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721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18-2020)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堵塞、出行不便、空气污染及噪声严重等现象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中国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决定了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行业发展已经步入黄金期,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周边环境,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对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及周边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也

2、必然迎来快速发展期。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顺应了全国及山西社会经济建设的大浪潮,及时为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努力为山西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努力为山西省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目标通过对企业和相关成熟院校进行调研,确定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铁行业的岗位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制订适合轨道交通运营相关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

3、同开发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与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的综合能力;依据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本专业的专任教师,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补充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兼备的师资团队,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采取分期建设的形式,在校内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车门与安全门、票务、关键部件、车辆检修、车辆电气回路、列车运行调度、信号设备等实训室,在校外实际的生产企业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合理的校外生产性实

4、训基地。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将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也有能力为全国的轨道交通企业培训员工。二、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现有基础条件我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十分重视,关注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不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改进,积极建设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致力于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输送可用之才。因此在学院现有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予以支持。不仅如此,我院已经审批通过,即将投资1.2亿元建设面积一万多平米的实训楼,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空间保障,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

5、定影响力的优势专业。专业建设现有基础条件主要从实训室情况、学院资金支持情况、师资情况、校企合作、生源与城轨订单班情况进行阐述。(一)校内实训基地城轨专业是在机电工程系其他三个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建设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随市场变化不断地完善,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得理念,围绕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拥有的比较完善的实训环境。现有电工电子实训一室、电工电子实训二室、高级电工电拖考核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室、建筑供配电实训室、建筑设备专业实训室、语音教室、形体训练室、轨道交通认知实训室、车门与安全门实训室、票务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可供城轨专业学

6、生开展多个传统及先进技术的实验、实训项目,并能够完成一定的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任务。(二)重点专业建设,学院资金支持我院城轨专业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专业2014年被评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山西省投入建设资金160万元,学院配套资金32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并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师资力量丰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分属机电工程系的下设专业,非常重视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到全国其他院校及地铁企业交流、培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另一方面,学院聘请行业中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为外聘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更多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技

7、能知识。现已形成一支配备较为齐全,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总数34人,其中专任专业教师总数14人,企业兼职教师总数10人,高级职称以上(含校外)人数4人,双师型教师数16人;另外聘请多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兼职教师,以形成专兼结合教师团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培养人才,企业也不必为培养员工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本专业与4家企业和部门合作,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了

8、“校企一体岗位零距离”的人才培养。1 .与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优势,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双方在2013年5月签订了关于联合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及联合办学的协议,合作期限为2013年起至2025年。轨道交通运营用人需要,于2016年10月,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院签订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订单培养协议,成为地铁首批订单班合作院校之一,共有95名同学组成订单班。2 .与电务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6年12月5日,为了提升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行业培养高素

9、质的技术型人才,双方本着合作育人、工作共赢,共享发展的理念,电务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与我院共同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我院城轨专业学生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极大地提升了我院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五)生源水平高,成立地铁订单班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6年招生全部为高考生源,文科最低分数线为373,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84,在我院所有专业中为最高分数线。目前,已招收的两届学生分数接近同年二本分数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整体素质较高;同时为所有城轨专业的学生进行体检,男性身高在170cm,女生身高在160cm,并且没有色盲、色弱、慢性疾病、心脏病等疾病。所有学生身体素质好,为步入地铁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

10、础。2016年11月,我院与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订单协议,有95名16级城轨学生已经成为地铁的准职工;2017年10月,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来我院进行了17级城轨订单专业学生面试工作,签订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轨机电控制、城轨车辆驾驶、城轨车辆检修、城轨供配电技术5个专业共288名订单学生。三、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措施(一)确定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的推行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的主要方式。而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异军突起,城轨企业也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11、和较强的轨道专业技能,从事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设备维护、生产、经营与服务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及地铁公司进行调研,在专业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和校企联合,确定职业岗位,进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以及相关岗位就业发展情况分析,从而确定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紧密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制订订单培养人才管理与考核制度、学生实习实训工伤保险制度,确保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同时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深化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完善和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

12、人才培养质量;(二)加强校企合作,制订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1 .根据岗位需求,制订符合实际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目标,深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充分的调研,把各个岗位对于员工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的任职要求进一步梳理整合,校企合作,制订课程体系与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和教学组织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中心,探索工学结合的新途径和长效机制。使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能够培养知识够用、技术熟练、技能突出、素养优良、企业欢迎的毕业生。2 .根据岗位需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的

13、关键,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反映了专业定位,也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直接影响着专业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通过调研论证,确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合同聘请“订单”协作单位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意见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3 .在实际教学中试行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为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双方商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4、,共同制定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高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选优推荐,企业择优聘用。实现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依照工作过程及各个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核心技能训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进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将学习任务书布置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任务咨询、方案设计、实施方案,任务完成后,开展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提出整改措施。整个教学过程是在

15、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同步进行,通过观察学生的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考评。双方考核合格后,发给学生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相对接,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参照职业行为难易程度,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分层递进式”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学做同步、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即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分为五个阶段进行:企业

16、岗位见习一实训室基础能力训练一校内基地专项能力训练一企业岗位轮训一企业顶岗实习。其中专项能力训练在校企共建的培训中心进行,实行现场教学,由专业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兼职教师指导技能培训。4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实行学院主管领导、系部领导、专业带头人三级管理,强化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作用;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考核后上岗,确保专业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实施课程负责制,公开选拔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建设与

17、管理,组建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实施项目化管理,专款专用;完善专业实体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等工作能有序开展。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责任和权力,使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建立评价方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和完善学校一一学生一一企业三方参与的管理措施和学校、企业双元考核的动态评价方法,确保实训过程中的有效监控。完善督导机制,实施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成立教学督导机构,制定教学督导制度,根据课程教学环节检查细则、教师教学(上课)考核细则、教师听课评价细则、教学管理运行规定、专业带头人考核

18、细则、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进行督导;系部成立督导组,选派资深教师进行各教学场地进行日常督导;专业研究室组织课程负责人,按课程所属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三级督导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确保教学有效开展。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校内项目教学的考核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和相关理论知识综合评定学习成绩。综合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校外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成立校企共管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实施评价与考核。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专业教师与企业师

19、傅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建立网络辅导平台,远程解决学生疑问,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校企联动,进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与地铁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行业工作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开发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创新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与教材的联动运行机制,达到“五化”的标准,即“课程标准职业化、课程内容岗位化、教学方式场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在这个机制中,课程开发团队融合了校企的优势资源,通过对企业提供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构建课程标准,以真实的

20、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每个核心课程包括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项目、开放实训项目和岗位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某一具体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实现双证融通。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截止目前,我院已与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和电务器材厂合作,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将分阶段进行,引进企业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流程,从岗位典型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织

21、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初步编写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制定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四)师资队伍建设机电工程系现已形成一支配备较为齐全,年龄结构与梯队建设合理,实力较强的机电类专业师资队伍。学院还将聘请一批轨道交通专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通过人才引进、现有教师培训I、聘请企业行业专家等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两双”建设继续校内外“双带头”人制度,坚持“培养与引进”结合的原则,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使其具有较高理论与技术功底,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知

22、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鼓励专职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教师为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企业锻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大力度派遣专职教师到地铁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暑假和寒假期间,鼓励教师外出到实际的生产企业进行定岗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3 .以老带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带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师成立专业的课题小组,针对所教授的课程,对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的建设等进行研究和讨论,同时课题小组要定期的和企业专家进行学习和汇报,提高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4 .企业兼职人员的人才库建设将学院聘请的轨道交通专业专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等的企业一线人员

23、进行登记,建立兼职人员人才库。并鼓励和要求专任教师定期与人才库中的人员开展专业交流。建立兼职教师评聘和管理标准,使得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五)实训基地建设采取与轨道交通相关院校紧密合作的方式分期建设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技术发展快,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由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项目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致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运营管理、驾驶、检修等岗位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轨道交通需要大量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客运值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建设的城轨实训基地有以下几个部分:采取分期建设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

24、实训室、车门与安全门实训室、票务实训室、关键部件实训室、车辆检修培训实训室、车辆电气回路实训室、列车运行调度实训室、信号设备等实训室实训室等。各实训室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完成各种实训项目,如车门与安全门实训室和列车运行调度实训室关联,完成车控室对车站各系统的调度控制实训项目;信号设备等实训室和列车运行调度实训室关联,完成控制中心与车站调度实训项目;列车运行调度实训室和原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认知实训室关联,完成行车值班员对车站及列车的虚拟仿真控制实训项目;车辆检修与信号设备实训室和列车运行调度实训室关联,完成对列车控制调度的相关实训项目等。因此,预期一方面要达到单个岗位的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实现学生

25、在多岗位联动情况下进行综合实训项目的目的。(六)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与相关企业的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就业方面的大力合作。建立有执行力的校企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教学执行委员会。力争在学生就业方面持续保持订单式培养模式。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领导、专家和技术权威组成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平台,制订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专业的运行管理制度,通过校企人员互聘、投资企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方式来实现专业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和深度融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深入、和谐的发展,逐步形成

26、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制订校企合作量化考核和奖励制度,深化校企合作;1 .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将本市城轨相关企事业单位纳入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修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和内部管理规定,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机构与职责,明确各委员的权利与义务。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交流活动,组织委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科技合作、新技术推广、科技论坛、对口考察等活动,为委员之间创造合作、发展的机会,使委员之间在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联谊会、协作会、信息通报会和经验交流会等,为委员单

27、位提供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2完善校企合作相关保障制度,推进专业实体化建设通过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企合作工作专门委员会协调,积极落实行业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目标考核,使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兼具生产、技术研发和技能培训等功能的专业实体形成。(1)在教师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教师互兼互聘、课程开发、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建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形成专业实体自主运行机制;制定校企合作中关于学生顶岗实习报酬、工伤保险等相关文件、协议,根据企业生产运行特点和岗位阶段性用人需求,结合学生职业技能岗位轮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实行灵活的分段式

28、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监控和评价体系,全面落实校内、外教学环节,不断完善专业的教学服务能力;(2)坚持人才培养第一的原则,通过承担合作企业的生产任务,发挥专业实体的生产经营功能,促进教育教学与产品生产紧密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努力做到“师生员工化,实训生产化”;(3)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依托校内的技能鉴定所,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在职技术人员培训、在职学历进修,使学校成为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的人力资源的供应单位、在岗职工的培训中心和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基地,增强专业实体面向社会服务的能力;(4)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企业诚信档案,为

29、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参考;实行学生就业专业实体负责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事事关注学生就业的动力机制。四、专业建设的预期效果1 .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通过调研与校企合作,确定了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岗位,在对岗位能力和相关岗位就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确定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能继续和地铁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院和企业形成平等、合作、共赢模式,真正实现人才共同培养,过程共同管理,成果共同享有的目的。2 .校企合作,制订了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设计了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标准、先进、理实一

30、体、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制订了符合实际运营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了分学期和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3 校企联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地铁企业合作,融合实际中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修改并最终完成各门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的视频、课件资源等,均达到了“五化”的要求。引进企业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2本教材和实习5门实训指导书,并能够将取得的成果与企业共享。4 .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更高水平通过双向兼职、双向服务的平台,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建

31、成一支专兼结构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的企业生产经验、实验实训指导水平、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幅度的提高。通过培养、引进等方式,力争使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1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并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5 .校内外实训条件进一步改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建成校内城轨实训基地,突出了城轨行业的仿真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将得到进一步建设。强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形成了长效机制。建成的实训基地具备功能丰富,包括高职在校生专业实操课、地铁公司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地铁公司在职人员岗位晋升培训、行

32、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实训中心最终面向社会,为企业及个人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等工作;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实训基地使用效益。6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取得成果形成稳定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稳定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同时加强学院与企业员工的互培项目以及其他产学研合作项目。五、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保障措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2015年开始建设的省级重点专业,学院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工作组,由院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和统筹专业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由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

33、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建设工作,指导城轨相关实训室的建设内容和过程,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合作建设实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共享基地资源,共同谋求发展。(二)师资保障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分属机电工程系的下设专业,机电工程系现已成为一支配备较为齐全,年龄结构与梯队建设合理,实力较强的机电类专业师资队伍。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学院已经和轨道交通总公司签订联合办学的协议,并完成订单班人数的选拔。学院还将聘请一批轨道交通专业知名教授、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重视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有关新技术、新技能的各类培训,有计划地招聘轨道交通专业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制度保障措施学院已经配套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实训管理制度、人才引进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教师顶岗实习制度等等。在建设的过程中,真对个别实验室问题将经过领导审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四)经费保障及管理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山西省重点专业建设资金160万元,学院配套资金320万元,并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