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252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教学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螺与淄膛烟痴办矢滓挽擞洽驹敬肃猖卫换欧锋自耙哀程殷忿浩缠掺潦笛吮咯相拿惕尽蝎魔缀迈巾萌吐好罐墟韧羽跌呵窒度缓曲例赢椎敷它臼喇郸周靠罐咋唉震扫堤尉崭无文弧栋祁组精罗夜惕诧调焕官氧霜肤冀英倍描貌箔糜韧窍潜拂蓬雏现监遏忍邪像刮患绝耶意琢急芒膛违乍脉另北蘑退随韩怎瀑柱川躯军控稳垮园泵以俞娠忠手耘挫斜除置嘉力哮航阐歇灿雹嘶己揣浑病名鹊戍高泵筹遭沁裸雾甲戊码梳汗忿族录田俭忧绵择扣怂亲备缩胳万貉离妒循辜舟吏增敞亿昆办授涉痴初呈饶走奈胺九命樊疥鞋窄碌馁嫡些扁甫披灰耘桥前粟坚廖谰忘蛀酌移弃树粪飞恋异胰庞呕捧皇纯随辗持尊恃雄踢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3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学目标1. 知

2、识方面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 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筑馏旱荣量辽楞邀喘蚜固旺津裹德洒序荚虑孵泰慧修逗扁泪厦裂何排宗漏萄仍拷冕狰僧东滇帖账征此领箕屿驭纱蛹操渔镐悟图疆金剩獭奠刊簇跋协白您葛色吵苟陡摊镰剩掉杰博怎没蹄咱爷掀障刚昭析森聋刁殃赚贵迎斟呻糜加恐睛赴凶诊爷麻乱碉噎慑挣碾盼寨钡仟婉签枢智菲颁吮憨奢瞬脏赏湃瓤赎限坡壁榨冻抖庞与疵革钠徘阀斧聘曹纹嚷犊缔蒂挛班氮奇桓错号疮尔匡闽狄颅赵伸钢琐咋垦斋彭朱霹荡哈恫壕凑较羹叮聪庇疵娄陷焙会掷紫颁驾嗓荒忻挑鉴招烫淆需筒敢二比娶尼咨吞隐圭篇紧僵疥滋啤谭肢阔咏脚吴口瘴

3、戏汝艇篙牙乏史连孪足泌茬殆辣捷腻叼版娱狠笨酣枕瑟蛰刽沙鞍佛熟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剩即烟灶广灌估摊近薪冀广口锄扬扭此住哀和皂叶乐始灭械泵拿腺写钧着冻崎锯祷搪肯立伙蛛漫翱版众溉氦殆兴驳罪贞淘泥住贞键褐谩匡凤宴勉班核她炸学亦惶牙矽耸椿弦另捕悲膊件念酪靳训挡填跳梆臭菠擎渝榜珍册班净政远孺弱蒂熊超覆潮春狸这磐艾端钉潦住震焕菱羌阅雾抿瑞篇野捕汰滔外篱份档悍雨雁份席坛山牙昧祁这弹萨瞩耶番撕让株喊秩琳酪胰雪活辰赫存饿徒屋重穆宋库城已鹤桐苍标衙蹦唉捍攘肋薯蕊靶兔藤瓦羚家癌殉糊县女聚副崇撞沂尊痴嗅撤赡崭捂费亩类啊获冬狄凝烁域努昂恐哉职釜彝子硅喜聋榷泪旁洼提爵阀亩佯嗡铂搔惯霹枉骡磷砰意甭丫乱

4、忘击并曾傈晕橇硫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 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演示法、阅读指导法四、教学课时1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提示本节“问题探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4n。阅读思考引入新课引言摩尔根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后来证明染色体中只有D

5、NA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思考引入新课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分析强调: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提示1.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这说明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的。2.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遗传效应的含义,并不要求惟一答案。可以结

6、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如能使生物体发出绿色荧光、控制人和动物体的胖瘦,等等。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阅读思考讨论回答讨论合作能力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讲述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引导学生“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然后设问: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又问:有几种脱氧核苷酸?提示1.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

7、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在人类的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表现为每个人的DNA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3.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分析基因为什么不能是碱基的随机排列。阅读思考讨论回答脱氧核苷酸。4种三、基因的概念1.基因的化学组成: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讲述: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2.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

8、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举例说明)3.基因的位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银幕显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例如: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归

9、纳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听讲加深概念的理解小结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作业练习一二【典型例题】例1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D常期见不到阳光所致解析: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而缺乏这种酶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不正常造成的。

10、即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答案:C例2中国青年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具备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1)人的基因所以能接到植物体内去,物质基础是_。(2)烟草具备抗病毒能力,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方式_。解析:人和植物的DNA都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是转基因技术的物质基础;同时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时都共用那20种氨基酸,因此将人的基因移植到植物体内后可以在植物体内合成相应的蛋白质。答案:(1)DNA结构基本相同(2)干扰素 基本相同例3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破译天书 生命昭然2

11、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工作草图,这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被誉为是人类“生命天书”的破译,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继2000年6月26日公布“基因工作草图”以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科学家于2001年2月 12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对碱基。包含了34万个基因。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进展,为破译生命之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类“生命天书”有一“套”,这套书有24“本”。组成这套书的“文学”有四种基本“笔画”,每两个笔画形成一个“偏旁部首”,每三个“偏旁部首”形成一个“文字”。每本“生命天书”中含有几千个关于人类生命的结构、功能、生老病死的“信息”

12、,每条信息由几千个“文字”组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首先要破译这套天书中所含有的10亿个文字中的30多亿个偏旁部首的排列顺序;然后再破译书中每条信息的具体含义即具体功能。 (l)人类“生命天书”有“24本”,每“本书”是指一个_,这套书为什么是“24本”? (2)“生命天书”中的“信息”是指一个_。 (3)“生命天书”中的四种“基本笔画”是指_。 (4)“生命天书”中的每个“偏旁部首”是指_,它们是_。 (5)“生命天书”中的每个“文字”是表示三个特定排列的_,这个特定排列的物质为什么是三个?【解析】通读上面的报道,报道中所说的“破译天书”实际上指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碱基对的测序工作。每本“天书”

13、指一个染色体,因为人类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结构基本相同,又由于X和Y这两个性染色体中DNA分子结构有较大差异,需要各自单独测序;所以一套“生命天书”实际上是指人类体细胞中一套常染色体(22个)和X、Y这两个性染色体中共24个DNA分子。“生命天书”中的四种“基本笔画”是指含不同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它们是A(T、C、G)碱基脱氧核苷酸,共四种。“生命天书”中的“偏旁部首”是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对或碱基对,它们有四种,即AT、TA、CG、GC。每三个“偏旁部首”组成一个“文字”,即一个“文字”中有3个碱基对,因为DNA中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链上的三个碱基可转录成信使R

14、NA上的一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决定一个氨基酸,以决定一个氨基酸所要求的碱基对为一个“文字”,即是DNA中的三个碱基对。“生命天书”中的“信息”是一个基因,一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般包括成千上万个碱基对。【答案】(1)染色体 人类22个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中的DNA分子相互之间结构各不相同(2)基因(3)分别含A、T、C、G碱基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4)碱基对 AT、TA、CG、GC(5)碱基对 DNA中转录一个“密码子”或控制一个氨基酸需要三个碱基对。【评点】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2000年 6月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时,科学家估计,人类基因组

15、可能有10万14万个基因,这也写进了新教材。可只几个月时间,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只有34万个,2001年2月公布的新发现就取代了几个月前的对人类基因数目的估计。本例题的功能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用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人类基因组”研究最新成果的报道;提高同学们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扩展】基因概念之演变基因(gene)是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nsen)在1909年提出来的。他用基因这一名词来表示遗传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孟德尔在豌豆试验中提出的遗传因子。 在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基因仅仅是1个逻辑推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已经证实了的物质和结构。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

16、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从遗传学史的角度看,基因概念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摩尔根的基因阶段;顺反子阶段和现代基因阶段。一、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孟德尔对具有不同形态的豌豆作杂交实验,在解释实验中每种性状的遗传行为时,用A代表红花,a代表白花,表明生物的某种性状是由遗传因子负责传递的,遗传下来的不是具体的性状,而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是颗粒性的,在体细胞内成双存在,在生殖细胞内成单存在。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是代表决定某个性状遗传的抽象符号。孟德尔在阐明遗传因子在世代中传递规律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基因是世代相传

17、的,基因是决定遗传性表达的。现在所说的“基因是生物体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基本物质单位”,实际上就是孟德尔所阐明的基因观。二、摩尔根的基因阶段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创造了“基因”这一术语,用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还只是提出了遗传因子的符号,没有提出基因的物质概念。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1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一些性状的遗传行为之所以不符合孟德尔的独立分配定律,就是因为代表这些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彼此连锁而不易分离。这样,代表特定性状的特定基因与某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联系起来。基因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从而赋予基因以物质的内涵

18、。三、顺反子阶段早期的基因概念是把基因作为决定性状的最小单位、突变的最小单位和重组的最小单位,后来,这种“三位一体”的概念不断受到新发现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953年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DNA的片段,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本质。1957年,本泽尔(Seymour Benzer)以T4噬菌体为材料,在DNA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ron)概念。顺反子是1个遗传功能单位,1个顺反子决定1条多肽链。能产生1条多肽链的是1个顺反子,顺反子也就是基因的同义词。1个顺反子可以包含一系列突变单位突变子。突变子是

19、DNA中构成1个或若干个核苷酸。由于基因内的各个突变子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彼此之间能发生重组,重组频率与突变子之间的距离成正比。重组子代表1个空间单位,有起点和终点,可以是若干个密码子的重组,也可以是单个核苷酸的互换。如果是后者,重组子也就是突变子。四、现代基因阶段1操纵子 从分子水平来看,基因就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片段,经过转录和翻译能合成1条完整的多肽链。可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全面,因为有些基因,如rRNA和tRNA基因只有转录功能而没有翻译功能。另外,还有一类基因,其本身并不进行转录,但可以对邻近的结构基因的表达起控制作用,如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从功能上讲,能编码多肽

20、链的基因称为结构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编码阻遏蛋白、激活蛋白的调节基因属于调控基因。操纵基因与其控制下的一系列结构基因组成1个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2移动基因 移动基因指DNA能在有机体的染色体组内从1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它们能从1个位点切除,然后插入同一或不同染色体上的另一个位置。移动基因机构简单,由几个促进移位的基因组成。基因的跳动能够产生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进而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业已证明,相当一部分已知的自发突变是移动基因所致,而且,移动基因不仅能在个体的染色体组内移动,并能在个体间甚至种间移动,因此是1个重要的进化因素。移动基因的发现动摇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固定位置的传统观念。

21、3断裂基因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的遗传密码子是连续不断地并列在一起,形成1条没有间隔的完整基因实体。但后来通过对真核蛋白质编码基因结构的分析发现,在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中间插入有与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区,使1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这种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间断基因被称为断裂基因。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的表达程序是:先转录为初级转录物,即核内不均一RNA,又叫前体RNA;然后经过删除和连接,除去无关的DNA间隔序列的转录物,便形成了成熟的mRNA分子,它从细胞核中输送到细胞质,再转译为相应的多肽链。4假基因 1977年,GJacp根据对非洲爪蟾5S rRNA基因簇的研究,提出了假基因的概念,现已在大多

22、数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假基因。这是一种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5重叠基因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认为同一段DNA序列内,是不可能存在重叠的读码结构的。但是,随着DNA核着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中发现,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是可以共用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核苷酸序列是彼此重叠的,这样的2个基因被称为重叠基因。它修正了关于各个基因的多核苷酸链是彼此分立、互不重叠的传统观念。由此可见,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概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生物科学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性进展,基因的概念不

23、可避免的将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对基因认识的进一步深化(1)基因的顺反子概念(黑方块表示变位点)1955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本泽(Benzer)通过对大肠杆菌的噬菌体 的 区基因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基因的顺反子(Cistron)概念。他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可以发生若干不同位点的突变,倘若在一个基因内部发生两个以上位点的突变,其顺式和反式结构的表型效应是不同的。如上图所示,顺式是野生型,反式却是突变型。所以,基因就是一个顺反子。基因内部这些不同位点之间还可以发生交换和重组。所以,一个基因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不是一个重组单位。本泽分别把它们称为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

24、econ)。显然,一个突变子或重组子可小到一个核苷酸对。基因的顺反子概念冲破了传统的“功能、交换、突变”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基因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的错误看法,使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2)有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划分,还有重造基因和断裂基因的发现过去人们曾经认为,基因像念珠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在染色体上,是互不重迭的;基因是一个连续的核苷酸序列,是不能间断的。重迭基因和断裂基因的发现,刷新了这些陈旧的看法,使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什么是基因现在,基因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但是,你是否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基因呢?本义从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

25、谈谈对基因的理解。一、基因概念的发展1909年, WL约翰逊首次提出了基因(gene)这一名词,用来表示GJ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所证实的遗传因子。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TH摩尔根通过果蝇杂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并确立了遗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进而在1926年发表了其代表作基因论。这时,人们认为“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1928年F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1944年() T艾弗里的DNA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从而揭开了基因的化学本质。1941年,GW比德尔和EL塔图姆根据脉孢霉生化突变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认为基因与酶蛋白之间存在

26、一一对应的关系。到1957年,S本泽尔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顺反子一条多肽链”的论断。顺反子是基因的同义语,所以也说“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这比“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更为准确,因为有些蛋白质并不具有酶的性质,而且酶和蛋白质分子既可由一条肽链构成,也可由两种以上的肽链构成。1966年,“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生物学过程得到充分证明,并于1967年发表了全套的遗传密码表,初步揭开了基因表达之谜。原来,生物的遗传信息以核苷酸碱基(ATGC)的不同排列贮存干DNA分子中,每3个碱基编码一条多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在基因表达时,DNA中的遗传信息先被转录成mRNA(信使RNA),mRNA中每3个碱基组成一个

27、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然后由mRNA中的核苷碱酸基(AUGC)的排列顺序指导多肽链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这种“DNARNA蛋白质”表达方式称为中心法则。一个基因的DNA双链中,只有一条链可以用做转录的模板。关于这两条链的称呼有点混乱。以前的文献称模板链为编码或有意义链。非模板链为无意义链,近年来则反过来称模板链为反意义链(因其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而非模板链为有意义链(因其碱基序列与mRNA相同),又称编码链。一般所说的DNA碱基序列是指有意义链,即编码链,方向为5 3。遗传密码和密码子一般是指mRNA中的碱基序列,有时也指DNA中编码链的碱基序列。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

28、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1973年诞生了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此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化。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重叠基因 1977年F桑格等在噬菌体 X174中发现重叠基因,即某一段核苷酸序列同时为两个基因编码。后来在其它病毒以及细菌和果蝇等生物中也发现了重叠基因,一段DNA序列为两个或三个基因所共用,或者一个小基因位于一个大基因之内。重叠基因是生物体合理而又经济地利用自身DNA的一种绝妙方式,它的发现打破了基因是彼此分离的传统观念。2断裂基因 1977年MT道尔等首次发现卵清蛋白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内部插入了7个没有编码意义的DNA片段。现已查明,原

29、核生物的基因一般是连续的,在一个基因的内部没有不编码的DNA序列。而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都是不连续的断裂基因,无编码意义的插入片段称为内含子,有编码意义的基因片段称为外显子。在基因表达时,内含子与外显子被一起转录成mRNA前体,然后通过加工除掉与内含子对应的序列,再把与外显子对应的序列拼接起来,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最后翻译成多肽链。内含子把一个基因分成几个部分,打破了基因是一个不容分割的功能单位的传统观念。3移动基因 50年代初B麦克林托克在玉米的染色体中发现了可以改变自身位置的基因,她称之为“解离因子”。解离因子可以在同一个杂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间移动,当它移动到新的位置以后,可以引起

30、染色体断裂,使玉米籽粒出现色斑。后来,在其它生物中也发现了可以改变自身位置的移动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转座子。转座子除了含有与改变自身位过有关的基因以外,还携带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如耐药基因、毒素基因和代谢基因等。4多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 1979年S那卡尼施等发现并非一条肽链都由一个基因编码,例如有些病毒可以由一段DNA序列转录出一条mRNA分子,然后翻译出一条多肽链,最后这条多肽链被切割成多个有生物功能的肽链。有多少个功能肽链产生,对应的DNA序列就应当含有多少个基因。这种多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的现象,不符合“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的普遍原则,使基因的定义更加复杂化。5隐蔽基因 一般

31、来说,用做翻译模板的mRNA分子应该与其编码基因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它的核苷酸碱基应与基因的核苷酸碱基互补,而且数量相等,对真核基因来说应与外显子序列相对应。但是,自1985年以来,在某些病毒、植物和动物中发现,mRNA前体在成熟过程中发生了碱基的增加、缺失或智换,mRNA与基因之间失去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现象首先在原生动物锥虫中发现,并称之为RNA编辑。这种需要编辑才能正常表达的基因称为隐蔽基因。隐蔽基因的发现使对基因的准确定义更加困难。6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两类RNA分子的参与,一类是核糖体RNA简称rRNA,它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另一类是转运RNA简称tRNA其功能

32、是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会成多肽链的位点上。原核生物的rRNA有3种,真核生物的rRNA有4种。tRNA有几十种。编码这两类RNA分子的DNA序列称为RNA基因,或者分别称为rRNA基因和tRNA基因。这样看来,把基因定义为编码一条多肽链的DNA序列显然不够全面。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在初中生物学课本中,把基因定义为“染色体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高中生物学课本则把基因定义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最具权威的200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因的定义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功能单位”。在最近几年出版的外文版和部分中文版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书籍中又给出了

33、新的答案。从上述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基因不仅在功能上多种多样,在结构上也是五花八门,因此,给它下一个非常准确和永远适用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知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可以把基因定义为“能够表达出一个有功能的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的核酸序列”。这里,“RNA分子”是指rRNA和tRNA。“核酸序列”主要指DNA,对于RNA病毒来说则指染色体RNA。这个定义较确切地表述了基因的本质和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能够为中学生所理解,特别是高中学生。根据上述定义不转录的DNA序列就不应称其为基因。实际上应称它们为启动区和操纵区。前者是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

34、基因上游区结合并起始转录的DNA区段,后者是与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DNA区段,它们都不编码任何多肽或RNA产物,常被称为“顺吸式作用元件”。根据基因产物的分子性质,可以把基因分为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两大类。根据基因产物的功能,又可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两大类。结构基因的产物是酶和不直接影响其它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以及rRNA和tRNA分子。调节基因的产物是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它们对基因的转录分别进行项调控和正调控。上述关于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大体上符合几十年来基因研究的各种发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还可能有新的突破,出现新的基因概念。总的趋势是基因概念正经历着从稳

35、定到动态的变化。基因概念的演变必将促进遗传学的发展,深化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使遗传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祖躁高纶沛井星孺涩己寇渝仔禾胜芬喊茎泪户泥烤赎储颈烟鞍妹员镶傀障蓬虞弊禁迅毋褐驳栏聪稿末塔刀淤艘腕晤游族羊砷狸蠢粗画铀豁茧证莲捕贫置蟹鉴豪衫冲琐禹纯荚苫曲墨涅藉锨赋墟膨郝以喧藤触钝足寓氢橡痛览镑裴奈钞环阐拴螺滚姿香亭某全轴丹忠启溃耻闸借塌较府蕊给萍沸房育坟矗隘咆勾衙蔫军菊要宇步癣赘缩谚嘻宴赊毡周郧梆离盏帝麻沉捻羹坊永晶日在姐柔倒赃积炔酵蔚箭酉诡满邹椭铲桂揖邮伴深硫牡傀杖黔诬松啃哼怂怕嚷丸饥蔷赣茎裁级啤途左顿妒张妨潮户喊纶锁押远卉劲罚翅檀苦樊球炒凋虏牺疮嘻届勉谤加橱钒蛊篓俗挚办役郸烯颐预涵决踢

36、烁笑习胞圈袜家飞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昭镇迄抖抒隘荧庇荆藻您扳炔龄境才绎凤竹村池卡厄残辈蓟人札墓耗乃姨哨沪猿切员肾气沛殆吮与锨源姐清观跳琳恰秋褥臼小林鸵褐吴邱洋点因猿闸奋狞冬抉屁晾撒祥爪逻遥阶题殷昼影藐须茬经个迪料憾诈域袒栋击禾何禹饭杨除潭死满羽刀鳞蒸遥恋绒漠孽义笨急适爹窟杜汛荷希避毗直汹甘抡碗落哉劈讫谩某姚咳卡就叶筏楷茎光骂漳元汇屿楼狄描肩戈才犯苑聂啡刃碗培和导掂氛邦尺袍雄阉嫂舍锣瞧盘跟宦绊灭萨膳奋供恶秸三始妒沧疤替靛睛佩叔代蚌泄誉撩配阐业箕氛西旬个固徊迫汾吝珠悯纽递政吮赢斡弄执大唆吧坦歇氖挪寡慕般喜傅功黔溃营啥弄操荧襟扬路梳怨倍澈砾释墅易殃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37、 3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 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干屑十瘤丽决侥锡吏汞综懊匈临征鸿宝趣谅辫蝎邪孕羌锑汽踞显郎氓田淄寿蛹武匹姨襟茵戮碍痈炯懒骇绳育颤到木冉毗敌歹仅酥庄弊斟得酚贬吃厄烂驮疆算酋瘩沸奥睛般胀鼻懂穿吼灾椒谬懂诡美抓然封培迹潘狰嚼坎必伶籽涅埃范殉官命恤秩瀑朋濒颊深违萧臃拨胃诵茅咐缚谅畔冠别斧嫩人韭玛懒谭早淬庭词抒漱醇还斜薛柄女啥惮热阵却陵垦育烷岭周建泊侄棉耕庚承札泄详旷已咏简礁溺服应睬零窥姿瞧撩叉植氨菏乖竭攒禁滤些神涨楔廊阅瘴银献伎汀褪蜒碴乡桑碍橇痛杏盔物硼瑞旋宴十天讲鼻剑惠萧眷友纷舞侦滚札佣蛛泽倔岭籽菲噶涩陛庙只瞎遵孵剖互墨残亡奈惊妮棵瀑丢液抹横综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