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上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上文档资料.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生电激动,它出现在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激动的电流可以从心脏经过身体组织传导至体表,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心 电 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定义:用心电图机,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将一系列心电输入、放大并记录成连续的波状曲线,即为心电图。,心 电 图,心电图是把一组电极置放于体表,用心电图机将心脏的电活动记录下来的图形。,心电图应用范围,一、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最有价值。二、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三、对心室肥大、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有较大的帮助。四、能够了解某些药物和电解质对心肌的作用。,P,Q,R,S,T,P,QR
2、S,T,一组典型的心电图波形是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所构成:,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变化及电偶,极化状态除极化动作电位电偶复极化,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及电偶,一条心肌纤维的除极过程,检测电极与波形的关系,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请看下页,左图为右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右图为左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刺 激,、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0,0,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
3、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间构成不同角度。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不一致。绿色垂线代表电力强度。垂线向上为正;垂线向下为负。,这种既具有强度,有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可以认为,由
4、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请看下页,+,A,B,C,+,A,B,C,A,B,C,导 联 体 系,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叫导联。,常规十二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 V2 V3 V4 V5 V6,导联体系连接方式,导联:左上肢正极 右上肢负极 导联:左下肢正极 右上肢负极 导联:左下肢正极 左上肢负极,标准导联,导联 导联 导联,avR:右上肢正
5、极左上肢、左下肢负极avL:左上肢正极右上肢、左下肢负极 avF:左下肢正极左上肢、右上肢负极,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与六轴坐标系统的关系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胸导联电极的连接方式,胸前导联电极放置位置,胸前导联电极放置的位置,胸 前 导 联,胸 导 联 轴,特殊情况下加做以下导联,V7:左腋后线与V4-V6同一水平。V8:左肩胛下线与V4-V7同一水平。V9:后正中线与V4-V8同一水平。,心 电 图 纸,最小方格边长mm。横线mm 表示时间 0.0s,竖线mm 表示电压.mV。,心率的测量,HR=60 P-P(或R-R)60(0.04 X 15)=100次/分 60(0.
6、04 X 25)=60次/分,心电图波、段的命名及测量,心电图各波振幅测量方法,心 脏 起 搏 传 导 系 统,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顺序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心脏内特殊传
7、导系统,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心电活动在前,机械活动在后。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的是普通心肌的电活动,而不是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到特殊心肌的电活动。,窦房结,正 常 心 电 图,心 电 图 示 例,心 电 图 P 波,P 波,形态:直立呈圆丘形,但avR导联中P波倒置。时间:0.11秒。振幅:肢体导联0.25 mv,胸前导联0.20 mv。方向:窦性心律:、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P-R 间 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值 0.12 0.20秒。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R波
8、:首先出现的、位于基线以上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 波之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的命名原则,QRS 波群电压,Q波 R波(同导联)。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 mV,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 mV。RI1.5 mV,RII2.5 mV,RavR0.5 mV,RavL1.2 mV,RavF2.0 mV。Rv52.5 mV,Rv5+Sv1 3.5 mV(女),Rv5+Sv1 4.0 mV(男),Rv11.0 mV,Rv1+Sv51.2 mV。,J 点,QRS波
9、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ST 段,ST段一般位于等电位线上,无明显偏移偏移正常范围: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V3、V4导联ST段抬高0.5mV,T 波,形态:两支不对称,前支平缓,后支陡直。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I、II、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同 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QT 间期,正常范围:约 0.32-0.44秒。(随心率变化)临床意义:代表心室肌除极、复极时间的总和。,U 波,心室除极后电位
10、,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正常人可无U波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U波必须直立。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窦房结,P波,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R间期(P-Q间期),、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R,S,QRS波群,、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
11、;,ST-T,、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QRS波群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已统一命名如下: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S波是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R波是继S波之后的正向波;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S;如果QRS波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至于采用Q或q、R或r、S或s表示,应根据其幅度大小而定。,请看下页,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Q,R波:所有在基线以上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r,r,r,S,S,R,q,s,R,R,R,R,R,S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R,q,s,R,r,S,QS,S,q,
12、r,S,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这种规律的除极顺序,对于理解不同电极部位QRS波形态的形成颇为重要。,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为便于表明6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将、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对此测定心脏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请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