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739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9*注:斜体字的只要求化学班掌握第一章 氮族元素复习一、知识点:1、氮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主要化合价有:-3、+3、+5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RH3,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RO3或H3RO43、氮气:电子式 _ 结构式 _ ,由于分子内含有叁键,所以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4、NO与NO2比较颜色毒性水溶性性质NO无色有毒不溶易被氧化NO2红棕色有毒溶与水反应红棕色(NO2 、Br2蒸气); 淡黄色固体(S 、AgBr、Na2O2)不能忽视:2NO2N2O4 ;5、红磷无毒,而白磷有剧毒 ;红磷不溶于水和CS2,白磷不溶于水

2、,但易溶于CS26、白磷着火点很低(40)易自燃,保存在水中 ; 白磷是4原子分子(P4),正四面体结构.7、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化学反应过程8、NH3无色刺激性气味,NH3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氨分子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可用喷泉实验来证明, 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氨气溶于水呈弱碱性,在氨水中含有H2O、NH3、NH3H2O等分子,有NH4+、OH-等离子,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氨的还原性体现在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实验室制氨的方程为 ,干燥剂为碱石灰,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另一种是用沾

3、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均匀对称的,如CO2,CH4,O2,Cl2: 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如H2O,HCl,NH3)9、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与碱共热都产生NH3,铵盐受热分解一般会产生氨气,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10、硝酸酸的通性。注意向浓硝酸中滴入几石蕊试液的现象是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特性:不稳定性,即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方程4HNO3=2H2O+4NO2+O2,故应将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在冷暗处,浓硝酸往往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中含有NO2。而工业盐酸呈_色是

4、因为Fe3+。强氧化性;一般情况下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且浓度越大氧化性就越强。能溶解除铂金以外的所有金属;与部分非金属反应如:炽热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硫与浓硝酸反应;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如与H2S.FeO.Fe(OH)2.Fe2+ 等反应。Al、Fe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叫王水,氧化能力比硝酸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硝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结合金属阳离子,另一部分作氧化剂生成气体(包括NO与NO2)。二、 会过量问题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三、重要

5、反应方程式:高温高压催化剂1、N2 + 3H2 2NH3(工业合成氨方法)放电2、N2 + O2 = 2NO 催化剂3、4NH3 + 5O2 4NO + 6H2O 4、2NO + O2 2NO2 5、3NO2 + H2O 2HNO3 + NO 6、4NO + 3O2 + 2H2O 4HNO3 (NO与O2的体积比为43时,恰好完全溶于水)7、4NO2 + O2 + 2H2O 4HNO3 (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时,恰好完全溶于水)点燃8、Ca(OH)2+2 NH4Cl=CaCl2+2NH3+ 2H2O点燃10、2P + 3Cl2 = 2PCl3 NH4Cl+ NaOH=11、2P + 5C

6、l2 = 2PCl5 NH4HCO3=1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产物为NO2)13、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为NO)14、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表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15、 NH3 + H2ONH3H2O NH4+OH-NH3H2O NH3+ H2O 16、NH4Cl NH3+ HCl 产生白烟(铵盐不稳定,受热一般易分解)17、NH3 + HCl NH4Cl 点燃(NH3与HCl气体通常情况不能共存)18、4P + 5O2 = 2

7、P2O5 强吸水性,作干燥剂19、P2O5 + H2O(冷) HPO3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20、P2O5 + H2O(热) H3PO4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第二章 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公式:反应速率=Ct(C浓度变化量;t反应时间)C=n /V(n物质的量;V反应容器体积)2、一个重要规律: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比。3、浓度变化量求算:Ct4、反应时间的求算:t =C5、反应方程式系数的确定:系数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比6、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浓度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固体不能改变其浓度) 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注意: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8、)压强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倍数增大)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 动态平衡;等: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3、平衡状态的标志:V正=V逆 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的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浓度: 增反应物浓度或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减反应物浓度或增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温度: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

9、移动; 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压强: 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方向移动.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练:在反应2 NH3 (g) N2 (g)+ 3H2 (g) - 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中,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填下列空白(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增大N2 浓度,可使反应速率_,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可使反应速率 _,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可使反应速率 _,平衡向 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速率_,平衡 移动。5、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例: mA + nB pC + q

10、D起始: a b 0 0变化 :mx nx px qx平衡: a-mx b-nx px qx注意:变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成比例;这里a、b可指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6、合成氨条件选择: 温度:500 (为什么? )压强:2107 5107 Pa (为什么? )浓度 :及时分离氨气,补充N2和H2催化剂:铁触媒电离平衡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类。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完全的,如强酸、强碱和大

11、部分盐类。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部分电离的。如弱酸、弱碱等。 注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比较: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2、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例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NaHCO3 (2)KHSO4 (3)NH3.H2O (4)CH3COOH 二、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1)浓度的影响:浓度越稀,电离程度增大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电离程度增大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只要有水存在,就必然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2H2O H3O+ + OH 简写成 H2O H+ +

12、 OH 25时,纯水中H+=OH= 1107mol/L,Kw=H+OH= 11014 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不论其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常温时(25)Kw=H+OH= 11014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pH=-lgH+,常温下,Kw=H+.OH=11014 测定PH值的方法是把待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上显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相比 四、盐类的水解 1、盐类的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酸 + 碱 盐 + 水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1)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水溶

13、液呈中性.如NaCl、KNO3(2)强碱弱酸盐 能水解,水溶液呈碱性 如Na2S、Na2CO3(3)强酸弱碱盐 能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如NH4NO3 练习:1.书写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氯化铝 碳酸钠 2.书写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硫酸铜 醋酸钠 五、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反应中酸碱之间的定量计算: 对于中和反应: aA + bB = cY + dZ a mol b mol CAVA CBVB 2、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操作: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使用仪器: 酸式和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滴定台等。 (3)具体操作:一查漏、二洗涤、三润洗、四

14、装液、五排气、六滴定、七读数、八计算(4)误差分析 第三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占4/5.金属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只有1-3个.容易失去电子。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合金: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份金属的熔点都低.如:铝合金;硬度比各成份大第一节铝点燃一、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2 Mg + O2 =2MgO 4Al +3 O2 =2Al2O32.与酸的反应Mg

15、 + 2H+ = Mg2+ + H2 2Al + 6H+ = 2Al3+ +3 H2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以使Al、Fe钝化点燃3.与碱反应铝的特性Mg+NaOH不反应 2Al + 2 NaOH + 2 H2O = 2 NaAlO2 + 3 H2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2Mg+CO2 =2MgO+C 2 Al + Fe2O3=2Fe +Al2O3注:铝热反应原理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钒 铬 锰二、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白色、难熔,作冶炼铝、耐火材料2.氧化铝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l2O3 + 6 H+ = 2 Al3+ + 3 H2OAl2O3 +2OH= 2

16、 AlO2 + H2O2.氢氧化铝 Al(OH)3 两性Al(OH)3:几乎不溶于水,白色胶状;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有吸附色素的性能。制法:Al3+浓氨水不能用强碱,因Al(OH)3能溶于强碱Al2(SO4)3 +6NH3H2O=2Al(OH)3+3 (NH4)2SO4 2Al(OH)3 = Al2O3 + 3 H2OAl(OH)3性质:两性Al(OH)3 + 3HCl = AlCl3 +3 H2OAl(OH)3 + NaOH = NaAlO2 +2 H2O以上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Al3+ +3 NH3H2O = Al(OH)3 +3NH4+Al(OH)3 + 3H+ = Al3+ + 3

17、H2OAl(OH)3 + OH = AlO2 +2 H2O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NaOH过量时沉淀消失。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总式Al3+4OH-=AlO-2+2H2O为什么Al(OH)3具有两性呢?分析如下:H2O + AlO2+H+ Al(OH)3 Al3+3 OH3.硫酸铝钾 KAl(SO4)2 复盐KAl(SO4)2 =K+Al3+ +2 SO42 溶液水解呈酸性明矾KAl(SO4)212H2O无色晶体,溶于水,水解生成Al(OH)3作净水剂。第二节 铁与铁的化合物一、铁的性质铁在

18、第四周期第族,最外层只有2e;可失去2e,或失去3eFe2e =Fe2 Fe3e =Fe3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粉末时为黑色) 能被磁体所吸引,易磁化。2化学性质:位于氢之前,比较活泼,显 +2, +3价.点燃(1)和非金属反应点燃3Fe + 2O2 = Fe3O4(装置放水或砂垫底) 2Fe + 3Cl2 =2FeCl3(燃烧,棕黄色烟黄色溶液) Fe +S =FeS (2)和水反应3Fe + 4H2O = Fe3O4 + 4H2在高温下反应。常温和一般加热都不反应。(3)和酸反应Al、Fe在冷浓HNO3 、浓H2SO4中钝化,但加热时仍可反应。硫酸厂用钢瓶贮硫酸,硝酸厂用铝容器装硝酸Fe

19、 + 2HCl = FeCl2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4)和盐反应Fe + CuSO4= Cu + FeSO4 Fe + 2 Fe 3= 3 Fe2一、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FeOFe3O4Fe2O3俗 称磁性氧化铁铁红色、态黑色粉末黑色晶体红棕色粉末溶解性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注:FeO在空气中加热,可被氧化成Fe3O4 。2、氢氧化物Fe(OH)2 、Fe(OH)3Fe(OH)2白色,不稳定,易被氧化红褐色Fe(OH)3制备:用可溶性的亚铁盐与碱反应。Fe2 + + 2OH = Fe(OH)2白色灰绿红褐色4Fe(OH)2 + O2 + 2H2

20、O = 4Fe(OH)3Fe(OH)3红褐色,不稳定易分解为Fe2O3制备Fe(OH)3用可溶性的铁盐与碱反应。Fe3 + + 3OH = Fe(OH)3Fe(OH)3 + 3HCl = FeCl3 + 3H2O2Fe(OH)3 = Fe2O3 + 3H2O(不稳定性) 3. Fe, Fe2与与Fe 3的相互转化(铁三角)三.Fe2 、Fe3 的检验1、试剂KSCN或NH4SCN检验与Fe3 作用溶液呈血红色,与Fe2+作用无变化加氯水变血红色Fe3 + 3SCN-= Fe(SCN)3红色2、碱溶液检验Fe2+与碱作用:白色沉淀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Fe3 +盐与碱作用:红褐沉淀色沉淀3. 溶液

21、颜色:Fe2 +溶液呈浅绿色,Fe3 +溶液呈黄(黄褐)色第三节 金属的冶炼一、金属的冶炼1冶炼步骤矿石的富集:除杂质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精炼:提炼纯金属2冶炼方法热分解法适用活动表中H以后的金属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有焦炭、CO、H2、金属等。电解法:适用活泼金属,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也可以电解铜、银盐溶液进行精炼。K Ca Na Mg A l电解法 Zn Fe Sn Pb (H) Cu热还原法 Hg Ag热分解法 Pt Au物理提取法二、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工作原理锌片:Zn 2e- = Zn2+ 氧化反应(负极)铜片:

22、2H+ + 2e- = H2 还原反应(正极)总反应方程式:Zn+2H+=Zn2+H22、原电池组成条件(1)两块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2) 电解质溶液 (3) 形成回路3、原电池电极名称的确定方法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一般由较活泼金属构成.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由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构成.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确定正负极ZnZnZnFeCuCuCuAgHCl汽油CuCl22CuSO4二. 化学电源1:干电池:一般是普通的锌一锰电池,石墨棒是正极,外壳做为负极2.铅蓄电池3.锂电池:4.新型燃料电池废旧电池的回收 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本质是发生

23、氧化还原反应1金属腐蚀是指:金属跟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2.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被氧化3.化学腐蚀:直接接触,发生反应 如 2Fe + 3Cl2 = 2FeCl3 4.电化学腐蚀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钢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的原理负极:2Fe 4e = 2Fe2正极:2H2O +O2 + 4 e= 4OH5.金属的防护第四章烃 烷烃 CnH2n+2 饱和链烃 烃 烯烃 CnH2n(n2) 存在C=C 炔烃 CnH2n-2(n2) 存在CC 芳香烃:苯的同系物CnH2n-6(n6) (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个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2.碳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多种链状和环状的有机化合

24、物;3. 同分异构现象(2) 有机物:多数含碳的化合物(3) 烃: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第一节 甲烷1、甲烷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2、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可燃性 (2)取代反应(3)高温分解CH3Cl气体 CH2Cl2液体 CHCl3(氯仿) CCl4 3、用途:很好的燃料;制取H2、炭黑、氯仿等。4、实验: 将充满CH4和Cl2(体积比为1:4)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经强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内气体颜色_,管内液面_,试管内壁有_出现;取出试管,往管内溶

25、液中加入AgNO3溶液,看到有_生成(均填现象).CCl4俗称_,密度比水_第二节 烷烃1、烷烃:(1)结构特点:烃的分子里碳以单键连接成链状,碳的其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2)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简单命名法: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系统命名法:1)找主链-最长碳链;2)编号码-最近支链3)写名称-先简后繁CH(CH3)2CH(C2H5)C(CH3)3的名称是_名称2,3,3三甲基2乙基丁烷 是否正确(3)烷烃的通性:分子量增大,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状态由气,液到固态(4碳原子或以下的是气态)同分异构体熔沸点: 越正越高常温时性质很稳

26、定,一般不与酸、碱、KMnO4溶液等起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2、同系物 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烃基: R;-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3、同分异构体:定义: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两种化合物。 同分异构体数种:CH4,C2H6,C3H8无;C4H10有2种;C5H12有3种; C6H14有5种;C7H16有9种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对象有机物有机物单

27、质原子条件实例相差CH2结构不同结构不同中子数不同乙烷和丁烷丁烷和异丁烷O2和O311H、12H第三节 乙烯 烯烃1、乙烯结构特点:2个C原子和4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2、性质: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可使溴水褪色 (2)氧化反应:1)可燃性:空气中火焰明亮,有黑烟; 2)可以使KMnO4(H+)溶液褪色(3)聚合反应:乙烯加聚为聚乙烯3、用途:制取酒精、塑料等,并能催熟果实。4、工业制法:从石油炼制 实验室制法:原料:酒精、浓H2SO4(浓H2SO4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收集:排水集气法。操作注意事项:1.乙醇和浓硫酸按

28、体积比1:3混合可提高乙醇利用率,混合时应注意将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搅拌.2. 温度计要测量反应物温度所以要插入液面以下.3.为防液体爆沸应加入碎瓷片4.为防止低温时发生副反应所以要迅速升温到170 5.烧瓶中液体颜色逐渐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 6. 反应完毕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灭酒精灯.5、烯烃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CnH2n(n2)(2)烯烃的通性:燃烧时火焰较烷烃明亮分子里含有不饱和的双键,容易发生氧化、加成和聚合反应。第四节 乙炔 炔烃1、乙炔结构特点:2个C原子和2个氢原子处于同直线。分子里的CC键里有两个是不稳定的键2、乙炔的性质:(1)物理

29、性质: 乙炔又名电石气。纯乙炔是无色、无臭味的气体,因含PH3、H2S等杂质而有臭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2)乙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氧化反应:1)可燃性:空气中,明亮火焰,有浓烟;乙炔在O2里燃烧时,产生的氧炔焰的温度很高(3000以上),可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2)可被KMnO4溶液氧化 加成反应:可使溴水褪色; 从乙炔和HCl可制得聚氯乙烯塑料。3、乙炔的制法:实验室制法:药品:电石、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原理:CaC2+2H2OC2H2+Ca(OH)2 装置:固+液气 收集:排水法注意事项:反应太快,故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的速率。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速率。排水法收集(不能

30、使用排空气法,因其密度与空气接近。)第五节苯 芳香烃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1、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_ 或 _结构特点: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C=C,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这是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里6个C和6个H都在同一平面,在有机物中,有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简单称芳烃,最简单的芳烃就是苯。2、苯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3、苯的化学性质: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介于CC和C=C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子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1)取代反应: (1)苯跟

31、液溴Br2反应(与溴水不反应) (2)苯的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 苯与氢气的反应 3)可燃性:点燃明亮火焰, 有大量黑烟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也常作有机溶剂 4) 溴苯无色,比水重。烧瓶中液体因含溴而显褐色,可用NaOH除杂,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为无色,难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有毒的油状液体,比水重。三硝基甲苯(TNT):淡黄色针状晶体,不溶于水,平时较稳定,受热、受撞击也不易爆炸。有敏感起爆剂时易爆炸,是烈性炸药。 4、苯的同系物1) 苯的同系物通式:CnH2n6(n6)2) 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苯的同系物也有一些不同于苯的特殊性质。注意: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32、,也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苯的同系物,可以使KMnO4(H+)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练:1.写甲苯与HNO3的反应式_ 2. 写C8H10的同分异构体:_第六节 石油 煤 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被称为“液体黄金”、“工业血液”。一、石油的炼制1、石油的成分(1)按元素:石油所含的基本元素是碳和氢(2) 按化学成份: 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2、石油的分馏(1)实验装置分成三部分:蒸馏、冷凝、收集。(2)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水平. 碎瓷片,防暴沸(同制乙烯)(3

33、)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与气流向相反,冷却效果最好)(4)分馏的原理: 用蒸发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馏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每种馏分仍是混合物 3、裂化:把分子量大的烃断裂成分子量小的烃4、裂解:在高温下裂化二、煤的综合利用 1、煤是无机物与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2、煤的干馏: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3、煤的气化和液化:把煤干馏变成气态和液态的燃料,目的为了减少烧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机光光反应方程式光光CH4+Cl2 CH3Cl+HCl CH3Cl+Cl2 CH2Cl2+HCl光CH2Cl2+Cl2 CHCl3+HCl CHCl3+Cl2 CCl4+HCl点燃CH4+2Cl2 CH2Cl2

34、+2HCl 点燃CH4+2O2 CO2+2H2O浓H2SO4170CxHy+(x + y/4)O2 xCO2 + y/2 H2O C2H5OH CH2=CH2+H2O 催化剂CH2=CH2+HCl CH3CH2Cl CH2=CH2+H2 CH3CH3催化剂CH2=CH2+Br2(溴水) CH2Br-CH2Br催化剂CH2=CH2+H2O CH3CH2OH催化剂nCH2=CH2 CH2-CH2n CH3-CH=CH2+H2 CH3-CH2- CH3CH3-CH=CH2+X2 CH3-CHX-CH2X催化剂CH3-CH=CH2+HX CH3-CHX-CH3nCH3-CH=CH2CH(CH3)-CH

35、2nCaC2+2H2O Ca(OH) 2+C2H2 催化剂催化剂CHCH+ H2CH2=CH2 CH2=CH2+H2 CH3CH3CHCH+Br2 CHBr =CHBr 催化剂CHBr =CHBr+Br2 CHBr2-CHBr2 催化剂CHCH+HCl(g) CH2=CHCl nCH2=CHCl CH2-CHCln 聚氯乙烯(塑料)催化剂+3H2 催化剂+ Br2(液) -Br+HBr 催化剂+ Cl2(液) -Cl+HCl点燃2+15O2 12 CO2+6H2O 浓H2SO4+ HO-NO2 -NO2+H2O 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式CH4C2H4C2H2C6H6结构简式CH4CH2=CH2CH

36、CH电子式结构特点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结构空间构型: 平面型结构含 C =C 键空间构型: 直线型结构中含 CC 键空间构型:平面型结构中含: 苯环 同系物通式CnH2n+2CnH2n(n2)CnH2n-2(n2)CnH2n-6(n6)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无色、无臭味,微溶于水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实验室制法(写反应式)化学性质(写反应式)取代CH4+Cl2 CH4+3Cl2 分解CH4 加成CH2=CH2+Br2 CH2=CH2+H2O CH2=CH2+HCl 加聚CH2=CH2 加成CHCH + 2Br2CHCH + 2H2CHCH + HC

37、l取代卤代硝化加成燃烧现象淡蓝色火焰明亮火焰,黑浓烟明亮火焰,有浓烟明亮火焰,有浓烟通入Br2水中现象Br2水不褪色Br2水褪色Br2水褪色Br2不褪色通入KMnO4中现象KMnO4溶液不褪色使KMnO4溶液褪色使KMnO4溶液褪色苯:KMnO4溶液不褪色;苯的同系物:KMnO4溶液褪色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归纳烃的衍生物:烃衍变成的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常见的官能团:碳碳双键(-C=C-)或三键(-CC-)、卤素原子(X)、羟基(OH)、羧基(COOH)、硝基(NO2)、醛基(CHO)。第一节 溴乙烷 卤代烃一、溴乙烷1.分子结构(四式)

38、。 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是取代反应)NaOH条件:溴乙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反应CH3CH2Br+ H2O CH3CH2OH + HBr问题 1、溴乙烷水解的条件是什么?2、取水解液在滴加AgNO3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滴入HNO3酸化?3、如何确定某卤代烃中的卤原子?(2)消去反应: 有C=C或CC生成条件:醇溴乙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CH3CH2Br+ NaOHCH2=CH2+H2O+NaBr解析:CH3Cl、(CH3)3CCH2Br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卤代烃1.定义: 2.物理性质:(1)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2)沸点:相同碳原

39、子数:支链越少,沸点越高 不同碳原子数: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3)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小CH3Cl,CH3CH2Cl是气态;其余是液体(密度大于水)或固体3.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4. 氟里昂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乙醇 醇类一、乙醇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结构式: 电子式: 2.物理性质: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作燃料,制饮料,化工原料,溶剂,消毒剂(75%)3.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 + H2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的

40、氢原子活泼点燃(2) 氧化反应燃烧:CH3CH2OH+ 3O22CO2 +3H2O Cu催化氧化生成乙醛。2CH3CH2OH+ 2O2CH3CHO +2H2O浓H2SO4140(3)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CH3CH2OHCH2=CH2+H2O浓H2SO4140(4)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5) 与HX取代反应CH3CH2OH+HCl2CH3CH2Cl + H2O练习 根据下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判定在以下反应中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1)与金属钠反应时_键断裂2)与浓H2SO4共热至170时_键断裂3)在催化氧化反应时_键断裂4)与浓H2SO4共热至140时_键断裂4. 乙醇的工业制法:(1)乙烯水化法 (2)发酵法二、醇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