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76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9,1,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系徐雅,2023/4/29,2,中医学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精气学说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三节 五行学说,2023/4/29,3,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23/4/29,4,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一)精气的基本概念广义的精气,又称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又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与气同义,亦指宇宙万物

2、所生成的原始物质。狭义的精气,则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认为是构成人类的本原。,2023/4/29,5,1.认为精与气是同一,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或者精气是精粹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2023/4/29,6,2.认为精是气的精华部分,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精气与烦气相对而言,精气指气中的精华部分,烦气指气中的繁杂部分。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

3、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论衡认为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2023/4/29,7,3.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水,即精,凝停相合而为人。说明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2023/4/29,8,精气的概念虽源于“水地说”,但水、地皆为有形

4、物质,人体内的精也属有形之物,都与“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的基本假设相违背,故皆难成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周易与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抽象,2023/4/29,9,总之,古代哲学精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精的哲学概念: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2023/4/29,10,(二)气的基本概念,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

5、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2023/4/29,11,远取诸物:古人在日常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体验到了风的流动,由此产生诸多联想与推理,并萌生出一个理性概念:自然界有形质之物皆由风、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变幻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即所谓“有生于无”。近取诸身:人们在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中,也体悟和感受到气的存在,认识到呼吸之气、人活动时身体散发的“热气”等,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古人对自然界的云气、风气及人体的呼吸之气、热气等的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2023/4/29,12,抽象,2

6、023/4/29,13,总之,古代哲学“气”概念的形成,也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气”的哲学概念: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2023/4/29,14,国语称气为天地阴阳之气:“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称气为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庄

7、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以阴阳论气:“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荀子认为,气是自然之气,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是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造就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周易与管子则将气称为精气或精。,先秦时期对气的认识,2023/4/29,15,两汉时期对气的认识“元气一元论”,元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因万物皆由气化生,故称气为“元气”。元气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首先指出:“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开辟了以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路。东汉王充认为元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本原。何休认为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原:“元

8、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2023/4/29,16,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2023/4/29,17,(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精气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所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气乃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如:淮南子天文训说:“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还认为精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合和而万物生”。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

9、气耳”。,2023/4/29,18,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来阐释。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即所谓“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感相错于天地之间,氤氲和合而化生万物。如周易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2023/4/29,19,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由于用肉眼看不见,故称其“无形”。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一般都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但习惯上仍把弥散状态的

10、气称为“气”,而将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2023/4/29,20,(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运动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2023/4/29,21,1.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发生和分化,又遏抑许多旧事物,导致其或逐渐衰败、凋谢或转化或消亡。自然法则中新陈代谢过程的实现,自然界新陈代谢动态平衡的维持,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2023/4/29,

11、22,2.精气的运动取决于其本身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宋张载横渠易说 系辞下谓:“太虚之气,阴阳一物也。然而有两体,健顺而已。”其中的“两体”是指阴阳两方面。阳的力量主升、浮、动、散、排斥等;阴的力量主降、沉、静、聚、吸引,于是即可发生相互渗透、相互推荡、此胜彼负,或曲或伸等相互作用,从而引发气的不同形式的运动。可见,精气的运动特性及其动力,来源于他自身内在的阴阳矛盾,而不依赖于外界力量的推动。“健顺”是说精气的运动在于阴阳双方运动的协调、和谐、冲和,即动态平衡。,2023/4/29,23,精气运动变化的主要体现-气化,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

12、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与形之间的转化(2)形与形之间的转化(3)气与气之间的转化(4)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2023/4/29,24,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是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今之“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今之“质变”。不管化,还是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一旦气的运动停止,则各种变化也就终止。,2023/4/29,25,气的运动和气化的关系,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气的运动及其维持的气化过程是

13、永恒的,不间断的,它们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机制。,2023/4/29,26,(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精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2023/4/29,27,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2.使万物

14、得以相互感应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乐器共振共鸣、磁石吸铁、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以及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由于形由气化,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以气为中介,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远近,皆能相互感应。,2023/4/29,28,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秦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故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尤其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和整体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二)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三)阐释人体生理活动

15、的特点和规律(四)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23/4/29,29,(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精气学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精气,而生命过程属于物质运动的范围,故天地自然的物质性,决定者生命过程的物质性。,2023/4/29,30,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人的感觉、思维、情志等精神心理活动,同样是由精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和推动的。,2023/4/29,31,(二)说明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2023/4/29,32,(三)阐释人体生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在精气学说哲学内涵的基础上,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和理论,以揭示人生理活动的特点和

16、规律。中医精、气、血、津液等概念,来解释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现象。如有精、血、谷气、胃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脏腑之气、肾气等,2023/4/29,33,(四)对中医学精气神理论构建的影响,中医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人体内精与气的内涵、来源、分布、功能、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经络关系的系统理论。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关于精或气是宇宙万物本原的认识,对中医学中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2023/4/29,34,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

17、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中医学的精理论,来源于古人对人类生殖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是由对生殖之精的认识发展而来。,2023/4/29,35,古代哲学的精学说,对中医学的精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人体的各脏腑形体官窍,是由精化生的“同源异构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与神,也由精化生,精是气和神的化生本原。,2023/4/29,36,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

18、生命信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2023/4/29,37,中医学的气概念,虽然源于古人运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系辞下)的观察思维方法,对人体各种显而易见但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之气、体内散发的“热气”、体内上下流动之气的观察、体悟、抽象和纯化,但与哲学气学说的渗透与影响密切相关。中医学关于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的认识,与古代哲学关于气是运动不息的,是推动宇宙万物发生、发

19、展和变化的动力等思想对中医学的渗透有关。中医学的“气本一气”,人身诸气皆一身之气之划分的认识,无疑受了古代哲学“元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2023/4/29,38,古代哲学中的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之气升降交感,阴阳上下合和而生养万物的观点,对中医学气学理论中关于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等理论的产生,起了积极的影响。人气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认识,可能来源于古人在“导引”、“气功”锻炼中对自身之气上下运行的体悟,但无疑也与古代哲学的气学思想的渗透有关。人体中的气是感应传递信息之载体的认识,无疑是受古代哲学中气是宇宙万物之联系中介思想的影响。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

20、皆可通过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的气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建了人体之内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之间的密切联系。,2023/4/29,39,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被中医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应用的。,古代哲学的精、气与人体内的精、气的区别,2023/4/29,40,3.对中医学神理论形成的影响,古代哲学认为神是宇宙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据,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

21、动力。如“阴阳不测谓之神”易传系辞“一物能化谓之神”管子内业哲学上神引入到中医领域,与中医关于人的生命活动奥秘的认识相结合,形成了中医有关神的概念和理论。,2023/4/29,41,中医学的神,广义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表现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哲学上神引入到中医领域,与中医关于人的生命活动奥秘的认识相结合,形成了中医有关神的概念和理论。中医学的神,广义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表现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023/4/29,42,小结,中医理论体系中,精、气、神的概念是科学而深刻的,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源;气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精、气、神三者关于生命本原、生命活动及形神统一等的认识,正是反映了中医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科学的生命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