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Wps教案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928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Wps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科学]Wps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科学]Wps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科学]Wps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科学]Wps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Wps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Wps教案1.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WPS2000简介教学课题:WPS2000简介课型:新授课(一)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模式(二)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对应用程序的认识上看,前面已经学习了写字板,画图、IE浏览器等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有一定认识,本节内容可以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共同探究新知识,获取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应用程序要领的理解。2.认识启动与退出WPS2000的方法。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WPS2000的启动与退出方法。2.初步掌握WPS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3.理解并学会WPS20

2、00中的定制界面。(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启动和退出WPS2000,认识WPS2000的窗口。教学难点:WPS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广播网演示操作,用投影片给出重点、要点及任务。(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1.计算机除用来上网、发邮件、处理图像及管理文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文字处理,你们了解或听说过有哪些文字处理软件?2.如何利用“写字板”输入文章?引入新课WPS2000文字处理基础。学生回顾旧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兴趣分层自学一、启动WPS2000

3、二、WPS2000的窗口。三、定制界面四、退出WPS2000WPS2000简介给出学习要点:1.启动与关闭WPS2000。2.认识WPS2000的窗口。提问:1.启动WPS2000,与“写字板”窗口有何区别?2.观察WPS2000的窗口组成。思考与提高: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无其他启动WPS2000的方法(指导观察、启发思考)。提问:1.WPS2000窗口的组成。2.(事先打开不同的窗口)为何窗口组成不同?3.观察鼠标指针在页面中的状态,说出它们的作用。4.回忆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方法,输入一段文字,同时注意观察此时状态行的变化。观察并思考:1.定制界面的作用。2.六种界面的区别。提问

4、:1.退出WPS2000的方法。2.观察退出WPS2000时窗口的变化。(着重分析工作区中内容有所改变后,退出系统对话框中的提示信息,为下节课介绍存盘操作做准备。)小结:WPS2000窗口的组成以及光标在工作区的形状:光标、插入点、I型指针的概念;定制界面可以改变界面的工作风格;退出时保存文件的方法;保存文件的习惯。了解本节课的达标要求,有目标地展开自学。用对比的方法完成自学内容。思考并回答。继续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自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学生探究知识。尽可能地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反馈练习归纳总结1.WPS2000的正确启动与窗口界面的组成。2.WPS2000操作界面的定制。

5、3.输入简短的文字内容。4.尝试对文稿的随时保存。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性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将知识的掌握进行升华,变感性理解为理性掌握。重点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迁移性地学习新知识,这是计算机软件学习的关键,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已学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概括和总结。教后回顾本节进入学生感兴趣的文字处理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问题逐一分解,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打开WPS2000窗口时,运用旧知识的迁移进行学习,全面掌握每个操作步骤。通过点评知识点及学生的练习,再由学生总结本节要点,给学生以整体印象。总之,本节采取这样的

6、教学方法,效果选好,大多同学都能熟练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很浓,情绪高涨。第二节 用WPS2000写文章教学课题:用WPS2000写文章课型:新授课(一)教学方法发现法。(二)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交互教学。(三)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写字板”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看,已初步具备输入文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仍然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发现用WPS2000写文章的优势,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寻、发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用WPS2000写文章的一般方法。2.理解页面设置的作用。3.认识输入文稿的一般步骤以及简单修改文稿、保

7、存文稿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1.掌握调整窗口级任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调整窗口的基本操作。2.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页面的大小,边界等参数,进行简单的页面设置。3.初步掌握修改文稿的基本操作方法。4.学会及时保存文稿的方法。情感目标:1.教会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与实际操作,总结掌握知识的方法。2.养成及时保存文件的习惯,培养生活中的条理性、自主性。(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调整窗口、输入、修改文稿。教学难点:文稿的输入、修改与保存。(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提问: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启动WPS2000,认识了WPS2000的窗口,现在看一看教师

8、打开的窗口和你们刚打开的窗口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调整成这样的窗口界面呢?(事先打开一个关闭了一些组件的窗口,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内部学习动机。引入新课导入新课:用WPS2000写文章时,要有合适的“纸张”,所以下面就按课本给出的步骤“调整窗口设置页面输入文稿修正错误”来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用WPS2000写文章。准备学习新知识,建立本节课学习步骤。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启发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投影给出教学目标,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带领学生找出窗口的不同之处,批出菜单中选项前“”的含义。要求:1.打开“状态行”和“显示

9、命令提示”。2.打开“常用工具”条、“文字工具”条和“文件切换”条。小结:窗口工具条中的工具能够完成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菜单完成(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用多种方式完成要求)。以学生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窗口的不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要求,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第三阶段延续第二阶段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公给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再请学生演示讲评。任务:把文件窗口设置成与B5复印纸相同的页面,把边界定为25毫米。点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各选项的作用。处学课本完成任务。让学习能力强、完成快的同学充当“小教师”,辅导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来

10、点评“页面设置”的作用。第四阶段类比说明:文稿的输入。回顾“写字板”中文字的输入方法。输入文稿,依照保存网页或图像文件时的方法,保存文件。要求:1.输入教材197页中给出的文稿(建议:因时间关系,公输入其中的一段)。2.保存文稿。点评:1.输入文稿时的正确格式中文输入、英文输入的格式。2.自然段的概念。保存文稿时,第一次保存与再次保存的区别。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输入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尝试用较好的方法加快文字的输入。第五阶段引导学生修改文稿中的错误并退出WPS2000。输入文稿时,若发现输入有错误,可以用第一章介绍的方法修改。要求:1.如何在“插入”或“改写”状态下修改。2.修改后,需及时保存文

11、稿。3.退出WPS2000。点评:1.修改内容后退出WPS2000的步骤和方法。2.保存文稿后文件名的组成。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回顾旧知识、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状态栏中信息的变化,熟练修改文稿的操作。观察 WPS2000时窗口界面的变化。反馈操作情况本课总结课后思考1. 共同欣赏学生作业“计算机网络简介”。2.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回答)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及完成的操作:A.WPS2000窗口的调整;B.文稿页面的设置;C.文稿的正确输入及输入过程中错误的修改;D.文件的保存方法。展示一彷编辑好的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如何完成对此主的编辑,达到

12、如图所示的效果(可以选择课本201页图5-17乞求的效果)。共同欣赏优秀作品。学生回答。课后思考。做好下节课的铺垫。第三节 编辑文章教学课题:编辑文章(一)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这节课内容为教材上的第三节,本节明确提出要完成的“任务”-按要求加工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WPS”,由于达标任务量较大,所以建议分两次课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节课重点完成“打开文件”“WPS2000的字体与字号”和“改变字体和字号”。旨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巩固对文件存放位置的理解,学会打开保存的文件,建立编辑的重点是先选中的意识,掌握字体字号的编辑。这部分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WPS2000编辑文章打下基础。(二)

13、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 了文稿的输入方法,并已经输入了文稿,对编辑文稿跃跃欲试,抓住 学生此时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层学习,温故知新,掌握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教学目标认知识目标:1.认识打开文件的基本方法。2.了解WPS2000中丰富的中西文字体和字号及显示效果。3.理解字块与定义(选中)字块的概念以及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打开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的文件。2.学会定义(选中)字块,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字块的字体、字号。情感目标:1.通过进一步对WPS2000的学习,认识到该软件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和丰富的字体显示效果,加强对国

14、产软件的情感和兴趣。2.培养编辑文字的好习惯:先选定再操作。(四)教学重点打开文件及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五)教学难点对要打开文件的存储位置及路径的理解。(六)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模式:自我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七)教学流程展示达标结果引入新课同学明确目标自学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师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反馈练习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引入新课(八)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达标结果,激发学生完成达标目标的兴趣,引入新课的教学。展示教材中上一节输入好的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WPS”的最终编辑效果,对比原文找出区别之处。提问:1.加工后文稿的不同

15、之处。2.编辑成教师给出的形式。引入新课“编辑文章(一)”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明确学习目标。2.带着操作任务学习本节的内容。3.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激发兴趣秩序渐进分层自学一、打开文件新课讲授:利用WPS2000,还可以根据需要编辑文稿中的文字、版式等,使之更为美观,更便于阅读。提问:如何打开已保存在磁盘里的文稿?(教师可以事先将原文放在服务器中,采取共享文件夹的方式,让文稿未保存或被删除的同学本节课能正常地继续学习)1.认真听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自学教材,相互讨论,并上机操作。2.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打开文件。3.加深对文件路径的理解。二、WPS2000的字

16、体与字号文稿的编辑首选是文字的编辑,比如字体(俗称形状)、字号(俗称大小)、颜色等,那么WPS2000提供了哪些字体和字号呢?提问:1.什么是系统默认的字体和字号民?在WPS2000中默认的字体是什么、默认的字号是几号?2.WPS2000中提供了哪些字体与字号及如何选取?3.上一节已存文稿的字体、字号是什么?自学课本完成要求,回答问题,并思考文字的字体、字号与插入点的位置是否有关。三、改变字体和字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同时请学生上来尝试改变字体和字号。提问并操作:1.什么是文字的字体和字号?2.选中文字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取消选中字块?3.如何改变文稿中的字体和字号?4.此时再次以相同的文件名

17、和路径存盘为何不出现对话框?小结重点:1.先选定再编辑。2.选定的方法小结。拖动选定: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中一行:在行首单击(注意指针形状)。选中一段:在该自然段左边双击。选中全文:在全文左边单击三次。3.字体、字号的编辑可以按课本上的说明完成,学生操作不会有多少障碍。4.养成随时存盘的习惯,对文稿及时保存。思考:要修改后的文稿保存为:修改稿.WPS“,应该如何操作?1.先请同学尝试回答选定文稿的方法,要求掌握第一种拖动选中的方法,同时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了解其他选中的方法。2.尝试完成对文稿中字体和字号的编辑。3.加强、加深对保存文件方法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文件在磁盘中保存的位置。

18、反馈操作情况本课总结课后思考1.共同欣赏学生作品。2.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回答)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及完成的操作:A.打开文件;B.字体与字号的概念。C.改变字体与字号;D.文件同名再次保存与另存为(改变文件名或文件保存的路径)的区别。再次展示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WPS“,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稿中还具有哪些未完成的编辑,思考如何将文稿编辑为这样的形式(作简单提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共同欣赏优秀作品学生回答课后思考第三节 编辑文章教学课题:编辑文章(二)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编辑文章”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由于WPS2000具有丰富的文字效果,本节课重

19、点是:学生阅读教材,在“帮助”的提示下完成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对文字字形的编辑及其他修饰效果,并初步掌握对文稿格式的编辑。(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初步具备对字体、字号的编辑能力,尽管教材中对WPS2000的文字修饰功能没有全面介绍,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性学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这种迁移性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自主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认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字块与定义字块的概念以及编辑文字字形、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2.理解WPS2000段落排版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1.能够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字块的字形以及进行简单修饰。2.能够熟练调整段落

20、的对齐方式。3.学会使用WPS2000的帮助功能。 情感目标:1.通过WPS2000文字编辑功能的进一步学习,加深对国产软件的情感。2.巩固“先选定再操作”。3.通过运用WPS2000的帮助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字体的修饰和段落的编辑。(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性学习,在“帮助”的提示下完成WPS2000修饰功能的学习。(六)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模式:自我学习-分层推进迁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七)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总结上节课完成的任务,继续展示达标结果,激发学生继续完成达标目标的兴趣。

21、引入新课教学概括地小结:对照达标文章,说明已完成的部分,分析未完成的内容。提问并操作:1.如何改变文稿中文字的字形?2.如何对文字作进一步的修饰?3.如何将中文开工下的文本格式?引入新课教学“编辑文章”(二)在自己的机器上打开上节课完成一部分编辑要求的文稿,认真思考并回答提问。分层自学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性的学习。四、改变字形操作要求:1.按教材中的说明,对照达标效果中的字形,进行字形的编辑。2.将标题改为其他颜色,第一段的第一个字修饰为“立体”“加粗”的效果。3.执行菜单栏中的“文字”:“修饰”命令,观察各种修饰效果。提高:如何取消文字的编辑效果?1.全体回答:编辑的重点是什么?2.对照达标文

22、章,自学教材改变文稿中的字形。3.加深对WPS2000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的理解和认识。五、调整对齐格式引导学生找出中文文稿的格式特点:1.标题居中。2.段首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3.最后的落款居右。操作要求:1.将文稿的标题居中显示。2.调整第个自然段段首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3.观察“格式”工具条中“全匀齐”的含义。思考:1.格式的调整有几种方法?2.标题的居中位置与什么有关?3.解释“全匀齐”含义。点评:1.讲解标尺中几种缩进的含义。2.格式的调整可以通过格式工具条上提供的工具完成,也可以利用拖动标尺上的滑块完成。提高:如何调整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间距?1.按要求完成任务。2.探索并尝试回答、

23、思考。3.探究知识。4.充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当“小教师”,辅助教师完成任务。六、获取帮助引导学生自学“帮助”信息,在互帮互助中完成练习(练习原稿由教师事先发到服务器上)。1.打开练习稿(见教材200页的文章:WPS2000的自动存盘功能)。2.按教材209页的要求完成操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迁移性(举一反三)学习的能力。反馈操作情况本课总结1.共同欣赏学生作品。2.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回答)。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完成了哪些操作:A. 改变字形B. 调整对齐方式C. 学会使用软件中提供的“帮助”。共同欣赏优秀作品。学生回答问题。课后思考1. 展示:展示一篇文稿,

24、其中有多处文字是大段重复,如何完成这种文稿的编辑?2. 思考:如何在一篇编辑好的文稿中按要求移动段落?3. 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教材,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国。课后思考,做好下节课的铺垫。第四节 进一步编辑与打印文稿教学课题:进一步编辑与打印文稿(一)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过用WPS2000编辑文章后的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不公是巩固前面的知识,也是深入学习WPS2000的重点、难点之处,鉴于内容较多,建议分为两节课完成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移动、复制选中的文本,拓宽对WPS2000文字处理功能的理解。剪贴板的知识在的教学中涉及不多,这里略作说明可以加深理解剪贴、移动和复制。在

25、教学中将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有得拓宽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操作内容较多,所以教学地点选择在网络机房。采用任务导入新课:设计师生互实习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实际操作,加深印象;充分让学生当好小助手,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借助于“帮助”系统辅助自学,锻炼自学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前准备1. 课前准备好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和思考题。2. 显学生提供输入好的一篇较长的文稿和最后揭底作业的专用文件夹,以备反馈讲评用。(四)教学目标认知识目标:1. 掌握建立新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 理解宣言、移动、复制字块的作用。3. 认识恢复操作的效果。技能目标:1

26、. 能够熟练建立新文件。2. 学会定义字块和移动、复制字块。3. 编辑文稿时,能够熟练地移动窗口中的文字,并能够进行多窗口操作。情感目标:1. 通过定义字块的补充学习,再学习复制、移动字块的操作,让学生在进行文稿编辑时,进一瞳养成“先选定再操作”的习惯。2.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快速、准确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先定、移动、复制的基本操作。2. 先选定后操作的编辑方法。3. 剪切移动的操作以及剪贴板知识。(六)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七)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过渡引入新课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可以用WPS200

27、0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了。如何再进行一篇新文稿的编辑,又如何对编辑好的文稿进一步编辑加工,打印出来呢?进一步编辑与打印文稿(一)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新课讲授一、建立新文件系统启动成功后,同命运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件1”的新文件,此时即可在编辑区输入新文稿。操作:新建两个文件:“文件1”和“文件2”。思考:利用工具条上的“建新文件”按钮或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建立新文件”命令,建立新文件,比较两种方法的区别。1. 阅读教材,完成任务。2. 观察两个文件的切换效果。3. 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探寻知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二、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上一节介绍了文字编辑时要先选中再编辑。众所周知,W

28、PS2000具备很强的所见即所得功能,即用WPS2000写文章时,也可以先设置字体、字号、字形等,然后再输入文稿,此时的文稿就会以事先设置好的字体、字号、字形显示在插入点前面,需要改变时,再重新定义文字格式。任务:1. 在教师提供的文稿“练习稿.WPS”(文稿见本后附录)前插入标题“前言”,要求三号字、加粗、黑休、居中(文稿事先由教师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2. 按中文文稿的格式要求,编辑排版文稿“练习稿.WPS”。3. 及进保存修改后的文稿。1. 浓度按新的方式定义字体、字号、字形。2.注意观察操作时编辑区里插入点长短与位置的变化。三、定义字块前面已对字块的定义作了简单的介绍,请学生阅读教材回

29、答问题。提问:1. 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定义字块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2. 定义字块的关键操作是什么?3. 如何取消定义好的字块?4. 删除文字的方法有哪些?点评:1. 利用“Shift光标移动键”定义字块,关键是在敲光标移动键时按住Shift键。2. 删除文字的方法如下:A. Delete键删除插入点后的字符;B. Backspace键删除插入点前面的字符。C. 定义好字块后,用Delete键删除定义好的字块适合较多的文字内容。1. 自学教材并回答提问。2.回顾输入文字时修改的方法,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四、恢复操作略讲编辑文稿时难免误操作。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练习。(练习文稿由教师事先放到

30、服务器上)学生自学教材即可理解其含义和功能。五、移动字块、复制字块操作要求:1. 将文稿中的第一段移到最后。2. 将此时的第一段,复制一遍作为第二段。思考:1. 移动与复制的区别?2. 如何用菜单(或工具按钮)完成移动与复制?3. 如何在不同的文件中完成移动和复制?提高:把学生完成的文稿,以文件名“姓名.WPS”存入本机自己的文件夹中,同时也以此文件名存入服务器中指定的位置。1. 自主学习,实习操作。2. 将移动的字块定义为红色,复制的字块定义为蓝色。3. 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运用另一种方法完成操作要求。4. 浓度将字块移动或复制到另一个打开的新文件窗口中。反馈与小结本课小结课后思考利用学生交到服

31、务器中的文件进行反馈讲评。1. 共同欣赏学生作品。2. 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及操作时的共性问题再一次进行强调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并完成了以下操作:A. 建立新文件B. 设置字体、字号、字形C. 定义字块D. 恢复操作E. 移动字块及复制字块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编辑一篇文稿中的字体、字形,并能按要求将文稿中的内容移动或复制到需要的位置处,那么如果要求修改文稿中多处出现的错误应怎么操作,如何把完成的文稿打印出来呢?这就是下节课要完成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对照教材进行预习。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尝试回答问题按课后思考进行复习和预习第四节 进一步编辑与打印文稿教学课题:进一步编辑

32、与打印文稿(二)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较丰富,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出发,把本节分为两节课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避免内容过多、过杂,都要学生一下掌握,反而一个也无法掌握。因此将“查找替换”“移动窗口里的文字”“多窗口操作”“打印文稿”放在第二节课学习。本节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查找与替换,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完成此内容的学习,并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探究归纳操作对话框中有关选项的功能。“移动窗口里的文字”及“多窗口操作”的内容较简单,极易掌握,可以拓展一些内容来介绍,如利用功能键翻页等。“打印文稿”重点强调所见所得的含义,养成先预览再打印的好习惯,至于“条鱼”对话框的含义可以让学生阅读

33、后小结,教师点评即可。(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任务驱动。导入新课:设计合理的操作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实际操作并及时反馈小结加深印象:在操作过程中发挥团体协作的精神调动学生小助手的积极性锻炼自学、探究、总结概括的能力。(三)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要编辑的文稿及设计好的操作任务。2提示学生完成后的作业仍提交至服务器中准备好的“作业”文件夹。(四)教学目标认知识目标: 1了解查找与替换的基本功能 2了解多窗口操作的概念。 3掌握打印文稿的基本操作步骤。技能目标: 1能够快速查找与替换文稿中的字词并学会取消误操作的方法 2编辑时能够熟练地移动窗口中的文字并能够进行多窗口操作

34、。 3能够按实际需要及纸张大小打印文稿。情感目标; 1通过对“查找与替换”“移动窗口里的文字”及“多窗口操作”的学习,真正体会到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操作计算机。 2通过实际操作打印文稿、打印预览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五)重点与难点 1查找、替换文字的方法。 2多种方法移动窗口中文字的操作。 3打印预览的正确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示上一个教案“附录”中提供的文稿“练习稿.WPS”,其中的文字“计算机”在文中多处出现。现要求全部改为“信息技术”这四个字,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导入新课

35、进一步编辑与打印文稿(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内部学习动力。 新课讲授七、查找与替换 1查找在编辑文稿时可以让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一些机械的重复工作任务l:找出文中出现“计算机”的地方提问:1查找的步骤是什么?2开始查找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3如何将查找到的内容替换呢?1阅读教材完成任务2小结操作步骤。2.替换要求学生仿照查找的方式完成任务2。任务2:把文稿中的“计算机”替换为“信息技术”。提问:1“替换”操作的步骤(让学生边演示与讲解)72仅替换前三处的“计算机”?3能否将刚才的替换操作撤消?如何撤消?注意;1替换操作与查找的区别。2注意对话框与提示框内的内容。思考:若不全部

36、替换应如何操作?八、移动窗口 里的文字这部分内容学生应在以往操作中多次用到可以请学生小结方法点评:1利用水平滚动条,2利用垂直滚动条。3利用光标移动键:PgUp:窗口里的文字下移一屏。Dn:窗口里的文字上移一屏。Home:插入点移至本行的行首。End:插入点移至本行的行尾Ctrl+Home:插入点移至文稿开头。Ctrl+End:插入点移至文稿结尾学生尝试小结移动窗口文字的方法。根据小结内容实际操作九、多窗口操作任务3:把“练习稿.WPS”中第一自然段文字复制到“计算机网络简介.WPS”文稿中的结尾处。提问:1不同文件之间如何切换?2移动与复制操作时插入点的作用?(强调插入点的作用)比较移动与复

37、制(同一文件中)来学习并找出区别。十、打印文稿文稿基本编辑完成看一看打印出来的效果。任务4:预览并打印作品。提问:1如何进行打印机设置。2在预览状态下能否进行编辑。1自学完成作品的预览。2建立所见即所得概念。3思考提问。并尝试回答。反馈与小结本课小结课后思考I点评学生最后的作品。2对学生作晶中出现的问题及操作时的共性问题再一次进行强调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及完成的操作:A查找与替换B移动窗口里的文字C多窗口操作D打印文稿学习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很轻松地将一篇文稿中的文字及段落按要求进行编辑那么如何将文稿编辑得更加生动例如,在文稿中加入图片?下一节课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图文

38、混排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学生尝试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第五节 图文混排教学课题:图文混排(一)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也是WPS2000文字处理的高潮教材内容较多建议分为两节课介绍。第一节课以“插入图像一“插入文字框”为主介绍,任务的安排也分为两部分第部分以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为例通过向学生展示“有插图的文稿引入教学内容并合理设计任务。这样做是让学生看到任务的目标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来完成任务。 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文字框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字框的进一步编辑设计任务:给出编辑的原文要求按指定的格式进行编辑。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

39、节课内容时已经掌握了用WPS2000编辑文字的方法但要进一步达到编辑的最终效果还需学习本节的内容给他们展示编辑好的作品,此时学生学习兴致非常高只需教师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加以辅导即可 因此,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分析,这节课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简单地示范学生模仿上机练习再总结操作要领使学生先掌握操作后理解原理对操作能力较弱者应以鼓励为主并及时加以辅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导入新课。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除让学生看书学习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向他们展示一些图文混排的文稿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整体布局和设计思想,再设计合理的操作要求让学

40、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实际操作并及时反馈小结加深印象:在操作过程中能举一反三尝试教材中未介绍的编辑方法并观察、比较其效果:发挥团体协作的精神调动学生小助手的积极性锻炼自学、探究、总结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图文混排、文字框的概念与作用。 2通过动手设计与制作逐步领悟编排图文并茂作品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图文混捧作品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基本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文稿中插入图像并能调整图像的大小、位置、绕排方式等。 2能够在文稿中插入文字框并能够调整文字框的属性编辑文字框中的文字 3掌握编排图文并茂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1通过亲手操作实

41、践让学生逐步认识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规则同时领悟到隐藏在基本操作背后的作品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2通过完成制作图文并茂作品的实践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插入图像时图像文件位置的搜索。 2对图像的编辑和排版。 3文字框的插入及编辑。 4设计并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示一篇编辑好的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wPS(见教材图5-38)其中的文字编辑均在前面知识的介绍中全部完成观察这篇文稿又有哪些变化中间插入了一幅图像如何将一篇文稿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形式?导入新课图文混排(

42、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内部学习动力。新课讲授一、插入图像1插入图片2编辑图片要在文稿里插入图片需要先准备好图像文件事先在计算机中准备好要用到的图片文件任务1:在“计算机网络简介.WpS中插入一幅图片1打开文稿“计算机网络简介.WPS。2将光标移至要插图的位置。3单击工具条上的“插入图像”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图像文件。任务2:对插入的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1选中图片对象:单击图片。2调整图片的大小:用鼠标完成编辑插入的图片。3选择环绕方式:打开“对象”菜单单击“W.绕排方式”选项打开它的子菜单单击所需的命令思考并提高:1如何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及亮度?2如何编辑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层次关系?3如何编辑图片的排版位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尝试“对象”菜单中其他选项的作用并把摸索出的结果用于编辑的文稿中。)小结:对图像进行编辑首先应选中图像在选中状态下再对图像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在图像外部任意位置处单击鼠标选中图像的标志“操作点”即消失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