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46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ppt课件】怎样看化验单【血常规、尿液常规、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化验检查】PPT文档.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抽血量1.5-2ML,血常规检验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检查血常规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方面的疾病。根据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红细胞(RBC),正常值:男性:(4 5)*10-12/L;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血液浓缩,身体缺氧,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以及出血。,血红蛋白(Hg),正常值: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增高:真性红细

2、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 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贫血,出血。,白细胞(WBC),白细胞主要担任防卫工作,白细胞增加或减少,需配合白细胞分类,来初步认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或为白血病(俗称血癌)正常值:(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正常值:(50-70)%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0-00.75)%增高: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及慢

3、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正常值:(20-30)%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正常值:(3-8)%,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PLT),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正常值:90-300*10-9/L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等。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

4、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 增高: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判断指标: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

5、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能力,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正常值:(00.5-1.5)%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尿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为了保证尿液

6、检验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尿液检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TQM包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一、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平时饮食培养用的标本采集前勿用抗生素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吸烟、饮酒、体位都会影响某些检查结果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应避免阴道分泌物及经血污染尿液导尿标本、耻骨上穿刺由医护人员进行无菌采集婴儿尿液有专用尿袋收集,晨尿,随机尿,计时尿,特殊试验尿,培养用尿标本,尿液标本种类,三、尿液标本采集种类,根据临床不同的尿液检验目的,确、合理地采集尿液,才能为临

7、床提供正确、有用的检验结果。,1晨尿(morning urine)定义:晨尿是指清晨起床、未尽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特点:晨尿浓缩程度高,常偏酸性,其中有形成分较为完整,以及某些化学成分的浓度较高。用途:晨尿适宜作蛋白质、细菌、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及妊娠试验等。,2随机尿(random urine)定义:随机尿是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特点:随机尿不受时间限制,标本新鲜易得。用途:随机尿适合于门诊、急诊患者的尿液筛选 试验,以及隐血、酮体、尿糖、尿淀粉酶等的检验。,3计时尿(time urine)餐后尿:一般是收集午餐后2-4h的尿液,适用于病 理性糖尿、蛋白

8、尿或尿胆原的检测。3h尿:一般是收集上午69时段内的尿液,适用于尿液 有形成分排泄率检查及衣原体支原体培养。12h尿:是收集晚8时至次晨8时段内的全部尿液。适用 于Addis计数。24h尿:是收集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适用于检测体内 代谢产物以及用于尿浓缩沉渣或结核杆菌检查 等。,24h尿液留取方法,容器 足够大(4L)清洁 预先加入防腐剂方法 24h(如早8点次日早8点)内尿液全部收集好精确测量 测量尿量 量筒混匀标本 充分混匀后取适量,余尿弃去避免污染,4特殊试验尿尿三杯试验:一次排尿分三段收集。临床用于尿路及 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乳糜尿:是肾淋巴管破裂,淋巴管内乳糜液进入尿内 所致

9、。临床用于丝虫病和某些肿瘤的诊断。尿三胆试验:检验尿中的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临床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尿三杯试验,嘱病人一次性不间断排尿,分三段收集尿液分别置于已编好次序的容器中,进行直接肉眼观察及镜检,可作脓尿或血尿的初步定位。尿三杯试验分析结果,四.标本保存和处理,一、尿液标本的保存,二、尿液标本处理,一、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采集后,应在2h内分析完毕,最好在30min内完成。如不能及时检验,则需另行保存。,保存方法,冷藏(refrigeration),防腐(antisepsis),1冷藏 低温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尿液pH的恒定,保持尿内有形成分形态基本不变等,但冷藏时间不

10、要超过6 h。有时无定形磷酸盐和尿酸盐即使在冷藏情况下也可被析出而产生沉淀。冷藏与防腐联用效果更好。,2防腐:不能及时送检的尿液标本,置冰箱保存或加入防腐剂。常用防腐剂包括:甲苯(5ml/L):在尿液标本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标本与空气接触,达到防腐效果,同时能保持标本中化学物质的稳定性。24H尿蛋白、尿肌酐测定 甲醛(5ml/L):对尿液标本中的细胞、管型有固定作用。,麝香草酚(0.1g/100ml):既能抑制细菌生长,起防腐作用;又能保存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浓盐酸(10ml/L):使尿液维持酸性,阻止细菌繁殖,防止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17-羟、17-酮类固醇、儿茶酚胺、24H尿钙、磷

11、、激素代谢产物 冰乙酸(25ml/24h):用于检测尿 5-羟色胺、醛固酮等的尿液标本防腐。碳酸钠(10g/24h):可使尿液碱化,有利于卟啉类化合物的稳定。,检验后尿液标本处理,尿液标本应视为感染物。检验后的尿液标本,除特殊标本须继续保存外,其他标本,都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去。,处理方法,向下水道排放:加10g/L过氧乙酸处理,由环卫部门处理:设立专用容器,集中消毒,容器消毒:10g/L次氯酸钠浸泡2h,消毒后烧毁,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 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 病的筛选也有重要 意义。,尿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

12、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 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 踪观察明确原因。,尿糖(),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 素和阿斯匹林能影 响尿糖结果,故查尿 糖前小时要停服 维生素和阿斯匹林。,尿红细胞(),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尿白细胞(),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个以上,称

13、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 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上皮细胞()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尿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尿潜血():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14、。尿胆原()、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血生化七项,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0-40 u/L。升高的原因: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2、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3、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4、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5、其他引起异常的因素(脂肪肝、肝癌等)。,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0-40 u/L 谷草转氨酶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 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15、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谷氨酶转肽酶(GGT),正常值0-50 u/L 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

16、会使GGT升高。,胆红素的结果分析,总胆红素(T-BiLi)正常值5.1-19 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i)正常值0.1-6.8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i)正常值3.4-13.7umol/L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胆固醇结果分析,胆固醇(TC):正常值:TC5.

17、18mmol/L,边缘升高为:5.186.1gmmol/L,升高为:6.22mmol/L。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甘油三脂,TG 正常值:1.70mmol/L以下,边缘升高为:1.702.25mmol/L以上,升高为:2.26mmol/L。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脂蛋白缺乏症。,血肌酐(Scr)参考值:成人 男79.6132.6mol/L 女70

18、.7106.1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 少:进行性肌萎缩,白 血病,贫血等,血尿素 参考值:3.27.0mmol/L。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 出血、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前列腺肥 大、慢性尿路梗阻等,血糖(GLU)。空腹血糖(FPG)为3.96.1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大于等于11.1mmol/L为糖尿病;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称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

19、1.1m mol/L之间,称糖耐量异常(IGT);他们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又称糖尿病的后备役,应予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乙肝两对半,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2、HBsAb:乙肝表面抗体,也称为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感染乙肝病毒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肝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3、HBeAg(e抗原):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明显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它与HBV-DNA、DNA多聚酶、Dane颗粒的检出有明显的平行关系,是

20、病毒复制的重要血清标志物。4、HBeAb(e抗体),也称为抗H-Be,HBeAb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HBeAb在血清中出现,常表示HBV复制水平逐渐趋于静息状态。HBeAb是感染性指标,也有可能传染性指标,这将由血清中的HBV-DNA定性或定量来决定其传染性的强弱。,5、HBcAb:核心抗体,也称为抗-HBc。它是病毒刺激肝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因为它是感染病毒后最早呈阳性,也是最晚转阴性的一个项目,而且有些人一辈子都是阳性。,乙肝“两对半”的判断作用,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

21、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常见两对半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1、HbsAg阳性,其它四项阴性。第一项阳性,说明是 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 无症状携带者。,2、HBcAb阳性。第五项阳性,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乙肝病毒核心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B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BV抗体的这段时间)。3、HBsAg、HBeAg阳性。第一、三项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4、HBsAg、HBcAb阳性。第一、五项阳性,说明是急性感染期,或无症状携带者。,5、HBsAg、HBeAg、HBcAb阳性。第一、三、五项阳性,俗称“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6、HBsAg、HbeAb、HBcAb阳性

22、能。第一、四、五项阳性,俗称“小三阳”,急,慢性乙型肝炎有恢 复趋向、长期携带者。,7、HbeAb、HBcAb阳性。第四,五项阳性,既往感染过乙肝、乙肝的恢复期。8、HBsAb、HbeAb、HBcAb阳性。第二,四,五项阳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有免疫力。9、HBsAb、HBcAb阳性。第二,五项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或是乙肝康复期,既往感染,有免疫力。,6、尿蛋白 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mg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

23、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SPI0.2表示选择性差。临床意义:当尿中排 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糖尿病化验检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时做些有关的实验室化验检查,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糖尿病人需要做以下化验检查:1、尿糖(UGLU)。一般糖尿病人都要掌握尿糖自测方法(将尿加热用班氏试纸测试),这对判断治疗效果和饮食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血糖(GLU)。空腹血糖(

24、FPG)为3.96.1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大于等于11.1mmol/L为糖尿病;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称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 mol/L之间,称糖耐量异常(IGT);他们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又称糖尿病的后备役,应予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3、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一次食入75克葡萄糖后,通过调节机制,血糖浓度仅为暂时升高,2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6.79.4,2小时小于等于7.8,3小时恢复正常。并把它们描成曲线,称糖耐量曲线。糖尿病病人

25、这种调节功能减弱,糖耐量曲线异常。当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为糖耐量试验阳性。有些病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人的早期,空腹血糖可能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往往升高,因此,此试验可作糖尿病人的筛查。,4、糖化血红蛋白(GHb)。GHb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处环境糖的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为60天,故GHb能反映采血前2 3个月的平 均血糖水平,正常值 为4%6%。此试验 可为临床用药和饮食 控制提供参考意见。,5、胰岛细胞功能测定:胰岛 细胞是胰岛细胞的一种,属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起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胰

26、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测定,主要用于了解胰岛细 胞的功能状况,协助判 断糖尿病类型。通常包括:,(1)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空腹胰岛素值为515IU,口服75克葡萄糖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 倍,3小时后恢复正常。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也无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胰岛素可正常或略高,餐后也升高。但2型糖尿病晚期病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往往也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也往往推迟在23小时后出现。(2)C肽释放试验。本试验的意义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其优点在于C肽测定可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病人胰岛的分泌功能。,7、血、尿酮体检查。严重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脂肪不完全分解从而产生大量酸性中间代谢产物,称酮体。造成糖尿病病人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患 者生命。目前一般用 测定血中羟基丁酸 含量,超过0.5mmol/L 提示有糖尿病酮中毒。,谢谢!,谢谢!,2013年07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