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925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姬朝峰最新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zuixin.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 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姬 朝 峰 导 师 姓 名 姚 锡 长 专业学位 类 别 农业推广 领 域 研 究 方 向 中国 郑州年 月分类号 密级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英文题目: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学位申请人姓名 姬 朝 峰 导 师 姓 名 姚 锡 长 专业学位 类 别 农业推广 领 域 研 究 方

2、 向 论文提交 学位授予日 期: 日 期:致 谢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2012年的五月份了,这预示着我两年美好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两年的读研历程,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这下半年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识的渊博以及沉下心来静心思考的充实,两年来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不断激励我的老师和同学,我心中充满了感激。首先要感谢导师姚锡长教授,从我的论文定题到论文写作定稿,姚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两年来,姚老师对我耐心的教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受益匪浅,在我迷茫时候姚老师为我点拨迷津,使我明确方向;很高兴能够成为姚老师的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姚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敬意和感

3、谢!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特别是文法学院的张国富教授、孙金华教授、王晓勇教授、康健利教授、桑玲老师、张帅良老师、管煜武老师、贺娜老师、鹿林老师、孙玉建老师、秦建军老师、杨红朝老师、刘伟老师、郑笑平老师、周苏敏老师、刘宏伟老师还要感谢感谢英语老师张莉老师以及文法学院的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一贯帮助,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交给我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了我的视野,我敬仰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更加敬佩你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此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让我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完善并充实着自己。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之

4、恩无以为报,他们节衣缩食为我十多年求学道路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他们始终陪伴着我,关心着我,为我倾尽心血,帮我排忧解难,在我人生困顿无措时他们耐心的鼓励着我不断给我打气加油让我明确目标和方向,他们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伴我走过风雨,经历坎坷,走向成熟,同时还要感谢论我的好友张继申和李雅楠,他们在我论文写作期间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把论文圆满完成!在这里我要衷心向所有帮助我的人说一声:谢谢!姬朝峰2012年6月目 录1 引言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1.4 研究思路和

5、研究方法6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72.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含义7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9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93.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93.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104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04.1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104.2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25 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与启示155.1 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主体对比155.2 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环境分析1

6、85.3 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验的启示206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原则216.1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模式探索216.2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247 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267.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保持农业稳定发展267.2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287.3 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加强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31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背景和现状的分析,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对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指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运用农业科技

7、组织与服务中的相关理论,对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探索河南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提出了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主要论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含义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论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四、河南省农业社会化

8、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五、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与启示。通过对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构成和政策环境的对比和分析,对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六、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方向。通过对当前省内各种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和模式的总结和分析,提出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原则。七、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在对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现代化农业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

9、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对策与建议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Supervisor: Prof. Yao XichangMaster (Ph.D)Candidate: Ji Chaofeng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fro

10、m the star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pointed out that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status and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11、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and us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and services in theor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ound of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and models to absorb and learn from domestic and for

12、eign agricultural society,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model to explore He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und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even sections: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ssues in this

13、 article, the research purpose,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Seco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its basic features.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14、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Third.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status and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Discusses the roles and role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Fourth, the status of

15、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there ar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to explore the reasons causing these problems.Fifth. Foreign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practice and e

16、nlightenment.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issue composition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ummarized.Sixth.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model in Henan Prov

17、ince, the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vince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organization and patterns, the main direction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Seventh. improve the agri

18、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and p

19、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sound in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Key words:Henan Province;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s23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1 引言从世界农业几千年以来的发展历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国家都要一个农业的发展过程,那就是从自然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后达到农业的现代化

20、。在这个发展历程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从传统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之前由相关的服务机构或者是农户在农业生产提供必备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过程之后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存储、购买和销售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种服务性经济实体所构成的、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网络体系。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创新的研究要做到:首先需要全面的剖析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的背景。从上

21、个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建立了纵向科层制管理的服务网络,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农业、林业等经济技术部门以及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严格说来,这一时期的农业服务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现代社会化服务的性质:在当时,我国政府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全能主义”的影响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经济是统一经营的,全部的经济资源和社会组织由政府掌控,在层级制的管理体系下,农业生产的组织、技术服务以及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在国家基层组织人民公社体制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来控制,农业服务总是以行政手段的方式来下达、分解工作任务。在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的制

22、度包产到户,使得农户成为了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路径依赖式的制度变迁是指为满足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服务方面的需要,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技术部门诸如农业局、农机局、水利局、畜牧局、科技局等逐步将其基层单位扩展到乡镇,其积极发展的原因在于对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回应以及经济制度改革后在家庭经营的模式下原有的农业服务部门失去了生产大队、公社的服务对象后在自身组织职能的定位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要求。因此,中央政府组织各涉农部门发展基层组织,建立起层层的涉农服务部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服务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一是部门所有,乡镇里面主要有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

23、农机站、水电排灌站,合作社、信用社等,所有涉及农业的站所都是上级经济技术部门、金融以及粮食农资等流通部门自上而下设立在乡镇的基层办事机构。二是实施科层制管理,这些部门大都由上级政府定编定岗,制定相应的行政级别,由此形成了以各部门纵向领导为主的服务网络 佟屏亚.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调研世界.2008(10)2427.。上世纪末,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实行以及逐步开放农村市场的背景下,农村供销、农资、农机等服务组织渐渐走向没落。乡村农技、农机、水利等机构相继被减、停拨付事业经费,各类乡镇经济技术服务组织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虽然之后国家的有关部门计划重建基层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

24、织,可是因为这些基层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已经趋于社会化、市场化,另外没有了经费及工资酬劳方面的保障乡镇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和人员,造成了基层组织的人才外流,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农村建立了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民间组织和个人为辅助,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近年来,由于各地市的乡镇机构改革纷纷将一些可实现其收入的基层事业站垂直管理,却使那些有责无利的文化、农技、卫生防疫等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事业站所面临直接面向市场、使其与财政相脱离、人员流失的困境;在农村的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最急切需要的是资金、技术、信息、农资、销售、法律、文化等,而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却呈现

25、的是其力量逐渐弱化、服务体系逐步“断层”的局面 郁大海.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职能缺失的现状及成因一基于苏北HA市招商引资热引发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7(8)22-24.。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的宗旨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进行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方式。以农业现代化保护粮食安全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特殊使命,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支撑。中原经济区始终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旨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农业经济总量占全国前列

26、,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农业区。目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河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建立,但与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的地位仍然还不匹配,其体现在服务体系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以及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现在河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处在一个新节点上。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中原经济区粮食增产目标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升中原经济区工业化水平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产业基础和重要举措,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下大力气,根据

27、我省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1.2.2 研究意义本论文所研究的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在于: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生产力薄弱和市场需求逐步加大之间矛盾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是一个包括了许许多多的生产环节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不适合分开单独操作,如:灌溉、病虫综防、良种制作,如果农户单个分开进行操作,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也浪费了许多的物力、财力;文化、技术、信息的缺少,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上仍然大面积的存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的农业生产确实还是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及可靠灵活的信息为后盾,单门独

28、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无法及时的获取市场信息,同时也缺少对信息进行剖析的能力;生产、供应、销售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益核算问题是作为一个生产单位的农户们必须考虑的,而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许许多多的农户不具备这个素质,因而这就得靠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来为广大的农户进行平时统一指导。第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减小农民承受市场风险的需要。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分离出来每个农户所进行的农业生产中重复的环节,放手给专业从事于此的社会服务工作部门或组织去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由一家包销农产品的方式,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前一家统购几十种农产品的情景逐步开放,而在现在

29、产出量的多少都由农民自己找出销路,因此,现在的农业生产服务应包括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部的过程,同时扩大服务的范围和领域。由包销定价、国家统管的模式变为随行就市、价格随市场波动,这对商品生产者来说风险越来越大,而在客观上也需要有一种社会组织来承担这部分分工以应对产品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广先进的科学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单门独户的生产模式,没有能力购买贵重的农业生产机具,从而无有办法吸收消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机动喷雾器的功效比背负式喷雾器高出10多倍,效果十分良好,但是很多农民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即便是几家联合购进了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培训,利用率也不高;

30、工厂化的育秧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露地育秧先进,可是仅仅依靠的单个家庭却很难做到,因此家庭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出现矛盾。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调整、产品技术先进开发、市场广阔开发以及整个农业技术水平向深度和广度迈进的必要条件。 第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产物。在全方位的国家全局方面看来,家庭式的生产经营模式适合于现阶段的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但如果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长远的发展需要来看,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如果想把家庭经营

31、推向到社会化大生产上的轨道,必须保持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的优点的同时积极推行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农村经营体制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沟通家庭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联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和农业相互结合。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社会化大生产的大工业和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共同存在,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只有靠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进行 陈维波.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农业的服务作用也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形成

32、了包括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以及企业等多元主体的服务网络体系。但是与国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相比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对国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升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3.1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现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们做到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带来了长效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市场朝着商品化、市场化、多元化方向持续迈进。今时今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涉事主体(政府站所、私人涉农公司、农民

33、合作经济组织)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其农业社会化的服务领域也基本扩展到了农技、良种繁育及供应、农机、水利灌溉、病虫害防治、资金、农业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方方面面的服务种类。但不得不看到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中依然有着各种的问题,其最显现的是农业服务体系的“半社会化”特点明显,“去公益化”发展突出。所谓“半社会化”,就是指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全面的实现覆盖以及综合配套。在服务的方向上,各个服务组织比较重视生产前及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却忽略了产后的服务;在服务的领域中,比较落后的是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没有办法为单独的农

34、户平滑收入波动和实现自然风险统筹提供保障;在受益的对象上,由于农业服务价格过高,目前一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仍由农民自己独立完成,担担挑挑、牛拉犁耙在一些自然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还普遍存在,播种、收割、施肥、灌溉方面还没有实现完全机械化和市场化。所谓“去公益化”,是指目前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所都是以赢利为首要前提的,其公益职能渐渐的丧失。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家庭农作制度虽然刺激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也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也使得以前农技的推广体系在某种程度的损坏,集体层面上的统一经营日渐式微。21世纪以后开始的的乡镇机构制度改革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尤其使得这一趋势的加剧,更是令农业服务站、所不可避免的合并,农

35、业服务人员同时也受到了压缩,鼓励了企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模式。在这样的情势下,种子公司、农技公司等服务机构就必须想到他们的生存及盈利的有关问题,其导致的结果便是许多的农业服务站、所等服务机构纷纷进行转制、转产、挂靠、单干,因此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局面,进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去公益化”倾向逐步突显。而这两大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的误区逐渐暴露出来,单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在经历的约20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呈现出自己的特征: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系统化的服务内容;社会化的服务性质 程富强,张龙关

36、于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2)。目前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解析的比较透彻的便是组织形式的问题:如郑文俊、张秀宽(2OO1)提出的由政府兴办的经营性服务组织、由国家技术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事业型服务组织、与农业生产者处于平等地位的服务组织、与农业生产者联在一起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销一体化服务组织四种情况;周晓梅、宋春艳(2003)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初探中也提出四种组织形式,即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服务组织、国家经济技 术部门的服务组织、联合体个体的服务组织和乡镇企业的龙头服务组织;蔡加福(2OO5)在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

37、体系的对策思考提出了八种形式,国家、集体型的服务组织、“公司+协会+农户型”、“协会+政府部门型”、“协会+事业单位型”、“事业单位+公司+农户型”、“服务组织+农户型”、“农户+农户型”和“能人+农户型” 蔡加福.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 2005(10)。 1.3.2 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现状纵观国外尤其是农业发达国家的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其农业服务体系基本都处于成熟期,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服务构成了政府、合作社和私人公司三个层次的网络体系,即公共农业服务系统、合作组织农业服务系统、私人(公司)农业服务系统,三者

38、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互有所补而又自我发展,形成了“政府+农户”、“私人(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户”三种常见的农业服务模式。 1.3.2.1 “政府+农户”的服务模式 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农业的发展以及合作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政府对农业服务的支持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三个方面进行,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的公共农业服务体系。政府不仅承担着从战略角度统筹、规划、引导、援助等促进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任务,还为农业发展提供一系列服务,如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等,使公共农业服务系

39、统充满了活力。 1.3.2.2 “私人(公司)+农户”的服务模式 私人的农业生产服务公司,包括独立经营的家庭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主要为农业提供系统的购销、加工以及产中服务,其服务范围几乎涉及所有领域。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私人公司,不仅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及时客观地反映市场运行状况,成为调节农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生产的“指示器”,使得农业相关联的工商企业基于高度的专业分工建立起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由不同行业所组成的农业物流供应链供销一体化体系,通过后向一体化(主要是农用物资供应商与农场主的结合)与前向一体化(主要是农场主与农产品销售商的结合)为农业提

40、供生产和经营方面的各种服务,在客观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对国家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起了重大的作用。1.3.2.3 “农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服务模式 在农业服务体系中,合作组织系统为农民提供销售、购买、信贷、运输、仓储、灌溉乃至电力、电话、医疗保健、住房、植保、灌溉、家畜品种改良等方面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即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是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全方位的服务性质,其宗旨是代表农民的利益,为农民服务,其服务内容以流通领域的生产要素供应与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和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服务为主,

41、重点是产前和产后服务,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经过多年发展,因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根据它们的显著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强,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第二类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社,主要特点是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以共同销售为主,其运作遵循使用权拥有、使用者控制、谁光顾谁得利三个原则;第三类是以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所建的合作社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社,主要根据社员的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主要有农产品销售服务、信用服务等。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2、1.4.1研究内容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的对比借鉴,找出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河南省的省情找出健全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处置对策与建议。1.4.2 研究方法1.4.2.1 文献研究方法在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索引法,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信息技术这种研究手段,再翻阅大量书籍,之后对资料多次研究。1.4.2.2 比较的方法比较是借鉴的前提。对不同的类型、时期以及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文章、著作进行叙述以及其中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之后,深入地剖析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原理。1.4.2.3 分析总结的方法在对每

43、一种农业社会服务模式进行剖析,之后,进行研究,从各个方面分析其与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联系,再进行总结。1.4.2.4 学科渗透方法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推广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资料大量的阅读,在多次以借鉴的方法研究后,完成对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的学习与研究。1.4.2.5 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的角度从事物的整体进行掌握及剖析,以系统分析的方式,再对建设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整体的解析,提出完善和发展的新思路。1.4.3 基本思路 1.4.3.1 发展目标 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

44、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4.3.2 基本原则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走一条以当前的国情相适应、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控能力、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的道路。 (1)合理界定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强调公益性为其首要服务宗旨的同时,对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创新,放松其准入领域及条件,从严退出,鼓励其创新及相互间的良性竞争,以财政、税收等手段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 (2)准确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行业和区域特点。以因地制宜、执导分类为原则,发展社会化服务。在特色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45、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和行业中,积极引导、扶持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都市型农业、外向型农业特征比较明显,城镇化、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或都市,支持发展赢利性服务组织;在不太发达地区、粮食的主产区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公共财政支持的公益性农业服务体承担起提供农业服务的基层作用。 (3)始终坚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以推进多元化、社会化为发展方向,形成公益性、赢利性和非赢利性组织分层发展的新格局,积极鼓励发展多种服务主体,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服务功能。1.4.3.3 总体思路 目前,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河南农业

46、社会化服务体系仍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政策环境”为核心,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个“抓手”。 (1)改革重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现在我省公益性服务供给没有实质性的保障,无法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因而,建立健全基层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定要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区别对待,恰当的以财政、税收等手段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到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各种条件符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纳入到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2)加快发展赢利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实践出真知,可以看出赢利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对市场

47、比较灵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效果明显直接作用,覆盖层面比较广,使得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的重要起来。对今后赢利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来说,首先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指导意见,促进盈利性农业服务体系的规范发展,且给予适当性的财政金融支持。 (3)大力扶持非赢利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因为有关法律建设的滞后性,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己组建、发展的,没有社会经济组织为其担保,贷款难问题一直存在,发展后劲乏力,服务功能也大打折扣。对于非赢利性农业服务组织,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其财务困难。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含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中国。农村实行改革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