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5727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题和答案起航教育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3、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4、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答题技巧:(1)文中找 (2)换词语 (3)逐字解 (4)想引申义答题格式:先答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再答文中指谁(什么),怎么样(干什么)例子:解释文中加_的词语解释的带点词语。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

2、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工笔细描: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文中指画金鱼时认真细致的勾画。挥笔速写:大笔一挥,开始速写。文中指挥动笔速写金鱼的动态。请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语。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竣工:工作完成,完工。文中指京张铁路完成修建。 先理解下面带点的字,再写出整个词语的意思。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座”在文中指:座位。 “虚”在文中指:空余,剩余。 座无虚席:没有空的座位,全

3、部坐满。文中指场内的座位全部坐满了。从词语的本义,想到词语的引申义。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理解成语分三步: 逐字解。张:姓张 冠:帽子 李:姓李 戴:佩戴解本义:“张冠李戴”原来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解比喻或引伸义:“张冠李戴”现在指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随堂练习:1.完了,一切都完了,辛辛苦苦画的作品让它毁了。爸爸妈妈闻声走过来,一看都傻眼了。我真是一筹(chu)莫展。重画一张吧,时间太晚了,来不及了,不画吧,沾屎

4、的画又怎么能参赛呢?一筹莫展:2.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漫不经心:3.中关村每到盛夏,八十二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 。因为这个绝活儿,这位在中关村的小摊贩里位列八大怪。十拿九稳:绝活儿:4.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昭示:颓然如泥:5.我怔住,继而热泪盈眶。还有什么比如此充满人

5、性、充满希望的答案更正确的呢?热泪盈眶: 3、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答题格式:这个词语采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情感(或心理、情状)。例: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卢沟桥烽火答: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随堂练习:解释词语意思及含义1.对立的关系有时要比爱的关系来得更深沉,恨一个人要比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处于跟某个人的抗争中,慢慢就会失去自己;当你把整个焦点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时,他就涵盖了你的整个世界,成为你生命的重心。答:2.在整

6、个高中期间,他的成绩不但一直是全校第一,而且还获得了奖学金。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高中毕业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答:3.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类誉为 岁寒三友 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答: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7、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答题格式:不可以。这个字(词)在文中是意思,体现了,而替换的字(词)只是,如果换了不能写出的效果,所以不能换。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随堂练习:1.少年大学毕业了,进入了韩国现代建设集团。他凭借出色的业绩一路升至总裁。出色的能否换长优秀的成绩?为什么?答:2.少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怕碰

8、到熟人,往往把头垂得很低。“垂”字能否换成“埋”字?为什么?答:3.女儿的问题太过简单了,我当然会选择让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想想都太可怕了,若是再多一个残疾孩子,真不敢想象,这个女人怎么能承受得住!“承受”能否换成“忍受”?为什么?答:4.春天到了,学校里的果树大多都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大多”换成“全部”好不好?为什么?答: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答题格式:不能。加点字表示,说明了(表现了)。删去后,与前(后)文不符,所以不能删。例: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

9、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之都维也纳“许多”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不能。“许多”表示程度,说明只是大部分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不包括全部。删去后,表示所有都如此,与原意不符,与事实不符。随堂练习:1.一天之内,小碧心的人生就彻底拐了个大弯。“彻底”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2.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慢慢”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3.在我五岁的时候,我的幼稚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幼稚”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二、理解句子。考题形式: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

10、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方法指导: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甚至是标点,单独理解,然后结合语境弄懂全句的意思。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思路分析: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草原全是碧绿碧绿的。茫茫:朦胧、模糊的样子。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就自然会明白这句话。答:一望无际的草原是碧绿碧绿的,远处也是一样,一点儿也不模糊。随堂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答题技巧: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方法指导:有的语句在一篇文章或语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句子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理解它就

11、必须联系它领起的内容;如果句子在文中起小结或总结的作用,理解它须从前文去找相关信息;如果句子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从前后文中找相关的内容。例: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山谷中的谜底思路分析: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是文章的一个重点句。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内容,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恰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这样句子的意思不讲自明了。答: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想办法克服。但如果困难很大,暂时无法克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退让,保存实力,以便以后能找到机会克服。3、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 答题技

12、巧: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方法指导: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文章中心例: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大的麦穗思路分析:这个句子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理解和接受该句子包含的哲理,就需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苏格拉底让弟子捡麦穗是有用意的,那就是要他们抓住眼前的机会,别让机会溜走。答:要抓住眼前的机会,不要让机会白白地溜走。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答题技巧:有些句子在理解时,我们不一定要一味地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身的体验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句子。方法指导

1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事物具有的特点,总结句子的意思。例: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孔子游春思路分析:“谁是真君子啊”是在文中起总结作用的。要理解“水是真君子啊”这个句子,可以读一读前文是如何写水具有的品质的。这样就可以大概懂得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所以说水是真君子。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答: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说水像君子一样有高尚的品德。5、联系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有些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方法指导: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体现了

14、例: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咱们这一回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思路分析:为什么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一条铁路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呢?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在清朝政府刚提出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候,帝国主义者就出来阻挠,最后还蔑视我们中国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答:这一句话充分表明了当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心情和国人对詹天佑的希望。6、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答题格式: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

15、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例:十字树上的柿子好像一个个红灯笼。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_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感情。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 夸张:突出

16、(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例:桂花开的最旺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7、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8、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为下

17、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四、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2、概括段意。答题技巧: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答题技巧:要

18、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五、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考题形式: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读完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答题格式: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

19、(赞扬了)道理(精神)。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成语故事、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口语表达+概括文章大意:说一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三、拓展练习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

20、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

21、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人间仙境: 窥视: 2、文中用到了很多比喻和拟人句,请你选一处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用横线画出来) 3、“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中把“窥视”换成“偷看”好不好,请说明原因。 4、第四段中连续出现了四个“也许”,能不能把它们删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这篇课文写出了怎样的九寨沟,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

22、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

23、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乞丐,我

24、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填空。 气c

25、hun( )如牛 j( )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2、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3、当乞丐老板要把我们一家接到城里生活时,母亲说:“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画出文中相关句子。 最贵的项链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你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

26、枚硬币而已。 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再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到:“这条项链是在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蓝宝石项链却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27、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说:“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1、解释下面的词语意思货真价实:小心翼翼:喜出望外:寂静: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精心-( ) 出神-( ) 狐疑-( ) 3、缩句。(1)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_(2) 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_4、小女孩买项链的钱不够,但是店主为什么却把项链卖给了她?_5、“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这句话中“所拥有的一切”是指_6、文中画-句子是对小女孩_的描写,从中我感受到这是一个_的小女孩。2我在第三根树下等你陈柏清记得中考那年,

28、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晚上9点就到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砰砰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

29、太多了,没看清。”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

30、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桃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

31、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沸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这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综纷的颜色。(有删改)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如释重负( ) 蜷在角落( )2.第段中画线语句主要

32、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文中的“我”是因为什么事开始意识到父亲在“我”心中的重要的?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shi quan2.动作描写。“赶”“跑”“追”“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和对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显出父爱的真挚。3.示例:每个人与父母之间不应该有感情的隔膜,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要学会主动地去关心父母,去爱父母。4.父亲一夜未归,并在回来后查出了帕金森

33、综合征早期,由此我才意识到我多么害怕失去父亲。正如古人所说,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作者,在父亲生病后才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父女情,而庆幸的是她还有机会换回。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对家人多加理解关爱、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再来后悔。3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程刚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姑妈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棵蚂蚁菜花,说:“亲爱的,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

34、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你记住,花儿再小,也要怒放。”在姑妈的开导下,他渐渐走出了心灵的禁锢,开始敞开心扉,融入生活。在姑妈的帮助下,他自学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等。一天,姑妈送给他一本诗集,他坐在路边认真地看着,被里面优美的句子打动了,竟大声朗读起来。这时,一个马车夫路过,看见矮小丑陋的他正在念诗,不禁大笑起来,说:“嗨,你这身材更适合赶马车。”他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小凳子砸了过去,马车夫急忙躲开。谁知,他愣是一路狂追,追到马车夫的家,大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我写的诗念给你听,并且让你喜欢。”从此,他在学习之余开始涉猎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渐渐地,他琢磨出了韵律

35、和格式,也明白了如何把情感融入诗句。一天,他在一个诗歌大会上动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虽然出于尊重,大家没有笑出来,但从别人捂着嘴巴的动作和表情里,他明白自己的不足。他沮丧极了,下台就躲在角落痛哭。这时,姑妈温暖的手臂抱住他,轻轻安慰他:“孩子,记住姑妈的话,花儿再小,也要怒放。”那一刻,他再次感到心中充满无穷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7岁那年,已在诗歌界小有名气的他,经戏剧家威彻利引荐,结识了伦敦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一次聚会中,他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当时的文学家斯威夫特提出找人翻译几本古希腊文学巨著。听到此言,他激动地从座位上跳下来,不想竟一下子摔在地上。他还没有站

36、起来,便急着对大家说自己可以完成。众人不信,认为这个小孩虽然有点成绩,但有些年少轻狂。要知道,很多人都想翻译,却没有人能坚持下来。出人意料,他真的坚持下来,用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译作出版那天,记者要采访他,但被他婉拒,他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以前,我是一朵小花;现在,我告诉你们,我可以怒放。21岁时,他出版了田园诗集,真的拿着诗集来到那个马车夫的家。那天,马车夫把他送回家,对他说:“小伙子,你是我马车上盛开的一朵小花。”生活中,他虚弱地需要侍女扶着才能站立。一次车祸,他的手指被玻璃碎片切断。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打碎他怒放的梦想,他源源不断地创作了一大批包括诗歌、评论、戏剧甚至绘画在内的作品。他叫亚历山大蒲柏,英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人。1.选用文中的一个句子,作为你对标题中“再小的花儿”和“怒放”的解释。 2.请按年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主人公蒲柏这朵“小花”的“怒放”历程。 17岁那年,用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