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5338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铜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一、概述铜(coPPe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及溶液中铜总量以Cu”和Cf价态出现,尤以前者为主。铜具有氧化还原的化学性质,使它特别适合于释放和接受电子,尤其能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分子氯。铜的化合物虽呈高度不溶性,但具有很强的复合化性质,铜蛋白主要存在于氧化酶中,生物体内许多涉及氧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多由含铜酶催化,呈现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代谢与生理功能】(一)生理功能铜参与体内某些酶的组成和催化作用,发挥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如含铜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与神经髓鞘磷脂合成有关,含铜酶多巴胺P-瓮化酶及单

2、胺氯化酶参加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代谢,以及铜离子参与某些神经肽活性等。缺铜时脑组织变性萎缩、发育迟滞、功能障碍。2 .参与铁代谢与造血功能如铜蓝蛋白(乂称亚铁氧化酶)催化Fe变成Fe,使铁离子能与转铁蛋白结合进行运输,将铁从肠腔和组织储存处运送至红细胞生成处与珠蛋白形成血红蛋白。因此缺铜时红细胞寿命缩短。3 .参与结缔组织合成胶原蛋白合成需含铜酶(赖氨酸氧化酶)催化交联反应。缺铜时骨质疏松,血管壁弹性张力降低。4 .催化正常黑色素合成黑色素合成需含铜酶(酪氨酸酶),缺铜时毛发、皮肤色素减少,使毛发角化,出现铜丝样头发,称门克斯病(MenkeSdiSeaSe)又称钢发综合征。5 .铜与体温调节、葡萄

3、糖及胆固醉代谢、免疫功能、心功能及血液凝固等均有关。6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重要的清除氯自由基酶,有两种以上的含铜酶具有抗氧化作用。除SOD夕卜,细胞外的铜蓝蛋白和细胞内的铜硫蛋白都有抗氧化作用,为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一)人体分布成年人体内含铜量约50120mg,胎儿期含铜量相对较多,约为成人20倍,出生以后逐渐降低。全身各器官组织都有铜存在,脑和肝含量最高,心、肾、毛发次之,脑垂体、甲状腺和胸腺最低。骨骼、肌肉、脾脏含铜量约占全身总量50%,20%在肝中,5%10%在血液中。正常人血清或血浆中含铜0.81.2p_g/m1.浓度较稳定,血浆中铜约93%与铜蓝蛋白牢固结合,7%与蛋白质

4、或氨基酸结合。在红细胞中铜约为0.9-1.Oiigm1.o60%铜存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金属酶中),另40%与别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铜代谢食物中铜主要在小肠吸收,含铜量低时靠主动吸收,含铜量高时也可经被动扩散吸收。小肠吸收率随体内含铜量高低而调整,高时吸收少,低时吸收多,以保持体内铜平衡。血液中铜经与白蛋白、转铜蛋白、氨基酸结合,运输至肝肾被摄取,在肝脏内参入铜蓝蛋白。铜除少量储存于肝脏外,大多经铜蓝蛋白形式运至各组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部分铜摄入细胞内。铜蓝蛋白在肝脏内降解,由胆汁排出至肠道,部分再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表皮脱落、汗液、尿液也可排泄少量。进食过多铁、锌、

5、钳和维生素C可使铜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四)食物来源和需要量铜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以坚果、贝类食物含量较高(0.32mg100g),其次为豆、谷、肝、肾、土豆、蘑菇、番茄、香蕉、葡萄及肉类(0.1-0.3mg100g),一般蔬菜含量极少(0.ImgZkg),人乳在产后不久可达0.62-0.89m1.,较牛乳等乳类(0.24-0.8mg1.)含铜量高,哺乳后期的人乳则含铜量减少。2013年,我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每日铜摄入量(RNI)为:06月龄0.3mg,772月龄0.3mg,13岁0.3mg,4-6岁0.4mg,710岁0.5mg,11岁及以上0.7-0.8mg,孕妇0.9mg,乳母增至1.

6、-4mgo二,铜缺乏铜缺乏(CoPPerdefiCienCy)很少见,大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者,长期静脉营养而未补充铜的患者,以及肾病综合征、铜蓝蛋白合成减少或排泄增多等情况,且常与其他营养素缺乏同时存在。临床表现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结缔组织脆性增加,有出血倾向、骨质疏松,也有骨膜增厚及骨膜下新骨形成,并可发生动脉瘤、肺气肿、皮色减退、体温降低现象,甚至出现心肌扳害、脑损害。可出现血清铜蓝蛋白低于150mg1.和铜水平降低(VH1.imO1.kg)t,目前对临界性铜缺乏的测定尚无可靠实验室方法,但对显著缺乏者,可通过检测血清铜、铜蓝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超氧歧化酶活性水平来确诊。门克斯病(Menk

7、eSdisease)及威尔逊氏症(WiISOndisease)为两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特殊疾病。门克斯病为少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血浆铜篮蛋白及含铜酶浓度活力低,而小肠吸收铜正常。临床表现与铜缺乏相似,有皮肤、头发色浅淡,头发卷曲和智力减退,服硫酸铜有效。威尔逊氏症(肝豆状核变性)为肝脏产生铜蓝蛋白缺陷,铜排泄障碍,使铜在体内集聚,尤以肝、肾、脑、角膜为多,产生毒性作用。三、铜中毒因误服含铜外用药、铜污染的水、铜制容器储装的酸性食物以及大量铜盐等可引起急性铜中毒(acuteCopperpoisoning),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腹泻,重症可引起肝硬化、昏迷、少尿、肝脏坏死等而致死。长期低剂量摄入铜70xg(kgd),也可能导致慢性铜中毒。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耐受的每日铜最高摄入量(U1.)成年人为8mg,16岁为2-3mg,717岁为47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