。2、指名分段朗读第一部分。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第二课时(15)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3、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我们”第一次去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2、指名朗读5-9自然段。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思考: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大,美)2、哪些地方

21、说明榕树大?找句子,指名读。3、哪些地方写榕树美呢?找句子读一读,谈体会。(1)“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写大榕树静态的美。指导读。(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并非真的在动,每一片绿叶都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指名读。(3)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个句子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自由读第三四部分(第二次去“鸟的天堂”)2、理解重点句:(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

22、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鸟的天堂”热闹非凡,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是鸟儿栖身的乐园。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生活的美好地方,表达“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部分。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再读第十二十三自然段。2、讨论:这两部分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再读课文。4、背诵喜欢的句段。5、完成练习册。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1、课文展示了“鸟的天堂”那人与自

23、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我们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鸟 的 天 堂 一株大榕树 第一次经过 枝干不计其数 静态 茂盛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第二次经过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动态 有的有的有的反思:4、火烧云(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注意材料积累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24、观察自然的兴趣。重点: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突破方法: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复朗读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段落,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火烧云,了解火烧云的多彩和美妙。难点: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突破方法:从颜色描写和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教法与学法:师:设疑,引导。生:朗读、讨论、解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叫火烧云。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晚饭后的火烧云。2、观看火烧云图片。3、看了火烧云,你有何感受?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5、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5、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正音。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齐读课文,理解内容。2、讨论:(1)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2)课文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3)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3、小组讨论。4、集体交流。(1)课文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2)课文是通过霞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描写霞光的。(3)课文主要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讲的。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再默读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重点从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从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和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的。)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

26、后的颜色的感受怎样?(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你是怎样观察朝霞或晚霞的?有哪些特点?与作者有什么不同?2、谁再来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2、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不仅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要注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板书设计: 4、火烧云颜色 多: 红彤彤 金灿灿 半黄半紫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变化快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形状 多: 像马、像大狗、像几条小狗、像大狮子 变化快 :一会儿

27、过了两三秒 正在 忽然 一转眼 感受: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介绍自己的发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3、完成趣味语文知识。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并把它写下来。注意顺序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提出具体要求,提供例文参考,让学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28、的思想感情。重点:1、引导学生回忆某一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说出来,完成口语交际。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游览过的或了解到的自然景观,用口语表达出来,然后评议。难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自然景观的写作。突破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范文示例的学习,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景。教法与学法:师:引导教学,口语及文字训练教学,读议教学。生:说话训练,尝试写作。教学准备:相关例文。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22)课时目标:1、使学生运用口语说明自己所知道、所了解的自然景物奇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

29、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二、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1、要讲清景观的奇特之处。2、可以介绍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3、要做到认真倾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三、自由交流1、小组内交流。2、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四、评价交流1、听了介绍,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2、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顺序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

30、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第二课时(23)课时目标: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过程:一、学习“我的发现”1、自由读对话。2、交流文义。3、归纳发现:读描写景物和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边读边想,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二、学习 “日积月累”1、认识对联的特点。例: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雾对天 锁对连 山头对水尾 山对水 锁对连 雾对天2、指导读对联。3、背诵对联。第三课时(24)课时目标:学习“趣味语文”。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任务。二、自由读通、读懂短文。三、互相交流、讨论。四、归纳:1、对联读法:好(ho)读书 不好(ho)

31、读书 好(ho)读书 不好(ho)读书意思:好读书的时候不爱读书,爱读书的时候又不好读书。2、五个字的读法有: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五、学生读背。六、小结:我们学习了对联,懂得了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可获取知识,又能增添乐趣,希望大家多积累好词好句。单元测验(一)(25)小结: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让每一个学生通过

32、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题西林壁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3、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知诗人,解诗题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

33、,诗词造诣很高。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2听范读3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指名读题西林壁5齐读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7质疑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

34、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6)指名说全诗意思三 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 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2 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四 激趣拓展,有效训练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五 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 指名说说每

35、句诗的诗意。2 这首诗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哲理?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游山西村中的生字新词。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古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说说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2、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

36、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3 、你对陆游还有那些了解?4、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我会读、写生字词。莫、腊、浑(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找出疑难词句。(莫笑 腊酒浑 豚 疑无路)2、师生互教后教师归纳。3、自由串讲诗意。4由乐意当教师的学生上台串讲诗意。5、教师归纳。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诗人在山西村尽情地游玩观赏,心情怎么样呢?2、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3、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景。告诉我们: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

37、有希望的。三、激趣拓展,有效训练。1.口语训练: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2.生齐背此诗3、 我会读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诗中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游山西村板书 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

38、,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 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

39、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3、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一个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2)教师任选生字,指名学生认读。(30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第一自然段写了爬

40、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3、试着给课文分段。三、质疑启智,精讲点拨。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在哈密见到的爬山虎。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1、 抄写词语2、 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爬山虎是生长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第二课时一、 创设情境,预习展示。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

41、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2、汇报交流。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

42、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