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905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灾变规律和应急控制技术文档资料.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2年6月,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基地萝卜上突然暴发一种烂叶病。8-9月,在长阳县火烧坪乡调查,此病迅速蔓延,发生面积14km2,其中产量实际损失30%-50%的达3.30km,损失50%以上的 1.4km,共0.6k毁茬绝收。该病除危害萝卜外,还可以危害甘蓝和大白菜等。当地群众谈病色变,引起很大恐慌。,该病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志刚教授当年两次田间现场察看和室内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斑点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Cul.)Young et al.称丁香假单胞菌斑点致病变种(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假单胞菌),其分类地位是:原核生物域,细菌

2、界,变形杆菌门,假单胞菌科。经检索,此种病原菌为害萝卜并引起大面积流行减产减收为国内首次报道。,资料显示,萝卜十字花科黑斑病在日本、韩国有所危害;国内云南、福建、北京也有发现。但该病在湖北省是新发现的危险性病害,且传播蔓延快,危害严重,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年努力,萝卜细菌性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摸清湖北省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发病流行规律与传播途径,探讨其有效控制技术,解决目前生产上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关键技术及创新点(一)危害症状、产量损失 和商品损失 1、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萝卜叶片。病斑初起于萝卜叶片背面,为水渍状绿色至淡褐色的小斑,直径很小,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

3、每个斑点发生在气孔处,因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角斑。后逐渐变为深绿色、绿褐色、至黑褐色坏死;在叶面初起为与叶背对应的绿色透明斑块,后逐渐变为褐色坏死斑,外围有晕圈,当坏死斑融合后形成大的不整齐的坏死斑,可达1.52cm以上。病菌还可为害叶脉,致使植株生长变缓,叶面皱缩,开始外叶发生多,后波及内叶;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表现为白色灼状斑块,后变为成片的褐色焦枯状,植株枯黄而死亡。根头部初生暗色病斑后变深,渐成黑色,或不规则圆形斑纹。,左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初起症状,右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中期症状,染病萝卜的后期症状,2、产量损失 和商品损失 产量损失:病害在5级(病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11-20%)时生物

4、产量 损失达48.76%,地下部分的萝卜损失率高达53.62%。从发病病能与体积、直径和长度测定的数据关系来看,地上部分叶片破坏后,叶面积减少,地下萝卜不能生长到相应的体积,与正常萝卜相比,体积减少76.21%。,商品损失:染病萝卜的商品率是萝卜最重要经济衡量标准。未发生细菌性黑斑病的对照区萝卜商品率75.0%;发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的5%以下)与3级(病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的6-10%)的商品率在55-60%之间;发病达到5级(病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11-20%)时萝卜的商品率为0。这主要是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破坏了地上部分的叶片,致使地下部分生长不良,其生长的萝卜全部不符合重量要求。(商

5、品率:外观、重量、色泽及外伤无病虫伤等),(二)生物学性状,病原: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大1.33.0m0.70.9m,有15根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平滑有光泽,白色至灰白色,边缘初圆形光滑,质地均匀,后具皱褶。在肉汁胨培养液中呈云雾状,没有菌膜。在KB培养基上产生蓝绿色荧光。在032均可生长,以2425最适,萝卜细菌性黑斑病菌(2002)致死温度49/10分钟。对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6.18.8,以中性最适。无芽孢。寄主: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芜菁、芥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病菌在种子及病残株中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1年以上,随时由此传播。另外也可通过灌溉水或

6、雨水的飞溅而传染。昆虫带菌也能传播病菌。,(三)成灾规律研究结果 1、发生流行与气候的关系: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发生始期在6月中下旬,此时高山蔬菜区萝卜正处在旺盛生长期。从2002年至2005年田间调查病情发生程度分析,与6月份月平均温度和雨日有密切的关系。6月份月平均温度达到25以上、雨日多,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发生就重。,2、发生流行与海拔的关系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在不同海拔地点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均可发病。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在同一时期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田间观察结果,不同的海拔高度发病适宜发病时期有所不同,6月发病主要在海拔8001400m,7月份至8月份主要集中在14001800m的海拔高度范围

7、。,3、发生流行与密度的关系 在7756株/亩-10587株/亩的4个梯级密度处理试验观察:病株率:不同密度接种处理的病株率差别不大。在接种条件下,病株率初期发病是均匀的。病叶率:在发病初期(3天)低密度低处理轻一些,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各密度处理病叶率相差不明显。中期(6天时间)病叶率发展速度很快,6天时间病叶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病情指数:在接种后发病初期,低密度处理的病情指数相应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在中后期病情指数与处理密度没有关联。各处理病情指数上升的速度很快,在6天内上升2.8-3.3倍。,4、发生流行与播种期的关系 接种病原菌18天后不同播期的萝卜感病情况,各播种期病株率在92%以

8、上,子叶脱落后接种的萝卜苗病株率100%;病叶率以接种时有 3片和3.5片真叶最高,分别达到42.5%和73.1%。,5 发生流行与单株叶序的关系 萝卜发病在10叶龄时,病情主要集中在2-6叶;在12叶龄时,病情集中在28叶;在16叶龄时,病情发生是整个植株,集中在213叶,病叶率在80%以上,病情指数在60%以上。从病情在不同叶龄叶序上的分布来看,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是从底叶向上发展的。病情发展快于叶的生长,在高叶龄时,整个植株发病。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在白菜上的病情与萝卜不同,初期病株率、病情指数很高,越向高叶序病情越轻。这可能与大白菜初期叶片是平展的容易截获接种菌源有关。,6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的

9、关系 不同萝卜品种细菌性黑斑病发病情况调查(2002,长阳)序号 品 种 名 称 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 1 世农YR1010 0 0 0 2 超级白玉春 5 0.71 1.1 3 新白玉春 10 3.03 9.6 4 汉城白玉春 10 4.46 10.8 5 白玉春 23.75 9.64 13.7 6 春白玉 45.00 19.93 33.1,在2002年长阳高山蔬菜区的6个萝卜主栽品种调查中:世农YR1010不发病;超级白玉春、新白玉春发病较轻,病株率在5%以下,病叶率在3%以下,病情指数在1以下;白玉春、春白玉发病较重,病株率在23-45%,病叶率9.64-19.93%,病情指数在13

10、.7-33.1之间,不抗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接种病菌后18天各品种的病情表现(2005,长阳)项目/品种 白玉春王 长白春 皓 胜 特新白玉春 早 光 天鸿春 白玉春CK 玉剑春F1病株率%92.00 92.00 92.01 96.09 6.00 100.00 100.00 100.00病叶率%13.49 17.74 18.18 18.62 22.63 26.70 57.64 57.61病指数 1.50 1.97 2.02 2.07 2.70 3.75 12.83 18.56,病株率:接种18天后各个品种普遍发病.均在92.00-100.00%没有明显差别;病叶率:以玉剑春F1和白玉春最高,达

11、到57.64%和57.64%,其余品种病叶率在26.70%以下,白玉春王病叶率最低达13.49%,则有很大差别;病情指数:以玉剑春F1 18.56最高,其次为白玉春12.83,天鸿春3.75%,早光2.70,病情指数最小的是特新白玉春2.07,长白春1.97和白玉春王1.50。在初期感病重的品种玉剑春F1和白玉春,在后期感病也重。各品种病株率差别不大,抗性表现在病叶率和病情指数降低,目前供试的萝卜品种中表现出的现象是抗扩展而不抗侵入的。,(四)病害的传播规律 1、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关键 采集供试的种子样本(品种为白玉春萝卜)中,2500粒种子样本中分离获得一株可疑菌株。经接种证实为病原菌。

12、该批种子带菌率为0.04。尽管种子带菌率不高但由于播种量大,由于栽培密度较高,因此该病最初可能是由种子带菌传入长阳,并可随种子传播。,2、病残体是当地连续发病的主要原因 高山反季节菜区种植期是从四月下旬开始至11月结束,一般连续栽植三季菜。第一季菜在6月中、下旬收获,其中间隔不到10天第二季菜下田。大量的前茬菜的病残体(有些是病活体)堆放在田边地角,或当作肥料翻压到地下,给第二菜留下了丰富的菌源,这些病残体的就近堆放和浅掩在土壤中菌源是造成当地连续发病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在种植同一品种时第一年(或季)发病轻的田块第二年(或季)往往发病很重。,3、风雨昆虫是田间近距离传播的关键载体 高山反季节

13、菜区与低山菜区有着显著不同气候特点,即昼夜温差大,雾大露重,田间湿度高。雾大露重是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发生近距离传播速度快的的重要条件。根据田间观察:阴雨连绵、雾大露重时该病漫延速度迅猛,在萝卜垄作种植的发病田,顺垄发病扩散速度每天可以达到0.4m1m,且有向低处伸延的现象。高山菜区黄曲条跳甲发生重,黄曲条跳甲为害造成的伤口(或带菌)也给萝卜细菌性黑斑病侵入创造了便捷条件。,4、感病寄主轮作连作是病害传播流行的基础条件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主要为害对象是十字花科植物。而以火烧坪为代表的高山菜区是以萝卜、大白菜和结球甘蓝为主体十字花科蔬菜。其轮作换茬只是在几种蔬菜范围内。这种耕作制度模式不能有效的切断

14、萝卜细菌性黑斑病传播链条,而连作或感病寄主的轮作成为病害传播流行的基础条件。,(四)控制技术研究 1、检疫堵源是堵住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来源的基本手段 在未发生区,要严禁从疫区引进种子,同时要作好监测和普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密封锁和彻底除治。在已经发生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地区,首先应作好对疫情的封锁工作,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划定疫区的基础上,对运出疫区的寄主植物和寄主植物的产品以及可能隐藏、附着或携带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依法实施严格的检疫封锁和处理。疫区的封锁工作要做的好,至少可以延缓或推迟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在非疫区的发生。,2

15、、化学防治应急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是植物保护工作中一个较难问题。药剂防治可用可杀得,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20噻菌酮等杀细菌剂。2002年和2005年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14个品种的农药筛选试验,其防效均未超过50%,以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0%噻菌铜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其次是可杀得和农用链霉素,可以暂时作为防治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交替主用药剂。防治时期从6月开始,萝卜生长在12叶龄以前敏感期用药23次。尤其是在6月雨日多(上中旬超过1215日)时要及时用药防治。自2002年6月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在长阳暴发以后,药剂防治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应急控制病害流行的关键作用。,3

16、、综合治本是铲除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有效方法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我们认为还是要认真的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同时要区别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在做好对疫区封锁工作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全面的综合防治。目前的条件下,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应推广“以农业防治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辅,积极推广抗病品种”的技术措施。从2002年以来,课题组“边试验、边推广”,有效控制了萝卜细菌性黑斑病。,(1)选用健康抗病种子 自长阳县火烧坪2002年发现萝卜细菌性黑斑病以后,长阳县植物检疫站根据田间各种品种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发病情况,2003年开始调整了品种,以特新白玉春为主,对萝卜细菌性黑斑

17、病产生很大的抵制作用。2003年2005年在收集引进了许多新的品种进行抗性观察的前提下,推选以早光、白玉春王、天鸿春、长白春等,这些主导品种占整个萝卜种植面积的60%以上,达到了有病不成灾的效果。推广和应用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高山萝卜种植区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长阳县萝卜主栽品种与与细菌性黑斑病发生情况 年 度 萝卜主要栽培品种及其所占比例 萝卜面积(公顷)发病面积(公顷)成灾面积(公顷)白玉春(80%)5500 2660 8502003 特新白玉春(50%)6100 1020 82004 白玉春王、特新白玉春、长白春(60%)6500 320 22005 特新白玉春、长白春、早

18、光、天鸿春(70%)6200 500 4,(2)合理轮作,减少菌源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是以侵染萝卜为主的病害,暂未发现对结球甘蓝、大白菜侵染达到成灾的现象。长阳县蔬菜面积1.6万公顷,其中高山蔬菜面积1.35万公顷,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三大主栽品种占90%以上,尽管这三大主栽品种属十字花科类,轮作换茬也能起到减轻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程度。近两年来,萝卜马铃薯、番茄(辣椒)萝卜、结球甘蓝萝卜的轮作换茬方式已达到60%以上,这也是近几年来能有效的控制住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重要措施。,(3)药剂预防 2007年后的工作重点:从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叶面喷施杀菌剂三方面入手筛选高效低毒无残留、经济实用的化学

19、农药组合。,4、综合防治效果 从2002年秋种萝卜开始,长阳县一方面开展工作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和应急防治措施的研究,一方面组织菜农培训,多次到长阳高山蔬菜基地在田间和课堂上讲授指导萝卜细菌性黑斑病为主综合防治方法。宣传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已研究出的有效防治和控制技术。共培训21场次1700余个农户。在2003年至2007年间取得了很好的综合防治效果,2002-2005年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综合防治情况统计表年 度 综合防治面积 萝卜产量 产值 调运检疫 调运萝卜数量 检疫合格率 节约资金 新增产值(公顷)(万Kg)(万元)(批次)(万公斤)(%)(万元)(万元)5500 2475 1225

20、2970 2475 100 0 20 6100 3660 1830 4392 3660 100 91.5 450 6500 3900 1950 4680 3900 100 97.5 750 6200 3720 1860 4464 3720 100 93.0 525总 计 24300 13755 6877.5 16506 13755-282.0 1745,三、本课题创研究的新点,(一)本课题属于农业减灾方面的基础研究项目。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在国内首次在我省长阳县发现大 面积流行为害,是属于入侵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重大疫情.国内尚无对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和发生规律及成灾规律的系统资料。,(三)本项目研究结果和形成的综合防治技术、检疫控制技术。在应用效果上,已迅速控制了疫情区的疫情,避免疫情扩散取得成功。这在入侵性有害生物控制历史上是少有的。截止2007年8月,原疫情区-长阳县火烧坪只有零星发生,未发现流行。说明本研究成果的控制技术是成功的。2006年恩施咸丰二仙岩零星发生,2007年呈大发生趋势,损失面积约20公顷;巴东县绿葱坡有大发生趋势,因化控及时,故损失不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